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4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21

  文莱太小了,而且一直奉行中立政策。
  至于东南亚的其他国家,要么与中国关系密切,要么保持中立,都不会向日本开放空军基地。
  可以说,中岛俊夫没有别的选择。
  要想向印度增派战斗机,打赢这场不能输的战争,中岛俊夫就得放下面子,甚至得做好被美国痛宰一刀的思想准备,向美国求援,让美国向菲律宾当局施加压力,让菲律宾开放空军基地。
  想好之后,中岛俊夫没有急着给美国总统打电话,而是决定再等一等。
  向印度增派战斗机,还有一个关键条件,即印度舰队必须存在,最好能够把中国舰队赶出印度洋,不然转场飞行的日本战斗机将在印度洋上遭到中国战斗机拦截,根本到不了印度本土。
  那么,今井利村有能力指挥印度舰队击败中国舰队吗?
  中岛俊夫没有给今井利村打电话,因为他知道今井利村会做何回答,而且也知道今井利村的回答没有任何意义。
  要想搞清楚这件事,必须搞清楚印度的态度。
  二十九日凌晨,中岛俊夫跟印度总理通了热线电话,明确提到,印度应该暂时转移战争重点,把空军主力派往孟加拉湾,支援舰队打赢海战。为了说服印度总理,中岛俊夫做出了保证,即在击败中国舰队之后,日本将向印度增派一百架F-22J,并且由印军指挥,帮助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作战。
  只是,这个保证仍然不足以让印度总理心动。
  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还没有介入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冲突,也没有动用空军帮助巴基斯坦作战。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如果日本出兵介入克什米尔冲突,中国也会这么做,而中岛俊夫的保证,不足以帮助印度在克什米尔取胜,最终仍然得由印度承担大部分战争义务,根本没有好处可言。
  当然,印度总理也不是不想得到日本的帮助,更不是不想打赢这场战争。
  在中岛俊夫表态后,印度总理提出,日本需要提供的不是一百架战斗机,而是更加全面的军事援助,包括在军队内部进行战争动员,向印度提供石油、粮食、钢铁、化工产品等战略物资。在强调中国有可能出兵克什米尔后,印度总理还提出,如果中国参加地面战争,日本也要派遣地面部队参战。
  这下,中岛俊夫被难住了。
  不可否认,只要打通了空中航线,日本空军有能力帮助印度夺取制空权。
  战争爆发前,日本空军拥有作战飞机一千六百架,其中F-22A与F-22J四百架、F-35系列战斗机八百架、E-3G预警机十六架、E-767J预警机三架、E-2E十二架、K-767加油机十架、各类电子战机三十八架、以及各类运输机一百二十四架、直升机近百架,而且这些飞机中,大部分都已实现国产化。
  不管是规模、还是质量,日本空军已经超过俄罗斯空军,仅次于美国与中国。
  同样不可否认,日本陆军并不强大,特别是与中国陆军相比。
  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的总兵力只有二十四万,虽然比陆上自卫队扩大了五成,但是跟中国陆军相比,仍然差了太多。兵力上如此,部队的作战能力差得更远。这点兵力,仅能勉强保证本土安全。
  到几千公里外去打一场地面战争,除了兵力,还得考虑后勤保障。
  相对而言,后勤保障的问题更加严峻。
  就算印度舰队干掉了中国舰队,夺取了制海权,也不可能保卫整条战略航线,更不可能驱逐中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随着战争升级,中国肯定会进行破交作战,让潜艇袭击从日本到印度的船队。
  后勤保障跟不上,日本军队就无法在印度作战。
  中岛俊夫还有点理智,知道不能卷入地面战争,而且这也是中国的底线。只要日本卷入地面战争,中国很有可能以此为由向日本宣战,在日本完成军事动员前,对日本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封锁,甚至轰炸日本本土。
  到这一步,就不是地区冲突,而是两个世界级大国的全面战争了。
  显然,只要发展成为全面战争,不管规模发展到哪种程度,日本都不可能取胜,因为中国有足以把日本摧毁十几遍的核武器。
  还好,印度总理也明白这个道理。
  只要发展成全面战争,中国不会只向日本开战,还会向印度开战。虽然同时向两个大国开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只要进行战争动员,中国就有能力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取胜。
  最终,中岛俊夫与印度总理都做出了让步。
  按照两人达成的协议,印度空军将向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增派一百五十架战斗机,协助舰队作战,日本则要尽快打通空中航线,派遣空军的战斗机参战。在此之间,关键任务是击败中国舰队。
  说得直接一点,在击败中国舰队之前,印度与日本都不需要做出更多的保证与承诺。
  说好这件事,中岛俊夫才给今井利村打了电话。
  印度总理也同时给海军与空军下达了命令,动用一切资源,协助舰队作战,击败来犯的中国舰队。
  只是,有那么容易击败中国舰队吗?
