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刃(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387

  “这太危险了,如果……”
  “你必须要留下来,在我完成任务之后,还要有人将我接出去。如果你跟我一起去的话,那谁来负责接应?”
  袁德良愣了一下,他一时没有想到,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让顾卫民负责的,而不是让他负责的。
  “还有,在我成功完成任务之后,蓝军要立即发动进攻,到时候需要有人在后方指挥我们的战士一起发动进攻,如果你去了,谁来指挥进攻作战?”
  “可是……”
  没等袁德良说出口,门帘再次被抛起,顾卫民走了进来,他看了两人一眼,说道:“天翔,已经准备好了。”
  “走吧,我得花时间考虑该怎么完成这次任务。”凌天翔拍了下袁德良的肩膀,跟着顾卫民走出了帐篷。
  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着曼德勒的市区航拍照片,旁边还挂着一张市区地图。一群周国辉派遣过来的参谋军官正在忙碌着,这些参谋军官都是被临时派来协助凌天翔完成作战任务的。背着AWP狙击步枪的阿马拉就站在屏幕前面,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屏幕上的航拍照片。
  “准备好了吗?”
  阿马拉回过头来,坚定的点了点头。在得知要跟随凌天翔一起去完成任务之后,他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下来。
  “那就好,等我们了解了情况后就可以出发了。”凌天翔说完后,就朝顾卫民点了点头。
  “在执行营救郭艾虹领事的任务时,我们曾经去过曼德勒,所以曼德勒的具体情况我就不介绍了。”顾卫民是这次行动的策划人员,而且将由他负责将凌天翔与阿马拉送入曼德勒,并且在两人完成任务之后,将他们从曼德勒接出来。“你们只有一次机会,地点在曼德勒市区南面的广场上。”
  众人的目光立即落到了紧挨着曼德勒古城的广场,那是曼德勒最大的广场。
  “军情局提供了可靠的情报,朗坤上将将于后天上午在这里检阅叛军的几支部队。”顾卫民用激光教棒在航拍照片上指了一下,“从航拍照片上看,广场的东面与南面有五个比较合适的埋伏地点。考虑到现在的季节风向,所以基本上排除了在东面埋伏的可能。南面的三个狙击点上,有两个距离广场在800米以内。叛军很有可能在广场周围部署狙击手,所以这两个地点也都很危险。唯一一个合适的聚集点距离广场大概1300米,在战术狙击步枪的射程范围之外。当然,从航拍照片上获得的信息并不完成,也许还有别的合适的狙击点。”
  “这个我们在到达曼德勒之后会进行选择的。”凌天翔并不想这么快就把具体的埋伏地点确定下来。
  顾卫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这次的警戒工作肯定是由克拉克安排的,按照美军,以及CIA、FBI等美国安全部门的一般方法,在检阅部队的前一天晚上,叛军会搜索广场周围大概800米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搜索范围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并且会在头一天内实施戒严。因此,你们必须要在今天晚上进入曼德勒,并且选择好埋伏地点,然后潜伏两日,等待唯一的机会。”
  潜伏两天并不是大的问题,之前凌天翔经常在某个地方潜伏好几天,等待射出子弹的那一瞬间。
  “朗坤很有可能有替身,而且在这么远的距离上,我们不可能准确识别出人的相貌,如果我们射中的只是替身的话,那就没有任何价值了。”阿马拉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就是行动中必须要注意的一个细节问题。”顾卫民朝旁边的一名穿着陆军少校军服的中年人看了过去。
  “由我们军情局来负责确认朗坤的真实身份。在你们开火之前,我们会提供目标的情况,只有在我们确认了目标的身份之后,才能够开火。”那名中年人的话很简单,也很直接。“到时候,你们需要使用上一种特殊的装备。”
  这也不是大的问题,通信系统在只接收信号的时候是不会被发现的。至于军情局用什么办法确认目标的身份,凌天翔并不是很关心。
  “天翔,怎么射中目标,这个你比我们有经验,而我要负责的,就是将你们接出来。”顾卫民走了过来,“如果成功射杀了朗坤与克拉克之后,你有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到达南面的撤离会合点。在此之前,你要立即发出信号,直升机才能及时到达。”
  “我知道,我不会忘记的。”凌天翔勉强笑了一下,“还有别的重点吗?”
