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6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9/1021

  在几次局部冲突中,“梅卡瓦6”型的这一设计理念得到了证明。
  比如在二零三二年的南黎巴嫩冲突中,被毁的四辆“梅卡瓦6”型,只有一辆完全丧失修复价值,且只有该辆坦克的乘员阵亡,被RPG-20摧毁的三辆都能修复,没有一名乘员阵亡。
  可惜的是,低烈度的局部冲突根本证明不了什么。
  在大规模战争中,装甲部队的战地修复能力肯定非常有限,而动力装置前置等于把坦克的心脏当成盾牌,即便保护了乘员,也很难确保在中弹之后继续作战,甚至将因此丧失行动能力。
  二十日夜间到二十一日凌晨的战斗,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根据埃及军方提供的消息,被毁的三十多辆“梅卡瓦6”型中,至少有一半是首部装甲被击穿,导致动力系统瘫痪,从而丧失运动能力,然后被步兵反坦克武器摧毁,被缴获的那辆也不例外。如果“梅卡瓦6”采用了“梅卡瓦5”的设计方案,肯定没这么糟糕,至少有部分能够撤离战场。
  以色列设计师走回老路的主要原因,就是装甲技术不过关。
  没有第四代复合装甲,如果采用动力装置后置方式,而且使正面装甲防御强度达到第四代的标准,那么“梅卡瓦6”型的战斗全重很有可能超过七十吨。在仍然使用一千五百马力发动机的情况下,机动性能可想而知。虽然以色列陆军不太在乎坦克的机动性能,但是肯定无法容忍七十吨的庞然大物。如此一来,设计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了动力装置前置方案,由此抵消部分首部装甲,把战斗全重控制在六十四吨以内,确保在使用“梅卡瓦5”型的动力系统时,机动性能不至于过于糟糕。
  事实上,前四代“梅卡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即装甲技术不过关,导致设计师不得不把动力装置前置。如果有足够先进的装甲,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而“梅卡瓦5”型就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然,除了装甲,在其他方面,“梅卡瓦6”型依然足够先进。
  比如,其一百四十毫米电热化学滑膛炮就是西方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标准装备,其技术源自德国,与“豹3”、M27A1、“挑战者4”的坦克炮基本上没有差别,还能通用西方各国的坦克弹药。
  “梅卡瓦6”型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其主动防御系统。
  以色列曾经宣称,“梅卡瓦6”型的主动防御系统能够对付速度在每秒一千四百米左右的动能穿甲弹,比俄罗斯的“竞技场”先进了不止一倍,是世界上第一种能够防护动能穿甲弹的主动防御系统。
  实战证明,其实际效果远没有这么理想。
  在第五站的战场上,三分之一的“梅卡瓦6”被动能弹打穿了车体与炮塔前向装甲,其主动防御系统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另外,“梅卡瓦6”型的电子设备也足够先进,而且是单价高达二千二百万美元的“罪魁祸首”。在这种昂贵的坦克上,电子设备就占了百分之六十的成本,而且以色列的电子工业本来就非常先进。
  对中国来说,“梅卡瓦6”型上最有价值的就是电子设备了。
  问题是,埃及军队缴获的这辆“梅卡瓦6”型已经受到损坏,而且以色列坦克兵在抛弃坦克的时候,肯定会破坏最关键的电子设备。
  显然,就算运了回来,恐怕也没有多少利用价值。
  对中国的坦克工程师来说,最大的好处,恐怕就是用这辆坦克来测试国产的穿甲弹是否有足够的威力。
  当然,这也有点多余,因为第五站的战斗已经表明,中国生产的穿甲弹肯定能够击穿以色列最先进的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这些,都不是牧浩洋关心的事情。
  进攻受挫之后,以色列军团没有退却,而是重新集结,为天亮后的进攻做准备。
