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1021

  威斯特霍芬没有改变航线,却让“格里德利”号减慢速度,靠近船队。
  已经现身的四艘潜艇中,只有一艘被反潜直升机击沉,还有三艘“在逃”。如果这些潜艇上还有反舰导弹,而且利用这个机会发起攻击,呆在船队前方的“格里德利”号就无法掩护运输船。
  威斯特霍芬并不知道,他最担心的事情马上就要变成现实。
  “格里德利”号突然减速靠近船队,没有让汪誉涵改变攻击决定,只是给他制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先攻击驱逐舰,还是先攻击运输船?
  要是“格里德利”号没减速,就不会有这个问题。当时,“海蛇”号已经锁定了“格里德利”号,按照汪誉涵的安排,先用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攻击驱逐舰,再发射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攻击运输船。动作够快的话,还能在反潜直升机赶到之前,发射第二批鱼雷。
  现在的问题是,攻击了驱逐舰,还有时间发射第二批鱼雷吗?
  按照两条鱼雷攻击一个目标计算,四条鱼雷只能攻击两艘运输船,而汪誉涵面前摆着十几艘运输船,后面还有五艘战略预置舰。
  这么多的猎物,不多干掉几个,确实太可惜了。
  片刻迟疑后,汪誉涵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启动推进器,让“海蛇”号以四节的极慢航速逼近美军驱逐舰。
  这么做,看上去很冒险,但是汪誉涵有非常大的把握。
  随着“格里德利”号靠近船队,运输船发出的巨大声响足以掩盖潜艇的噪声。也许驱逐舰会在恰当的时候让球首声纳以主动方式工作,探测周围海域,可是立即发现“海蛇”号的可能性并不大。
  只要把握好时机,就能在暴露之前射出鱼雷。
  随着潜艇靠近船队,不但能够大大缩短攻击驱逐舰的时间,还能用鱼雷的爆炸声与运输船的噪声做掩护,避开反潜直升机,获得再次攻击机会。如果位置比较理想,还能用反舰导弹攻击后面的战略预置舰。
  真要一举击沉美军驱逐舰与多艘运输船,就算“海蛇”号被击沉,也够本了。
  汪誉涵的判断非常准确,“格里德利”号没有马上调整球首声纳的工作模式,直到运输船的噪声大到不可能忍耐,才以主动方式工作。
  主动声纳能够探测到坐底与悬停的潜艇,但是探测范围非常有限。
  这好比用探照灯搜索夜空中的轰炸机,虽然SQS-53C的接收器能够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回波,但是为了延长探测距离、提高探测精度,发射器只能向某个方向发射声波,限制了主动模式下的探测范围。
  在主动声纳的探测范围之外,“海蛇”号也能听到声纳发出的声波。
  汪誉涵没再迟疑,立即让狄博威为鱼雷输入火控数据,首先把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射了出去。
  距离实在是太近了,不到五海里,根本用不着使用线导模式。
  只是汪誉涵没有忽视潜艇的隐蔽性,因为驱逐舰在正前方,而且迎面驶来,所以两条鱼雷以三十五节的最低攻击速度出管,进入自导攻击阶段之后,才会以六十五节的最高速度冲刺。
  这个时候,SQS-53C的先进性体现了出来。
  一般的球首声纳,在以主动方式工作时,就无法以被动方式工作,而SQS-53C把接收器与发射器分开,可以同时以两种方式工作,只是在主动方式工作时,被动探测范围会大幅度缩小。
  五海里,不算太远。
  “海蛇”号发射鱼雷后不久,“格里德利”号就发现了鱼雷。
  威斯特霍芬没有迟疑,立即让反潜军官向鱼雷所在海域发射了一枚“阿斯洛克”反潜导弹。
  反潜导弹不是用来对付鱼雷的,而是用来对付发射鱼雷的潜艇。
  暂且不说“格里德利”号能不能避开鱼雷,如果没有及时发射反潜导弹,那就永远没有机会击沉潜艇。
  威斯特霍芬还抱着一线希望。
  要是那两条鱼雷拖着导线,在反潜导弹落下后,潜艇肯定会立即切断导线,鱼雷很有可能失的。
  没过多久,威斯特霍芬就发现,他的希望一点也不现实。
  反潜导弹的飞行速度比鱼雷快得多,头部的轻型反潜鱼雷入水时的声响也大得多。
  此时,“海蛇”号正准备发射四条五百三十三毫米鱼雷。
  汪誉涵没有多想,先让狄博威把鱼雷射了出去。
  “报告鱼雷的情况。”汪誉涵非常镇定,在这个时候,他必须镇定。“敌人的鱼雷。”
  “正前方,大约五链,正在搜索。”
  “全速前进。”
  “全速……”姜歆维吓了一跳。
  汪誉涵点了点头,没做解释,让航海长执行命令。
  姜歆维咬了咬牙,拽起舵手,亲自坐到驾驶席上,一下把控制推进器输出功率的挡位杆推到底。
  因为现在由蓄电池为电动机供电,所以不需要做别的操作。
  “鱼雷已经发现我们……”白崇善稍微停顿了一下,又大声叫道,“鱼雷转向,朝我们而来。”
  “距离?”
