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1195

  即便从事后的角度来看,裴承毅能够在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根据个人经验做出如此准确的决策,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如果换了其他人,比如一直协助裴承毅的华剑锋,就算让他掌握了内幕消息,知道美国已经决定抛弃英国,不在马岛争端上采取单边政策,都很有可能做出最错误的决定,即放过特遣舰队。用一些人的话来说,裴承毅也是运气好到家了,如果当时他知道了内幕情况,确实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决策,给皇家海军留一条活路。果真如此的话,结局肯定会迥然不同。
  21日夜间,在仍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的情况下,裴承毅让各参战部队按照计划行动。
  直大到22日天亮,特遣舰队都没有出现。
  裴承毅在指挥中心守了一个晚上,让华剑锋值白班后,他才去睡了几个小时。
  22日白天,战场上的局势没有任何变化。
  特遣舰队像是会潜水一样,根本没有像张孝珑预料的那样,出现在距离马岛1200千米以内的海域,并且再次轰炸马岛。当然,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复仇”号航母战斗群肯定在22日白天的某个时候汇入了特遣舰队。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的第四舰队肯定从里奥格兰德海丘南下,与特遣舰队的距离不会超过500千米,而且很有可能在特遣舰队的西北方向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为特遣舰队提供防空掩护。
  重新上岗后,裴承毅先与华剑锋去吃了晚饭。利用吃晚饭的机会,两人大概谈了一下白天的情况。虽然裴承毅没有半点惊讶的样子,毕竟张孝珑早就说了,25日之前,特遣舰队都有可能出现,而且22日与23日的可能性最大,考虑到“复仇”号航母战斗群刚刚到达战区,需要时间调整状态,所以特遣舰队最有可能在23日凌晨、或者夜间出现。但是在谈到具体情况的时候,裴承毅仍然有点疑惑。阿根廷空军早把侦察范围扩大到2000千米,就算派出去的侦察机不够多,发现不了特遣舰队,也应该抓住特迁建度的尾巴,也就是发现特遣舰队的防空战斗机,或者外出执行反潜任务的巡逻机。再加上在战区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8艘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不可能毫无收获。
  让华剑锋回去休息后,裴承毅去了指挥中心。
  虽然越来越猛烈的暴风雪已经让南大西洋变得不再适合海上作战,但是皇家海军建造超级航母的目的就是要在条件恶劣的海域作战(北大西洋的海况不比南大西洋好多少),特遣舰队的适应能力甚至超过了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也就是说,如果认为特遣舰队不会在条件更恶劣的夜间发起进攻那就大错特错了。用华剑锋的话来说,如果由他指挥特遣舰队作战,他肯定会选择在夜间、特别是凌晨的发起进攻,然后在清晨对付阿根廷空军发动的全面反击。
  让参谋泡了壶咖啡后,裴承毅就把自己关在了办公室里。
  作为共和国最有经验的战将,此时此刻裴承毅却有点紧张。直觉告诉他,磨磨蹭蹭的杜奇威已经做好了准备,正在组织进攻力量,战斗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让裴承毅感到紧张的不是对手有多厉害,而是他仍然不太清楚对手的目的,也就是说,不清楚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出最后的几张王牌。
  这就好比是一场赌博,当双方押上了所有的筹码,正在一张张的翻开底牌的时候,裴承毅却不知道杜奇威的底牌是什么。毫无疑问,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因为自从成为前线指挥官以后,裴承毅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被动局面。
  进入23日凌晨,裴承毅让参谋给他泡了第二壶咖啡。
  见到端着咖啡壶进来的那个人时,裴承毅先是愣了一下,怀疑是不是看花眼了,随即就反应了过来,同时意识到,在这场豪赌中,他不是庄稼、也不是闲家,只是替庄家翻牌的荷官。
第九十三章
政治进程
  见到李存勋身上的阿根廷空军军服,裴承毅就知道军情局长是秘密过来的。
  “听外面的参谋说,你这几天多没休息好。”李存勋把杯子递到了裴承毅面前,“这是我从国内带来的苦丁茶,清热去火,对身体很有好处。”
  裴承毅这才注意到,壶里装的不是咖啡,而是颜色相似的苦丁茶。
  “说心里话,让你一个人在这边顶着,我还真有点过意不去。”
  “情况有变化?”裴承毅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就皱起了眉头。
  “怎么样,味道很纯正吧?”
  “确实很地道,而且太地道了。”
  李存勋呵呵一笑,说道:“情况确实有变,不过我都安排好了,没必要担心。”
  听李存勋这么一说,裴承毅立即冷静了下来。
  军情局长万里迢迢的赶来,不急着询问战场局势,而是拉起了家常就非常奇怪了。在裴承毅主动转移话题的情况下,又轻描淡写的带了过去。很明显,局势完全在李存勋的掌握之中,确实没有必要担心什么。
  想到这,裴承毅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李存勋要做什么,都让他先开口。
  “没什么要问的吗?”
