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1021


第八十二章
担忧
  早在发现第三护卫群进入东海的时候,杨禹方就建议进行空中打击。
  只是,当时的几个特殊因素让腾耀辉否决了他的提议。
  一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意图不明,如果集中力量打击第三护卫群,而联合舰队又杀入东海,必然会对舰队决战造成影响。说得简单一点,如果第三护卫群担任佯攻,日本空中自卫队就能用少量战斗机牵制住中国空军的多数战斗机,然后在主攻方向上,也就是联合舰队这边集中优势兵力。为了在舰队决战中取胜,肯定有必要保留航空兵主力,而不是浪费在次要战场上。
  二是第三护卫群进入东海后,“海龙”号没有跟上去,而白天的太阳黑子爆严重影响了预警机的作战使用,所以当时并不清楚第三护卫群的具体行踪,在天黑后起飞的电子侦察机也没能截获第三护卫群发出的信号。因为东海整体上北宽南窄,如果第三护卫群靠着冲绳群岛南下,预警机必须前出到离本土五百公里处,才能监视整片海域,而在这里极易遭到日本战斗机拦截。
  最后,也有腾耀辉的一点私人想法,即第三护卫群靠近后,要么让周渝生指挥的潜艇去收获战果,要么让第二舰队转向迎战。在舰队与潜艇参战之后,再出动航空兵,夺取局部制空权。
  事实上,当时商定的结果也是如此。
  即在确定了第三护卫群的行踪之后,由航空兵夺取局部制空权,驱逐伴随第三护卫群活动的反潜巡逻机,让潜艇出击。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空军的作战压力。
  按照这套作战计划,在六月二日凌晨一点之前,只有周渝生调整了潜艇部署,扩大了钓鱼岛北面的潜艇巡逻区域,把陪伴东海舰队作战的那艘093级攻击核潜艇派上去,充当对付第三护卫群的主力。
  当时,杨禹方把重点放在了联合舰队上。
  凌晨一点左右,也就是在收到“海龙”号报告后大约四个小时,随着当晚的第四次战术侦察情报到手,腾耀辉改变了战术安排。
  牧浩洋的判断没有错,担任佯攻的不是第三护卫群,而是联合舰队。
  到这个时候,联合舰队不但没有加速,反而调整了航线,没再奔向钓鱼岛,而是在冲绳西面大约一百公里处转向北上。
  即便只是战术转向,比如发现中国空军的战术侦察机之后,故意转向麻痹对手,联合舰队也不可能在第三护卫群之前到达。
  当然,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即第三护卫群仍然以三十节的速度冲向钓鱼岛。
  只要证明了这一点,就能肯定牧浩洋的判断准确无误。
  更重要的是,能够由此推断出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作战目的。要知道,此时东海舰队已经越过了钓鱼岛。如果第三护卫群没有调整航线,那么其袭击对象就不是东海舰队,而是后面的第二舰队。
  日本海上自卫队为什么要袭击第二舰队?
