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9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2/1195

  2026年初,阿连德就访问了北京。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阿连德把收复戈兰高地的希望寄托在了共和国的身上。虽然在接下来的10多年中,共和国忙着解决周边问题与其他地区的麻烦,并没高度关注中东局势,以法国为首的欧盟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做出更多的贡献,在中东地区展开积极外交,希望促成叙以和解,但是受以色列当局椅一直不肯就从戈兰高地撤军的问题与叙利亚谈判,所以阿连德一直没有改变叙利亚的基本政策。
  非常可惜的是,叙利亚国小民微,再有抱负的总统也难以有所作为。
  对阿连德来说,最大成就不在军事上,而是在经济建设上。虽然这很难让人理解,不管怎么说,阿连德是军人出身的总统,对经济并不了解,但是谁都不能忽视阿连德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即他的夫人贝蒂亚·阿连德。在阿连德的前两届任期内,贝蒂亚先后出任财政部长与经贸部长。可以说,阿连德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归功于贝蒂亚。她不但是阿拉伯国家中非常少见的女政治家,还是精通经济的女强人。当然,这都与她的出身有关,因为她是叙利亚航运业巨头塔姆斯的独生女。
  正是因为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大萧条时期的成就,阿连德得到了全体国民的支持。2029年,在他第二届任期即将到期的时候,叙利亚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政治运动,即为阿连德第三次出任总统修改宪法,或者为贝蒂亚出任总统修改宪法。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年正是阿连德要求把总统最多连任两届写入新宪法之中,而且也是他拒绝废除妇女不得出任总统这一条。虽然在很多人看来,10年前,阿连德这么做,一是为了取得民众的信任,二是不让民众认为他不是废除家族世袭制的民主斗士、仅仅是取代了统治叙利亚数十年的阿萨得家族。但是从2029年发生的事情来看,阿连德确实没有谋求第三届任期的想法,也不打算让贝蒂亚承认叙利亚的女总统。
  闹到最后,因为大马士革、霍姆斯、拉塔基亚等大成市的开明选民支持贝蒂亚、偏远地区的保守民众则支持阿连德连任,导致叙利亚面临分裂威胁,所以阿连德不得不放弃退休的想法,答应代表叙利亚振兴党第三次竞选总统。当然,在此之前,他得以总统身份签署由国民议会提交的宪法修正案。
  从2019年到2041年,阿连德已经在总统府住了22年。
  在裴承毅登门拜访的时候,再过几十天,这位叙利亚的传奇统治者就70周岁了。
  看上去,阿连德不像是快70岁的老人,最多只有60岁出头。
  阿连德仔细阅读战争计划的时候,刘晓宾时不时朝裴承毅看上几眼,似乎暗中替裴承毅捏了把汗。
  作为军人出身的总统,阿连德的军事素质并不差。
  也许裴承毅并不清楚,可是刘晓宾不可能不清楚。
  2038年的叙以战争能够迅速结束,除了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等因素之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在阿连德身上。准确地说,如果不是阿连德接受了共和国的提议,在没有打赢的情况下与以色列进行停战谈判,战争肯定不会迅速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讲,阿连德当时的决定也拯救了共和国。
  按照军情局掌握的消息,让阿连德做出觉得的正是他对战局的准确判断。
  要知道,在当时几乎没人支持停战谈判,就连阿连德的妻子都反对与以色列谈判,坚持主张与以色列决战。贝蒂亚等人坚决主战的原因很简单:以色列签署了《伦敦条约》,等于变相承认不在任何情况下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法对叙利亚构成战略威胁,不管战争打成什么样子,以色列都不可能消灭叙利亚;作为发达国家,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根本没有战略纵深,战争规模扩大之后,受到的影响比叙利亚大得多;也就是说,战争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首先求饶的肯定不是叙利亚。
  从某种意义上讲,贝蒂亚等人的认识没有错。
  问题是,贝蒂亚等人不是军人,也就没有考虑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叙利亚反攻以色列、或者说假如有一天叙利亚掌握了主动权,发起战略反攻的时候,美国会坐视不管吗?
