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1021

  因为预警机的核心就是对空搜索雷达,如果雷达瘫痪,预警机就毫无价值了,所以为预警机安装电磁对抗系统的难度大得多,费用也高得多。直到二零一八年底,中国空军才开发出可用于预警机的电磁对抗系统。
  美国没有为日本提供用于预警机的电磁对抗系统,原因就在这里,因为直到二零一九年三月份,美国才开发出第一套用于E-3与E-8等战略空中平台的电磁对抗系统,到战争爆发前仅有少量预警机做了改造。
  在只有四架KJ-2000的情况下,任何一架都非常重要。
  原因很简单,要想随时在战场上部署一架战略预警机,四架是最低数量。虽然KJ-2000的最大续航时间达到十二小时,从大陆腹地的机场起飞后,能在战场上空巡逻八小时,理论上三架预警机就足够了,但是持续作战三天以上的话,就得多出一架备用的,以便让其他预警机轮流进行全面维护。
  丢掉一架战略预警机,中国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绝对不会超过五天。
  如果需要持续作战,只能动用性能不太先进,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的战术预警机,即海航提供的KJ-200。
  与KJ-2000相比,KJ-200的最大缺陷不是探测距离近,而是指挥能力有限。
  不管怎么说,Y-8机体的容纳能力远远比不上大型运输机。
  如同日本空中自卫队高度重视E-767一样,杨禹方也得重视KJ-2000。
  十点二十分,杨禹方给KJ-2000下达命令,让它向西转移,巡逻空域不是舰队上方,而是按照威胁最大的防空作战标准,在舰队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由八架原本参加防空作战的J-20掩护。
  此时,第一批升空的四架F-22A已经用两马赫的速度向西飞行了十分钟。
  随着防空作战结束,E-767返回冲绳岛上空,日本空中自卫队也发现了前出到离冲绳仅三百公里的KJ-2000。
  对日本空中自卫队来说,这绝对是天赐良机。
  要知道,KJ-2000的巡逻空域已经在钓鱼岛东面了。不管东海舰队有没有在预警机下方海域,这个距离都足以让日本空中自卫队做出尝试。
  要是能一举干掉那架KJ-2000,之前的损失就算不了什么了。
  别的不说,中国空军肯定无法立即派遣第二架KJ-2000参战,而协同作战的KJ-200根本无法同时指挥数十架战斗机进行空战,所以只要能够打掉KJ-2000,日本空中自卫队就能夺得局部制空权。
  到时候,让挂着反舰导弹的F-2去搜寻东海舰队都没问题。
  当然,这只是极端理想情况,而战斗不可能凭某一方的主观意愿转变。
  荒川太郎立即调整战术,改变了F-22A的战术任务,其中四架突击KJ-2000,争取完成凌晨没有完成的战斗,八架以两机编队散开,搜索KJ-2000巡逻空域以西的海域,找到东海舰队。
  不考虑中国空军的防空战斗机的话,这个战术没有多大问题。
  只是,荒川太郎不得不考虑中国空军的防空战斗机。
  可惜的是,他无法派遣更多的护航战斗机。
  荒川太郎别无选择,只能让已经起飞的十二架F-15J加速,争取赶到F-2机群前方,顶替F-22A机群执行前进护航任务。
  也许十二架F-15J无法对抗数量众多的防空战斗机,可是荒川太郎相信,F-22A能够迅速取得战果,并且找到东海舰队,为F-2机群指引目标,随后就能转做正业,与中国战斗机争夺制空权。
  果真如此的话,就算F-15J顶不住压力,F-22A也很难扭转局面,也能确保F-2机群在遭到拦截之前发射反舰导弹。
  正是如此,飞在最前面的是四架F-22A。
  KJ-2000转向的时候,日本战斗机就在东面大约一百五十公里外。
  也就是说,再过两分钟,F-22A就将发射导弹。因为KJ-2000仍然在E-767的监视范围内,所以四架F-22A没有启动火控雷达,而是依靠E-767指引,只需要在发射导弹前启动雷达锁定目标。
  此外,东海舰队在KJ-2000西南大约一百公里处,没能及时发现F-22A。
  真要到这个时候,KJ-2000肯定逃不掉。
  KJ-2000及时转向,与F-22A拉开距离,多获得了一分钟的防空准备时间。
  在接下来的三分钟内,发生了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掩护KJ-2000的J-20战斗机及时赶到,二是J-20的领队机长凭直觉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虽然战争不是由运气决定的,但是运气确实在战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六十二章
头号王牌
  J-20机群能够及时赶到没什么好奇怪的。
  按照空军的作战安排,一个J-20中队在九点半之前就已赶到,其中四架伴随KJ-2000活动,另外八架参加舰队防空作战。
  杨禹方下达命令之前,八架J-20已经前出到预警机东面,只是没有启动雷达,而是在等待F-2机群逼近。因此在杨禹方下达命令之后,其中四架J-20仅用一分钟就转移到预警机附近,把掩护预警机的战斗机增加到了八架。
  率领这四架J-20的,正是空军上校晏鹰搏。
  按理说,像晏鹰搏这样的“战争功臣”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都应高就,很多比他晚参战的飞行员都离开了一线部队,一些去了总参谋部、一些去了空军司令部、最差的也到航校当了教官,可是不知道他哪根筋出了问题,战争结束就主动申请加入J-20的试飞团队,参与研制定型后的军方试飞工作。
  做出这个决定,让晏鹰搏背上了很大的包袱。
  准确的说,是来自家庭的压力。
