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1021

  三十日上午,朝鲜最高领导人朴俊哲返回平壤,随后向外界宣称,志愿军在三八线以南的作战行动均由朝鲜当局负责,朝鲜人民军在击败了入侵的敌军之后,将在志愿军的配合下努力完成国家统一的大目标。
  这篇声明,只有政治与外交上的意义。
  谁都知道,打到这个时候,是人民军服从志愿军的统一指挥,而不是志愿军听从人民军的调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朝鲜当局都得听志愿军的话。
  很明显,朴俊哲是在帮志愿军说话,或者说帮中国说话。
  有了朝鲜当局的声明,中国政府的处理方法就简单得多了。
  朴俊哲发表声明后两个小时,中国国务院常务副总理黎平寇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称志愿军入朝作战,均为个人志愿行为,与中国政府无关,中国仅按照与朝鲜签署的协议履行捍卫朝鲜领土与主权完整的各项协议,所有与志愿军有关的军事援助,包括提供给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均由朝鲜当局承担。
  黎平寇做得很聪明,在发表这份声明的时候还拿出了中国与朝鲜签署的军事援助协议。
  这样一来,中国当局为志愿军提供军事物资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从政治上看,中国提供的军事物资都是赠送、或者出售给朝鲜的,然后由朝鲜提供给志愿军,而不是中国直接武装志愿军。
  既然中国没有武装志愿军,那么志愿军怎么打就与中国无关了。
  虽然没人相信中国与朝鲜当局的声明,都认为这是在玩政治与外交手腕,志愿军从始至终就是中国军队,而且使用的就是中国提供的军事物资,但是在国际法上,这两份声明解决了最大的问题。
  以当时的情况,不管美国与韩国是否相信,或者说是否接受中朝的说法,也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即朝鲜是否按照协议向中国支付了购买军事物资的款项,从而像朴俊哲与黎平寇宣称的那样,是朝鲜当局武装了志愿军。
  问题是,等到战争结束之后再搞清楚,还有意义吗?
  要知道,国际法并没规定某个国家不能减免他国债务,中国向朝鲜提供军事物资正是特殊贸易,朝鲜欠的债不一定要完全偿还。即便这是个问题,战争无非以两种情况终结,一是美韩联军彻底战败,韩国灭亡,二是双方打得精疲力尽,不得不签署停战协议。前者,中朝的关系就不那么重要了,毕竟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打回朝鲜半岛,最多在政治上继续不承认朝鲜政权的合法性。后者,美韩联军既然肯签署停战协议,就不会在战争方式的问题上与中朝过于纠结。
  可以说,当时美韩在政治与外交上没有可靠的应对之策。
  只是,这并不表示美韩当局束手无策。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即志愿军官兵的国籍,以及由此产生的麻烦。
  如果像中国当局所宣称的那样,志愿军只是一群志愿人员组成的军事力量,与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在国际法上,志愿军就是雇佣军,因为他们有中国国籍,却拿着朝鲜提供的高额回报为朝鲜作战。
  可以说,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在黎平寇发表声明后不久,美国国务卿斯特劳斯就向英法俄常驻联合国大使提出,作为雇佣军性质的军队,志愿军不应受到国际战争法的保护,联军也没有理由在战场上与战俘营里给予志愿军应有的尊重。
  这下,问题复杂了。
  还好,俄罗斯当局立即向中国与朝鲜政府提出了这个问题,即志愿军官兵到底是以哪个国家的身份在作战。
  这个问题关系到了志愿军官兵个人的利益,必须得到解决。
  三十日下午,黎平寇就动身前往平壤,与朴俊哲商讨解决办法。
  当时,黎平寇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即在战争时期,让志愿军官兵加入朝鲜国籍,战争结束之后再恢复中国国籍。
  问题是,朴俊哲却犹豫了。
  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朴俊哲却有点担心。
  让志愿军官兵加入朝鲜国籍不是问题,毕竟只是一些手续而已,现在又是特殊时期,办起来并不费事,可是志愿军官兵会在战争结束之后恢复中国国籍吗?如果志愿军官兵没有恢复中国国籍,而是留在朝鲜,那么战后朝鲜的军事大权将掌握在一支外来军队手里,朝鲜将从此成为中国的附庸国。
  朴俊哲的这个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在过去一千多年里,朝鲜一直是中国的附庸国,而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朝鲜半岛北部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朝鲜,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直到明清时期,朝鲜才独立,而真正成为独立国家,也就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可是,仅有担心,就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志愿军官兵以中国国籍的身份在朝鲜作战,就会被联军认同为雇佣军,个人利益得不到保护,士气与斗志自然无从谈起。
  没有志愿军,朝鲜别说完成国家统一,能够守住现在的战果就很不错了。
  在朴俊哲犹豫不决的时候,黎平寇明确提出,中国绝对不会让志愿军官兵的利益受到威胁,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就只能这么做,不然志愿军将停止进攻,结束在韩国境内的作战行动。
  当时,黎平寇还暗示朴俊哲,如果志愿军官兵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中国很有可能在必要的时候与美国单方面停战。
