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1021

  “你请客?”
  牧浩洋点了点头,说道:“你帮了我,怎么也得请你顿饭吧。”
  “我可没有要求你请我吃饭。”
  “陆工,你知道我不喜欢欠别人什么,所以……”
  “行,你请客。”
  因为晚上还有事情,所以两人没有进城,只是到军官餐厅点了几样小菜。
  陆雯说得没错,当天晚上,黄峙博把装备建设联合办公室的五个人叫过去,安排了月底演习的任务。因为早有准备,所以提到具体演习方案时,牧浩洋给出了一些意见,在黄峙博面前露了一把。
  接下来就一点都不轻松了。
  虽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牧浩洋对军队的了解远远比不上戚凯威等人,所以他花了更多的时间去了解部队的基本情况。在此期间,难免会遇到麻烦,也就得抛开顾虑,向陆雯请教。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专心于工作,牧浩洋没有多少心思关注外面的事情。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偶尔听陆雯提到一些。
第二章
唯一选择
  六月十七日,中日东海冲突停战谈判的第一轮会议在夏威夷举行。
  因为喜田多一郎在六月十五日获得国会众议院多数议员支持,十六日正式组阁,正式担任内阁首相,亲赴夏威夷参加谈判,所以中国谈判代表团由文廷贵率领,黎平寇留在国内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
  从一开始,谈判就不顺利。
  谈判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划分停火线。
  因为战场在海洋上,没有看得见的军事分界线,所以双方存在严重分歧。文廷贵坚持以东海大陆架自然延伸、即冲绳海沟最大等深线为停火线,喜田多一郎则坚持以东海中线为停火线。
  前三天,双方都在争论这个问题。
  事实上,这也是冲突爆发前,双方在东海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上存在的最大分歧。
  到六月二十一日,谈判被迫休会。
  文廷贵与喜田多一郎均没离开夏威夷,而是在为第二轮会晤做准备。
  两人在夏威夷的交锋,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美国国务卿帕克斯宣布休会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战火将再度点燃,直到文廷贵与喜田多一郎先后宣布留在夏威夷,为二十三日的第二轮会晤做准备,世界舆论才平息下来,相信谈判还没破裂。
  “关键不是停火线,也不是今后的专属经济区,而是美国。”
  “美国?”牧浩洋抬头朝陆雯看去。
  “要是谈不下去,我们完全可以在停火协议的限制之内采取行动,比如向我们认定的停火线派遣海事舰船。虽然日本也可以这么做,但是美国出售的战舰还没到达,日本没有这个底气。没有美国支持,日本肯定不会向交战海域派遣舰船。用实际行动确定停火线,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谈。”
  “那为什么还要谈?”
  “如同日本不敢得罪美国一样,在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理由与美国对着干。”
  牧浩洋笑了笑,没有发表高论。
  陆雯也笑了笑,说道:“其实,这只是开始。相对而言,停火线涉及的是海洋利益,远远比不上钓鱼岛。”
  “什么意思?”
  “虽然美国从未承认日本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但是也没承认我们拥有钓鱼岛的主权。从法理上讲,钓鱼岛属于台湾。”
  “美国已经承认我们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权,台湾也是我们的。”
  “道理上是这样,可是事实呢?美国与我们只有三个联合公报,而在法律上,联合公报没有任何约束力。”
  “什么意思?”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钓鱼岛交给台湾,或者与台湾达成某项协议,委托给大陆管理。这样一来,就涉及到了台海问题,而美国肯定会向台湾施压,让台湾在钓鱼岛问题上有所保留。”
  “结果呢?”
  “搞不好,我们对钓鱼岛只是军事占领,得不到承认。”
  牧浩洋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或者说,美国会借此机会迫使我们在台海做文章,从而在外交上孤立我们。”
  陆雯笑了笑,说道:“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上面会不会因此把台海战争提前?”
  “你觉得呢?”
  “我?”牧浩洋愣了一下,说道,“我可不是国家领导人,也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上校,你太谦虚了。”
  “陆工……”
  “你都能看出美国的目的,肯定能够想到我们的对策。”陆雯笑了笑,说道,“仅从军事上看,我们应该利用这场冲突解决台海问题。东海舰队回来之前,黄总就做了安排,最终却被叫停。”
  “叫停?”
  陆雯点了点头,说道:“部队已经集结,所以黄总顺水推舟,决定在月底搞演习。”
  牧浩洋愣了一下,猛然明白了过来。参加演习的部队,肯定早就收到了命令,只是在最后关头被取消了。
  “显然,上面肯定有信心通过和平方式完成统一,不然台海战争早就爆发了。”
  “能实现和平统一,自然再好不过。”
  “确实,解决内部矛盾,战争是最后手段。”
  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不过,这些都与我们无关。作为军人,我们只需要做好份内的事。明天去舟山,你也过去?”
  “我晚一点过去,反正我只是技术顾问。”
  牧浩洋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此时,黄峙博正在元首府与傅秀波等人讨论与停战谈判有关的事。
  正如陆雯所说,关键不在日本,而是在美国。
  停火线只是问题的表象,真正的矛盾在台海问题上。
  谈判开始前,文廷贵与帕克斯进行了一次单独会晤。按照帕克斯的话,美国可以向日本施压,让日本接受中国开出的条件,但是中国必须保证让台海保持现状,不采取任何破坏性行动。
  显然,这超过了中国的底线。
  虽然中国早就承诺,和平统一是解决台海问题的主要手段,只要台湾没有越过底线,就不会采取军事行动,但是从未承诺放弃武力手段。从政治上讲,中国不可能做出帕克斯所要求的保证。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陆在各方面都超越了台湾。
  对大陆来说,解决台海问题仍然是时间上的问题,只是显得更加紧迫。在全面崛起的过程中,中国必须实现统一,而且必须尽快实现统一。只有统一的中国,才能在国际社会上获得更大的发言权。
  这一点,与美国非常相似。
  在南北战争之前,美国仅仅是北美大陆上的强国,离世界霸权还非常遥远。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才获得了挑战英国的基础。
  帕克斯正是抓住了这个问题,目的也非常明确:阻止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这下,东海问题牵扯了进来。
  美国不向日本施压,或者说没有美国的同意,日本肯定不会在划分停火线、以及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做出让步。
  即便战火不会再次点燃,也会为下一场战争埋下祸根。
  摆在傅秀波面前的选择很简单:要么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把好不容易取得的军事胜利交出来;要么一劳永逸的解决台海问题,不给美国留下钳制条件。
  问题是,这两个选择都不理想。
  虽然刘俊实秘密来京,与傅秀波商讨了民族统一大业,但是作为前领导人,刘俊实没有能力主导台湾政策。
  六月十一日,中国与日本宣布停火后,台湾就提高了军事戒备。
  说得简单一点,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台海问题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现在发动战争,必然付出更大的代价。
  除了军事代价,还得考虑政治与外交代价。
  东海冲突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出来,比如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倒向美国,如果再打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国的外交环境肯定会严重恶化。
  即便以美国的国际地位,在五年内打三场战争,也会背上道义负担。
  在谈判中做出让步,更加让傅秀波无法接受。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好不容易取得军事胜利,却在谈判桌上输得一干二净,傅秀波必须考虑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领袖地位的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