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9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6/1195

  感激的是,项铤辉终究没有忘记他这个最得力的老部下,就算留下一世骂名,也要替裴承毅做好殿后工作。感叹的是,项铤辉的手段确实不算高明,暂且不说这么做会让林啸雷怎么想,仅仅对即将上任的顾卫民产生的影响就足够让裴承毅如履薄冰了。
  一些有点眼光的将领已经看出了端倪,知道项铤辉在力挺裴承毅。
  大会还没有结束,就有几十位将领跟裴承毅打了招呼,其中不少还是第一次跟裴承毅打招呼。显然,在大部分将领看来,项铤辉还足够年轻,就像王元庆一样,影响力还将存在好几十年。既然项铤辉力挺裴承毅,那么10年、最多20年之后,裴承毅就将成为共和国最有权势的军人。对于这些年纪在40岁左右的年轻将领而言,20年之后,正是人生事业最辉煌的时候。如果能在现在与裴承毅拉上关系,20年后肯定获益匪浅。
  这么想的人越多,裴承毅的处境越尴尬。
  结果,整场大会下来,除了与其他人打招呼之外,裴承毅没有多说一句话,就连应该由他做的报告都省了。
  当然,裴承毅并不怨恨项铤辉,毕竟项铤辉也是一片好心。
  裴承毅也知道,项铤辉就那点政治水平,不能对他有太高的指望。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裴承毅轻松了许多,因为项铤辉提到了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那就是将在他离开总参谋部之前落实装备发展计划。
  显然,这不是项铤辉的意思,而是王元庆的意思。
  对裴承毅而言,这就意味着他可以在项铤辉离任之前离开总参谋部,避开林啸雷的锋芒,也避免与林啸雷发生直接冲突。
  不管林啸雷多厉害,也不可能把手伸进军情局的地盘。
  只要到了国家物理实验中心,那就是天高皇帝远,除了李存勋之外,没人能够拿裴承毅怎么样了。
  打定这个主意之后,裴承毅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务之急就是把装备发展计划确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
  会议结束后,裴承毅加快步伐冲出了会议室。在大楼外的大花园里转了几圈,确定其他参会人员都陆续离开之后,裴承毅才绕了两个弯,去了总参谋长办公室。虽然负责总参谋部日常工作的已经是林啸雷,但是林啸雷一天没有当上总参谋长,就一天不可能坐进总参谋长办公室。不管怎么说,军队是等级制度最森严的社会群体,包括项铤辉在内,真正的军人肯定不会破坏基本规矩。
  因为项铤辉的秘书不在,所以裴承毅在办公室门外停下脚步,没有急着敲门。
  想到即将跟项铤辉说的事情,以及这一年多来发生的事情,裴承毅突然觉得自己有点背信弃义,或者说辜负了项铤辉的期望。毫无疑问,项铤辉一直指望裴承毅能够扛起总参谋长的重任,甚至希望裴承毅能够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成为自开国元勋之后第一位超越了上将军衔的杰出军人。但是裴承毅没有按照项铤辉的期望,在军人的道路上走下去,而是选择了截然不同道路。
  道路不同,不意味着目的地不同。
  想到这,裴承毅心里稍微好受了一点。
第一百一十八章
关键的一小步
  见到项铤辉,裴承毅迅速冷静了下来。
  与不能否项铤辉在共和国国防建设中做出的重大贡献一样,很多时候必须设身处地的考虑才能明白项铤辉的处境。虽然与彭茂邦的关系非同一般,得到了包括纪佑国在内的共和国高层的重用,但是来自特种部队的项铤辉在军队里的根基并不牢固,也没有多少可以依靠的背景。
  关键就在这里。
  受政治体制的影响,军队在共和国的权力机构中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与影响力,甚至能够左右政治局势。事实上,早在纪佑国之前,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共和国领导人都与军队有密切关联,都得到了军人的支持。毫无疑问,那些没有得到军人支持的领导人,不但没有多大作为,也不可能在领导人的位置上呆多久。
  因为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军人在共和国政治生活中的处境非常微妙。
  纪佑国政治期间,既重用军人,又打压军人。用后世的评价来说,纪佑国算得上是共和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能够将军队驯得服服帖帖的由文官出身的元首中的佼佼者。纪佑国之后,即赵润东执政的时候,军人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首先是赵润东本身就是军人出身的国家元首,在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其次是时任总参谋长的彭茂邦与赵润东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有不小的矛盾。这两个因素决定了军队的处境,也就决定了军队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正是因为赵润东与彭茂邦斗法,项铤辉才得到了重用。设想一下,如果彭茂邦选择的不是来自特种部队的项铤辉,而是某军兵种的高级将领,赵润东肯定不会妥协,从而导致两人的斗争白热化,后果难以想像。