  作为军人,阿连德必须考虑这个问题。
  正是如此,在战争还没有发展到对叙利亚极端不利、也就是叙利亚的国防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之前,阿连德非常理智的选择了谈判。
  更重要的是,阿连德充分利用了国内反对派。
  因为当时与叙利亚当局秘密接触的就是军情局,而李存勋为了锻炼刘晓宾主持大局的能力,把这个重任交给了他,所以刘晓宾非常清楚当时的情况。在共和国提出叙利亚应该尽快与以色列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阿连德就以受到众多反对为由,希望共和国能够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承诺,其中就包括军事援助(后来共和国破例将DZ-31A、DB-30A、DZ-25C、J-17S等先进武器装备出售给准盟国,就与当时的承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按照正常的军火出口原则,叙利亚最多只能得到30年初的武器装备,而不是具有30年代末水准的武器装备)。由此可见,阿连德不但是个军人,还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不管怎么说,发动军事政变前,阿连德的主要身份是阿萨得总统的卫队司令,在阿萨得总统身边工作了近20年个年头,对政治并不陌生。
  对叙利亚来说,阿连德绝对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优秀总统。
  对裴承毅来说,阿连德则是一个不会被忽悠的总统。
  翻到最后一页看了好几分钟,阿连德才合上了文件。很明显,在让客人知道他已经看完文件之前,阿连德已经深入思考了问题。
  “毫无疑问,裴将军的军事才华不容置疑。”阿连德微微一笑,拍了拍手上的文件,笑着说道,“作为同行,我不得不承认,裴将军在几个小时内弄出来的战争计划,要比我花好几个月弄出来的出色得多。”
  刘晓宾的眉头跳了几下,很明显,阿连德对裴承毅的战争计划有意见。
  裴承毅笑了笑,说道:“总统阁下确实有眼光,实不相瞒,这确实是我在几个小时内草拟的战争计划。能够得到总统阁下的夸奖,我并不感到奇怪,因为这不但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更不是几个小时就能搞得出来的东西。换句话说,总统阁下应该相信,在这份计划的背后,是长达十多年的战略策划、以及长达数个月的具体规划。作为军人,总统阁下更有理由相信,再厉害的将军,如果没有一位独具慧眼的领袖、一大群才华出众的参谋、以及一支强悍的军队,也不可能打败敌人。在现代化的军事体制中,指挥官扮演的往往是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
  听裴承毅这么一说,刘晓宾立即松了口气。
  阿连德不由得多看了裴承毅两眼,过了一阵,才说道:“没想到,裴将军不但打仗非常厉害,口才也很了得。”
  “阁下过奖了,优秀的军人,必须具备鼓动部下的演讲才能。”
  阿连德笑着摇了摇头,因为裴承毅这句话是在恭维他。当年,阿连德能够通过军事政变推翻阿萨得,并且避免了严重流血冲突,与他成功说服阿萨得的卫队指挥官,也就是他的姐夫有很大关系。更重要的是,阿连德能够连续在5次大选中获胜,与他出众的演讲才能也不无关系。
  “好吧,不管怎么说,这份战争计划很不完善。”
  “确实如此,我们需要足够的时间,而且我们必须承认,变化永远比计划快,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计划。”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听刘局长说,贵国希望我们能够安一名有经验的指挥官。对于阁下的意见,我们会高度重视。虽然我不可能亲自指挥贵国军队作战,毕竟这不是一场只有我国与贵国参加的战争,我的首要任务是协调几个方向上的作战行动,而我首先要推荐的指挥官已经去了伊朗,所以无法与贵军合作,但是我可以向阁下保证,即将到来的将军绝对是阁下能够信任的,也是我国最出色的将领之一。”
  “问题是,我连他是谁都不清楚。”
  裴承毅长出了口气,朝刘晓宾看了过去。
  “因为南方战场非常关键,而且牵扯到了我国直接出兵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在前线指挥官的具体人选上做更加细致的考虑。”
  “也就是说,你们也没有做出选择。”阿连德笑着摇了摇头,把目光转向了裴承毅,说道,“裴将军,我非常欣赏你的军人作风,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你们现在的做法很有可能让我一口否决你们的提议?”
