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7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6/1021

  想着想着,牧浩洋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
  他还从来没有动手打过三个孩子,反而是陆雯经常这么做,而在他的记忆中,在成为孤儿之前挨打是家常便饭。
  显然,在子女面前,牧浩洋没有多少威信。
  有的时候,陆雯的话都比他的话管用。
  比如春节的时候,去姥爷家拜年,牧浩洋给老二与老三做了半天思想工作,两个孩子都不想去,因为姥爷对他们太严厉了,结果陆雯只说了一句话,两人就穿好衣服,带着礼品乖乖去了姥爷家。
  牧浩洋不喜欢打骂孩子,也主要是受幼年时的影响。
  家长会快结束的时候,牧浩洋看到马明涛在门口向他招手。
  因为是总参子弟校,所以老师都能理解家长半途离开。牧浩洋暗自叹了口气,朝看着他的校长点了点头,起身离开了会场。
  “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我去了你的办公室,小张告诉我的,说你来参加家长会了。”
  “有什么事吗?”牧浩洋有点不大愉快,毕竟他好不容易才有半天空闲功夫。为了参加家长会,他昨晚忙到大半夜。
  “老李让我带你去元首府。”马明涛没有停下脚步,径直朝停在路边的轿车走去。
  “元首府?”
  “上车吧,路上说。”
  牧浩洋看了马明涛一眼,上了轿车。马明涛上车后,站在旁边的军事情报局特工关上了车门。
  “发生什么事了?”
  “上午收到的情报,已经证实了,美国即将与印度签署军事援助协议,美国总统最快将在下个月初访问新德里。”
  牧浩洋的眉头跳了几下,没有多说什么。
  马明涛掏过香烟,递到牧浩洋面前。牧浩洋摇了摇手,没有去接。两年前,他就在试着戒烟,虽然没有完全戒掉,但是除了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或者是特别疲惫的时候,他一般不抽烟。
  “老李说,你知道大概情况。”马明涛自顾自的点上了香烟。
  牧浩洋点了点头,仍然没有多说什么。
  马明涛非常了解牧浩洋,知道他在考虑清楚之前,一般不会发表意见,甚至不会提出过多的问题。
  早在去年年底,李明阳就在一份提交给总参谋部的情报中提到,美国很有可能为印度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帮助印度提升军事实力,以确保美国在印度的战略利益,扩大美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
  正是这份情报,直接促成了牧浩洋开出了更高的军费预算。
  年初的时候,李明阳又提供了一份情报,内容更加详细,即美国联邦政府将以第三方支付的方式,为印度提供军事援助。
  严格说来,这已经不是军事援助了。
  在这份情报中,李明阳明确提到,美国与印度当局正在商议军购款项的支付方式,即印度如何解决军购费用造成的问题。
  可以说,这也是印度进行军事建设最大的问题。
  原因很简单,就算印度经济在过去两年间大幅度增长,印度也是一个极为贫穷落后的半工业化国家。按照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印度在二零三九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仅有八点六万亿美元,仅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十八,美国的百分之二十二,即便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也仅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二十六,美国的百分之三十一,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五,在东南亚与巴西之后。
  弱小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印度的军费开支不会高到哪里去。
  结果就是,印度用来采购军备的费用肯定低得可怜。如果拿来购买世界上最昂贵的美制武器,根本不值一提。
  也就是说,没有外来援助,印度的军事实力不可能大幅度提升,也就不可能对中国构成严重威胁。
  能够帮助印度进行武装的,也就只有美国了。
  按照李明阳所说,印度很有可能用国有资产、以及社会公共项目的专属经营权,从美国获取军火。
  具体怎么操作,李明阳没有说明白,只是提到了可能性。
  总而言之,在当时,这份情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别说牧浩洋,连黎平寇都觉得,美国没有可能拿印度的未来做赌注。更重要的是,美国真要援助印度,那就是在投资,而失败的话,所有投资都将损失掉。
  显然,在国际军火贸易与军事交流中,没人愿意做如此巨大的投资。
  如果考虑到中国可能采取的行动,特别是对中国构成的威胁,迫使中国不得不在必要情况下采取积极行动所产生的风险,那么美国在印度的任何长远投资都得不到保证,损失只是迟早的事情。
  从经济角度讲,美国做的是亏本买卖。
  如果在十年前,也许没人会怀疑,毕竟当时美国足够强大,有足够的理由跟中国在印度玩一场零和游戏。可是在现在,美国这么做等于损人不利己,因为就算消耗了中国,美国也得不到任何实质性好处。
  更何况,十年前美国都没有这么做。
  想到这些,牧浩洋心里顿时疑窦丛生。
  “怎么,不大相信?”