  对朴俊哲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虽然按照黎平寇的说法,中国与美国单方面停战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双方的军事力量均不越过三八线,但是人民军早已崩溃,而韩军却远没到崩溃的时候,而人民军无论如何也无法挡住北上的韩军。
  结果显而易见,到时候统一半岛不是朝鲜,而是韩国。
  在黎平寇做出保证,即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将在重新签署的《和平友好互助条约》的框架范围内向朝鲜派遣驻军的基础上,撤走全部志愿军,并且把人民军的指挥权归还给朝鲜当局,朴俊哲才答应了黎平寇的提议,即在战争时期,让志愿军官兵加入朝鲜国籍,并且在战争结束后陆续遣返。
  这下,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最后一个问题不再存在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志愿军打过三八线成了军事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国际社会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即志愿军越过三八线后,要打到哪才会停下脚步。
  志愿军打过三八线,绝对比联军打过三八线的分量大得多。
  原因很简单,韩国首都就在三八线南面,离军事分界线不到三十公里,首尔的中心城区离军事分界线仅有三十多公里,而朝鲜首都离三八线一百多公里,所以志愿军打过三八线后将直逼首尔,而联军打过三八线,还得花上一番功夫才能打到平壤。
  最受人关注的就是,志愿军会不会攻打首尔,以及以何种方式攻打首尔。
  战场上,志愿军没有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停止前进,到三十日下午,执行纵深突击任务的部队已经打下汶山,正在向衙洞推进。
  再往南十来公里,就是首尔的主城区了。
第二百二十六章
进攻受阻
  志愿军高歌猛进,可是黄峙博非常清楚,打下首尔的希望非常渺茫。
  当时,南下的是第五十四集团军的一个装甲旅,打到衙洞的部队只有三个营,而且是三个不满编的营。
  虽然在攻打汶山的时候,志愿军没有遇到多少麻烦,驻守该地的一个韩军步兵师几乎未作抵抗就宣布投降,近六千名官兵做了战俘,但是随着深入韩国本土,志愿军在进军途中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
  从汶山到衙洞,不到十公里的路程,志愿军走了一个白天。
  沿途,除了韩军零星部队的阻击之外,还得跨过韩军在过去几十年里设置的防线,仅清除汶山附近的雷场就花了不少功夫。此外,在推进途中,志愿军遇到了很多向南逃窜的韩国平民。
  虽然在军队面前,平民不堪一击,而且韩国也是一个严格禁枪的国家,平民手里没有可以对志愿军构成威胁的武器,但是入韩作战,志愿军必须考虑得更多,也就不能像在朝鲜境内那样放开手脚。
  更重要的是,韩国平民不仅不会帮助志愿军运送作战物资,还会给志愿军增添麻烦。
  在衙洞北面大约五公里处,志愿军就不得不停止前进,驱逐聚集在公路上的平民,期间还差点发生冲突。虽然韩国平民没有胆子在坦克战车面前耍横,但是成百上千的民用车辆仍然把公路堵了个水泄不通。为了疏散平民,突击部队不得不留下一个营的步兵,在沿途的所有路口设置哨卡,阻止民用车辆进入主干道。
  等突击部队到达衙洞时,战局已经出现转变。
  在这里,志愿军遇到了非常顽强的抵抗,随后就发现,驻守衙洞的不仅有韩军,还有一支数量非常可观的美军。
  最初的时候,突击部队指挥官认为遇到的是第七步兵师的残余部队。
  在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前,第七步兵师的一部分官兵逃了出去,数量在一个营左右,而且还有大概一千名伤员及时撤走。突击部队指挥官早就收到情报,在南下首尔的时候很有可能遇到第七步兵师的美军。
  到了三十日半夜,连续几次进攻被打退后,突击部队指挥官才意识到,他们遭遇的很有可能不是第七步兵师的残兵败将。
  只是,突击部队没有携带长波电台。
  直到十一月一日凌晨四点过,黄峙博才收到消息,突击部队在衙洞遭遇了联军主力。
  难道是第一装甲师,或者是第二装甲师?
  黄峙博非常惊讶,立即给李国强打了电话。
  情报没有错,运送第一装甲师与第二装甲师主战装备的船队还在太平洋上航行,最快能在十一月五日到达仁川。
  只是,李国强没有忘记告诉黄峙博,两个装甲师的官兵早已到达韩国。
  突击部队在衙洞遭遇的,正是第一装甲师的两个营。
  只是,这两个美军营中,除了步兵携带的轻武器之外,全是韩军提供的主战装备,包括韩国的K2主战坦克。
  暂且不说韩制武器装备的性能如何,美军能够参战,已经是预料之外的变数了。
  客观的讲,韩制武器装备的性能并不差。
  实战已经证明,一些韩国的主战装备更加适合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环境。比如在东线战场上,韩军装备的K1A1与美军M1A2相比,除了装甲防护能力稍弱之外,因为战斗全重低得多,通过性能更好,因此在绝大部分时候,机动性能都要好得多,在通过很多桥梁的时候不存在困难,而M1A2要想通过一些最大承载能力不到五十吨的桥梁时,还得先让工程兵加固桥梁。
  这种影响,在第一次战役中表现了出来。
  当时,韩军第九装甲师仅有两天就到达前线,而美军第四步兵师离得更近,反而没有及时到达前线。在攻打咸州的时候,韩军的装甲突击部队半天就赶了过去,而从金策突围的美军第一陆战师花了两天都没到达咸兴。可以说,第一陆战师没能及时突围,与主战装备过重不无关系。
  除此之外,韩军的主战装备还针对朝鲜半岛多山地的特点做了特别改进。
  拿K2主战坦克来说,除了战斗全重较轻之外,还采用了非常昂贵、难以维护,但是操作性更好的液气悬挂系统,获得了更大的俯仰射角,更适合在山地作战。此外,K2在防护与火力等方面,丝毫不比M1A2差,而且因为采用了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战术机动性能反而更加出色。
  可以说,K2是一种性能非常均衡的坦克。
  从综合性能上讲,K2不比99改差多少,在某些方面还更加出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