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校对)第9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6/1195

  土军遭到轰炸的消息还在频频传来的时候,杜奇威联系了正在东地中海活动的第四舰队,要求立即派遣舰载战斗机进入土耳其领空,协助土耳其空军进行国土防空作战。虽然舰队司令官提出要得到总统授权才能让战斗机进入战区,但是并没拒绝让战斗机升空,到土耳其附近巡逻的要求。
  杜奇威没有耽搁任何时间,立即联系了洛布林夫人。
  跟兰德斯没什么好说的,只要搞定洛布林夫人,总统就不会有反对意见。
  当然,杜奇威没有忘记在电话中明确提到加强土耳其国土防空的重要性,甚至直言不讳的告诉洛布林夫人,如果不能在15分钟内做出决定,让第四舰队的战斗机进入土耳其领空,连上帝都拯救不了土耳其。可以说,杜奇威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如果因为白宫迟迟没有批准他的要求,就得由拖拖拉拉的政客承担所有责任。
  这不仅仅是警告,更是恫吓与威胁。
  7点15分,兰德斯正式授权美军参战。
  可以说,洛布林夫人做得非常彻底。她帮助杜奇威争取到的不仅仅是帮助土耳其进行本土防空的授权,还有派遣战斗机进入其他盟国上空作战的授权。
  在这个授权下,杜奇威可以命令进入红海的第六舰队派遣战斗机前往以色列。
  考虑到裴承毅有可能声东击西,故意留下部分兵力,在美土联军加强防空时,重点打击以色列,所以杜奇威没有浪费洛布林夫人为他争取到的权力,在命令第四舰队的战斗机进入土耳其领空的同时,也命令第六舰队的战斗机紧急升空,从亚喀巴湾进入以色列上空,协助以色列空军加强本土防空巡逻。
  做出这一部署之后,杜奇威才松了口气。
  虽然有参谋建议,尽快让部署在马耳他与意大利空军基地的F-42战斗机赶过来,应付对手的重型制空战斗机,但是杜奇威没有急着采纳这个建议,只是命令欧洲战区内的所有重型制空战斗机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做好紧急升空准备。
  参谋只考虑到了实力对比,却没有考虑到时效性。
  作为联军司令,杜奇威必须把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
  换句话说,杜奇威必须搞清楚裴承毅为什么没有派出全部空中力量。
  虽然让裴承毅有所保留的原因非常多,比如前面提到的,他准备声东击西,用剩下的空中力量打击以色列。但是在暂时还没统计出共和国空军投入的实力之前,杜奇威更加相信裴承毅遇到了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没办法及时向前线部署战术航空兵。
  轰炸开始前3个小时,也是凌晨4点左右,原本应该部署到位的战斗机才到达位于巴基斯坦南部与伊朗东南部的空军基地,并且开始做出发准备。按照共和国空军的出动效率计算,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这些战斗机肯定能在6点30分之前升空,在8点到8点30分之间轰炸土军目标。也就是说,第二轮轰炸将在8点到8点30分之间到来。
  杜奇威下令让舰载战斗机参战的时候已经是7点30分了,就算立即命令部署在马耳他与意大利的F-42战斗机紧急起飞,也不可能在8点30分只前赶到土耳其,也就没有办法拦截对手的战斗机,从而失去实战价值。
  更重要的是,执行第一轮轰炸的战斗机肯定不会返回共和国本土,将在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的空军基地降落,部分重型制空战斗机将紧急升空,为执行第二轮轰炸任务的战斗机提供掩护,负责夺取制空权。这些战斗机肯定能在8点30分之前升空。也就是说,美国空军的F-42战斗机赶来后就会遇到严阵以待的J-16机群。因为美国空军还没全面进驻土耳其空军基地,缺乏支援力量,所以F-42机群不大可能从J-16机群手里夺走制空权,只会损失宝贵的作战力量。
  对杜奇威来说,此时的任何损失都是不可承受的。
  要知道,在7月1日之前,杜奇威很难获得足够的增援力量。要想稳住战局,他就得利用手里的兵力,在40个小时内顶住裴承毅的猛攻,至少要保住部分制空权,为接下来的反击打下基础。如果一口气输掉了所有本钱,就算增援力量在7月1日后大规模到达,杜奇威也将回天乏术。
  战斗刚刚开始,杜奇威就得精打细算。
  事实上,裴承毅也得精打细算。
  虽然他可以想办法麻痹与糊弄对手,但是绝不能忽视现实存在的困难。如同杜奇威的判断,裴承毅没有在第一轮轰炸中投入全部力量,就是因为没办法提前向前线部署战术航空兵。不是没有部署,而是没有办法在绝对保密的前提下完成部署。为了这个问题,裴承毅专门组织了几名空军参谋与军情局的人员商讨了一个月,最终得出的答案是,只能在战斗开始后进行部署。
  正是如此,干扰工作从凌晨4点开始,而第一轮轰炸到7点前才开始。
  杜奇威调兵遣将的时候,裴承毅却在忙着处理第二轮轰炸的事情。因为不得不安排两轮轰炸来打击首要目标,所以在制订战术打击计划的时候,裴承毅不得不有所侧重,首先对付敌人的防空系统与空军基地。
  与第一轮打击相比,第二轮打击的规模小得多,而且主力是J-17E。
