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1/1195

  因为美国动用了数颗侦察卫星监视空突152旅的驻地,所以在空突152旅动身出发后不久,相关消息就送到了古吉拉德手中。
  裴承毅终于采取行动了。
  古吉拉德没有任何迟疑,立即命令新德里南面的守军进入防御阵地,机动预备队加速向南开进。
  问题是,直到这个时候,古吉拉德仍然没有收到77军离开占西的消息。
  在古吉拉德看来,没有收到消息,不等于77军没有离开占西。因为占西位于印度内陆腹地,距离海岸线上千千米,从迪戈加西亚起飞、在阿拉伯海上空徘徊的美军侦察机无法监视占西的情况,只能动用侦察卫星,而侦察卫星的活动具有周期性,无法持续监视地面上的某一地区,所以美国的情报总有延迟性,候甚至无法准确掌握中国军队的活动情况。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靠美国提供的军事情报。
  古吉拉德坚信他的判断,77军已经从占西出发,很快就会到达瓜廖尔。
  为此,古吉拉德还做了一番推测,即空突152旅大约在3个小时后到达战场,攻占印军防线后方的某处军事要地,比如瓜廖尔与阿格拉之间的莫雷纳,切断瓜廖尔与阿格拉之间的联系,为77军创造攻占瓜廖尔的机会。只要空突152旅站稳脚跟,77军就会全力攻打瓜廖尔。
  按照古吉拉德的推断,战斗将在9点30分到10点30分之间打响。
  等不了那么久,古吉拉德就会知道他犯了最严重的错误。
  7点刚过,拉杰格尔遭到中国军队的主力部队突然袭击,守军全军覆没的消息送到了古吉拉德手中。
  震惊之余,古吉拉德一下就懵了。
  攻打拉杰格尔的是哪支军队?
  虽然古吉拉德首先想到了空突152旅,但是他很快排除了这一可能。拉杰格尔距离马亨德拉钠格大约500千米,基本上在空中突击部队的极限打击距离上,就算空突152旅能够赶过去,也得沿直线进攻,运送作战部队的飞机肯定要从新德里上空经过。更重要的是,空突152旅从马亨德拉钠格出发,到拉杰格尔需要1个小时以上,战斗还要几个小时,不可能在7点打下拉杰格尔!
  不是空突152旅,那是哪支部队?
  没等古吉拉德猜出来,珀丁达就发来消息,昨天晚上发起进攻的只有1个旅,62军的主力部队已经离开珀丁达。
  这下,古吉拉德才明白了过来,攻占拉杰格尔的正是62军。
  明白归明白,可是接下来该怎么办?
  拉杰格尔距离新德里太近了,就算62军无法继续挺进,只要在拉杰格尔站稳脚跟,打通后勤补给线,然后把炮兵送上来,就能以每天数万吨的速度向新德里投掷炮弹。打上几天几夜,新德里守军的意志就将全面崩溃。
  裴承毅肯定打算炮击新德里,不然不会急着拿下拉杰格尔。
  要想炮击新德里,就得打通后勤补给线。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攻占珀丁达,利用从珀丁达到拉杰格尔的铁路线运送弹药。62军的主力已经转向拉杰格尔,肯定要在拉杰格尔修建防御阵地,无法继续攻打珀丁达。西线上的另外2个野战军距离珀丁达很远,来不及赶去与62军协同作战。能够攻打珀丁达的只有一支部队,即天亮前出发的那支部队。
  古吉拉德的反应非常快,7点45分就向珀丁达守军下达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珀丁达,并且提防空中突击部队的突然袭击。
  按照古吉拉德的判断,空突152旅肯定会去攻打珀丁达。
  下达命令之后,古吉拉德仍然心有余悸。
  珀丁达失守,后果将非常严重,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的守住珀丁达。