  也就是说,项铤辉相对薄弱的背景与后台反而成了优势。
  事实上,项铤辉担任总参谋长的前5年,也就是赵润东的第二届任期期间,他的作用并不突出,很多时候都是由赵润东在管理军队事务。直到王元庆出任国家元首,项铤辉的地位才得到巩固。原因很简单,王元庆与纪佑国一样,是文官出身的国家元首,对军队的情况并不了解,而项铤辉与彭茂邦相似,是一个不太关心政治的职业军人,所以彭茂邦能够与纪佑国合作,项铤辉也就能与王元庆合作。可以说,在其担任总参谋长的第二个5年,也就是王元庆的第一届任期,项铤辉的表现极为出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击败日本,项铤辉的贡献最大。
  由此可见,项铤辉的仕途也非一帆风顺。
  虽然按照外界的评价,项铤辉有五大贡献:一是亲手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厉害的特种部队,即总参直属特种部队;二是提拔了一批杰出将领,比如裴承毅、袁晨皓、凌云霄、李东石等人;三是率领共和国军队打赢了半岛战争、日本战争与印度战争,为共和国成为军事大国奠定了基础;四是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制订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对共和国国防力量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五是完善了共和国的军事指挥体制,从根本上提高了共和国军队的作战能力,积极推动了军事改革。但是在这五大贡献之外,所有人都承认一点,即项铤辉是共和国历史上少有的几个没有政治野心的总参谋长,甚至在某些方面,他比彭茂邦还要像职业军人。
  “没有政治野心”,得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项铤辉确实没有多少政治野心,或者说没有多少权力欲望。即便在总参谋长的职权范围内,项铤辉也很少单独做出决断。用后来裴承毅评价项铤辉的话来说,作为共和国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项铤辉是个极为出色的职业军人,却不是一个独断的指挥官。虽然这个评论并没有贬抑项铤辉的成就,但是任何军人都应该知道,所谓的“虎将”,没有一个不是独断专行的。别的不说,裴承毅在战场上就是一个非常独断的指挥官,很多时候压根不会把参谋的建议当回事。正因为缺乏权力欲望,项铤辉才得到了众多军人的爱戴与支持,并且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稳稳当当的坐了15年。别的不说,裴承毅再厉害、林啸雷再嚣张、章忠宪再阴险,都不敢不把项铤辉当回事。说简单点,清廉崇高的作风,让项铤辉不再是普通军人,也不仅仅是总参谋长。某些时候,他代表的是整个共和国军队,在共和国军人的心目中,他更像一个德高望重的大家长,而不是最高军事指挥官。
  二是现实处境让项铤辉不得不放弃政治野心。不要忘了,与项铤辉处与同一时代的就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元首。暂且不说项铤辉有没有彭茂邦的胆量、以及斗不斗得过王元庆,只要他与王元庆阋墙,共和国的历史就将截然不同了。不管有多少人认为项铤辉没有政治头脑,没人能够否认,在15年的总参谋长生涯中,项铤辉没犯一次政治错误,还能说他没有政治头脑吗?要知道,在这15年中,那些聪明过人的将领,比如章忠宪、比如苏劲辉,哪个没犯政治错误?其中不少还是因为政治问题而丢掉前程。别的不说,连裴承毅都犯过糊涂,不然不会在阿根廷白搞一伙。由此可见,项铤辉不是没有政治头脑,而是不能拥有政治野心。
  作为与项铤辉关系最密切的“年轻将领”,裴承毅非常清楚项铤辉的能耐。
  早在半岛战争期间,裴承毅就知道,项铤辉比别人了解的复杂得多,也精明得多。虽然他一再放弃了在别人看来能够功成名就、能够名留青史、能够流芳百世的机会,比如把指挥半岛战争的任务丢给了当时还是上校军官的裴承毅,但是剖开表相看实质,首先是项铤辉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与能力,毕竟他是特种部队出身,不熟悉正规作战,其次就是没有必要以总参谋长的身份,做一些普通军官就能做的事情,更没有必要与手下抢饭碗。说简单一点,项铤辉从来不把个人成功当作成功。
  只有拥有这样情操的人,才能得到其他人的尊重与爱戴。
  毋庸置疑,项铤辉栽培的每一个部下都学到了他的性格特点,而这其中,裴承毅学得最多,也最扎实。
  “开始的会议上,你一直没有发言,”项铤辉将刚刚泡好的一杯茶放在裴承毅面前,说道,“是不是对我的安排不太满意?”