  4点到4点30分,8个战术航空兵联队先后到达巴基斯坦南部与伊朗东南部地区的空军基地,其中12个大队装备了288架J-17E、6个大队装备了144架J-17A、4个大队装备了96架J-16A、以及2个大队装备了48架J-16D。除了J-16战斗机将在升空之后执行前进护航任务之外,所有的J-17战斗机都将在紧急升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按照裴承毅的要求,这些战斗机必须在2个小时内完成升空准备。
  如果在共和国的空军基地,这是很简单的事情。紧急情况下,J-16与J-17都能在15分钟之内做好再升空的准备工作。在巴基斯坦空军基地的问题也不大,毕竟巴基斯坦空军采用了与共和国空军完全一样的地勤保障系统,巴军的地勤人员素质也不错。问题是,在伊朗空军基地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总的来说,为了保证第二轮轰炸行动顺利进行,共和国空军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万幸的是,伊朗军方一直在积极配合,并且无条件的支持共和国的军事行动。
  到7点30分的时候,也就是杜奇威全面加强土耳其的防空力量时,执行前进护航任务的J-16机群已经到达伊朗西北地区上空,即将进入土耳其领空。
  也就是说,在第二轮轰炸开始前,双方将为了制空权爆发第一场空战。
第七十六章
新时代的空中战斗
  虽然都有所准备,但是受各种因素限制,双方投入的制空作战力量均非常有限,所以发生在凡湖上空的空战远没有想像的那么激烈。
  F-46对抗J-16,美国海军航空兵不得不面对6年前导致印度空军惨败的严峻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印度战争中最受伤的就是美国海军。
  对美国海军来说,当初启动F-46项目是一种无奈,更是没有选择的选择。虽然美国海军的想法非常美好,希望这种承担了太多希望的战斗机能像20世纪60年代的F-4“鬼怪”战斗机那样,书写一段传奇般的辉煌经历,成为典型的“海军战斗机”,但是实际情况与美国海军的期望大相径庭,F-46没能成为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扛鼎之作。
  按照美国海军为该型战斗机申请采购经费时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做的陈述,F-46是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的第一种第六代战斗机(相当于共和国空军的第五代战斗机),是第一种取得出口业绩的先进战斗机,具有很高的价值与效费比,完全具备替代F-35与F/A-18E/F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F-46确实有很高的效费比。
  按照美国海军在30年代初提出的改革方案,装备F-46之后,只需要2个大队的48架战斗机就能完成以往需要3个大队的72架战斗机才能完成的全部作战任务,并且将舰队防空实力提高20%,将打击能力提高50%,将后勤保障力度降低30%。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在印度战争之前,把航空联队的规模缩减了30%,一支航空联队的战斗机数量由72架减少到了48架。
  如果没有印度战争,美国海军恐怕至今都会保持这种编制方式。
  印度战争开打后不久,美国海军就不动声色的对航空兵联队的编制做了调整,将15个航空联队缩减到了12个,并且保证9个主力联队拥有3个战斗机大队。也就是说,经常执行海外部署任务的9个联队都恢复到了以前的规模。
  印度战争暴露出来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问题。
  对美国海军来说,最需要解决的是F-46颓弱的制空能力。
  作为一种中型多用途战斗机,F-46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导致其制空性能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比如为其开发的F448涡轮风扇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就要比为F-42开发的F142发动机差很多,就算浦惠公司在改进上下了很大的力气,比如采用更好的陶瓷涡轮叶片(将涡前温度提高到了1850摄氏度,而F142的涡前温度只有1820摄氏度,J-16所使用的CL28发动机的涡前温度只有1798摄氏度,涡前温度越高,燃气利用效率就越高,发动机的寿命就越短)、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与特种材料(主要就是为了降低质量,发动机减轻1千克带来的好处相当于战斗机减轻5千克)、使用更好的航空燃油(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改善工作控制软件等等手段。问题是,作为一种推重比在15左右的发动机,不管怎么改进,F448也不可能达到20级的性能(F142与CL28都是推重比在20左右的发动机)。受发动机性能的限制,F-46战斗机的制空性能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更要命的是,受机体限制,F-46战斗机不可能采用其他发动机(F-42在进行改进的时候,美国空军就提出了用F143发动机替代F142,以提高整体性能。J-16D也用CL32替代了A型上使用的CL28,并且在海军型上采用了CL32D型发动机),而美国的航空企业也不可能针对F-46的改进需求,从头开发一种全新的中等推力发动机。
