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1021

  更重要的是,在朝鲜战场上,打的不是低强度战争。
  没有制空权,还得大量使用电磁武器,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低空突击能力很难派上用场。
  在安排部队入朝的时候,黄峙博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第二十四集团军放在最后面。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第一次战役打得不顺利,就得利用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能力,填补防线上的漏洞。
  万幸的是,第一次战役打得非常顺利。
  只是,如何使用第二十四集团军,仍然是个问题。
  如果能够把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低空突击能力发挥出来,绝对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可是在综合权衡之后,黄峙博放弃了立体进攻的想法,也就无法利用第二十四集团军最强大的战斗力。
  与其他六个集团军相比,第二十四集团军的地面装甲力量并不强大。
  虽然在入朝之前,第二十四集团军得到加强,独立装甲旅几乎变成了独立坦克旅,而且全部换上了99改,把淘汰下来的96式交给了第十六集团军。此外,机械化步兵师也得到适当加强,增加了一个坦克营。
  当时,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主战坦克数量达超过了二百四十辆。
  只是,作为突击部队,第二十四集团军仍然显得有点单薄,特别是在以重装备为主的第三步兵师面前。
  正是如此,黄峙博采用了“田忌赛马”的方法,把第二十四集团军放在了正面战场上。
  说得难听一点,即便换上第三十九集团军,也不见得能顺利突破第三步兵师的防线,反而有可能撞得头破血流。
  从一开始,黄峙博就没有打算取得正面突破。
  第二十四集团军的任务很简单:拖住第三步兵师,为其他方向上的纵深突破创造机会。
  当天晚上,黄峙博的战术意图完全显现了出来。
  就在第二十四集团军猛攻第三步兵师的防线时,第五十四集团军在昌介里发起猛攻,随后第四十七集团军跟了上来。
  可以说,打到这个时候,黄峙博才算用上了主力部队。
  只是,在第四十七集团军发起突击之前,第五十四集团军必须打下昌介里,打开通往联军大后方的门户。
  为了让前线指挥官认识到昌介里的重要性,黄峙博在当天傍晚就连续三次给第五十四集团军下达了最高命令:务必在天亮之前打下昌介里,并且向南面的阳德发起突击,夺取从元山到平壤的铁路线。
  只有这样,第四十七集团军在向平壤突击的时候,才会没有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在战役的第二天打下阳德,东线战场上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三十九集团军也能向西推进。
  也就是说,到时候志愿军能把全部兵力放在西线战场上。
  用七个集团军对付四个美军师,胜算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
  只是,联军指挥官并没意识到真正的危险。
  事实上,当天晚上,皮特根本不知道第四十七集团军跟在第五十四集团军后面,还运送了两个集团军五天的作战物资。
  以当时的情况,联军很有可能把第四十七集团军当成了第五十四集团军的后勤部队。
  不管怎么样,在第五十四集团军使出全力,用一个整编步兵师猛攻昌介里的时候,联军在这里只有三个营。
  用三个营抵挡一个师,而且没有牢固的阵地,结果可想而知。
  打到这个地步,美军能够依靠的,只有顽强的战斗力,以及夜色对进攻方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二百零四章
坐失良机
  昌介里的战斗持续到十六日凌晨,经过六个小时苦战,在付出近三百名官兵阵亡,二十多辆主战坦克被摧毁的代价之后,第五十四集团军的先头部队终于占领这座小镇,美军则付出了三个营全军覆没的代价。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第五十四集团军攻占昌介里之后,继续向南推进。
  此时,第四十七集团军正在向昌介里运动。
  因为昌介里离三八线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而美军的E-8C就部署在三八线南面,所以第五十四集团军的行动完全在美军的掌握之中。
  收到消息的时候,皮特还没有惊慌失措。
  第五十四集团军打了几场恶仗,特别是在昌介里,消耗了不少战斗力,就算继续在向南推进,也很难到达三八线。更重要的是,从昌介里往南,山区公路更加崎岖,而且没有多少可以依托的城镇。
  除非志愿军不考虑后勤保障,不然进攻部队迟早得停下来,或者向别的方向前进。
  在皮特看来,第五十四集团军的任务不是向三八线进军,而是迫使联军动用留在后方的预备队。
  必须承认,皮特确实猜对了。
  当时黄峙博的目的就是要让联军动用预备队,从而让第四十七集团军突击时,避开联军的主力部队,顺利完成穿插任务。
  按照这个安排,第四十七集团军到达昌介里之后,不会跟随第五十四集团军南下,也不会立即向平壤进军,而会首先稳住战线,让后勤保障部队跟随第五十四集团军南下,派遣侦察兵向平壤运动。
  一切顺利的话,十六日清晨,第四十七集团军才会从昌介里出发。
  可惜的是,皮特没有耐住性子。
  天亮前,E-8C发现了到达昌介里的第四十七集团军,随后美军的侦察机确认这是一支主力装甲部队。
  皮特再也不敢小觑,因为他知道,志愿军再前进一步,到达阳德之后,就能打通西线与东线的铁路线,让部署在东线战场上的两个重装集团军开赴西线,从侧面攻击联军最为薄弱的腰部。
