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1021

  结果就是,日本企业加大了在克什米尔印控区的勘探力度。
  由此,激发了印巴矛盾。
  锡亚琴冰川的重大发现,只是冰山一角,或者说只是让印度与巴基斯坦在资源领域的矛盾超过了爆发临界点。
  印巴对抗,肯定少不了中国的份。
  对此,今井利村不但没有担忧,还认为这是消灭中国海军的机会。
  只要中国卷入印巴冲突,就会派遣舰队前往印度洋,也就会让舰队在远离本土的地方作战。
  虽然中国海军实力大增,拥有一艘大型核动力航母与两艘中型核动力航母,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海军,但是要想打赢一场大规模战争,三艘航母肯定不够。二十多年前,为了对付伊拉克这类的小国,美国都动用了六艘航母。只要印度海军背靠本土,充分利用部署在本土的岸基航空兵,就能击败中国海军。
  在今井利村眼里,这绝对是落井下石的好机会。
  二零二六年,今井利村利用“维拉特”号下水的机会再赴印度,代表日本当局,首次向印度提出军事结盟。
  三个月后,中岛俊夫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签署了秘密同盟条约。
  按照约定,在中国发起战争的情况下,日本有义务出兵协助印度作战,或者在东海开辟第二战场。
  看上去,这份同盟条约对印度基本上没有好处。
  短期内,中国没有理由发动针对印度的战争,即便中印开战,也很有可能以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战争为基础,中国只是出兵援助巴基斯坦。如此一来,日本就不用履行义务,印度得不到任何好处。
  印度签署这份条约,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中国已经与巴基斯坦秘密结盟,签署了军事同盟条约,而且承诺在巴基斯坦遭到入侵的情况下,出兵支援巴基斯坦,或者开辟第二战场。二是日本承诺在未来二十年内,帮助印度建立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第一个因素,意味着中国干预印巴冲突成为必然。虽然印度暂时没有与巴基斯坦开战的理由与动机,但是在与中国结盟后,巴基斯坦的军事野心将迅速膨胀,因此印度需要一个靠得住的盟友。第二个因素更有诱惑力,因为印度不可能依靠进口来完成军事现代化,要想超越中国,就得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能够帮助印度的,只有美国与日本,而美国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在今井利村看来,同盟条约的内容并不重要,关键是拉到了一个盟友。
  二零二七年初,参加“维拉特”号舾装完工典礼时,今井利村向印度海军司令承诺,日印同盟的承诺不仅仅针对印度遭到攻击,也包括印度参与的战争,只要中国出兵,日本就会出兵。
  为了表达诚意,今井利村提出,在“维拉特”号完成海军验收后,进行联合演习。
  虽然今井利村的所作所为,超过了海军司令的职权范围,但是中岛俊夫没有责备他,反而批准了联合演习计划。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与印度开始密谋策划与中国海军交战。
  中岛俊夫放任今井利村,不是不知道此举承担的风险,而是他必须这么做,因为锡亚琴冰川的资源,已经是印巴战争的导火索了。更重要的是,需要稀土资源的不是印度,而是日本。如果日本畏首畏尾,印度肯定会在中国巨大的军事压力下,向巴基斯坦妥协,接受对巴基斯坦更有利的资源分配方案。只要资源分配方案落实,日本就没有理由鼓励印度为了资源向巴基斯坦开战。
  说得严重一点,日本将失去近几年发现的最大的稀土矿。
  在战略上,日本绝对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不管今后能否发现类似规模的稀土矿,再过十来年,日本的所有高科技产业都将因为缺乏稀土资源而倒闭。
  只有夺得这笔资源,日本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作为日本首相,中岛俊夫不想成为民族罪人。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通过一场小规模战争达到目的,成为最佳选择。
  当然,在中岛俊夫眼里,这只是一场小规模战争。
  为此,在动用兵力的时候,中岛俊夫比今井利村谨慎得多,只批准海军的“赤城”号航母战斗群、以及空军的一个F-22J联队前往印度,没有出动地面部队,也没有打算卷入克什米尔的地面战争。
  今井利村并不在乎是否动用地面部队,在他看来,只要能够击败中国海军,就能迫使中国放弃军事冒险。没有中国提供的支持,巴基斯坦根本打不过印度,最多能够守住几条主要战略防线。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场战争,能够消除中国海军的优势,日本将重掌西太平洋制海权。
  好处这么多,没有理由不积极应对。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今井利村的预料。
第十三章
周密计划
  六月中旬,作战计划确定下来后,今井利村决定亲自率领舰队远征印度洋。
  为了做得像样一些,今井利村还请印度海军司令通过外交部,发出正式邀请,以便以军事访问为由随舰队前往印度。如果仅仅是军事演习,最多安排一名中将,没有理由让日本海军司令亲自出马。
  定下来后,今井利村着手为战争做准备。
  按照他的安排,“赤城”号航母战斗群在小莅原群岛海域完成训练后,返回横须贺补充油料与弹药,在七月十五日出港,于七月二十一日进入印度洋,印度陆军将在七月二十二日发动进攻。
  七月七日,“赤城”号回到横须贺,为出征做准备。
  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完全打乱了今井利村的安排。
  收到消息时,今井利村当场就傻眼了。
  虽然情报本部当天就提交了报告,事故是因为一名军械长在检查弹药的时候,违反了操作规则,进行通电测试的时候没有取下炸弹上的引信,导致炸弹引爆,但是今井利村完全不相信这是一起偶然事故,因为这也太巧合了。
  两天后,情报本部提交了第二份报告,导致事故的军械长在事发前两天,收到了一笔巨额汇款,次日就把妻子儿女送往澳大利亚。因为汇款由一家在东帝汶注册的私人银行打入军械长的个人账户,随后转到了另外一家东帝汶私人银行的户头上,而这两家银行均在事发当天注销,所以无法追踪汇款去向,也无法追查汇款来源。至于军械长的家人,在事发当天就离开了下榻宾馆,去向不明。
  很明显,这是一次情报机构蓄意策划的破坏行动。
  虽然谁都能猜到谁是幕后主使,但是情报本部拿不出任何证据,也就无法以正式方式指责他人。
  即便能获得证据,又能怎么样?