  三思之后,古吉拉德向珀丁达东北方向上的伯蒂亚拉驻军下达了增援命令,立即调动半数防御部队驰援珀丁达。
  古吉拉德并没意识到,他再次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伯蒂亚拉距离珀丁达150千米,西北100千米外就是卢迪亚纳,东北120千米外就是昌迪加尔,北面150千米外就是巴克拉坝、而巴克拉坝北面就是伯坦果德,由此可见,伯蒂亚拉是印度西北地区的战略要地,是几处前沿阵地的大后方,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是如此,伯蒂亚拉也是各地印军预备队的驻扎地。
  古吉拉德调兵遣将时,几架预警机与大型无人侦察机正在严密监视印军的一举一动。
  伯蒂亚拉的印军开始集结,准备按照古吉拉德的命令驰援珀丁达的时候,相关情报已经送到了裴承毅的面前。
  8点50分,3个印军主力师从伯蒂亚拉出发。
  确认了印军的增援方向后,裴承毅立即向正在空中待命的空突152旅下达了进攻命令。
  毫无疑问,空突152旅的攻打对象就是伯蒂亚拉。
  随后,裴承毅向正在卢迪亚纳方向上激战的61军下达了派遣1个装甲突击旅南下攻打伯蒂亚拉的命令,并且命令66军在伯坦果德方向上发起总攻,就算不能打下伯坦果德,也要迫使驻扎在巴克拉坝的印军北上增援,如果能够迫使昌迪加尔的印军北上,66军就立下了重大功劳。
  这一系列部署的目的只有一个:迅速占领伯蒂亚拉。
  对裴承毅的这轮部署,特别是巧妙应用的战术,袁晨皓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以说,裴承毅充分利用了所有有利条件。先是用77军牵制印军机动预备队,把几个主力师全部引往新德里南面,然后在拉杰格尔大打出手,迫使印军拼死守住珀丁达。在机动预备队已经南下的情况下,印军抽调伯蒂亚拉的部队去加强珀丁达的防御。直到这时,裴承毅才使上撒手锏,集中兵力攻打伯蒂亚拉。别说印军指挥官,就算杜奇威与裴承毅对垒,也不大可能化解这轮进攻。原因很简单,印军每一次防御调整都是在被迫的情况下进行的。就算印军不做出防御调整,裴承毅也可以假戏真做,把佯攻变成主攻。也就是说,如果印军机动预备队没有南下,裴承毅就会让凌云霄带着2个战斗旅北上攻打瓜廖尔;如果印军没有抽调伯蒂亚拉的军队增援珀丁达,裴承毅就会用空突152旅与62军攻占珀丁达。不管哪一步走出去,印军都将遭受惨败。
  当然,攻打伯蒂亚拉的行动并不轻松。
  作为印军的“屯兵所”,伯蒂亚拉驻包括5个主力师在内的11个印军师。虽然有3个主力师赶往珀丁达,但是还有8个师在伯蒂亚拉。用1个空突旅加1个装甲突击旅攻打8个印军师,难度非常大。
  空突152旅到达前的1个小时,空军与陆航开始全面轰炸伯蒂亚拉。
  垂直起降运输机在伯蒂亚拉郊区着陆的时候,61军与62军的2个炮兵旅开始重点炮击伯蒂亚拉。
  猛烈的火力打击只能将印军压制在防御阵地内,无法消灭所有印军。
  虽然部分参谋对总指挥的打法持怀疑态度,认为应该把另外2个空突旅派上去,但是袁晨皓并不认为裴承毅的这一打法有问题,因为裴承毅的目的根本不是打下伯蒂亚拉,而是借攻打伯蒂亚拉为61军与66军创造突破机会。
  伯蒂亚拉太重要了,重要到印军要不惜一切代价打回来。
  只要印军产生这样的想法,61军与66军就能迅速取得突破,因为在死守伯蒂亚拉的情况下,印军必须收缩防线,将外围部队撤下来,避免部署在外围防线的主力部队因为没有及时撤退而被围歼。
  印军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撤退。
  毫无疑问,这就是裴承毅要的结果!