  “相信什么?”
  马明涛笑了笑,他已经抽完了第二根香烟。“今非昔比,收到情报的时候,我跟老李都有点不大相信。”
  “这么说,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马明涛点了点头,说道:“情报非常可靠,是我们安排在……”
  牧浩洋摇了摇手,说到:“说重点吧,我对情报来源不感兴趣,只要你们觉得可信,那就行了。”
  “重点就是,印度是我们与美国必须拼死争夺的战场。”
  “是吗?”
  “用老李的话来说,谁控制了印度,谁就能够在今后二十年内掌握战略主动权,因此就算我们得不到,也不能让美国得到。”
  “这是老李的原话?”
  马明涛点了点头,笑着说道:“说不定,这也是元首的观点。”
  “果真如此的话,在印度问题上,美国又是稳赚不赔了。”
  “为什么?”
  “美国援助印度,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保护在印度的经济利益,控制印度市场,利用印度的劳动力。美国的领导人,特别是利益集团不可能想不到,我们不大可能让美国达到这个目的,因此美国的次要目的就是把印度变成我们的坟墓,让我们深陷其中。”牧浩洋长出口气,说道,“如果因此爆发战争的话,我们就算能够取胜,得到的也只是一片废墟,而美国损失的不过是在印度的投资。至少在未来二十年内,我们很难获得战争红利,反而会背上沉重的报复。显然,美国没打算和平相处二十年,更没有把握在二十年之后战胜我们,所以这成了唯一选择。”
  “迫使我们向印度开战?”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马明涛锁紧眉头,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就应该尽量避免战争。”
  “怎么避免?”
  “这……”
  “如果战争是唯一选择,那我们就没办法避免。目前看来,只要印度接受了美国的军事援助,那么战争技术唯一选择。”牧浩洋笑了笑,说道,“显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老李才让你来找我,然后去元首府。”
  “没有余地了?”
  牧浩洋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
第四十八章
针锋相对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黄瀚林、杜小蕾、腾耀辉、钟盛林与万宏涛等人已经到了。
  万宏涛是黄瀚林提拔起来的国防部长,与腾耀辉斗得很厉害,为了军队人事任命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从道理上讲,人事任命权属于国防部,总参谋部只有建议权,但是在黄峙博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总参谋部的“建议”从未被否决过。在二零三八年之前,也就是万宏涛担任国防部长前,腾耀辉的“建议”也没有被否决过,而这两年里,总参谋部的很多建议都遭到了否决。
  当然,万宏涛肯定得到了黄瀚林的支持。
  钟盛林则是黎平寇提拔的高层领导,现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主管经济等事务,与分管外交的杜小蕾都是黎平寇的人。
  不用多说,在下一任国家元首的问题上,黎平寇与黄瀚林肯定有不同的见解。
  只是,黎平寇与黄瀚林的矛盾还没有表面化,主要是黎平寇仍然很年轻,即便卸任之后也将分管军事,因此就算黄瀚林在二零四三年出任国家元首,也无法独揽大权,要到二零四八年才能摆脱黎平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眼里,黎平寇与黄瀚林有着相似的政治主张,而且在同一条战线上。当年,黎平寇能够在易援朝的反对下出任国家元首,与黄瀚林的支持密不可分。可以说,在二零三三年,正是黎平寇与黄瀚林的政治同盟,压制住了易援朝。
  事实上,在政治观念上,黎平寇与黄瀚林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在对待国内民营资本的时候,两人的态度都很开明,也正是在黎平寇担任总理期间中国民营经济才得到飞速发展,而黄瀚林出任总理之后,出台了很多鼓励性政策,为民营资本壮大打下了基础。
  也就是说,两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权力上。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黎平寇肯不肯在二零四三年放权,让黄瀚林主持大局。
  当然,牧浩洋对政治问题一向不大热心,也很少参与政治斗争。与腾耀辉不同,在牧浩洋看来,就算黄瀚林主持大局,基本国防政策也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因为黄瀚林与民营资本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牧浩洋还有理由相信,他能更加有力的支持军队建设,推进国防现代化。至于军队人事任命权,本来就不属于总参谋部,也不应该由军人掌握,因为这将导致军人掌权。
  所幸的是,离二零四三年还有三年。
  李明阳到来后,会议立即开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6/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