  “项总,这么安排,是不是太露骨了?”
  “露骨?”项铤辉笑了笑,说道,“袁晨皓回去之前找过你吧?”
  裴承毅点了点头,这样的事情没有必要瞒着项铤辉。
  “虽然是由李存勋出面的,但是实际上是元首让他提前回去。”项铤辉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香烟,说道,“元首让他提前回去,无非两个目的,一是盯紧南亚战区,二是避开国内的政治斗争。你也知道,军队的人事安排非同一般,前几天,我们一直在处理与之相关的事情。虽然林啸雷没什么问题,但是委员长却提出了很多想法。个中缘由,不用我说,你都应该明白。不管怎么说,元首就要离任了,我也要离开总参谋部了,再不抓紧时间,今后就没有机会了。”
  “可是……”裴承毅苦笑了一下,说道,“也没有必要搞得如此大张旗鼓吧?”
  “你觉得,现在还是十年前?”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听出了项铤辉这番话的另外一层意思。
  “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你都清楚,不需要我多说了。政治改革也取得了第一阶段的重大胜利,接下来肯定会巩固改革成果。说简单点,现在不是十年前,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由几个领导人讨论解决的,做什么都得讲规矩。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我们必须讲究规矩,也就必须按规矩办。”
  这下,裴承毅明白了过来。
  项铤辉大张旗鼓的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将领,就是借军事改革与政治改革的东风,把军队的规矩定下来。裴承毅马上想到,在确定总参谋长人选的问题上,项铤辉也会在“规矩”上做文章。只要林啸雷是按照“规矩”当上总参谋长的,那么在他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就不会轻易破坏规矩,从而确保了项铤辉现在提拔的这批年轻将领的利益,也就确保了裴承毅的利益,从而确保了元首的部署不会发生重大变故。毫无疑问,这样的安排肯定不是项铤辉一个人想到的,而且肯定不是现在才想到的。
  想清楚这一点,裴承毅不再感到惊讶了。
  “其实,你也没有什么好担忧的。”项铤辉到这个时候才点上香烟,说道,“李存勋至少还要在军情局干五年,即便五年之后,接替他的也是刘晓宾。也就是说,军情局在未来十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而你今后主要与军情局联系,与总参谋部没有直接联系。至于袁晨皓那边,更加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不管怎么样,到现在为止,除了你之外,我们还找不到一个能够顶替袁晨皓的人。只要中东局势热起来,袁晨皓的屁股就算坐稳了。其他方面的安排,基本上都没大问题。”
  “也就是说,我可以安心的回去睡大觉了?”
