国策(校对)第7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6/1195

  如果不愿意去送死的印度军人占了多数,那么印军向兰契投入的军队越多,败得就越惨。
  让参谋把消息发给空降153旅之后,裴承毅就没再过问兰契方向上的情况。
  虽然裴承毅没有把3个预备师放在眼里,但是李东石却不得不提高警惕。
  印军增兵4万,等于舰队的炮火打击白费了。
  让参谋把各营营长叫来之后,李东石通报了情况。
  “第一支印军预计在天亮后到达。”李东石先从烟盒里抽出一根香烟,然后把烟盒递给了坐在旁边的张志骐,让抽烟的营长自便。“总兵力在四万左右,分成五支部队,其中规模最大的在东北方向上,大约有一万二千人。第二支印军预计在明天天亮,也就是十五日天亮之后到达。前线指挥部已经安排了打击行动,两竭尽全力阻击。对我们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弹药不够充足。虽然前线指挥部答应及时向我们空投作战物资,但是各位都很清楚,战斗打起来之后,物资的消耗速度非常快。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我不赞成在防御阵地上与敌人拼刺刀。另外一个问题是,印军肯定会从好几个方向上发起进攻,我们的作战压力非常大,各部队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天内都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时间。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想出解决办法。”
  说完,李东石敲了敲桌子,表示大家可以自由发言。
  “敌人太多,只能收缩防线,减少正面兵力投入,留出更多的预备队,让各个营能够轮番休整,提高持续作战能力。”
  “防区本来就很小,再收缩防线,兵力密度过大,部队动不起来,肯定很难打。”
  “我也不赞成收缩防线,虽然即将到达的印军是二线部队与预备师,但是第一集团军几天之后就将到达,到时候印军就有重型火炮了。如果我们现在收缩防线,而印军的进攻又持续不断的话,我们不大可能在第一集团军到达之前扩大防御范围。兵力密度太大,几次密集炮击就能导致惨重伤亡,代价太大了。”
  “如果不收缩防线,几个战斗营都得到前线上去,前几天没问题,等到印军第一集团军到达,我们还是守不住。”
  听到几个营长讨论,李东石看了眼一直没有开口的张志骐。
  “前几天最重要,守住了,士气绝不是问题,只要把潜能逼迫出来,再坚持几天都不成问题。”张志骐灭掉烟头,说道,“死守太被动,我们已经不是以前的空降兵,与印军的二流部队,甚至是主力部队相比,我们的装甲力量都不算差。就算数量少了一点,在有限的范围内仍然能够获得优势。我的看法是,绝不死守,学77军的打法,依托兰契防御阵地,在外围与印军打机动防御战。”
  “打机动防御战,歼灭四万印军,需要多少物资?”
  “是啊,我们的物资恐怕连一天都坚持不了。”
  张志骐长出了口气,朝李东石看了过去。
  “张志骐说得有道理,只是我也认为物资太少了,支撑不了反击行动。”李东石点上了第二根香烟,说道,“只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我军的任务是守住兰契,而不是歼灭多少印军。不可否认,四万印军,以及第二批四万印军,确实能够耗光我们的所有作战物资,甚至使空投补给都无法弥补。但是我们的任务不是歼灭两股印军,而是击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控制反击规模,以击溃印军为目的。”
  听李东石说完,开始还持反对意见的两个营长不再发表意见了。
  “旅长说得没错,以击溃印军为目的,来回冲击几次就够了,不会消耗太多物资。”
  “还得抓住核心,打掉印军的指挥机构,到时候再多的印军也是散兵游勇,对我们没有多大威胁。”
  “最好打出气势,让印军认为会被我军歼灭,打掉印军的斗志与士气。”
  见到营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李东石又敲了敲桌子,说道:“既然大家都不反对,就这么定了。今天晚上不会有战斗,除了警戒人员之外,各营官兵抓紧时间休息,五点三十分吃早饭,天亮前做好战斗准备。”
  “旅长,具体任务是什么?”