  接到中岛俊夫打来的电话时,今井利村考虑的不是如何击败中国舰队,而是如何安全返回维沙卡帕特南。
  原因很简单,印度舰队转向返航时,所剩燃油仅能以最佳巡航速度航行二千五百公里。
  更倒霉的是,现在是六月底,北印度洋的季风刮向西南方向,因此印度舰队返航时必须侧风航行,耗油量将大大提高。
  考虑到季风的影响,印度舰队最多能够航行二千二百公里。
  显然,舰队去不了维沙卡帕特南,只能前往印度南部的某座港口,或者在孟加拉湾与印度海军的补给舰会合。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问题,中国舰队已经进入印度洋,危险随时会降临。
  中岛俊夫非常清楚,中国舰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追上印度舰队,予以致命一击。
  如果中国舰队从龙目海峡南面出发,以全速前进,而印度舰队以十二节的经济巡航速度返航,那么再过几个小时,也就是二十九日天亮之前,双方的距离就将缩短到一千五百公里之内。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中国舰队有能力打击一千五百公里之外的目标。
  要知道,二十七日凌晨,布莱尔港遭到第二次轰炸时,中国舰队肯定在阿南巴斯群岛南面,不然不可能在当天晚上后进入爪哇海,更不可能在二十八日凌晨到达龙目海峡,截击支援舰队。果真如此,第二次轰炸布莱尔港时,中国舰队应该在两千多公里之外,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远远超过标称的一千五百公里。
  今井利村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让舰队全速前进,与中国舰队保持距离,然后在二十个小时后,也就是二十九日夜间停泊在孟加拉湾南部海域,等待印度海军的补给舰赶来。二是继续保持现在的速度,依靠舰载战斗机击败来犯的中国战斗机。
  显然,两个选择都不够理想。
  舰队停下后,舰载战斗机的作战效率将大大降低,只能依靠印度空军提供掩护。即便不停下,舰载战斗机也不见得能够顶住中国舰队的攻击,因为印度航母上没有预警机,而印度空军的预警机根本赶不过来。
  权衡利弊之后,今井利村决定采用折中办法,而且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舰队以二十二节的速度航行,预计在到达北纬十二度、东经八十八度附近海域时耗光燃油,离印度本土大概八百公里。如果中国舰队全速追击,将在二十九日中午赶上。此时印度空军能为舰队提供掩护,日本空军出动的四架E-3G也能参战,弥补舰队缺乏预警机的致命缺陷。
  印度舰队不是在撤退,而是在逃命。
第四十七章
假设
  印度舰队落荒而逃,极大的刺激了舰队官兵的求战欲望,连一向稳重的杨禹方都认为应该全速追击。这让牧浩洋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即舰队从上到下,上万名官兵都是穷凶极恶的肉食动物,看见猎物就想追上去狠狠咬上一口。
  该不该追?
  当然该追,因为牧浩洋也是标准的肉食动物,猎物就在前面,而且没有藏身之处,没有理由不追。
  问题是,能否追上?
  二十八日下午,牧浩洋收到潜艇发来的情报,印度舰队的航速在二十节以上。随后二部的侦察卫星证实了这条情报,印度舰队在转向返航后不久就把航速提高到二十二节,预计需要二十个小时才能追上。
  这就意味着,最快也要到二十九日中午,才能把距离缩短到一千五百公里。
  到此时,印度舰队已经进入孟加拉湾,在印度空军远程战斗机的掩护范围之内,也在大型预警机的巡逻半径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发起攻击,就算能够取胜,也会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牧浩洋不得不考虑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即在进入印度洋之后,再也无法获得来自国内的增援力量。说得直接一些,除非用船只运送,不然海军的战斗机无法从本土起飞,直接到达舰队。
  如果在作战中损失了太多的战斗机,舰队就得返回南海。
  从时间上看,这绝对非常不利,因为按照牧浩洋自己拟定的战争计划,在夺取制海权之后,舰队将北上进入孟加拉湾,与空军协同作战,轰炸印度的战略核设施,解除印度的战略报复能力。
  如果舰队返航,必然耽搁整个作战行动。
  在此期间,印度很有可能宣布停火,主动停止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军事行动,而中国将失去对印度进行战略打击的理由。如果印度觉得不够稳妥,肯定会向美国求援,让美国出面调停,就更不能贸然行动。
  错过这次机会,后果将难以想像。
  别的不说,要么印度对日本彻底失望,要么日本变本加厉的援助印度,而最终结果都是印度与日本同时走上扩军备战的道路,为几年、或者十几年后的大规模战争做准备。作为得到承认的有核国家,印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实核武器库,研制更先进的弹道导弹,对中国构成切实威胁。到时候再来打击印度的战略核设施,不但难度更大,风险也更大,最终很有可能彻底失败。
  只要印度坐稳了核大国的位置,中国就别想插手南亚事务。
  更严峻的是,印度的存在,将使中国的战略航线遭到致命威胁,随时有可能遭到敌人的战略封锁。
  无法保护印度洋上的战略航线,中国永远也别想超越美国。
  也许,一场海战算不了什么,但是由此产生的战略影响,绝对不能低估,更不能只盯住战术好处,不顾战略利益。
  作为战略性军种,海军本来就为国家的战略利益服务。
  牧浩洋别无选择,必须追上印度舰队,而且得用最小的代价消灭印度舰队,绝对不能耽搁接下来的作战行动。
  问题是,怎么打?
  这个问题,差点让他急白了头发。
  到傍晚的两个小时里,牧浩洋站在指挥中心的海图前抽光了两包烟,平均每三分钟抽一根,基本上是一口接一口的抽,没有停歇。
  参谋都知道司令官为什么这么焦虑,所以没人敢来打扰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