  “老李,你都安排好了,还需要问吗?”这下,轮到裴承毅轻松面对了。“再说了,有你压阵,还有什么问题搞不定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要不了多久,我就能达成外交部的飞机回国了。十多个小时的旅途是很枯燥的,留点事情来打发旅途中的无聊实况,也是不错的选择。”
  李存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看来,你已经想明白了。”
  裴承毅没有开口,与李存勋斗智可不是聪明的选择。
  “我也不跟你绕圈子了,直接说吧。”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这次是元首派我过来的。”
  “元首?”裴承毅立即皱起了眉头。
  “准确地说,是元首在离任前给我安排的最后一个任务。”
  “国内的事情有个了结了?”
  “还没了结,不过也快了。”李存勋长出口气,神色稳定一些后,说道,“针对宪法修正案进行全民表决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下来,而且表决的投票工作已经开始准备,预计在六月一日开始投票,六月三日开始计票。”
  裴承毅迟疑了一下,忍住没有开口。
  “与计划的一样,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只是表决的内容有所变化。”
  “什么意思?”
  李存勋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了几份文件。“你自己看吧。”
  接过文件,裴承毅迅速翻看了一下,就明白了李存勋的意思。
  在很多人看来,全民表决是否就是在“赞成”与“反对”之间做的选择题,民众没有权力对宪法修正案的具体内容进行表决。事实截然相反,表决不但针对宪法修正案本身,还针对详细内容。
  看完后,裴承毅就知道,王元庆已经在国内的政治斗争中大获全胜。
  别的不说,光是针对宪法修正案的详细内容进行表决,就是王元庆的意思,而不是其他人的想法,也只有王元庆才想得出这样的办法,也只有王元庆才做得这么绝。当然,民众的选择也有限度,比如与修宪所针对的五个主要问题有关的事项就被各自绑定在了一起,民众只能选择是否修正这些问题,而没有权力决定如何修正这些问题。因为民众的政治觉悟非常有限,而且知道的事情也有限,所以这么做很有必要。如果事无巨细都通过全民表决来产生决议,政府与全体代表大会这些权力机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想明白这一点,裴承毅马上就发现自己的反应太迟钝了。
  李存勋来到阿根廷,就是王元庆大获全胜的重要标志。作为王元庆最重要的助手,李存勋在国内政治斗争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别的不说,很多人都认为,军情局长才是共和国第二号实权人物。即便在裴承毅看来,李存勋没有任何政治野心,王元庆也会充分发挥军情局的作用,让军情局长在关键时候发挥关键作用。在此之前,一直让刘晓宾负责阿根廷这边的事情,就是因为李存勋要集中精力帮助王元庆解决国内矛盾。因为国内问题比国际问题重要得多,所以只有在国内问题得到根除之后,也就是挡在王元庆前面的障碍全被扫清后,李存勋才会出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
  放下文件,裴承毅朝李存勋看了过去。
  “这几份是你与华剑锋、梁国翔、狄泊清的。”李存勋呵呵一笑,说道,“记得在签字之后摁上手印,还有填写军人号的时候被搞错了。”
  裴承毅没多说什么。“军人号”是军人的唯一身份号码。
  “顾问团其他成员的表决票由大使馆发放,你让东方闻去安排一下。”
  “没问题,我会告诉东方闻的。”裴承毅迟疑了一下,说道,“下届政府的事情确定下来了?”
  “基本上确定下来了。”
  “是委员长?”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按照元首的安排,下任国家元首不由他指定,而是由全体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候选人的产生办法也将按照新的规则产生,即只要获得五十名代表的联名支持就有资格竞选国家元首。”
  “这可是个麻烦事。”
  “是啊,确实是麻烦事。”李存勋呵呵一笑,说道,“门槛这么低,恐怕参选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了。只不过,按照新的选举法,在候选人超过两人、且没人在第一轮表决中获得半数以上的代表支持,那么将由得到支持最多的两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选举,并且由得票最多的出任国家元首。”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没有发表意见。
  “只不过,这些都得等到全民表决之后。”李存勋喝了两口茶,才接着说道,“按照元首的安排,全民表决之后,将首先按照新的选举法,重新产生全体代表大会,也就是重新选举代表。”
  “什么意思?”裴承毅立即皱起了眉头。
  要知道,本届代表大会是在2036年底,由地方选举之后产生的。仅仅几个月,又再次选举代表,显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说简单点,就是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说详细点呢?”
