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1195

  既然垂直起降运输机要飞过来,总不能空手而来吧,怎么也得运点东西过来。
  这次,李东石要的不是医疗物资,而是炮弹。
  为了获得更多的炮弹,李东石把轻伤员算成重伤员。结果全旅重伤员超过300人,至少需要15架DZ-25C才能送走,而15架DZ-25C能够运来大约300吨弹药,如果全是120毫米炮弹,就是6600枚。
  对于空降153旅的基本要求,前线指挥部没有拒绝。
  当天中午,20架DZ-24C载着300吨弹药来到兰契。卸下弹药后,只有40名重伤员被抬进了机舱,其余200多名被算成重伤员的轻伤员都自愿留下。
  这一天,双方不约而同的把重点转向了瓦拉纳西。
  表面上看,双方在全力争夺西进的地面通道,实际上,双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印军猛攻瓦拉纳西,主要目的不是歼灭空降173旅,也不是夺回瓦拉纳西,因为随着24军步步逼近,就算印军集中该地区的所有兵力,最多只能给空降173旅造成更多的战斗伤亡,不可能全歼空降173旅,更不可能在24军到达前夺回瓦拉纳西。印军的主要目的很明确:迫使裴承毅把重点转向瓦拉纳西,降低对空降153旅的支援力度,为印军集中兵力攻打兰契创造机会。
  针对印军的这一部署,裴承毅采取了将计就计的策略。
  13日上午,除了为歼灭第一集团军做准备之外,裴承毅把空中支援与火力支援全都放到了瓦拉纳西,甚至连舰载航空兵都参加了支援瓦拉纳西的作战行动。可以说,当天投向瓦拉纳西的支援力量比12日白天投向兰契的支援力量还要庞大。
  调整支援力量的时候,袁晨皓建议向瓦拉纳西投送第二个旅。
  裴承毅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这么做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
  看上去,向瓦拉纳西派遣增援部队很合理,毕竟空降173旅只有4000多名官兵,不见得能够守住瓦拉纳西,即便能够守住,伤亡也会很大。实际上,正在向瓦拉纳西挺进的24军就是裴承毅派去的增援力量,而且24军肯定能及时到达瓦拉纳西。如此一来,裴承毅再向瓦拉纳西投入第二支增援力量,就有点过头了。
  换个角度,如果裴承毅是名能力平庸的指挥官,他会这么做。
  印军指挥官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的能力,也就不会认为裴承毅会再次增援瓦拉纳西。
  只要裴承毅向瓦拉纳西投入第二支增援部队,其战术意图就会受到怀疑,从而使印军在兰契方向上更加小心谨慎。
  留着预备队,而且留着好几支预备队,反而能让印军指挥官胡思乱想。
  不得不承认,裴承毅的这一决策,让空降173旅吃够了苦头。
  仅仅一个上午,空降173旅就打退了印军的21次进攻。虽然在战斗中消灭了12000名印军,阵地上到处都是印军官兵的尸骸,但是空降173旅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12点之前由DZ-25C运走的重伤员就超过了500人,而没有运走的官兵遗体超过了200具。伤亡比例最大的不是士兵,而是基层军官。为了稳住基层部队,空降173旅的旅长在当天上午就以战地任命的方式提拔了3名代连长与27名代排长。
  中午,趁疲惫不堪的印军撤回进攻集结地点,空中打击与炮火打击达到高潮。
  为了让空降173旅的官兵缓口气,前线指挥部在2个小时之内调派了8支战术航空兵大队、11支低空攻击机大队、6支舰载航空兵大队,并且让24军与38军的3个炮兵旅进行了36次遮断式炮火打击。仅仅2个小时,各支援部队就向瓦拉纳西外围的印军投掷了近5万吨弹药。
  如此密集的火力打击,效果非同一般。
  空降173旅的官兵不但获得了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重新回到阵地上后,足足等了2个小时才等到印军的第22次进攻。
  下午的战斗持续到18点50分,天色快黑的时候,印军才在第46次进攻未果后撤走。
  到此,空降173旅的阵亡官兵人数上升到472人,伤残官兵人数增加到963人,除了暂时还没有拿起武器上阵地的非战斗人员之外,全旅官兵几乎个个带伤。
  天黑后,瓦拉纳西的枪炮声还未结束。
  因为前往兰契的第一批预备师最快只能在14日夜间到达,所以印军肯定会在此之前猛攻瓦拉纳西,同时全力阻击24军。
  针对这一情况,裴承毅在当天晚上调整了部署。
  除了让24军加快突击速度之外,裴承毅让配合24军作战的第161空中突击旅趁夜色掩护夺取进军路线上的军事要点,阻击围困24军的印军。当然,裴承毅没有忘记为空降173旅提供更多的作战物资。
  不管后面怎么打,空降173旅必须守住瓦拉纳西!