  “你说呢?”李东石看了眼1营营长,笑着说道,“明天一早,我再向各营下达作战任务。没别的事,就开到这吧,大家赶紧回去养神。”
  送走几个营长后,李东石没有闲下来。
  因为战术行动不在前线指挥部的控制范围之外,前线指挥部也不可能提前料到空降153旅占领兰契之后会遇到什么麻烦,所以制订战术行动的任务由各作战部队承担,李东石必须在天亮之前拿出行动计划。
  跟着李东石熬夜的还有旅部的所有参谋军官。
  旅部参谋不需要上前线作战,他们的任务就是协助旅长指挥战斗。
  5点30分,炊事员送来早饭的时候,李东石才确定了最后一份作战命令。
  让参谋把作战任务下达给各个战斗营之后,李东石端着饭盒,叫上两名警卫,再次前往各部队的防区。
  在战斗开始之前给士兵打气,最能提高士兵的斗志!
第一百一十章
克敌之长
  挺过最艰苦的第一天,当太阳再次升起,印军的处境并无半点好转。
  战场西北方向上,到达达尔彭加的24军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休整4个小时后,24军分兵3路:第243机械化步兵旅一部向西北的锡达莫里挺进,完成对比哈尔邦西北部与北方邦东北部地区的战略大迂回,虽然该部仅有3个战斗营,但是得到部署在尼泊尔境内的38军的炮火支援后,进攻打得异常顺利;第243机械化步兵旅的其余部队掉转方向,分头攻打北面的默图伯尼与东面的琴恰尔布尔、尼尔马利等地,扫荡盘踞在达尔彭加与焦格伯尼之间的残存印军,打通前往尼泊尔的第二条铁路交通线;24军的主力,也就是第241装甲突击旅与第242机械化步兵旅折向东南,全力攻打穆扎法尔布尔,为进军巴特那、挺进瓦拉纳西做准备。因为达尔彭加与三路进攻部队的最终目的地均不到300千米,所以24军将第245炮兵旅与第244后勤旅留在了达尔彭加。
  虽然24军的名声远不如同为战略反应军的77军、甚至比不上南征北战的27军,但是战役的第一天,24军的突击行动不但证明了自身的实力,也证明了战略反应军的快速奔袭能力。如果由重装甲军执行同样的任务,肯定无法在13日夜间到达达尔彭加,并且在休整4个小时后再次上路。别的不说,在执行战术突击任务时,重装甲军每次停下,光后勤补给工作就得花上8个小时。
  24军在西北方向上的迅猛突击,起到了很大的吓阻作用。
  不管印军怎么看待这支名不见经传的部队,当24军在10多个小时内突破印军的4道防线、强渡3条河流、一口气冲到达尔彭加的时候,正在围攻达尔彭加、妄图歼灭空突161旅的印军地面部队立即全线崩溃,逃得快的撤回了穆扎法尔布尔,动作慢的当了战俘。仅次一战,24军就抓获了5000多名印军官兵。
  虽然印军很快发现到达达尔彭加的24军是一支规模比77军小得多的战略反应军(主要是24军有2个机械化步兵旅),而且没有携带多少作战物资(快速突击最多只能携带一个基数的弹药与满足全军官兵3天生活需求的物资),但是印军没有反攻24军的打算,因为24军到达达尔彭加之后,首先就得打通前往尼泊尔的铁路线。只要囤积在尼泊尔境内的作战物资运抵达尔彭加,24军的补给问题就将得到解决,就算集中周边所有印军,也无法打下达尔彭加。
  更重要的是,24军的行动使裴承毅的战役部署彻底明朗化。
  出动空降部队(包括空中突击部队),在东线战场外围打下几颗钉子,只是围困印军东部集团军群的第一步。因为空降部队的战术机动能力较差,而且兵力有限,所以要想合围印军东部集团军群,必须尽快打通地面通道,以空降部队攻占的战略要地为支撑,由地面部队构建的防线为屏障,完成包围行动。随着24军从达尔彭加出发,很快就能打下穆扎法尔布尔,然后南下攻打巴特那、向西挺进支援困守瓦拉纳西的空降173旅,堵住印军向西撤退的路线。
  只要24军到达瓦拉纳西,印军就得调整撤退方向。
  有能力阻止24军前往瓦拉纳西吗?