  根据预警机发回来的战场信息,当时在第五站附近,至少有五个旅准备投入战斗。综合埃及军方提供的信息,除了第八装甲旅与第二步兵旅之外,还有第十四、第四零一与第六零零三个装甲旅。在后方,以军则集结了第四六零、第一六四、第二一七、第二四七、第四三一共五个装甲旅。这些装甲部队,无一例外的全部参加了第四次中东战争,而且均在西奈半岛方向上作战。
  从这一部署就看得出来,以色列陆军是铁了心要拿下第五站。
  只是,增兵不见得能够解决问题。
  在运河西岸,埃及陆军第三集团军已经集结完毕,连第三坦克师也已在凌晨四点左右提前赶到。毫无疑问,埃及陆军将死守第五站,而且很有可能在以色列陆军的进攻达到顶点的时候发动反击。
  果真如此的话,以军更应该为接下来的战斗考虑。
第十一章
导弹攻击
  把情势分析报告发给黎平寇之后,牧浩洋去军官餐厅吃了午饭。
  虽然参谋都乐意替他带盒饭,而且都知道他喜欢吃川菜,但是很多时候,牧浩洋都忘了吃午饭。
  受此影响,马明涛一直建议他去餐厅吃饭,而不是让参谋替他带盒饭。
  到了餐厅,总不可能忘记吧。
  对于快五十岁的牧浩洋来说,有规律的生活是健康的第一要素,而他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特种兵了。
  十二点半左右,牧浩洋回到工作岗位上。
  “去餐厅吃的午饭?”
  “听了你的建议,这下不用说闲话了吧?”
  “这也是为你好,毕竟我们不是二十年前的年轻人了。”马明涛笑了笑,把一份刚刚收到的情报递了过来。“老李发来的,已经得到海军与空军证实,埃及陆军在十分钟前发起了导弹袭击。”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三步并两步的走进了办公室。
  “使用的全是短程弹道导弹,”马明涛立即跟了过去,因为他知道,牧浩洋一般不喜欢看文件,更希望让别人简要说明情况,“主要打击了以色列的空军基地、指挥中心、防空系统与物资囤积场。”
  “这么说来,埃及陆军学得很到位。”
  “应该是你教得很到位。”
  牧浩洋笑了笑,坐到沙发上后,才翻开了文件。
  在替埃及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牧浩洋就强调了战术弹道导弹的重要性,而且这也正好符合他提出的“反击战略”,按照牧浩洋的分析,如果遭到突然打击,埃及空军很有可能丧失反击能力,至少不可能像预想的那样轰炸以色列境内的重要军事目标,因此中短程战术弹道导弹成为埃及的主要反击力量。如何利用这支反击力量,将决定埃及军队在开战后能否及时扭转局面。
  为此,牧浩洋明确提出,必须重点打击以色列的空中力量与指挥系统。
  所幸的是,在从中国大量采购了新式短程战术弹道导弹之后,埃及的导弹部队有能力完成这个使命。
  当时,埃及陆军导弹部队的主力是“萨达特”型战术弹道导弹,而这种导弹的前身就是中国的DF-24型短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为四百八十公里,弹头重五百公斤,采用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弹体分离能力,弹道末端角度接近九十度,弹头再入大气层后的俯冲速度高达二十马赫,弹道误差在十万分之一之内,即命中点的圆规误差不超过五十米。如果安装了末端引导系统,误差还能缩小到五米以内,是名副其实的精确打击武器。只是在出口的时候,中国没有提供末端引导系统。
  可以说,“萨达特”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战术弹道导弹。
  虽然以色列是全球第一个建立起战略反导防御系统的国家,其“箭”系列反导拦截系统的性能非常先进,能够拦截射程在三千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但是对付“萨达特”,以色列的反导系统依然不够先进。
  更重要的是,埃及陆军采用了饱和攻击战术。
  作为国家反导拦截系统,对多目标的拦截能力肯定不够强大,也就很难对付战术弹道导弹的饱和攻击。
  说得直接一点,即便能够击落部分弹道导弹,也无法击落全部弹道导弹。
  在这轮攻击中,埃及陆军一口气发射了八百多枚战术弹道导弹,其中有三百二十枚“萨达特”,集中攻击了二十多个重要目标,包括五座空军基地、四处“箭”式反导阵地、两处指挥中心、三处通信中心、十二处物资囤积场与六座铁路交通枢纽站,攻击强度之高,超过了以色列空军的首轮突袭。