  腾耀辉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让杨禹方安排侦察机,尽快确定第三护卫群有没有像牧浩洋判断的那样,直接杀向钓鱼岛。
  当然,在执行命令的时候,杨禹方肯定得考虑到其他情况。
  侦察机起飞后,海航的两架KJ-200也紧急出动,在空军提供的八架J-20的陪伴下向东海腹地飞去。
  因为KJ-200的巡航速度不到七百公里,所以不用急着派遣制空战斗机。
  考虑到,Mig-31是纯粹的战术侦察机,只配备了航空照相机,原配的火控雷达早就被拆掉了。即便没有拆掉,这种用来拦截高空高速轰炸机的雷达也不具备对海搜索能力,在侦察中派不上用场。
  杨禹方随后又派出了四架J-11C,用来扩大战术侦察范围。
  不管怎么说,J-11C的速度比KJ-200快得多,而且在使用火控雷达时,能够搜索前方一百二十度区域内、二百五十公里范围内的海域。如果第三护卫群以防空编队航行,探测距离还能增加几十公里。
  更重要的是,J-11C在执行战术侦察任务的时候,能够全程超音速飞行。
  使用117S发动机后,J-11C在携带两具大型副油箱与一具航空侦察吊舱的时候,起飞推重比超过一。在用掉了副油箱里的全部燃料、抛掉副油箱之后,J-11C能以一点三马赫的速度巡航飞行。如果有必要,可以用内部油箱里的燃油以两马赫的速度飞行一千一百公里左右。
  对于侦察半径大概为八百公里左右的任务来说,基本上可以确保全程超音速飞行。
  这样一来,J-11C能在四十五分钟之后发回确切情报。KJ-200起飞之后,需要一个小时到达战区,还要十五分钟进行搜索。
  在高强度交战中,半个小时的意义非常重大。
  只是,在此之前,杨禹方就收到了KJ-200发来的消息。
  虽然是战术预警机,但是KJ-200采用的是Y-8-900的机体,比E-2D大得多,不但有更多的指挥控制台,还能额外搭载一些电子设备,比如专门用来搜集无线电信号的被动探测系统。
  首先起飞的那架KJ-200爬升到一万米的巡航高度后,没有立即启动雷达。
  随即,这架预警机就截获了E-3G的雷达信号。
  从理论上讲,只要两架飞机飞得足够高,电子侦察机能在相当于预警机探测距离两倍的地方截获预警机发出的雷达信号。
  因为预警机飞得不是足够高,所以实战中往往达不到这个距离。
  只是可以肯定,被动探测系统的探测距离肯定超过了雷达。
  也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中,预警机往往要跟电子侦察机搭配,由电子侦察机提供预警机探测范围之外的战场信息。
  收到消息后,杨禹方立即命令空军出动一架战略电子侦察机。
  战略电子侦察机不是去确定预警机发回的消息,而是确定那架E-3G的活动区域,从而推断日本空中自卫队的战术行动。
  同样以Y-8-900为平台的战略电子侦察机爬升到万米高空,需要十多分钟。
  凌晨一点五十分,杨禹方同时收到战略电子侦察机与J-11C发来的战术情报:E-3G已经进入东海,正在向西南方向飞行;第三护卫群仍然在向钓鱼岛航行,只是调整了航线,更靠近冲绳群岛。
  随即,J-11C发来紧急战报,至少有两架在返航的时候,遭到F-22A拦截。
  万幸的是,J-11C在抛掉所有外挂、半油的情况下,极限速度高达二点七五马赫,远远超过了F-22A的最高速度。更重要的是,执行侦察任务时,J-11C从超高空进入,而执行防空任务的F-22A不可能一直呆在两万米以上的超高空,等到F-22A开始爬升,J-11C早就转向返航了。
  侦察机都飞了回来,没有遭受损失。
  汇总这些情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战术企图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只是,有一个问题无法解释,即第三护卫群为什么要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故意调整航线,延迟到达时间。
  难道,这与联合舰队没能及时部署到位有关?