  别说古吉拉德不抱任何希望,就连美国军事顾问都不抱任何希望。
  24军不是空降部队,而是装甲突击部队。随着从尼泊尔的贾纳克布尔到达尔彭加的铁路线通车,24军留在后面的后勤旅能够为前线部队提供充足的作战物资,而部署在巴特那附近的都是二线部队与预备部队,不但严重缺乏装甲力量,士气也很涣散。虽然印军可以采取袭扰战术、也就是偷袭24军后勤保障线,达到拖延24军进军速度的目的,但是裴承毅同样可以用部署在达尔彭加的空突161旅对付印军的袭扰部队,保护24军的后勤保障线,支持24军向瓦拉纳西进军。虽然空中突击旅的地面进攻能力不如装甲突击部队,但是空中突击旅最适合用来对付小股袭扰部队。
  挡不住24军,印军就无法西进。
  如此一来,即便第三集团军顺利到达兰契,并且歼灭了盘踞在兰契的空降153旅,古吉拉德也不得不为34万印军官兵另谋出路。
  也就在这个时候,史塔克提醒了古吉拉德。
  如果按照古吉拉德的想法,在无法向西突围的情况下,第三集团军到达贾姆谢德布尔之后转向南下,在奥里萨邦(位于西孟加拉邦西南,首府为布里内斯瓦尔)北部地区建立防线,阻止中国军队南下攻占孟加拉湾沿岸地区。
  古吉拉德的调整看似合理,实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是第三集团军能否顺利南下?贾姆谢德布尔距离海岸线不到200千米,而第三集团军的行军路线全在沿海地区,也就是在中国舰队的炮火打击范围之内。如果第三集团军在贾姆谢德布尔转向南下,裴承毅肯定会调整作战计划,集中打击力量,让第三集团军在行军途中全军覆没。
  其次是在奥里萨邦北部地区建立防线有没有意义?虽然在西孟加拉邦与恰尔肯德邦沦陷之后,奥里萨邦成为保护印度南部地区的重要战略防御屏障,但是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兰契,地面部队可以绕过奥里萨邦,从西面的切蒂斯格尔邦南下。即便从内陆进军会增大后勤保障的难度,在获得了印度的铁路交通线之后,后勤保障产生的影响并不突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就算中国军队不打算从内陆进军,选择相对较为容易的沿海地区向南进军,在舰队的支援下,能够轻易击溃进军路线上包括退守奥里萨邦的第三集团军在内的所有印军。不管出现哪中情况,第三集团军退守奥里萨邦的意义都不大。
  针对存在的问题,史塔克提出了继续猛攻兰契的建议。
  虽然打到这个时候,看上去攻打兰契的意义已经不明显了,因为兰契是第三集团军向西撤退的必经地点,既然第三集团军不再向西撤退,就没有必要攻打兰契,但是从整个战役的角度看,兰契仍然是必争之地。
  用史塔克的话来说,只有在兰契拖住中国军队的主力作战部队,才能为建立新的战略防线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为了说明问题,史塔克拿出了足够多的证据。
  一是裴承毅手里还有足够多的预备队,包括尚未出现在战场上的空降163旅,以及同样能够执行大纵深突击任务的空突152旅。印军猛攻兰契,裴承毅没有为空降153旅提供支援力量,不是对空降153旅有足够的信心,也不是见死不救,而是另有安排。也就说裴承毅预感到第三集团军会在贾姆谢德布尔转向南下,才留下足够的预备队。只要战局有变,裴承毅就能迅速做出调整,阻击南下的第三集团军。
  二是空降153旅与空降173旅之间有很大的空隙,整条防线并不严密。裴承毅没有动用预备队填补防线上的漏洞,除了与兵力不够有关之外,还与他的整个战役目的有关。让空降153旅攻打兰契是非常冒险的决策,裴承毅甘愿冒险,表明他的战役目的是歼灭整个东部集团军群,而不仅仅是取得东线战争的胜利。这样一来,第三集团军是重点打击对象,裴承毅绝不会让第三集团军逃走。
  三是裴承毅的整个战争计划,或者说是东线战争在整场战争中的地位。摆出歼灭东部集团军群的架势后,裴承毅肯定会在战役结束之后调整重点,接下来就会集中兵力攻打新德里。如此一来,裴承毅肯定要从东线战场上抽调兵力,而且是抽调主力。为了确保东线战争的胜利果实不打折扣,他肯定会在东线战役结束之前,稳住东线战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扩大占领范围,建立缓冲区。