  “当然想过,而且我认为阁下很有可能这么做。”
  阿连德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没有搞明白裴承毅的意思。
  “说实话,如果我在阁下的位置上,我就会这么做,因为叙利亚才是前线,战火怎么也烧不到共和国去,作为叙利亚的总统,阁下没有必要为共和国的利益着想。”裴承毅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更加有理由相信,阁下没有一口回绝我们,与阁下的长远考虑、以及阁下从伊朗当局那里了解到的消息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我们已经向伊朗当局做出了最郑重的承诺,也会给予叙利亚同样的保障。同样的,战争爆发之后,我们不但会为贵国提供军事援助,甚至会出兵参战。阁下更应该知道,在我过来的时候,我国与美国就库尔德人问题的第二轮秘密谈判已经结束,而且进行第三轮谈判的希望并不大。说直接点,我们跟美国争论库尔德人问题,一是为战争争取理由,二是为战争准备争取时间。非常可惜的是,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基础条件差得多。别的不说,美国在地中海地区有大约二十处军事基地,还随时可以从周边的盟国获得数十处军事基地,而我们在中东周边地区,仅仅只有三处军事基地,战争期间也最多在贵国、伊朗与伊拉克获得几处军事基地。也就是说,在战争准备规模相当的情况下,我们所需的时间比美国多得多。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必须一切从俭,更需要贵国的高度信任与支持。为此,我们必须开诚布公,不能有任何隐瞒与保留。”
  阿连德长出了口气,说道:“照裴将军的意思,我们不如伊朗。”
  “不是不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战争不会在这边打响。说的更直接一点,在扎格罗斯山区的战斗有了决定性的进展之前,戈兰高地方向上的情况不会恶化。”裴承毅喝了两口水,接着说道,“事实上,戈兰高地方向上的战斗将决定最终胜负。正如我开始所说,阁下没有理由为共和国的利益着想,而我们首先考虑的也不是叙利亚的利益。问题是,我们必须承认,现在贵国的利益与共和国的利益完全一致,即打赢这场战争。如果我们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担心战后的局势,以及哪个更加重要,又有什么意义呢?”
  阿连德微微点了点头,说道:“那么裴将军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尽快达成协议。”
  “完全如此,只有达成协议,才能及时组建前线司令部,尽快完成战争准备工作。”
  “我会尽快给予最终答复。”阿连德迟疑了一下,说道,“最后一个问题,贵国派来的将军什么时候能够到来?”
  裴承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不是他能回答的问题。
  “我们会尽快安排。事实上,裴将军已经在战争计划中说得非常清楚了,我们没有立即派将领过来,主要是出于保密考虑。”
  阿连德看了眼刘晓宾,没再多问什么。
  刘晓宾也没多停留,与裴承毅向阿连德告辞后就离开了叙利亚总统府。
  因为没有跟大使馆打招呼,所以裴承毅没打算在大马士革过夜。刘晓宾要留下来处理其他具体细节事物,把裴承毅送到机场后就返回了市区。
  回瓜达尔港的路上,裴承毅才松了口气。
  虽然只在大马士革呆了几个小时,而且受夜色影响,没有好好欣赏这座拥有4000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比共和国的任何一座城市的历史都要久远),但是叙利亚总统给裴承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裴承毅也给阿连德留下了一个好印象。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而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第四十七章
重生
  回到瓜达尔港,裴承毅必须同时负责联合司令部与南线司令部的统筹建设工作。
  因为有东方闻帮着处理烦琐事务,加上军情局想办法把杨少勇、胡荆安、龙宏恩等跟随裴承毅参加过印度战争与马岛战争的高级参谋找了过来,所以大部分麻烦事都不需要裴承毅操心,甚至不用他过问。
  有一件事情必须由裴承毅亲自处理,那就是如何分配联合司令部的职权。
  5月7日,伊朗陆军参谋长哈桑中将与革命卫队参谋长迈迪德中将以军事考察的名义来到瓜达尔港。
  裴承毅为两位将军举行了接风宴,并且安排他们住进了战区司令部的豪华宾馆。
  不管怎么说,瓜达尔港的战区司令部有伊朗人的功劳,让伊朗将军好好享受一下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次日,叙利亚陆军副参谋长塔林与空军副参谋长雷迪亚也来到了瓜达尔港。
  与招待伊朗将军一样,裴承毅也设宴款待了两位叙利亚将军。
  5月11日,联合司令部的最后一批成员,即伊拉克副总参谋长巴达林与革命卫队副总司令兰瑟姆才来到瓜达尔港。
  不管怎么说,伊拉克是个独立国家,裴承毅给了两位伊拉克将军同等的待遇。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所在地,伊拉克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早在公元前4700年,伊拉克就出现了城邦国家,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建立了巴比伦王国与亚述帝国。随后的数千年中,伊拉克先后被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并且是阿拉伯帝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在13与14世纪受到蒙古人统治、在16世纪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吞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崩瓦解,伊拉克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区”。1921年,伊拉克宣布独立,在英国的保护下建立了费萨尔王朝。1954年,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赛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费萨尔王朝,成立了伊拉克共和国。1968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先后两次发动政变,推翻了卡赛姆政权与阿里夫政权,由复兴党军官集团的贝克尔出任总统。1979年,贝克尔因病辞职,萨达姆·侯赛因接任总统。次年,影响了整个中东地区的两伊战争爆发,再后来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21世纪初的伊拉克战争,以及21世纪20年代的伊拉克独立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拉克与叙利亚非常相似。