  可以说,埃及人花了血本,有亡命一搏的气势。
  要知道,埃及库存的弹道导弹不到两千枚,“萨达特”不到五百枚。要是这轮攻击没有奏效的话,就很难用战术弹道导弹扭转战局了。
  在牧浩洋阅读情报文件的时候,参谋送来了空军提供的战略侦察情报。
  导弹打击非常有效,至少达到了目的。根据战略侦察机拍下的照片,以色列的五座空军基地均遭到重创,上百架战斗机被毁于地面,还有大量基础设施被炸毁,而十二处物资囤积场的毁坏情况更加严重,“箭”式反导阵地也彻底瘫痪,只有深埋在地下的指挥与通信中心没有遭到彻底破坏。
  当然,这轮导弹打击也产生了负面效果。
  在攻击铁路交通枢纽站的一百多枚导弹中,至少有八成落到了附近的居民区内,造成成千上万的民房倒塌。虽然空军没有提供平民伤亡的准确数字,而且以色列每个家庭都有用于防空的地下室,但是从侦察机拍下的照片来看,导弹造成的破坏非常严重,肯定有不少平民伤亡。
  只是,牧浩洋关心的不是导弹打击的效果,而是另外一组照片。
  “你怎么看?”
  “声东击西。”马明涛点上香烟,说道,“埃及发动导弹战,而且在运河西岸集结了数十万大军,摆出了反攻西奈半岛的架势,摆明了在向以色列施压,迫使以色列陆军继续猛攻第五站。在打下运河东岸的据点之前,以色列陆军很难向戈兰高地抽调主力部队,因此轮到叙利亚出手了。”
  牧浩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目光又回到了那几张照片上。
  戈兰高地方向上,叙利亚陆军也完成了进攻前的准备工作,已经有二十个师在大马士革南面集结完毕,其中八个师已经进入进攻阵地,总兵力超过二十五万,拥有各类主战坦克近三千辆。
  如此庞大的军队,绝对是个致命威胁。
  与之相对的,以色列国防军只在戈兰高地上部署了八个旅。虽然其中三个是货真价实的王牌率,即第一步兵旅、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但是不管是从兵力规模,还是装甲实力上讲,都远远比不上叙利亚军队。以色列国防军能够依靠的,只有戈兰高地上崎岖的地形与经营了数十年的防线。
  要知道,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国防军曾在这里打败了十倍于己的叙利亚军队。
  牧浩洋关心的是,以色列国防军还有能力再次创造奇迹吗?
  相对而言,兵力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双方的作战意图,以及据此进行的部署,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相对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优势并不明显。
  别的不说,在开战的第一天,以色列空军的表现就算不上优秀,没有像第四次中东战争那样夺取制空权。
  到二十一日上午,埃及发动导弹战之前,打了三次大规模空战。虽然在战术上,以色列空军依然保持着优势,取得了击落埃叙战斗机近两百架的辉煌战绩,自身只损失了不到一百架战斗机,但是在战略上,以色列空军没能夺得主动权,也没有为地面部队提供足够有效的空中支援。
  拿第五站的战斗来讲,以色列空军就没能发挥应有作用。
  在第二步兵旅发动进攻的时候,以色列空军只出动了不到二十架战斗机,投弹量还不到一百吨。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大的消耗面前,以色列空军坚持不了几天。
  要知道,如果拼消耗的话,即便是二比一的损失比,埃叙空军也不吃亏,有足够的把握拼光以色列空军。如果考虑到战略纵深造成的影响,以色列空军至少要取得一比四的交换比才有希望打赢空中战争。
  毫无疑问,在第一天的战斗中,以色列空军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直接影响就是,到了二十一日上午,以色列空军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争夺制空权,而不是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