  分析了对手的意图之后,还得弄清楚印军的目的。
  不管怎么打,印军的首要目的是守住新德里,只有在新德里守不住的情况下,才应该把重点转向南部地区。守住新德里的关键条件是尽快完成战争动员,组建更多的军队,在西线战场上挫败中国军队。
  也就是说,东部集团军群的首要任务是为战争动员争取时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得猛攻兰契,迫使裴承毅源源不断的向兰契增派作战力量,消耗他手里的预备队,让他无法在战役后期扩大占领范围,必须在东线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之后留下几支主力部队,防止印军发起反击,从而削弱其在西线战场上的投入,让他无法集中主力攻打新德里。
  按照史塔克的说法,只要能够达到目的,就算牺牲了第三集团军也是值得的。
  要不要为了整场战争牺牲第三集团军?
  别说古吉拉德拿不定主意,就连鲁拉贾帕尼都犹豫不决。
  虽然第三集团军不是印军的最后一支主力部队,但是在整个东部战场上,第三集团军是唯一能够指望的主力部队。丢掉第三集团军,即便能在20日完成第一阶段战略动员,增添100多个预备师,把半数以上的预备师留在东线,印军也很难在西孟加拉邦以南地区建立新的战略防线。到时候,就算裴承毅把主力都派往西线,只要在东线留下1到2个军,就能沿海岸线向南推进,扫荡整个孟加拉湾沿岸地区。
  不得不说,古吉拉德与鲁拉贾帕尼的担忧不无道理。
  丢掉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等于丢掉半个印度。从长远考虑,只要孟加拉湾沿岸地区沦陷,印度半岛南部地区的宽大侧面就暴露在了中国军队面前。到时候别说向南转移工业,印度政府能够在南方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史塔克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在紧靠西孟加拉邦的前沿地区建立战略防线显然不现实,即便第三集团军毫发未损的撤离战场,也无法在靠近中国军队的地方站稳脚跟。最好的办法是继续收缩防线,与中国军队拉开距离,在纳尔默达河与默哈纳迪河建立战略防线,并且在两条河流的上游地区,也就是焦达格布尔高原东南、切蒂斯格尔邦的甘哈国家公园集结重兵,防止中国军队从两条防线的结合处突破,然后沿两条分别汇入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印度中部地区最大的河流部署防御阵地,依靠河流形成的天然屏障阻挡中国军队。
  史塔克没有忘记说明猛攻兰契的重要性。
  因为兰契距离甘哈国家公园不到300千米,所以只要中国军队在兰契站稳脚跟,就会向南推进,在默哈纳迪河南岸建立桥头堡,为接下来向南进军打下基础。如此一来,必须在兰契拖住中国军队,至少让中国军队暂时无法把兰契当作前进基地。要到达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猛攻兰契,使中国军队没有喘息的机会。
  史塔克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之后,鲁拉贾帕尼采纳了美国军事顾问的建议。
  实际上,提出建议的不是史塔克,而是远在地球另外一端的杜奇威。
  作为裴承毅的老对手,杜奇威太了解这位中国陆军的少壮派将领了。半岛战争中,裴承毅就在杜奇威面前展示了其超人一等的大纵深进攻能力,特别是在东部战场上,中国陆军歼灭美国海军陆战队之后,一口气将战线向南推进了数百千米,等美军喘过气来,中国陆军已经越过三八线,使美军失去了翻本的机会。
  以杜奇威对裴承毅的了解,东线战争不会以歼灭东部集团军群为最终目的。
  只要条件允许,裴承毅肯定会在战役后期扩大战果,为下阶段进攻打下基础,同时为赢得整场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击败裴承毅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克制他的长处,让他得不到发挥的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