  事实上,针对F-46的改进也主要集中在其他方面。
  印度战争还没结束,美国海军就启动了代号为“三叉戟”的F-46全面改进计划(三叉戟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东的武器)。按照美国海军提出的性能指标,在将改进费用控制在F-46A单价60%以内的情况下,将制空作战能力提高100%,综合作战能力提高75%。也就是说,打击能只需要提高50%。如果一切按照海军的计划进行,即达到海军提出的改进性能指标,空战能力将达到F-42A的水平,成为最出色的制空战斗机之一。
  实际情况是,F-46的改进工作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如果完全按照美国海军提出的性能指标来确定改进方案,就得参照F/A-18E/F的改进方案,即在F-46A的基础上,将机体放大30%以上,安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增加机内载油量与弹药携带能力,从而成为货真价实的重型制空战斗机。毋庸置疑,这么改的话,还不如开发F-42的舰载型号。按照承担改进工作的波音公司给出的报价,仅改进工作设计阶段就需要大约750亿美元,并且单独投入大约1250亿美元在F448的基础上开发一种推力超过40000磅(相当于175千牛)、推重比在20左右的先进发动机。按照美国军火企业的一贯传统,最终的投入肯定不是2000亿美元,而是这个数字的2到3倍。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改进费用,研发经费平坦到美国海军的600多架F-46上,相当于每架3亿美元。因为在印度战争中的拙劣表现,所以F-46除了外销印度与英国之外,没有第三个大客户。印度肯定不会采购F-46的改进型号(就算会采购,美国也不会卖),而英国正在进行军事结构全面调整,也不会急着采购新的舰载战斗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得单独承担花在F-46改进工作上的每一分钱。
  更重要的是,这种改进方式,让美国海军的所有F-46A都得退役,至少不能在F-46A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必须重新生产。美国海军最多为每支航空联队采购1个大队的改进型F-46战斗机,与F-46A搭配使用,大幅度削减采购量,变相提高单机的采购价格。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在仅采购300架的情况下,单价很有可能超过10亿美元,也就是超过美国空军的F-42A战斗机。这个价格,别说被美国海军接受,还无法得到负责审批国防采购预算的国会国防委员会的支持。
  无论如何,美国海军都不会接受这样的改进方案。
  问题是,海军迫切需要提供F-46A的性能,特别是制空作战能力。
  在2036财年度的海军发展报告中,五角大楼的装备采购官员引用了半岛战争,证明在没有足够优秀的舰载制空战斗机的情况下,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很难与拥有先进制空战斗机的空军对抗,甚至会遭受惨重损失。
  受印度战争影响,美国国会在当年特别批准了一项针对海军航空兵的装备预算。
  正是如此,美国海军才将“三叉戟”项目分成了三个阶段实施。
  首先在F-46A的基础上,通过升级F-46A的电子设备、机载武器系统等等方式,在不改变基本机构与动力系统的情况下,将F-46A的制空作战能力提高50%,综合作战能力提高35%。该项目的最终结果就是美国海军从2040年开始,为每支航空联队配备了1个大队的F-46C型战斗机。
  其次按照波音公司的方案,以重新设计的方式,将F-46A的机体放大30%,使其制空作战能力提高100%,达到F-42A的水准。因为该项目的可行性不是很大,所以美国海军仅与波音公司签订了改进设计合同,没有决定是否大批量采购这种战斗机。按照美国海军的一贯做法,除非波音公司能够把价格降下来,不然美国海军不会大批量采购,甚至不可能采购这种战斗机。
  最后就是单独研制一种全新的舰载重型制空战斗机。虽然美国海军在印度战争之后就打算开发重型舰载制空战斗机了,但是与共和国空军的X18项目一样,存在投入太大,难以承担等等困难,也就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事实上,在2050年之前,美国海军也没有可能采购重型舰载制空战斗机,所以该项目多半是在做技术储备。
  虽然美国海军在F-46的改进项目上步履维艰,但是能在短短6年内拿出一种比较成功的改进方案,而且完成了近300架战斗机的改进工作,即便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从某种意义上讲,F-46C绝对是J-16A的强劲对手。