  “这次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新装备,有的是我们之前都没有使用过的,你要尽快熟悉一下。”顾卫民朝袁德良看了一眼,“别的就没有什么了,如果没有别的事,那我们两个小时之后出发。”
  凌天翔看了神色仍然有点不安的袁德良一眼,叫上阿马拉就离开了指挥中心。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周国辉帮凌天翔他们搞到了不少的先进装备,其中有很多甚至是凌天翔都不熟悉的。
  由军情局提供的一部特殊望远镜具有分光的效果,也就是可以透过这部望远镜看到荧光物质发出的荧光。这也是确认目标身份必须所采用的两种手段之一。到时候,除了由军情局发来确认目标身份的信号之外,目标的头发将被染上一种特殊的,可以发出肉眼无法看到的光线的荧光粉。因此,需要用这部望远镜来直接确认目标。
  最复杂的,也是最先进的是一台激光频谱风速测量仪。这台仪器的作用就是准确测量出射击弹道上的风速与风向分布情况,其原理就是利用风对激光频谱产生的扰动来准确的测量出不同地点上的风速与风向情况。这些信息在经过了仪器上的计算机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向射手提供一个精确的弹道修正数据,这样就能保证在城市这种风速与风向都特别复杂的情况下,射手仍然能够准确的命中远处的目标。
  比起以往的风速仪,新的仪器不但测量结果更精确,而且测量的还不仅仅只是一点的风速与风向情况,而是整个射击弹道上的风力情况。在一般的情况下,每秒16米的横风就能够使子弹在1000米外产生数米的偏差。就算是经验极为丰富的射手,在遇到风力变化不定的情况时,都很难保证射中远处的目标。而这套美国开发出来,提供给驻伊美军,以及在伊朗战场上的美国特种兵使用的先进设备却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避免被敌人的监听电台发现,这次凌天翔他们所使用的电台都是最新信号的,在数码变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密码问答信号,然后电台会根据问答信号选择不同的加密方式。这样一来,就算有人截获了无线电信号,也要首先破解问答信号里的密码,而这套密码是由计算机随即编制的,根本就无法破解。
  检查完这些装备之后,凌天翔拿出了装在一只用工程塑料制作的盒子里的五发子弹。这是李景风加班加点赶出来的五发高精度子弹。为了保证在1300米以外的地点射中目标,普通的军用狙击步枪枪弹肯定是不行的。五发子弹的弹头都是用精度达到了10微米级的数控车床制造出来的。子弹里装填的发射药精确到了毫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子弹的命中精度。而这五发子弹是从两百发同类子弹中挑选出来的,专门提供给这次行动使用。
  “这几发子弹比黄金还要贵重。”凌天翔苦笑了一下。
  “那我们这次就非成功不可了。”阿马拉也笑了起来。
  “是啊,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凌天翔将五发子弹装进了一个弹匣里面。“好了,也差不多都准备好了,想想还有什么没有带的?”
  “也许,我们应该带上一笔钞票。”
  “为什么?”凌天翔有点不明白。
  “如果遇到叛军的话,钱比枪更有效果。”
  凌天翔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摇了摇头。“那你就去找袁德良要笔美金吧,好像缅甸军人都喜欢美钞。”
  完成了准备工作之后,凌天翔带着阿马拉去了食堂。其他队员已经用完了晚餐,食堂里空荡荡的,两名从其他部队请来的厨师正在忙着打扫清洁。两人都要了一份比较清单的饭菜,这是他们出发前吃的最后一顿热饭,不过两人都没有太好的胃口。
  在顾卫民赶来的时候,两人也刚刚吃完了各自的套饭。
  “都准备好了吗?直升机正在等着,随时可以起飞。”
  “那我们就出发吧。”凌天翔迅速收拾起了自己的武器装备,“顾队,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了,阿良好像有点情绪不稳的样子,你要盯紧他。”