  “当然不是。”项铤辉呵呵一笑,说道,“你还得做好一件事。”
  裴承毅微微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项铤辉的意思。
  “既然你明白,那我就不多说了。”项铤辉看了眼手表,说道,“时间不早了,一起吃晚饭吧。”
  “这就算了,晚上我还得回去陪老婆孩子呢。”
  “行,你懒得跟家人呆几天,我就不破坏你的家庭生活了。”项铤辉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还是老规矩,你抓紧点,搞定这件事情,你就可以去大西北了,到时候这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与你没有关系。”
  “没问题,我尽快给你一份详细报告。”
  与项铤辉告辞后,裴承毅直接回了家。
  因为袁晨皓已经去了巴基斯坦,所以裴承毅把妻子女儿从娘家接了回来。虽然按照相关规定,在裴承毅去物理实验中心工作的时候,军情局可以给他在兰州安个家,但是受妻子工作与女儿就学影响,裴承毅拒绝了军情局的好意,每个星期去兰州或者北京团聚。对裴承毅及其家人来说,这也算是每周一次的家庭旅游了。
  两天之后,也就是6月25日,裴承毅将独立起草的《共和国国防军事力量装备研制与发展远景规划报告》放到了项铤辉的办公桌上。如果用A4的文件纸打印出来,整份报告将多达4000多页。可以说,这是裴承毅在印度战争之后的18个月内辛勤工作的结晶,也是他对共和国的国防军事力量发展方向的总体认识与大胆预测。显然,项铤辉不可能在短短几天之内看完这份报告,就算除掉其中的技术类资料,仔细看完也得花上好一两周。因此,裴承毅没有等项铤辉的答复,当天下午就联系了李存勋。
  前往郊区空军基地的路上,裴承毅才明白了袁晨皓当初离开时的心情。
  虽然裴承毅不是项铤辉那种没有权力欲望的职业军人,但是此时的共和国首都并不是他这种军人的理想舞台。远离是非,永远是明哲保身的第一选择。
  5天之后,共和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民大选开始了。
  持续3天的投票期内,共和国99%的成年公民、也就是选民投出了选票。
  7月8日,北京时间8点30分,选举委员会公布了各省级行政区的选举结果。
  虽然一些西方新闻媒体早就预测,大选之日,就是共和国社会分裂之日,但是当天的共和国非常平静,不但没有出现西方新闻媒体预料的暴动,甚至连抗议都没有,所有参加竞选的代表、以及绝大部分选民都冷静的接受了选举结果。
  按照规定,大选之后,将在三天之内成立新的全体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
  与以往的全体代表大会、政治协商大会相比,新的大会不但是常设性的,而且代表数量大为减少。也就是说,全体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更加接近西方的“议会”,能在未来的立法工作中发挥更高的效率。
  用共和国新闻媒体的评价来说,新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但决定了新的政治体制,也为建立民主法制社会打下了基础。
  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打官司的律师代理费更高了。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共和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一大进步。
  7月15日,北京时间8点30分,重新组建的全体代表大会全体成员在大会堂郑重宣誓就职。当天下午,政治协商大会的全体代表也在同一地点宣誓就职。
  次日,新一届全体代表大会与政治协商大会通过的第一份法案就是在5年之内,耗资120亿元重新修建大会堂。对于两个常设性议会机构来说,80多年前建造的大会堂确实严重落后,已经无法满足正常办公需求了。
  7月27日,该月的最后一个周一。
  上午8点整,由数辆警车护卫的元首车队到达大会堂。25分钟后,在当天的会议正式开始前大约5分钟,王元庆步入大会堂。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地方。按照王元庆做出的承诺,他将在这里宣布辞去共和国元首职务,并且由全体代表投票选出新的国家元首。
  事实上,选举新的国家元首的工作早就开始了。
  早在7月18日,中央小组就正式提名顾卫民为国家元首候选人,几个地方小组也象征性的推举了候选人。按照相关规定,全体代表大会的代表有1周的时间来熟悉候选人,推举候选人的代表小组、以及国务院的相关部门将为代表提供候选人的个人资料。在此期间,候选人的详细情况将向全社会公示,接受选民监督。当候选人的身份没有异议之后,才由全体代表大会投票选举。
  非常关键的一点,是“选举”,而不是“表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