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1021

  “问题是,我们等不起。”
  黄峙博埋下头,没有多说什么。
  陆风烈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这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虽然从道理上讲,就算谈甭了,也没人怪责我们,毕竟谈判是双方的事。但是只要战争还没结束,我们受到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前几天,我跟老文谈过,国内的情况一点都不乐观。此外,从时间上看,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月把联军打到谈判桌上去,就得把战争拖到明年开春之后。在这几个月里,我们要么等着联军恢复元气,要么主动进攻。选者前者,我们将继续向朝鲜增兵,而且得在今年冬天养着两千万朝鲜人,甚至得在今后几年内,每年为朝鲜提供上千万吨粮食。如果选择后者,志愿军将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作战,恐怕伤亡与损失将更加惨重。”
  “现在的朝鲜已经是冰天雪地了。”黄峙博嘀咕了一句。
  “所以,我们得想办法在最寒冷的时候到来前,让联军放下武器。”
  黄峙博长出口气,说道:“我会尽快组织一次进攻,只是不会做出任何保证。恶劣的气候对我们有影响,对联军有更大的影响。”
  “黄将军,你得知道这次进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黄峙博愣了一下,朝傅秀波看了过去。
  “能歼灭多少敌人并不重要,打到现在,美军的阵亡官兵已经超过三万,韩军阵亡官兵在十万以上,而美韩均没退让,表明他们接受了这个结果,而且很有可能为了胜利付出更大的代价。”
  “元首的意思是……”
  “就是你开始说的,把战线往南推,让我们在谈判桌上能够做出无足轻重的让步。”
  “这……”
  “我的要求不高,如果能够往南推进几十公里,再攻占几千平方公里的韩国国土,我们就能让美国相信,为了和平,我们可以放弃这些土地。当然,你得打出点名堂来,让美国知道,如果不停战,韩国将丢掉更多的土地。”
  黄峙博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傅秀波的意思。
  “具体怎么打,你自己决定,有什么要求可以找老陆、或者直接找我。”
  “行,我尽快安排。”
  傅秀波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见到说得差不多了,陆风烈主动起身告辞,带着黄峙博离开了元首府。
  反复志愿军司令部的途中,黄峙博一点都不轻松。很明显,第三次战役得按照政治目的来打,而不是按照军事目的来打。虽然陆风烈已经给他打了预防针,而且黄峙博也知道傅秀波不会为了朝鲜付出一切代价,但是想到接下来的战斗,黄峙博心里仍然不是滋味,因为这意味着,志愿军要在战场上付出更大的代价。
  放着运动战不打,跟联军打阵地战,绝对占不到多少便宜。
第二百三十三章
蚕食
  十一月二十三日,国际评估团给出了最终评估结果。
  虽然这份评估结果并非对美韩完全不利,比如土地交换比例仅为三点五,而且韩国将保留东北部地区几个主要城市,比如束草与江陵的管辖权,但是在评估结果公布后,韩国当局率先表示无法接受。
  韩国表了态,美国就不好下台了。
  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只是韩国不答应,美国不能越俎代庖。
  韩国表示无法接受,主要是割让这么多土地,让韩国政府无法向民众交代。韩国国内也刮起了一股风潮,几乎所有韩国人都认为,如果韩国政府在此基础上签署停战协议,等于出卖了国家与民族。
  不管怎么说,没有任何一名韩国政治家愿意背上“卖国贼”的骂名。
  谈不成,只能开打。
  十一月二十四日,临时停火宣告结束。
  当天凌晨,志愿军全线发动进攻。
  看上去,志愿军打得很猛,但是战场上,志愿军很有章法。
  在突击方向的选择上,黄峙博没有选择攻打由美军装甲师守卫的首尔,而是把主攻放在了春川。
  作为江原道的首府,春川的军事价值不比首尔低多少。
  别的不说,在春川周围五十公里范围内,至少有十一座军用机场,部署了联军的近六百架战术战斗机。更重要的是,春川是韩国东北部地区通往首尔的交通枢纽中心,只要打下春川,就能对首尔形成战略大迂回。
  如此重要的地方,联军不可能不守。
  守卫春川的主力,正是美军,只不过是国民警卫队。此外,在春川附近还有大约十五万韩军,包括几支主力部队。在春川西边,美军第二装甲师随时可以增援,东面则有部署在江陵的韩军第九装甲师。
  黄峙博出动的,仅有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第十三集团军。
  面对联军固若金汤般的防线,志愿军缺乏攻坚能力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