  “详细点?”李存勋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你不是说,你是军人,对政治没有多少兴趣吗?”
  裴承毅笑了笑,知道李存勋在开玩笑,没有理会。
  “说详细点的话,就是元首要在离任前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李存勋长出口气,神色顿时严肃了许多。“只要了解我国政治体制的人都知道,建国以来,一直是‘一言堂’,国家元首高高在上,一个人的分量超过了所有人。虽然在纪老之前的国家元首也搞过改革,希望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制度,比如通过搞内部民主削弱元首的权力,但是效果都不理想,甚至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内部民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元首不够强硬的时候,内部民主确实能够给国家一个新的支撑点,让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可是在元首足够强硬的时候,内部民主就是个摆设,谁也不是元首的对手。虽然我不清楚纪老有没有想过,但是就我所知,赵老在执政的时候就提出过这个问题,只是受局势限制,没有能够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到了元首上台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裴承毅也长出了口气,因为李存勋说的这些事情他都了解,也非常清楚。
  “不可否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近似于独裁的‘一言制’有好处。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运气太好了,好到有点难以理解。要知道,如果按照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出明君的几率计算,共和国连续迎来了三位奋发图强的元首,可能性不到百亿分之一,也就不具有可持续性。不管是谁,都无法保证下一任、或者下下任、或者今后不会出现一位利用制度漏洞独揽国家大权的元首。真要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灾难。不要忘了,不到一百年前,出生在奥地利的那个疯子就把整个西方文明带入了毁灭的边缘。”
  “也就是说,必须弥补体制上的漏洞。”
  “光堵上漏洞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漏洞太多了,根本堵不了。”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明白了李存勋的意思。
  “只有彻底改变,才能解决所有问题。当然,这种改变必须是温和的是,不然元首不会花十年时间做一件事情。”李存勋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只要宪法修正案在全民表决中获得通过,我国的政治体制就将发生根本转变。按照我的理解,只要没有出现对民族存亡构成威胁的外来侵略,我国的权力重心将由元首府转移到大会堂。全体代表大会的组成也将发生重大变化,除了按照比例由各省级行政区直接选举代表之外,还将提高政治协商大会的影响力,并且通过全国直选产生政治协商大会成员。总的来说,从下届政府开始,除了元首之外,全体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都将成为共和国最重要的权力机构。更重要的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全体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有弹劾元首的权力。”
  “弹劾元首?”
  李存勋点了点头,说道:“这是现在争吵得最厉害的事情。按照元首的意思,要赋予公民权力,就得让公民拥有对付统治者的终极武器,那就是弹劾统治者。只是,包括委员长在内的众多高层都反对赋予这一权力。委员长的意思是,最好通过全民表决来弹劾元首。毫无疑问,这个办法根本行不通。说简单点,如果按照委员长的意思办,政治改革的结果就是让我国成为第二个泰国、一个由街头政治主导的国家。委员长肯定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只是不好直接反对元首,所以才不得不提出这个建议。总理的意思是在元首府加政府的最高行政机构、以及代表大会加协商大会的最高立法机构之外成力第三个权力机构,即最高法院加最高检察院的最高司法机构,弹劾元首的权力赋予最高法院,而不是代表大会,从而在权力机构间形成平衡。看上去,总理这个提议有可行性,美国就是最好的例证。问题是,共和国不是美国,共和国的国情、文化、信仰、风俗、思想等等,与美国都截然不同,在美国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在共和国不一定行得通。事实上,总理这个提议的最大问题就是,现在的最高法院与最高检察院都是向元首负责的,怎么可能让其弹劾元首呢?在政治改革完成之前,也就是代表大会与协商大会的地位得到巩固之前,赋予最高法院独立地位都将使政治改革受到威胁。”
  “也就是说,只有在下一轮改革的时候,才能提高最高法院的地位。”
  李存勋笑了笑,说道:“你的反应还是挺快的嘛。确实如此,元首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元首为什么倾向于选择委员长呢?”
  “你觉得,总理是最好的选择?”
  裴承毅没有开口,他可不想表明政治立场。
  “总理确实很有理想,却不懂得变通,而且思想过于激进。再说了,能在十年内完成政治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为后面的改革打下基础,除了非常幸运之外,与我们在这十年内参与的战争有很大的关系。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还得算上半岛战争,元首能够完成政治改革吗?别说搞改革,能够在元首府里住满十年都个了不起的成就了。毫无疑问,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甚至在未来二十年内,我们都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也不大可能卷入任何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至少不会出动几十万大军,横扫某个地区强国。没有外来因素的推动,改革进程肯定会减慢。不是我悲观,在我看来,能在未来十年内完成政治改革的第二步,即按照共和国的国情实现三权分离,建立起真正的法制民主政治制度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