第一百一十二章
神出鬼没
  受野战器材稀缺的影响,13日夜间与14日凌晨,印军并未发起猛攻,空降173旅获得了一个平静的夜晚。
  只是,这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虽然战术航空兵与舰载航空兵在夜间反复轰炸了印军集结地点,但是印军早已习惯了夜间轰炸。空降173旅休息了一个晚上,分散在外围的印军也休息了一个晚上。天亮后,印军肯定会再次发起进攻,而且是更加猛烈的进攻。
  整个晚上,裴承毅都在关注瓦拉纳西方向上的异常情况。
  确实很异常,不管怎么样,印军没有理由让空降173旅的官兵睡大觉。
  14日凌晨,袁晨皓提出建议,应该为空降173旅提供更多的帮助。
  裴承毅没有否决袁晨皓的建议,立即联系空军司令部,要求战略航空兵立即出动,赶在天亮前完成一次特殊任务。
  14日4点30分,24架H-9B战略轰炸机赶到。
  按照前线指挥部的要求,24架轰炸机各搭载24具弹药撒布器,在空降173旅的防御阵地外围投撒了近14万枚质量仅为1.5千克的反人员子弹药,也就是配备了探测传感器,专门用来对付人员的小型地雷。
  因为投撒弹药的时候,战术航空兵轰炸了印军集结地点,而且轰炸机在尼泊尔上空就投下了弹药撒布器,没有出现在瓦拉纳西上空,所以当印军再次赶往进攻阵地,准备攻打瓦拉纳西的时候,并不知道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一道地雷屏障。
  这次行动,最终决定了空降173旅的命运。
  得知战略航空兵出动,空降173旅旅长立即把全旅狙击手,以及能够用步枪打中400米外敌人的神枪手集中起来,组成200多个狙击小组,在前沿阵地设置狙击点,命令狙击手重点打击印军工兵。
  14日清晨,当印军发现空降173旅的阵地外围多了一圈地雷防线后,已经晚了。
  除了第一批进攻的印军被炸死炸伤之外,印军还丧失了攻打瓦拉纳西的能力。
  在缺乏炮兵与装甲兵的情况下,印军只能用工兵扫雷,替进攻的步兵打开通道。带着探雷与扫雷设备的工兵很好辨认,也很容易遭到狙击手射杀。没有工兵,就只能用步兵的肉体闯出一条血路。显然,没有任何一名印军士兵愿意当垫脚石。
  整个上午,印军在瓦拉纳西的进攻行动都乏善可陈。
  即便到了14日下午,印军东拼西凑搞来20多辆带有扫雷钏的坦克,也没能取得多大进展。一是轰炸机投下的子弹药只针对人员,不针对装甲目标,扫雷坦克很难铲除前进道路上的地雷;二是空降173旅不缺乏反装甲武器,担任战场支援任务的低空攻击机也不会放过印军坦克。
  确定空降173旅无碍之后,裴承毅把重点转向了东面。
  14日8点30分,经过1天准备后,54军与77军对包围圈内的印军第一集团军发起总攻,敲响了第一场包围歼灭战结束的钟声。
  可以说,这是自开战以来,打得最为轻松的一场战斗。
  按照裴承毅的部署,54军与77军采用交错进攻的战术,同时向印军发起攻击,在歼灭印军的时候,将印军切割成两个部分,从而降低歼敌难度,加快战斗速度。
  进攻开始后,并没有出现裴承毅预料的情况,即印军没有拼死抵抗。
  战斗进行到12点过,也就是54军与77军的先头部队会师的时候,大部分印军已经放弃抵抗,主动向进攻部队缴械投降,只有极少数印军负隅顽抗。
  唯一比较“正常”的是印军没有集体投降,而是以小股的形式投降。
  下午,凌云霄把审讯战俘的报告发给了前线指挥部,裴承毅才明白了过来。
  进攻开始前,印军第一集团军司令、以及大部分将领都已离开部队,去向不明。也就是说,被围困的只是一群没有统一指挥的乌合之众。连主帅都逃了,下面的军官与士兵还会拼死战斗吗?那几支负隅顽抗的印军也是在不清楚情况,也就是不知道主帅已经临阵脱逃的情况下才没有缴械投降。
  数日后,裴承毅才收到消息,第一集团军的20多名将军逃到了孟加拉国。