  打到二十五日夜间,第四十七集团军才在春川北面的仁岚里取得突破,攻占了这座至关重要的城镇。
  此时,联军的增援部队已经赶到春川。
  次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团军与美军第二装甲师的反击部队遭遇,在仁岚里南面激战数小时,直到主力部队赶上之后,志愿军才击溃了美军的反击兵力,只是在天黑之前,仍旧没能到达春川郊外。
  如果不是志愿军在全线发起进攻,恐怕增援春川的不仅仅是第二装甲师的一个旅了。
  二十七日上午,第四十七集团军的突击部队看到了春川,随后在第十三集团军的协助下进行战术包抄。
  当天下午,志愿军完成了对春川的包围行动。
  这下,韩国人首先坐不住了。
  志愿军动用两个集团军攻打春川,肯定是志在必得,如果春川失守,联军不但会损失最为重要的前沿空军基地,志愿军还能沿着铁路线向首尔进攻。更重要的是,如果志愿军不打算直接攻打首尔,而是进行战略大迂回,就能沿着高速公路向南推进,从原州绕过大首尔地区的防线,到达首尔南面。此外,志愿军甚至能够直接从原州南下,沿着高速公路线直接进军釜山。
  可以说,春川是绝对不能丢的战略要地。
  从某种意义上讲,志愿军打下春川,等于突破了三八线南面的纵深防御地带,打开了韩国的门户。
  一时之间,韩国上下几乎绝望了。
  要知道,春川只有一个美军的国民警卫队师,以及几万不那么可靠的韩军。
  在此之前,第二装甲师的增援部队已经被志愿军击溃,而第九装甲师的增援部队离春川还有几十公里呢。
  有意思的是,韩国当局在这个时候想到了谈判。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李章珠亲自给博茨曼打了电话,提出向志愿军提出停战谈判,韩国愿意在交换土地的问题上做出让步。
  这个时候再醒悟,恐怕有点晚。
  更重要的是,博茨曼并不认为志愿军能够打下春川。
  在他眼里,战局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
  志愿军的进攻非常凶猛,效率也不算低,三天就打到了春川,把战线往南推进了大约五十公里。
  只是,在围攻春川的时候,志愿军在其他方向上均没取得突破。
  西线,第一装甲师非常牢固的把守着临川江南岸的防线,志愿军三天内发动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东线,美军国民警卫队师也牢牢站在防线上,让第六十五集团军的数次进攻不得不抱憾而归。
  说得简单一点,只要联军在春川顶住了志愿军的猛攻,就能稳住整条战线。
  这样一来,攻打春川的志愿军部队反而成了突出部,侧翼防线非常脆弱,很容易被联军突破。
  博茨曼没有做出调整,只是命令春川的守军必须死守阵地,绝对不能后退。
  在他看来,只要春川能坚持几天,战局就会逆转。
  原因很简单,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虽然在攻占了开城之后,志愿军打通了铁路线,能够把大批作战物资运往开城,而且在后方的防空部署上投入重兵,至少部署了三十个装备了先进防空系统的防空营,使得联军的遮断轰炸效率大大降低,但是从开城到中部战线,还有一百多公里山路,到春川的话还得加上近百公里的山路,而志愿军的公路运输能力并不强,很难及时把作战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里。
  从前几次战役来看,志愿军的持续进攻能力在七天到十天之间。
  已经打了三天,再坚持几天,志愿军就将弹尽粮绝。
  做出这个判断后,博茨曼着手部署反击兵力。
  虽然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还没有完全形成战斗力,但是美军至少能从第二装甲师抽调两个旅,如果志愿军在西线的进攻没有取得突破,还能从第一装甲师抽调两个旅,足以击溃攻打春川的志愿军。
  更重要的是,等到几天之后,也就是十一月底,随着第二步兵师与第七步兵师归建,博茨曼能在春川投入两个师的反击兵力。
  如此强大的反击力量,别说打退志愿军,还能发起战役级别的反击,一举打过三八线。
  只是,情况没有博茨曼想像的那么美好。
  二十七日夜间,在完成了对春川的包围之后,第四十七集团军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在联军的阵地外开始构筑防线。此时,协助第四十七集团军作战的第十三集团军也撤了下去,在后方扮演战役预备队。
  更让博茨曼震惊的是,在二十八日,志愿军仍然不为所动,甚至没有主动炮击春川。
  志愿军想干什么?
  仅仅通过包围来让春川守军投降吗?
  显然,这是不大靠谱的事。作为中部战线上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春川一直是三八线上联军的主要物资储备地。在志愿军打过来之前,存放在春川的物资足够二十万地面部队消耗半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