  虽然牧浩洋的判断已经得到证明,但是腾耀辉还是心存疑虑。
  联合舰队的威胁确实存在,如果倾尽全力对付第三护卫群,必然顾此失彼。
  不管怎么说,腾耀辉不可能知道木村小次郎在想什么,只能通过日本舰队与机群的活动进行判断。
  以当时的情况,腾耀辉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说得简单一点,日本海上自卫队倾尽全力,动用三支护卫群,肯定不是来打酱油的,也就会积极寻找有利机会。只要腾耀辉在第三护卫群上耗费过多兵力,特别是至关重要的空中力量,联合舰队就会西进。
  影响最大的,还是第三护卫群的新航线。
  靠近冲绳群岛之后,第三护卫群不但能够得到更有效的空中掩护,还能依靠反潜直升机与反潜巡逻机对付前方的潜艇。
  虽然日本并没将冲绳群岛全面军事化,只在冲绳岛上有正规军事基地,但是在其他岛屿上也没有一些供战时使用的临时军事基地,比如野战机场。即便无法在这里部署战斗机,也可以部署反潜巡逻机与反潜直升机。此外,日本很有可能在这些岛屿上部署了防空系统,保护岛上的军事设施,同时掩护在附近活动的反潜直升机。
  从自然环境来看,靠近岛屿的海域都比较浅,不大适合潜艇活动。
  很明显,第三护卫群调整航线,不是为了避免遭到空中打击,毕竟东海就这么宽,躲到哪都逃不出战斗机的打击范围,更别说中国空军的轰炸机了,而是为了避开潜艇,不至于在反潜作战上耗费太多时间。
  也许,正是第三护卫群调整了航线,到达钓鱼岛的时间有所延迟,联合舰队才放慢了前进步伐。
  果真如此的话,之前的所有判断都不成立。
  日本舰队还是会前来决战,只是时间有所延迟,而担任主力的仍然是联合舰队。
  腾耀辉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正是这样的担忧,让他在做出战术决策的时候,不得不有所保留。
  只是,并非所有人都存在这样的担忧。
第八十三章
试探
  因为舰队已经进入战场,所以腾耀辉没有召集其他战舰的舰长。
  在进入战斗状态后,作战行动完全由舰队司令部负责,没有必要让舰长参与,舰长只负责执行作战命令。
  在很多时候,舰队司令在做出作战决策之前,只会征求几个主要参谋的意见。
  不管怎么说,军队指挥系统不存在民主表决的问题。
  杨禹方把消息送来的时候,腾耀辉就给周渝生打了电话,同时让他叫上一直没有多少事情的牧浩洋。
  显然,腾耀辉已经开始重视这位半路出家的海军上校。
  “我们有两个选择。”杨禹方仍然充当了腾耀辉的代言人,替他说明战术问题。“一是等待联合舰队前来决战,不去理会第三护卫群,以便集中使用空中力量。二是在联合舰队到达之前,出动机群攻击第三护卫群,解除次要威胁,从而在与联合舰队决战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
  周渝生与牧浩洋都没开口,因为杨禹方只说明了主要选择,没有提到细节问题。
  “不管是哪种选择,都存在弊端。”杨禹方叹了口气,说道,“放任第三护卫群,日本海上自卫队很有可能采取分头并进的策略,在决战的时候从两个方向包围我们,从而使我们不得不在两个方向上作战。虽然从舰队实力上看,可以安排第二舰队对付第三护卫群,东海舰队则迎战联合舰队,空军与海航也能提供足够多的防空战斗机,还能出动轰炸机,支持舰队进攻。但是有一个问题非常突出,如果第二舰队转向迎战第三护卫群,我们的预警机要么后撤,要么跟上东海舰队,不然很容易遭到偷袭。此外空军最多能出动两架KJ-2000,只要被击落一架,我们就得放弃某个方向上的空中战斗,至少在该方向上,无法顶住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反击。如果我是空中自卫队的指挥官,肯定会利用这个机会,集中机群突击该方向上的舰队。”
  “第二个选择呢?”牧浩洋问了一句。
  “也好不到哪里去。”杨禹方勉强笑了笑,说道,“只要我们突击第三护卫群,大规模空战就难以避免,因为得首先突破空中自卫队的防线,才能发起攻击。没有舰队配合,空军与海航得承担所有攻击任务,至少需要投入上百架战斗机、甚至还得动用轰炸机。如果联合舰队在这个时候加速西进,那么最快四个小时之后就将与东海舰队交战,而我们的攻击机群就算在北面大获全胜,作战飞机从出动到返航、再次载弹起飞所需时间绝对不止四个小时,也就很难参与舰队决战。当然,空军与海航会保留一些防空战斗机,还会留下预警机,为东海舰队提供防空掩护,可是日本空中自卫队肯定会全力以赴。最好的情况,我们仍然牢牢掌握着制空权,也很难干掉联合舰队。如果丢掉了制空权,那么我们还得想好如何让东海舰队撤下来。”
  “为什么不能首先攻击联合舰队?”周渝生问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