  更重要的是,印度战争中,印度空军惨败的原因有很多,F-46I的制空性能不佳只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与印度空军相比,美国海军航空兵不存在其他问题,即美国海军拥有完善的作战系统,而不是靠某种先进装备混饭吃。
  对美国海军来说,在2041年6月29日这天,最不幸的事情就是,遇到的不是在印度战争中大展神威的J-16A,而是问世不久的J-16D。
  虽然与F-46C一样,J-16D也是一种不完全的改进型号,性能提升非常有限,但是作为专业制空战斗机,在美国空军大力发展F-42C、美国海军全力发展F-46C的情况下,共和国空军在改进J-16A的时候,没有理由不重视制空作战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共和国空军仅仅采购了300多架J-16D,且三分之二的J-16D都是用在印度战争之前服役的J-16A进行全面改进得来的,除了J-16D的改进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之外,与共和国空军对这种先进战斗机的信心有很大的关系。
  用雷靖鸣的话来说,300架J-16D足以撑起共和国的蓝天屏障。
  这场空战,共和国空军投入了48架J-16D。因为J-16A的性能差了许多,而且担任前线指挥工作的空中指挥平台的通信控制通道有限,所以4个大队的J-16A没有参与前进护航作战任务,而是留在后面,为执行打击任务的J-17机群提供直接掩护。
  对抗J-16D机群的是美国海军第四舰队3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派来的36架F-46C与36架F-46A。因为美国海军每支航空联队只有1个大队的24架F-46D战斗机,在必须保证舰队安全的情况下,派出半数制空战斗机已经非常不错了。
  如果条件一样的话,J-16D机群肯定会大获全胜。
  非常遗憾的是,空战开始的时候,共和国空军只有2架前线指挥机到达伊朗西北地区上空,也就只能为J-16D战斗机提供有限的情报支援。更加可惜的是,J-16D没有配备无源探测系统,使用的仍然是有源相控阵雷达。与之相比,美国海军出动了6架舰载预警机伴随F-46机群行动,美国空军还投入了3架大型预警机为F-46机群提供战区情报。虽然F-46C也没有无源探测系统,但是在制信息权占有优势的情况下,F-46C获得了与J-16D抗衡的实力。
  在战场情报系统的支持下,美国机群率先发起攻击。
  问题是,F-46C仍然是中型战斗机。在执行制空作战任务的时候,F-46C最多只能携带6枚拦截导弹与2枚格斗导弹,即便按照1对1的攻击方式,也只能用6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毋庸置疑,这样的导弹攻击量远远达不到现代空战的最低要求。要知道,J-16D在改进的时候增强了全机的电力系统,其导弹拦截系统能够在一次空战中拦截8个目标。因为用高能脉冲激光炮取代了航空机关炮,所以在不考虑近距离格斗的情况下,可以用激光炮配套的电池为拦截系统提供电能,从而将拦截能力翻倍。即便不考虑使用额外的电能,在一次空战中,要想击落1架J-16D,理论上需要9枚拦截导弹,实际需要10到11枚拦截导弹。也就是说,2架F-46C集中火力攻击1架J-16D,才有将其击落的可能。
  问题是,美军没有数量上的优势。
  与F-46C相比,J-16D本来就是重型制空战斗机,在执行制空作战任务的时候,最多可以携带12枚拦截导弹与4枚格斗导弹、或者挂载16枚拦截导弹。F-46C在一次空战中最多拦截6枚导弹,F-46A则只能拦截4枚导弹,因此1架J-16D在理论上至少可以攻击2架F-46C,或者击落2架F-46A。
  与以往的空战一样,当F-46机群发射导弹的时候,其信息优势就不存在了。
  虽然双方使用的拦截导弹的性能旗鼓相当,但是受攻击距离的限制,美军抢先攻击没办法阻止J-16D机群进行反击。
  视距外的空战仅进行了一轮,在美国海军付出了14架F-46C与18架F-46A,共和国空军付出了12架J-16D的代价之后,空战进入了飞行员的视觉范围之内。事实上,随着机载导弹拦截系统的出现,视觉范围内空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重。按照共和国空军的预测,到2050年,视距外空战的比重将降到20%以下,大部分决定胜负的空中战斗都将在视觉范围内进行。
  进入视觉范围内,F-46机群的劣势更加突出。
  作为第一种装备了高能脉冲激光炮的战斗机,J-16D在执行制空任务的时候往往不会携带格斗导弹,毕竟格斗导弹也会遭到拦截。事实上,在印度战争期间,共和国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就总结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即印度战斗机配备的航炮比导弹的威胁更大,空战中要尽量避免进入对方机关炮的射界之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6/11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