  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志愿军肯定不会把四个美军师放在眼里。
  此时,第五十四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阳德北面,离仅有韩军守卫的阳德不到十五公里。
  如果志愿军打算一举歼灭西线战场上的联军,就很有可能进行战略大迂回。
  也就是说,第五十四集团军才是主攻部队,志愿军会在攻占阳德之后继续南下,一直打到开城附近,堵死联军撤回三八线的通道,然后投入七个主力集团军,在朝鲜西部平原上与联军决战。
  这下,问题严重了。
  虽然联军仍然控制着海上航线,可以用运输船向海州运送作战物资,或者从海州把部队撤回来,但是志愿军肯定会用对付第72特混舰队的办法,打击联军的运输船队,切断联军的海上补给线。
  如果陆上补给线也被切断,集中部署在三八线北面的四个美军师、以及大约五十万韩军都将成为瓮中之鳖,落得第一陆战师的下场。
  皮特不敢迟疑,立即命令部署在开城的机动防御部队北上。
  虽然增援部队很有可能来不及在志愿军之前到达阳德,但是只要堵住了志愿军从阳德南下的通道,就能在后勤保障没有多大问题的情况下,在平壤附近与志愿军决战,从而使志愿军丧失到达三八线的能力。
  事实上,这也正是联军能够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只是在山区作战,美军的机动部队不见得能够发挥作用,为此皮特不得不抽调五个韩军师旅。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完全在皮特上校的预料之外了。
  天还没有完全放亮,第四十七集团军从昌介里出发,一路向西挺进,兵锋直指平壤。
  虽然E-8C及时发现了向西进发的志愿军装甲部队,但是志愿军的电磁战随即开始,联军没发获得前线的准确情报,而美军派遣的十多架侦察机均未到达目标上空,紧急出动的无人侦察机也全被电磁武器击落。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内,皮特根本不知道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也就在这几个小时之内,他错过了挽回败局的唯一机会。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皮特肯定能想到,志愿军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战略包围,即便突击部队能够到达开城附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占由上万美军、以及十多万韩军守卫的军事要地,因此志愿军很有可能把战略迂回作为佯攻,把重点放在战役穿插上,即首先把第四步兵师与第三步兵师分割出来,再对付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志愿军必须集中兵力攻打平壤,切断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向南撤退的通道,然后从后方攻打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但是皮特在做出这个猜测之后,没有对部署做任何调整,因为没有任何情报支持他的猜测。
  此外,联军部署在平壤的兵力远远超过了部署在开城的兵力。
  当时,除了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的一些后勤保障部队,以及第二步兵师的一个装甲营之外,平壤附近至少有三十个韩军师旅,总兵力在十八万左右。如果算上南埔附近的韩军部队,联军的总兵力在二十四万以上。此外,在北面的顺川,还有第三步兵师,而第四步兵师就在平壤东北。
  要想围歼这么多部队,志愿军至少需要投入四到五个集团军。
  在通信中断之前,联军只发现了一个集团军。在此之前,联军没有发现其他地面部队向昌介里运动。
  仅用一个集团军,最多实现穿插,而无法实现歼灭。
  在皮特看来,只要联军组织得力,肯定能从平壤突围。如果战场条件有利,甚至能组织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围歼突击平壤的志愿军主力部队,然后迫使志愿军在这个极为被动的战场上投入重兵。
  怀着这个想法,皮特打算等等看。
  结果就是,在这几个小时里,他没有及时出动部署在沙里院的第二支反击部队。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皮特果断一点,第四十七集团军很有可能在向平壤突击的时候,遇到美军主力。
  虽然黄峙博并不指望第四十七集团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拿下平壤,但是突击受阻,肯定会对接下来的战斗产生影响。
  事实上,这个时候,黄峙博对前线的情况也不大清楚。
  牧浩洋赶来的时候,黄峙博正在跟戚凯威商讨前线部队的作战情况。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牧浩洋仍然负责特种作战,而特种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联军主力部队、特别是美军的调动情况,然后用之前采用过的办法,即在预定的时间段、在固定地点用火光向侦察卫星发送情报,以确定其所监视的联军主力部队有没有异常行动,从而让志愿军司令部掌握敌人的情况。
  这个办法很简单,也很原始,传递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但是在双方的通信电台都无法派上用场的时候,却非常有效。
  不管怎么说,知道敌人有没有离开驻扎的营地,总比什么都不知道要好得多。
  为此,二部调集了数颗侦察卫星,确保在黄峙博确定的战役进攻阶段,特别是在进行大规模电磁战的时候,能够及时准确的获取特种部队提供的情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