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1021

  一次出动四十多架防空压制战斗机,即便只百分之五十的任务成功率,也足以开辟一条空中走廊。
  在防空压制战斗机后面,是数量高达五百架的多用途战斗机。
  因为有足够的情报表明,志愿军没有获得防空战斗机,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不会对联军的空中力量构成威胁,所以安排攻击机群的时候,美军只动用了两个中队的F-22A与两个中队的F-15C。
  这些战斗机不会伴随攻击机群活动,而是在鸭绿江南面一百到一百五十公里范围内建立防空屏障。如果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受到空中威胁,可以直接转向规避,把争夺制空权的任务交给防空战斗机。
  动用战斗机,只能以多取胜,毕竟战斗机的载弹能力非常有限。
  可是数量多了,必然会对联军的指挥系统产生巨大的压力,甚至会因为指挥不畅而导致任务失败。
  为此,美军动用了四架B-2A,增强打击力度。
  这些轰炸机部署在冲绳的空军基地,在三个小时前起飞,正好赶上第三轮空中打击。因为由后方指挥,不会占用前线指挥通道,所以不会对联军的指挥系统产生负担。四架轰炸机携带的炸弹,相当于四十架战斗机的载弹量。因为B-2A具有很强的突防能力,所以被安排执行最为重要的任务:轰炸鸭绿江南岸的志愿军兵力集结地,以及志愿军作战物资的临时储运中心。
  必须承认,联军的空中打击能力确实异常强大,特别是美军。
  换成其他军队,哪怕是欧洲强国的军队,即便在敌人没有空中力量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在一次战役中调动数百架战斗机,而且灵活自如的指挥这些战斗机,让它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完成轰炸任务。
  这个差距,绝对不是靠战术就能弥补的。
  只是,适当的战术,足以抵消联军的空中优势。
  此时的志愿军,就具备这个能力。
  打了一个多月,志愿军基本上掌握了联军的空中打击战术,甚至摸清了联军执行空中打击任务的出动速度与出动频率。
  在总攻时间选择在大部队渡河后四个小时,正与联军的空中打击有关。
  按照母祁铁的判断,联军至少需要四个小时才能发动大规模空中打击,因此准时发动全面电磁战,不但能够为进攻部队提供掩护,还能有效挫败联军的空中力量,使联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丧失大规模空中打击能力。
  对今后的地面战斗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能否成功,关键就是发动电磁战的时机。
  挂着反辐射导弹的F-16机群还没越过北纬三十九度线,就被部署在中国本土上空的预警机发现了。
  战斗警报随即响起,各项作战命令按计划发放给各级作战单位。
  既然联军按时发动空中打击,自然不需要调整作战计划。
  这个时候,黄峙博来到了位于地下一百五十米的作战指挥中心。
  这座地下掩体是由朝鲜人民军修建的,至少有三十年的历史。在入驻之前,志愿军的工程兵与技术人员花了很大的功夫安装了一整套作战指挥与通信系统,还用最简单的方法设置了电磁屏障。
  全面电磁战打响后,外面的电子设备会瘫痪,指挥中心却不会受到影响。
第一百六十一章
战术新应用
  进入战术指挥阶段,黄峙博不再是决策者,而是观摩者。
  只要还在按照计划进行,哪怕是备用计划,黄峙博都不会插手战术指挥,而是充分发挥参谋的能力。只有在战役到达重大转折点,或者出现预料之外的情况时,黄峙博才会以决策者的身份为参谋指点迷津。
  这也正是黄峙博广受参谋喜欢的地方。
  任何参谋,都不喜欢司令官在一旁事无巨细的指手画脚。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第一阶段作战行动由戚凯威与母祁铁共同指挥,只是两人也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戚凯威负责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而母祁铁负责空中部队的作战行动,两人需要密切配合。
  首先出动的不是地面部队,而是空中部队。
  志愿军缺少先进战斗机,但是并不缺少战斗机。
  在电磁战发挥威力之后,中国空军那些众多老掉牙的战斗机终于有了发挥余热的机会。
  在此之前,志愿军分两批获得了近千架J-7与J-6,还有少量早期型的J-8。这些战斗机大多在中国空军服役,只是性能已经落后,要不了多久就会退役,所以状态还算不错,能够直接使用。
  看上去,近千架战斗机不算少,可是在作战使用中,这些战斗机就是大型巡航导弹。
  一千枚巡航导弹,肯定不算什么。
  在志愿军全力推行电磁战之后,老式战斗机的重要性显现了出来,只是中国空军却没有更多的老式战斗机了。
  准确的说,是没有更多现成的战斗机。
  在J-10量产、J-11B获得了自主生产能力,特别是解决了发动机的瓶颈之后,中国空军大规模裁减老式战斗机的数量,J-6率先全面退役,仅有少数留在飞行教练部队,J-7也逐步退出现役。结果是,在志愿军需要老式战斗机的时候,中国空军只能提供一千架左右,其他的则需要另想办法。
  事实上,正是因为缺乏老式战斗机,志愿军才不得不进行两次大规模空中反击之后,不得不暂停反击行动。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翻新修复那些已经退役的战斗机。