第一百六十三章
摧枯拉朽
  收到伯蒂亚拉遭到攻击的消息,古吉拉德才反应了过来。
  只是,此时已经太晚了。
  3个刚刚离开伯蒂亚拉的主力师还没走出多远就遭到了中国陆军航空兵低空攻击机群的重点打击,1个小时之内,3个师损失了全部重装备,人员伤亡过半。根据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中国的攻击机使用了包括反装甲集束炸弹、燃烧弹、温压弹在内的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光是投下的反装甲子弹药就超过了10万枚。因为3个主力师是在行军途中遭到打击,所以根本来不及逃避,更别说组织防御了。
  损失3个师还是小事,最要命的是,轰炸让伯蒂亚拉的驻军乱了阵脚。
  轰炸还没结束,全面炮击接踵而至。
  可以说,炮击比轰炸还要恐怖,因为轰炸主要针对重要目标,就算投入的作战飞机再多,持续性也不足。炮击完全相反,不但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而且持续性强得多,弹药投掷量也大得多,往往半个小时的炮击就顶得上一整天的轰炸。虽然这会大大降低炮击的作战效率,但是在以压制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炮击比轰炸更有效。
  炮击持续了1个多小时,直到空突152旅在伯蒂亚拉外围部署好防线。
  进攻讲的就是连贯性与持续性,要想打垮防御部队,就不能给对手喘息的机会。
  炮击刚刚结束,第二轮轰炸再次开始。
  与第一轮轰炸不同,此轮轰炸全部在空突部队的引导下进行。为了支援轰炸行动,空突部队不但出动了数十架DZ-25C在战场附近徘徊,严密监视印军的一举一动,还出动了数十架无人侦察机,为轰炸机指引目标。虽然轰炸强度降了下来,但是轰炸对印军造成的损伤大大提高。
  直到12点左右,也就是第二轮轰炸结束的时候,伯蒂亚拉的守军仍然没能组织起来。
  与前面的打击一样,第二轮炮击与第二轮轰炸衔接得非常好。轰炸刚刚结束,炮击就再次开始。与第二轮轰炸一样,炮击得到了前线作战部队的引导,主要打击试图集结的防御部队,不给印军任何反击的机会。
  打到这个时候,古吉拉德还心存侥幸。
  不管是轰炸,还是炮击,都不可能击败伯蒂亚拉的守军。要想占领伯蒂亚拉,中国军队就得攻入防御阵地,与印军打阵地战。空突152旅是空中突击部队,虽然能够向前线运送一些20吨左右的装甲车辆,但是空突部队永远不是装甲部队,地面突击能力有限,打阵地战的能力更有限。
  战争打到这个时候,除了突然袭击之外,空突部队还没有打过一次正规装甲战。
  按照古吉拉德的想法,只要印军死死守住伯蒂亚拉的防御阵地,中国军队就别想打下伯蒂亚拉。只要争取到24小时,就能调动周围的军队干掉空突152旅,至少迫使空突152旅离开伯蒂亚拉。
  只不过,古吉拉德没有高兴多久。
  14点30分,61军的第661装甲突击旅到达伯蒂亚拉。
  突然出现的装甲突击旅让古吉拉德吓了一跳,也彻底毁灭了守住伯蒂亚拉的希望。
  虽然1个装甲突击旅只有几千兵力,就算加上空突152旅,总兵力也只有1万,但是伯蒂亚拉不是博帕尔,也不是新德里,防御阵地的强度不足以抵抗装甲部队,守军也无法在密集的火力打击面前与地面装甲部队对抗。
  只要2个旅充分利用优势力量,肯定能够打下伯蒂亚拉。
  实际上,当天下午,守卫伯蒂亚拉东北防御阵地,也就是面向第661装甲突击旅的印军步兵师就缴械投降了。
  有了第一支投降的部队,就有第二支投降的部队。
  丢掉伯蒂亚拉只是迟早的事情。
  持同一观点的还有美国军事顾问。
  在美国军事顾问看来,裴承毅不但有足够的理由攻占伯蒂亚拉,也投入了足够多的进攻力量。
  作为印度西北地区的战略要地,伯蒂亚拉就是新德里的北大门,重要性丝毫不在马图拉之下。在必须投入数个军才能打下新德里的情况下,裴承毅别无选择,必须尽快让该方向上仅有的重装甲军,也就是66军到达新德里,也就必须提前占领伯蒂亚拉,打开通往新德里的大门。更重要的是,占领了伯蒂亚拉之后,北面的伯坦果德、卢迪亚纳等地的防线将形同虚设,印军必须收缩防线。到时候,杀到新德里的就不止66军,还有61军。虽然因此对62军的作战行动造成了影响,还投入了1个旅的预备队,但是攻占伯蒂亚拉,能够让2个野战军发挥更大的作用,好处明显多得多。
  虽然有点后知后觉,但是美国军事顾问仍然做出了准确判断。裴承毅已经向伯蒂亚拉投入了2个旅的兵力,而且在极短的时间内投入了大批远程支援力量,足以证明其攻占伯蒂亚拉的决心。用美国军事顾问的话来说,中国军队肯定会打下伯蒂亚拉,如果2个旅的兵力无法完成作战任务,裴承毅还会投入至少2个旅的增援部队。
  对印军来说,区别只是何时丢掉伯蒂亚拉。
  这个区别,将决定伯蒂亚拉以北大约150万印军的去留问题。
  如果只是150万预备部队,哪怕是150万二线部队,古吉拉德还不会有所顾虑。换个角度看,如果能够用150万预备部队或者二线部队挡住2个野战军几天,就算损失得一干二净也物有所值。问题是,在伯蒂亚拉北面的150万军队中有20个主力师,仅在伯坦果德与卢迪亚纳两地就有16个主力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1/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