  “我知道。现在不是你为袁德良担心的时候,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顾卫民仍然是一副很平静的样子,可这并不表示他没有丝毫担心。“天翔,如果无法完成任务的话,就别冒险。”
  凌天翔看了顾卫民一眼,然后笑了起来,顾卫民也在为这次行动而担心,实际上,没有几个人对这次行动抱太大的希望。
第六十一节
狙击阵地
  翼伞在空中张开,悄无声息的滑行着。为了避免被叛军发现,直升机只能将凌天翔他们送到曼德勒城区南面,而且还不能冒险降落,两人只能从直升机上跳下,然后滑行到市区内,由军情局确定的安全地点。凌天翔并没有考虑军情局提供的安全地点是否安全,他反而比较担心阿马拉能否熟练的使用翼伞。
  特种部队使用的降落伞与普通伞兵部队的降落伞有很大的区别,与跳伞运动所用的降落伞很相似。翼伞的结构比较复杂,而其特点是可以控制滑翔飞行的方向,在熟练的跳伞者手中,还可以利用空气中的对流,提高滑翔飞行的距离。在“雪豹”大队的时候,凌天翔曾经有两个月的跳伞训练,而且在执行好几次任务的时候都是通过跳伞前往任务区的。而阿马拉只在岛上接受过简单的训练,根本就没有多少经验可言。
  看到阿马拉紧跟在自己后面后,凌天翔也松了口气。在飞机上,他给阿马拉简单的讲解了一下翼伞的控制方法,阿马拉的悟性很高,只听了一遍,就能够熟练的使用翼伞了,而当初,凌天翔在教官的帮助下,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模拟跳伞训练才初步掌握了翼伞的操控方法呢。
  觉得阿马拉不会有什么问题后,凌天翔拉下了系在头顶上的单目微光夜视仪,随即向前下方看去。很快,他就看到了那个标有一个巨大的十字叉的房顶。实际上,就是用白色的布条在房顶上交叉形成一个十字叉。白色的布条更容易发射微弱的月光,而微光夜视仪是依靠物体的反光强度来辨别物体的外形的,因此白色的布条就格外的鲜艳了,只是在夜视仪中出现的是亮绿色,而不是白色。
  双脚触地的一瞬间,凌天翔顺势朝前面滚了过去,可仍然感到腿部一阵疼痛。翼伞的最大坏处就是在着陆的时候,速度要比圆伞高得多,如果不能熟练使用的话,很有可能在着陆的时候摔断腿。当凌天翔迅速抛开了裹在身上的降落伞的时候,阿马拉也降落到了屋顶上。他立即裹起了降落伞,朝着阿马拉跑了过去。
  “怎么样,没事吧?”
  “没事,只是大腿有点痛。”阿马拉已经是满头大汗了,看样子,在空中这几分钟,他一点都不轻松。
  “呆着别动,休息一下就好了。”凌天翔朝四周看了一眼,“把降落伞取下来,要尽快离开这里。”
  帮助阿马拉把降落伞裹好,凌天翔将两具降落伞都塞到了屋顶的烟囱里面。随即两人就顺着墙壁溜下了屋顶,来到了外面的街道上。
  不久前,曼德勒才遭到了战火的摧残,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离开了这座破败不堪的城市。有关系的设法离开了缅甸,去了别的国家,而一般的平民都去了住在乡村的亲戚朋友家里。虽然平时城市里的生活更好一点,但是在战争时期,乡村里更安全一点,而且还有更多的粮食,至少不需要为吃饭的问题而担心。
  街道上静悄悄的,两人交替掩护着前进。每到一个岔路口,凌天翔就会停下来,用GPS系统确认一下自己的位置,然后再根绝定位系统上的城区地图选择新的前进方向。两人并没有遇到危险,在到达提前选定的狙击点之前,都没有遇到叛军的巡逻队伍。
  “叛军的警惕性好像并不高。”阿马拉一边低声说着,一边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别大意轻心,我们是在敌人的地盘上活动。”凌天翔也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狙击点就在对面那栋三层楼房的房顶上。”
  那栋有三层高的楼房很显眼,看起来有点像是一家百货公司,并不是一般的居民楼,而且曼德勒也没有两层以上的居民楼。大楼的门敞开着,周围的地面上散落着很多物品,多半都是百货公司里出售的商品。大概是在战争爆发之后,这里遭到了抢劫吧。
  观察了一阵后,凌天翔朝阿马拉点了点头,首先冲出了藏身的屋角,朝着百货大楼冲了过去。等到凌天翔消失在了百货大楼墙壁的阴影里的时候,阿马拉这才冲过了街道。
  “里面没有人。”凌天翔朝门里看了一眼,“看样子,这确实是个不错的狙击点。”
