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6/1021

  “关键是,能不能让电磁武器小型化。”
  牧浩洋点了点头,很期待陆雯接下来要说的话。
  “非常可惜的是,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手段,或者说要在短时间内让电磁武器小型化,达到可以让特种兵携带的程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
  “当然,不是没有办法。”陆雯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我们已经找到解决办法。”
  “什么办法?”
  “把电磁武器拆解成几部分,分别由特种兵携带,到了前线再组装起来。”
  牧浩洋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
  用在火箭弹上的电磁战斗部并不大,也就一百多公斤,虽然不能由一名特种兵携带,但是拆解之后,肯定能由一支特种小分队携带。
  “技术方面的事情由我负责,你要做的,只是帮我安排一些特种兵,最好懂得一些基本的技术常识。”
  “这不是问题,特种部队有专门的通信军官。”
  “行,先安排两支特种小分队,我会给他们详细讲解使用电磁武器的方法,然后由他们训练其他特种兵。”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我会尽快安排,如果有需要,我亲自负责。”
  “没必要,你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什么任务?”
  “去过韩国吗?”
  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去过,不过走的不是海关。”
  陆雯笑了笑,说道:“总司令接到中央的指示,准备成立一支军事谈判团。只要我们与美国在停火谈判的关键问题上达成协议,上面就会安排进行军事级别的停火谈判,所以我们得尽快组织一支谈判代表团。”
  “这与我有什么关系?”牧浩洋有点惊讶,因为这种事应该由黄峙博来说,而不是由陆雯代言。
  “总司令已经回去了,所以他让我负责技术方面的问题。”
  “把电磁武器作为谈判筹码?”
  “准确的说,是电磁战。”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陆雯的意思。
  联军打了败仗,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志愿军的电磁战有关,所以在谈判中,联军肯定会提出相关问题。
  “我懂技术,但是不懂战术,所以需要一位懂战术的助手。”
  “陆工,最好的人选应该是戚参谋或者母参谋吧?”
  “确实如此,不过戚凯威与母祁铁都跟随总司令回去了,而且他们还要为第二次战役做准备。”
  “这么说,只有我是闲人了?”
  “或者说,我们最熟悉。”
  牧浩洋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样的话,我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我已经帮你安排好了,这几天你得充分了解我军在第一次战役中的作战行动,特别是与电磁战有关的行动。当然,谈判中也许用不上,不过你得有所准备。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得在谈判桌上让敌人知道,电磁战还远没有到说结束的时候,只要战争继续进行,我们会继续进行电磁战,而且会用更多的战术来提高电磁武器的作战效率,让联军打一场根本打不赢的仗。”
  “这么简单?”
  “你是特种作战参谋,所以最好在这方面下功夫。”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陆雯的意思。
  “当然,你也可以结合实际作战行动,比如我们在金策的那次行动,让联军相信,你不是在吹牛。”
  “这是谈判技巧吧?”
  “算是吧,其他的,我会陆续向你交代。在总司令回来之前,你直接听我的指挥,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
  “没有别的事了?”
  “暂时没有了。”
  牧浩洋没多罗嗦,起身说道:“那我告辞了,有必要的话,我会来找你。”
  陆雯笑了笑,把牧浩洋送到门外。
  此时,黄峙博与戚凯威、母祁铁、杨禹方已经坐上了前往丹东的军车,一架军用专机正在丹东等着他们。
  虽然美国还没有提出谈判请求,中国当局也没有理由在取胜的情况主动降低身份,但是谁都知道,停火谈判是下一阶段的主旋律。作为志愿军总司令,黄峙博不想落于人后,尽快赶回去,向最高领导人表明态度,才能争取到最好的局面。
第一百九十四章
是打是和
  志愿军的雷霆反击,不但让阿伦丢掉了乌纱帽,还把美国逼到了角落里。
  黄峙博还没有回到北京,林德伯格就急不待的签署了解除联军总司令职务的命令,由联军空军司令杜立德中将暂代阿伦。
  解除联军总司令的职务,只需要一份文书,扭转战局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几天前,没有任何人会相信,志愿军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彻底颠覆整个东线战场,一举歼灭两个美军陆战师。
  谁也无法否认事实,更不能改变事实。
  摆在美国当局面前的问题是:是否有必要继续打下去。
  几个小时之内,林德伯格在白宫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
  虽然主导美国重大国家战略的不是军人,而是文职官员,但是在战争问题上,林德伯格更加重视军人的意见。
  收到阿伦放弃第一陆战师的消息后,林德伯格就召开了参联会会议。
  作为上将,钱德勒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虽然第一陆战师还没有投降,一些将军也认为第一陆战师不会投降,但是谁也不怀疑第一陆战师的结局。在撤退无望,突围更加无望的情况下,第一陆战师肯定会全军覆灭,而且要不了多久。
  从军事上讲,联军在东线战场上已经彻底战败了。
  问题是,在西线战场上还有希望吗?
  钱德勒给出了非常肯定的答复:在第二十四集团军即将入朝的情况下,联军很难在西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的突破。
  有了这个结论,其他问题就好解决得多了。
  在东线彻底战败的情况下,又不能在西线发动进攻,联军要想自保,或者说保住已经取得的战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等到志愿军调整过来,肯定会再次发起进攻,而且会以收复平壤为主要目的。
  问题就在这里,联军能够守住平壤吗?
  虽然参会的大部分美军将领都认为,在拥有四个陆军师的情况下,加上韩国即将进行第三阶段战争动员,联军有机会守住平壤,但是在林德伯格让他们表态的时候,没有一名将军敢肯定这个结论。
  也就是说,美军将领没有必然的把握。
  用钱德勒的话来说,就算联军能够遏制住志愿军的第二次进攻,也无法让志愿军就此放弃进攻。只要平壤还在联军手中,志愿军就不会放下武器,战争就会持续下去,而联军不可能永远确保守住平壤。
  关键就是,美国无法承受过于巨大的战争伤亡。
  这下,难题交到了林德伯格手上。
  作为美军总司令,林德伯格必须做出决定,即是否在局势仍然对联军较为有利的情况下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还是继续打下去,争取更好的结果。
  对林德伯格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只是,这场豪赌的风险与收益难成正比。
  赌赢了,联军最多打赢第二场战役,遏制住志愿军的进攻势头,却无法彻底瓦解志愿军的战斗意志,只会逼迫志愿军发动规模更大的第三次战役。如果考虑到中国的战争决心,甚至有可能迫使中国投入更多军队,增强志愿军的进攻能力。对美国来说,这就意味着在战争结束之前承受更大的伤亡。
  赌输了,联军不但会丢掉平壤,还很有可能丢掉整个西线战场。与东线的情况一样,联军在战役失败之后,肯定无法站稳脚跟,甚至得一路退到开城。因为朝鲜西部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没有多少险要,还有着较为完善的铁路与公路系统,所以退却开始后,很有可能演变成溃退。
  把全部赌注,或者说美国的命运押在一场战役上,显然不对林德伯格的胃口。
  作为一名政治家,林德伯格非常清楚,绝对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军事会议结束后,林德伯格召开了内阁成员会议。
  作为CIA局长,钱德勒自然有资格参加这次会议。
  与将领的乐观相反,文职官员都不是很乐观,其中国务卿斯特劳斯最为独特,一开始就提出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
  在很多内阁官员眼里,美国已经输了,或者说离失败不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6/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