  “三链,正前方。”
  “首下二十五,尾上二十五,干扰弹准备,急炸模式。”
  姜歆维推动姿态控制杆的时候,狄博威冲到火控台旁边,抓住了发射干扰弹的手柄。
  汪誉涵低头看着中央控制台上的大屏幕,上面显示着潜艇与鱼雷的模拟航线,以及鱼雷的撞击时间。
  因为潜艇上的官兵数量非常有限,所以很多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
  “老汪……”
  “再等等!”看到鱼雷撞击时间的读数变成“5”的时候,汪誉涵才抬起头来,朝盯着他的狄博威点了点头。
  干扰弹弹出去之后,立即在潜艇后方炸开。
  “海蛇”号非常幸运,因为它配备了最新式的干扰弹,如果是“鲨鱼”号上那种老式干扰弹,恐怕就没这么轻松了。
  更幸运的是,攻击“海蛇”号的是一条MK46mod5型反潜鱼雷。
  如果是MK54,干扰弹产生的气泡幕墙不见得能发挥作用。
  干扰弹炸开后五秒,“海蛇”号航行了不到十米,受到干扰的MK46mod5反潜鱼雷在最后关头转向冲进气泡幕墙,随即引爆。
  爆炸点,离“海蛇”号不到二十米。
  如果是一条重型反潜鱼雷,“海蛇”号肯定完蛋了,只是战雷头里的五十公斤高能炸药释放出的能量也不可小觑。
第六十一章
垂死挣扎
  如果威斯特霍芬知道“海蛇”号是最新式的041型AIP常规潜艇,他肯定会让反潜军官发射两枚“阿斯洛克”。
  鱼雷没有击中“海蛇”号,怪不了威斯特霍芬。
  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多、最成功的反潜导弹,“阿斯洛克”在美军中服役三十多年。与同时代的“鱼叉”反舰导弹一样,美军一直在改进“阿斯洛克”,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应付各个时代的挑战。
  最近一次改进在本世纪初,计划用MK50替换MK46,增强作战效率。
  改进计划没能实施,首先是MK50造价高昂、仅小批量生产,“911事件”后,美国把重点转向反恐战场,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大刀阔斧的砍掉众多军备项目,“阿斯洛克”的改进计划就此搁浅。
  “格里德利”号发射的那枚“阿斯洛克”已经储存十多年,配备的是MK46反潜鱼雷。
  这个时候,威斯特霍芬也没有心思理会海面下的潜艇。
  两条重型鱼雷已经逼近,均为尾流自导。“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入水后,声纳还探测到潜艇再次发射了四条鱼雷。
  这四条鱼雷的攻击对象不是“格里德利”号,而是后面的运输船。
  鱼雷袭击警报已经发出,运输船正在规避。“格里德利”号是泥菩萨过河,哪里管得了运输船。
  与“哈尔西”号一样,鱼雷逼近的时候,“格里德利”号施放了SLQ-25鱼雷诱饵。
  如果来袭的是两条俄制重型鱼雷,这一招肯定管用。
  因为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有记忆功能,能够记下目标的尾流与噪声特征,所以鱼雷诱饵扰乱了目标尾流后,鱼雷没有扑向诱饵,而是减速转向,沿S型航线,重新搜索攻击目标。
  在设置再搜索程序时,狄博威采用了常用办法。
  从左侧鱼雷发射管发射的鱼雷向左转,从右侧鱼雷发射管发射的鱼雷向右转。
  两条六百五十毫米重型鱼雷在“格里德利”号后方大约七百米处分开,一左一右的进入搜索航道。
  当两条鱼雷再次转向,前方出现了两个目标。
  一个是“格里德利”号,一个是具有与“格里德利”号类似噪声特征的鱼雷诱饵。
  因为已经离开战舰的尾流区,所以鱼雷由声自导系统控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