  “赤城”号受损非常严重,即便造船厂赶工,也需要两个月才能修复,根本不可能参加印日联合演习。
  没有“赤城”号,日本海军还有什么?
  今井利村不想放弃,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几年之内,击败中国海军的唯一机会。错过这个机会,日本海军将不得不在几年之后,面对更加强大的威胁,也将因此错过再次崛起的最后时机。
  不但今井利村不肯放弃,连中岛俊夫也不肯放弃。
  事发当日,中岛俊夫就来到海军司令部,亲自询问了情况,然后命令今井利村想法弥补损失。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继续执行已定作战计划。
  从战略上讲,“赤城”号受损,几乎把日本逼上绝路。
  中国拖得起、印度也拖得起,日本却拖不起。因为再过几年,迅速收紧的资源绞索就能掐断日本的气管,让日本窒息而亡。中国在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上做文章,就是想兵不刃血的绞杀日本。
  “赤城”号去不了印度洋,该怎么办?
  今井利村首先想到了两艘“翔鹤”级两栖攻击舰。
  “翔鹤”级两栖攻击舰也是今井利村的杰作,或者说是为了建造“赤城”号,做的必要过渡。
  在设计“赤城”号的时候,神户造船厂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就是欠缺建造大型航母的经验。虽然美国提供了“小鹰”级航母的大部分图纸,还提供了其他帮助,但是对于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建造大型航母的日本造船厂来说,直接建造大型航母的门槛太高,有必要建造一种过渡性战舰。
  事实上,之前的“日向”级大型直升机驱逐舰就是过渡战舰。
  按照神户造船厂的提议,今井利村最终决定在建造“赤城”号之前,先建造两艘标准排水量在二万五千吨左右的小型航母。
  为了规避“航母”这个敏感词,“翔鹤”级被定型为两栖攻击舰。
  在设计时,神户造船厂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方式,而且大量借鉴了LHA6型两栖攻击舰的理念。因为海军需要的是小型航母,所以神户造船厂为两艘“翔鹤”级各建造了一套航空作战模块。
  只是,“翔鹤”级的性能并不理想。
  在采用航空作战模块后,最多能搭载二十四架F-35B与十二架大型直升机。作为两栖攻击舰,“翔鹤”级的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四节,十二节时的最大续航力达到八千海里,二十四节时能航行三千海里。最大的问题,还不是速度过低。只需要滑行一百八十米,F-35B就能重载起飞。与印度航母一样,“翔鹤”级没有弹射器,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只能携带四架预警直升机。
  东海战争已经证明,预警机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没有预警机,“翔鹤”级在海战中根本没有实战价值。
  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今井利村不得不跟印度军方商议,调整作战计划,即日本空军将派遣四架E-3G参与演习。配合印度空军的四架“费尔康”预警机、以及航母战斗群里的预警直升机,足以满足两个方向上的作战需求。
  增派了预警机,自然得考虑增派空中作战力量。
  借此机会,印度军方提出,由日本海军派遣舰载航空兵,部署到“维拉特”号上。理由也很充分,为“维拉特”号采购的LCA战斗机最快也要到二零二八年才能交付,印度海军没有足够多的舰载战斗机。
  今井利村没有多说什么,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赤城”号不能参战,不等于舰载航空兵不能参战。“维拉特”号大体上与“赤城”号没有区别,能够搭载F-35C,只是必须以跃飞方式起飞。为了让F-35C在“维拉特”号上作战,还得紧急空运一批后勤保障设备。
  这件事订下来后,日本与印度军方开始商讨如何让战斗机飞往印度洋。
  用船运过去,显然不大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长途转场飞行,只是从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到印度的维沙卡帕特南的直线距离都超过了F-35C的最大转场飞行距离,还要绕过沿途国家的领空,实际飞行距离在八千公里以上。理论上,F-35C在携带四具大型外挂副油箱之后,只需要一次空中加油就够了。现实中却办不到,因为加油地点必须在航线中间,既在飞行三千五百公里用光了机内燃油后进行,而此时机群已经到达阿南巴斯群岛附近,不管是日本的加油机、还是印度的加油机,都不可能飞行这么远,再为战斗机补充燃油。因此在安排转场飞行时,必须进行两次空中加油。
  这也不是什么坏事。
  在进行两次空中加油的情况下,F-35C不用携带外挂副油箱,还能在内部弹舱里携带几枚对空导弹。只要飞行员的精力足够充沛,在到达目的地后,F-35C不用降落,就能直接投入战斗。
  当然,没人会这么做。
  持续飞行八个小时,再优秀的飞行员都会疲惫不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