  在西北的“战斗机坟墓”里,至少有三千架J-6在风吹日晒中变成废铜烂铁,还有数百架早期型的J-7被封存在山洞里面。翻新这些战斗机的难度并不大,只要能够再次飞上天就行了,能不能降落都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如此一来,翻新成本大大降低。
  比如改造一架J-6,只需要翻新发动机,安装机身与机翼蒙皮,增添一具全密封内部油箱就行了。如果无法翻新发动机,甚至可以对后机身做一些改动,使用JL-9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在改造中,为了加快进度,甚至取消了一些J-6的起落架,用滑撬起飞,或者直接由轰炸机携带,在空中投放。
  从成本上讲,让一架J-6重新上天,肯定比制造一枚巡航导弹低得多。
  在志愿军的催促下,中国空军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翻新了六百架J-6,并且为大约两百架J-7做了复飞处理。
  这些战斗机在交付给志愿军之后,都安装了遥控飞行装置。
  如果有必要,空军还能在一个月之后,交付同等数量的老式战斗机。因为很多老式战斗机都已破败不堪,所以后面的翻新工作更加麻烦,进度快不起来。只是空军非常积极,因为处理掉这些战斗机,等于甩掉了一个包袱。要知道,即便把战斗机放到沙漠里,也要派人看守。那些封存的战斗机,更得每隔半年拖出来重新处理一遍,确保零部件不会因为长期封存而锈蚀。
  这次,志愿军空军动用的,正是第三批无人驾驶战斗机。
  短短十五分钟之内,两百架J-7与两百架J-6就从后方空军基地升空了,随即以最快速度越过鸭绿江,朝联军的战斗机群飞去。
  为了加快无人驾驶战斗机的起飞速度,后方的地勤人员想出了很多办法。
  比如在放飞J-6的时候,一些地勤人员为其安装了火箭助推发动机,让这种原本要滑行上千米的战斗机在不到两百米的跑道上就拉了起来。还有一些部队充分利用了高速公路,让无人驾驶战斗机直接从公路上起飞。
  对联军来说,这绝对不是好消息。
  无人驾驶战斗机群还没有越过鸭绿江,美军的E-3C就发出了警报,随即判断出来袭的全是J-6与J-7。
  对美军来说,这些战斗机并不陌生。
  在之前的两次大规模空战中,志愿军就用这些谁也瞧不起的战斗机创造了奇迹,打得联军落花流水。
  虽然在正规空战中,无人驾驶战斗机根本没有威胁,但是在电磁战中,它们却是正宗的“大杀器”。
  面对汹涌而来的无人驾驶战斗机,美军别无选择,只能立即动员防空战斗机进行远程拦截。
  这也正是美军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
  只要拦截距离够远,而且够及时,就能把无人驾驶战斗机的威胁降到最低程度,让志愿军无法进行电磁战。
  问题是,要想同时拦截四百架无人驾驶战斗机,难度显然不是一点半点。
  这些战斗机不是同时进入的,而是保持着非常整齐的队列,相邻两架战斗机的间隔距离都是三十公里,以确保一架战斗机上的电磁战斗部引爆之后,不会使相邻的战斗机失控,也就不会产生连锁反应。
  如此一来,美军至少得向每架无人驾驶战斗机各发射一枚导弹。
  不说别的,仅从成本上计算,这就非常不划算了。
  一枚AIM-120C的单价在一百万美元以上,而AIM-120D的单价是其两倍,一架无人驾驶战斗机的改造费用也就几万人民币,多一点的也就十来万左右,仅相当于一枚中程空对空导弹的百分之一。
  用一些美军飞行员的话来说,这些无人驾驶战斗机的最大用途就是消耗美军的导弹。
  事实也正是如此。
  在前两次战斗中,美军至少在无人驾驶战斗机身上消耗了上千枚中程空对空导弹,而美军在战争爆发前,只储存了一万枚AIM-120C与AIM-120D,加上其他消耗,美军最缺的就是中程空对空导弹。
  为此,美国国防部不得不向雷锡恩公司下达紧急订单,购买了五千枚AIM-120。
  因为加速军火生产线,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向下游厂商订购零部件,招聘更多的工人等等,所以在此之前,美军不得不向盟国求助,从日本、澳大利亚、土耳其与英国回购了一批AIM-120。
  如果不是其他盟国顾虑与中国的关系,美国还会扩大回购范围。
  这次又要拦截四百架无人驾驶战斗机,着实让美军指挥官头痛。
  即便导弹充足,也要动用五十架以上的战斗机。
  美军指挥官别无选择,在留下一个F-22A中队之后,调动三个防空战斗机中队进行拦截,随后又召唤了四个携带了中程空对空导弹的F-15E与F-15K中队,参与拦截无人驾驶战斗机的战斗。
  还好,拦截行动不会影响多用途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
  拦截容易,可是要消除无人驾驶战斗机的影响却不容易。
  与前两次一样,这些无人驾驶战斗机上都安装了导弹告警机,而且由导弹告警机直接控制携带的电磁战斗部。也就是说,在AIM-120逼近到二十公里的时候,无人驾驶战斗机上的电磁战斗部就会引爆。虽然部分美军战斗机采用了新战术,即让AIM-120以半主动方式进行攻击,不使用导弹的火控雷达,但是这招也没有派上用场,受到攻击的无人驾驶战斗机仍然在导弹逼近后自行引爆。
  后来,美军才搞清楚,志愿军改进了无人驾驶战斗机上的导弹告警机,除了能够截获导弹主动导引头发出的电磁波之外,还能够探测到导弹高速飞行时发出的红外信号,从而引爆电磁战斗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