  虽然伊拉克的国土面积是叙利亚的2倍多,拥有非常惊人的石油储量(21世纪初探明的原油储量超过1000亿桶,仅次于沙特与伊朗,为全球第三大石油储备国),但是作为一个仅有2250万人(2027年的统计结果)的国家,伊拉克没有强大到足以称霸中东地区,也没有弱小到会被其他国家轻易消灭。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与随后的海湾战争就能证明,伊拉克没有征服邻国的能力,而长达20年的伊拉克战争证明,伊拉克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轻易征服。
  丰富的石油资源,让所有强国都对伊拉克垂涎欲滴。
  也同样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伊拉克成为了世界上最偏僻的角落。
  因为美国在可控聚变反应堆方面的研究进度远不如共和国,到21世纪20年代初仍然见不到实用的可能性,其主要能源仍然是石油与天然气,所以在伊朗战争之后,美国并没立即从伊拉克撤军,而是利用扶持的亲美政权对付此起彼伏的“独立斗争”。作为事物的另外一面,为了转嫁国内矛盾,在美国从胡齐斯坦省撤军之后,也就是美国正式承认在伊朗战败之后,伊朗当局提出了称霸海湾地区的方针,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伊拉克发动圣战,让占伊拉克人口半数以上的什叶派穆斯林掌权执政。也就是说,在21世纪20年代初,伊拉克变成了美国与伊朗的战场。这场一直持续到2027年的战争,被伊拉克当局成为“独立战争”,而在外界看来,这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内战。
  内战的双方就是由美国扶持的库尔德人与逊尼派穆斯林,以及由伊朗暗中支持的什叶派穆斯林。与抵抗外族入侵的战争相比,内战不但更加残酷,造成的破坏也更加巨大。别的不说,根据伊拉克前政府的调查结果,2020年的时候,伊拉克的人口数量已经恢复到了伊拉克战争前的2500万左右,而到2027年则只剩下了2250万。也就是说,在这短短7年间减少了250万人。除掉逃亡到邻国的大约150万难民,至少有100万伊拉克人死于内战。按照国际新月会与国际粮农组织做的调查,伊拉克在2027年的实际人口数量应该不到2000万,死于内战的平民在350万到500万之间,其中大部分都是逊尼派穆斯林与库尔德人,还有150万到250万伊拉克人流亡海湾。
  总而言之,这场持续近5年的内战,让伊拉克元气大伤。
  用某些西方媒体的评论来说,5年内内战造成的创伤,至少需要50年才能弥合。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伊拉克都不可能成为军事强国。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许这就是伊朗得到的最大好处。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伊拉克内战爆发前,伊朗当局打算通过控制伊拉克、威胁科威特与沙特,达到控制国际原油价格的目的,从而利用石油报复美国。如果伊朗当局达到了目的,把油田国有化之后推高油价,美国肯定会出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衰退,甚至有可能因此丧失世界霸主的宝座。正是如此,在伊朗积极策动伊拉克内战的时候,共和国并没加以阻止,甚至暗中给予支持。不管怎么说,如果伊朗能够搞垮美国,最大的受益者绝对不是伊朗,而是共和国。伊朗当局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在向伊拉克扩张的时候,根本没有理会海湾国家的反对声,甚至没有照顾俄罗斯的感受。因为俄罗斯也是石油出口大国,从厉害关系上讲,俄罗斯更希望通过市场的方式来推高油价,而不是让伊朗蛮干,更不愿意让伊朗控制国际油价。
  问题是,共和国并没直接支持伊朗。
  原因很简单,当时王元庆已经回到中央,主要负责外交事务,而他并不看好伊朗。说直接点,随着可控聚变反应堆技术日渐成熟,离大规模商用的日子越来越近,石油的战略重要性很快就将土崩瓦解。虽然在化工领域,石油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考虑到成本之后,石油比煤炭、天然气等化石原料更加适合化工工业,但是不再作为能源使用的情况下,全球石油产量必将严重过剩,而且全球石油储量足够化工工业使用数百年,其稀缺性自然就不存在了。别的不说,21世纪30年代,在“化肥王子”的带动下沙特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化工工业体系,该国生产的化肥就能满足全球60%的需求,并且为全世界四成以上的企业提供化工成品。事实上,即便对共和国这类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来说,如果有必要,完全可以用煤炭作化工原料。由此可见,只要能源问题得到解决,不管由谁控制国际油价,都很难从中获得好处。受此影响,王元庆肯定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伊朗身上,甚至没有与伊朗结盟。
  总而言之,当伊朗在伊拉克打了胜仗的时候,石油已经不重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2/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