  原因很简单,试飞员驾驶的都是没有完全定型的飞机,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工作的危险性非常大。
  当然,试飞员的待遇也非常高。
  在试飞部队,上校的待遇比得上空军少将。
  对于没有上过战场的飞行员来说,试飞工作确实很危险,可是在晏鹰搏眼里,这根本算不了什么。
  在朝鲜战场上,他两次被联军战斗机击落,两次活了下来。
  大风浪见惯了,试飞那点小波涛在他眼里算不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晏鹰搏确实需要更高的待遇,或者说需要赚更多的钱,因为他的儿子就要上小学了,而且他的母亲还瘫痪在床,重点小学的赞助费需要十多万、母亲一个月的医疗费需要一万多。这些都得靠他,所以他需要待遇更高的岗位。
  此外,参与J-20试飞,也是晏鹰搏的梦想,因为他早就想驾驶这种第四代战斗机了。
  他的申请很快就得到批准,一是黄峙博与廖文纲给了他特别照顾,二是J-20的试飞工作确实需要一名实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晏鹰搏是第二次朝鲜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的头号空战王牌,仅比美军的头号空战王牌少两个战果。加上两次被击落的经验,可以说他最清楚第三代战斗机与第四代战斗机的差距,也最清楚中国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需要特别重视哪些性能。
  接下来的一年半里,晏鹰搏全程参与了军方的验收试飞工作,为J-20的总设计师提出了十多项改进意见。虽然他的建议没有被完全采纳,但是得到了重视,而且一些不涉及到战斗机总体结构的细节问题已经得到改进。比如,为J-20配备全套电磁战武器系统,使其具备更强的电磁战能力。
  在此期间,晏鹰搏由中校晋升为上校,还因为在科研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荣立一等功。
  J-20量产后,晏鹰搏没有回到空七师,那里也没有他的位置了。
  按照空军的安排,他这种参与了军方验收试飞工作的种子飞行员全部以教官身份,编入第一支J-20中队。
  这个中队的任务很简单:为其他航空部队培训J-20的飞行员。
  造战斗机容易,培训飞行员却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J-20的初期型号只有单座型,没有双座型。虽然晏鹰搏在参加试飞工作的第一天就提出,应该重点研制双座型,因为不管J-20是制空战斗机、还是准备发展成多用途战斗机,双座型的适应性都比单座型好得多,但是把J-20改成双座型,需要对机体结构做出调整,也就需要足够的时间。
  用单座型培训飞行员,只能提高门槛。
  第一批参加训练的飞行员都是各支部队的老鸟,半数以上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平均飞行时间在三千小时以上。
  这意味着,他们的军龄都在十年以上。
  此外,培训方式也很独特,即以一带一的方式进行,教官将在培训期间把掌握的所有技能传授给学员。等到J-20大规模列装之后,将由回到基层部队的J-20飞行员把技能传授给其他飞行员。
  用精英培训精英,J-20部队才能以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
  只是,教官就十来名,一个培训周期长达十二个月,期间还有三个月的调整期,因此在两年半内,只培训了两批、二十四名飞行员。战争爆发时,第三期培训工作刚刚开始,能够驾驶J-20上天的飞行员总共也就四十八人,其中十二人还只能驾驶战斗机,无法参与作战行动。
  结果就是,像晏鹰搏这样的教官也得上战场。
  显然,晏鹰搏并不畏惧战斗。
  可以说,在空军的所有飞行员中,最不畏惧战斗的就是J-20的十二名教官。他们都参加过第二次朝鲜战争,都在战斗中击落过敌机,都用J-10A、J-11B等第三代战斗机挑战过F-22A。让他们驾驶J-20升空迎战,不但不会畏惧日本的F-22A,反而更有信心,因为至少在同一条技术起跑线上。
  按照空军的安排,三个J-20中队轮番升空执行作战巡逻任务。
  晏鹰搏的运气不大好,二十九日凌晨的时候,他刚刚完成巡逻任务,在返航途中收到了另外一个中队击落了四架F-22A的消息,而且领队长机单独占有了两个战果,取得了开战后的首胜。
  这让晏鹰搏有点懊恼,因为他提前半个小时返航。
  如果当时他严格按照作战部署,而且不在乎早点回去,把巡逻时间延长半个小时,首开纪录的很有可能不是其他人了。
  懊恼归懊恼,晏鹰搏也只能认命,毕竟日本鬼子什么时候找上门来,谁也说不准。
  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再次驾驶战斗机升空之后,好运就到来了。
  接到杨禹方的命令后,晏鹰搏有点兴奋,甚至兴奋得有点过头了。在他眼里,正在逼近的F-2简直就是待宰羔羊。以J-20的作战能力,根本不用靠近,用PL-12D就能在视距之外取得三到四个战果。如果与F-2格斗,J-20的胜算更加打,不但能让PL-11C派上用场,还能让航炮发威。
  可以说,当时晏鹰搏有点飘飘然,他甚至觉得能在这场战斗中取得第二十个战果。
  要知道,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收获了十七个战果。虽然包括了击落的五架远程无人机,但是也算在了战果里面。
  只要再击落三架敌机,他就将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果最多的战斗机飞行员。
  击落三架F-2,没有任何挑战性。
  只是,晏鹰搏高兴得太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