  当然,这些将军也没有好下场,战后被孟加拉国遣返回印度,被印度政府送上了军事法庭。审判他们的罪名不是丢下部队临阵脱逃、也不是擅离职守,而是在当职期间对西孟加拉邦的孟加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残酷镇压。
  因为印军迅速崩溃,所以这场原本计划耗时3天的战斗只进行了半天。
  14点30分,裴承毅就让77军撤出战斗,把打扫战场的任务留给54军。
  裴承毅还同时下达了另外一条命令:21军全面展开,包围格蒂哈尔,阻止印军第二集团军主力部队逃往恒河南岸;如果有可能,派遣先遣部队渡过恒河,在萨希卜根杰建立桥头堡,为大部队渡河做好准备。
  毫无疑问,裴承毅加快了进攻速度。
  让裴承毅做出这个决定的根本原因不是歼灭第一集团军的难度降低,而是从吉大港出发的后勤保障部队、也就是陆战队将在15日上午到达赖根杰,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数十万吨作战物资。
  有了足够的物资,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只不过,裴承毅没有让77军率先渡河,也没有让77军歼灭困守格蒂哈尔的第二集团军主力,而是让77军从赖根杰南下,沿恒河东岸向南推进。也就是说,77军的任务是去增援巴哈兰布尔与帕德巴拉的空中突击部队。
  此举意义非同凡响。
  只要77军南下的速度足够快,就能尽快解放出3支空中突击旅,从而提前发起攻打加尔各答的作战行动。因为从孟加拉国到巴哈兰布尔与帕德巴拉的铁路线已经打通,所以攻打加尔各答的后勤保障不成问题。
  最重要的是,印军第三集团军的主力仍然在加尔各答,没有来得及前往贾姆谢德布尔。
  只要能够及时进军加尔各答,就能再次迫使印军分兵,把第三集团军的部分部队留在加尔各答,为正在前往贾姆谢德布尔的部队争取突围时间。如此一来,就有机会分两次战斗歼灭第三集团军,从而降低战斗压力。如果打得好,还能有效降低兰契方向上的防御作战压力,让空降153旅能够喘口气。
  裴承毅的调动能够瞒过印军,却瞒不过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以及在孟加拉湾公海上空盘旋的美军战略侦察机。
  发现77军主力向赖根杰运动之后,杜奇威立即判断出了裴承毅的意图。
  消息马上发给了史塔克,并且由史塔克转交给了古吉拉德。
  这下,古吉拉德头大了。
  虽然古吉拉德深知77军南下的意义,也知道3个空中突击旅的强大进攻实力,但是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是,第三集团军的作战部队到达加尔各答之后,必须补给休整,才能前往贾姆谢德布尔。也就是说,第三集团军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离开加尔各答,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逃出空中突击部队的阻击范围。
  古吉拉德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死守加尔各答。
  就算印度陆军参谋长不做出这个决定,印度总理也会下达死守加尔各答的命令。
  与其他被中国陆军占领的城镇不同,加尔各答是印度的大城市,而且还是全球知名的大城市。虽然加尔各答不是印度的首都,但是是印度东部地区、特别是恒河河口地区的中心城市。如果印军一枪不放的放弃如此重要的战略城市,印度军人会怎么想,还有那些本来就对政府不满的平民会怎么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