  阿马拉也朝屋内看了一眼,然后首先进入了大楼内部,随即凌天翔也跟了进去。两人都没有使用手电筒之类的可见光源,而是戴上了微光夜视仪,而且每走出一步都异常的小心,尽量避免发出声响。谁也不敢肯定这栋大楼里有没有敌人。
  这确实是一家百货公司,而且是缅甸政府所有的国营百货公司,主要出售的都是日杂用品。与共和国国内的那些超级市场不一样,这更像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共和国的那些百货公司。柜台是镶着玻璃的木柜子,平常出售的物品就摆放在里面。顾客不能自行去挑选货物,需要什么,由营业员从柜台里取出来。只是现在,所有柜子上的玻璃都被砸碎了,地面上全是碎玻璃块。柜台里的货物已经被洗劫一空,地上还有一些损坏了的瓷器、玻璃物品和别的商品。加上从破损的窗户里射进来的光线,给人一种非常凄凉的感觉。也许在半个多月前,这里还是人声鼎沸,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来购买日常用品。而现在,这里却成了一座鬼屋,恐怕连鬼魂都不会到这里来吧。
  搜索完一楼,凌天翔朝通往二楼的楼道指了一下。大楼里没有电梯,恐怕整个缅甸也没有几部电梯吧,更不可能给一座只有三层高的楼房安装电梯了。楼梯是木制的,当阿马拉踩上去的时候,立即发出了“嘎吱”的声响,吓了他一跳。
  “小心点,靠着墙走。”凌天翔立即低声说了一句。
  阿马拉吐了吐舌头,赶紧靠着墙朝楼上走去。
  二楼是一个大的茶房,与共和国在上个世纪初,各个城镇都有的那种茶馆很相似的茶楼。有十多张八仙桌,每张桌子配有四条长条凳。只是现在大部分的桌子都翻到在了地上,凳子也折断了不少。很快,两人就来到了三楼。与下面两层楼不一样,三楼应该是百货公司的办公地点,而且还有几间看起来像是仓库的房屋,只是里面的货物早已被洗劫一空。
  “这里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来过了。”凌天翔收起了手枪,“确实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埋伏地点。”
  “楼道在那边。”阿马拉朝屋角的一条很窄的楼梯指去。
  那正是通往楼顶的楼梯,准确的说,是在三楼以上,与“人”字型的屋顶之间的阁楼的通道。大楼并不是平顶建筑,在楼顶与三楼之间有一个夹层。
  两人猫着腰钻了进去。夹层是中间高,两侧低,最高处大概与凌天翔的身高相差不大,而到了边缘处,就完全与三楼的天花板平齐了。夹层的地面是一根交错的横梁,是用近二十厘米粗的柚木制成的,大概也只有缅甸这种盛产柚木的国家才会将这么贵重的木材用来做房屋的横梁吧。连接在横梁上的是一些细得多的柚木支架,整个屋顶的重量就是由这根横梁,以及其他的支架承受着的。
  “就在这里。”凌天翔在靠近屋角的地方停了下来。
  在阿马拉把装备解下来的时候,凌天翔将距离地板大概有20厘米的一块瓦片小心的取了下来。这个高度正好可以架设狙击步枪,而且不太容易被发现。随即,他将背囊垫在了下面,取出了望远镜后就趴了下来。
  从两人埋伏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位与曼德勒旧城南面的广场。曼德勒曾经是缅甸的古都,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而曼德勒旧城就位于市区的中心,每年都吸引了数万名外国游客。同时,在政变发生之前,缅甸陆军司令部就设在旧城里面。凌天翔他们上次来到曼德勒的时候,蓝军正在攻打旧城,旧城的城墙已经倒下了很大一片,肯定是当时蓝军的“功劳”,而缅甸军队在交战的时候,肯定没有考虑过保护文物古迹。
  “位置正好。”在阿马拉也爬下来的时候,凌天翔说道,“距离大概1300米左右,而且角度很不错。”
  “看来,军情局提供的情报相当准确。”
  “应该是侦察机拍摄的照片很精确。”凌天翔对军情局并没有太大的好感。
  “我们得在这里呆上两天。”阿马拉朝四周看了一眼,“除了没有厕所外,这里算得上是个不错的藏身之地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3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