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2/1021

  牧浩洋立即通过预警机,让六十四架战斗机加速前进。
  在确定了美军联合舰队的准确位置之后,就没有什么好迟疑的了,抓紧时间发起攻击才是致胜之道。
  紧随战斗机的八架舰载预警机也不顾一切的加速飞行。
  当时,这些预警机的飞行员都接到了命令,如果燃油不足以返回舰队,可以飞往印度南部的空军基地。
  可以说,牧浩洋发动了孤注一掷的攻击。
  事实上,这也正是牧浩洋指挥海战的特点,只要让他抓住机会,就会不顾一切的发动攻击,把舰队的攻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之前由他指挥的几场大规模海战中,这个特点都表现得一览无余。
  正是如此,所有研究他的海军学者都认为,他是一个攻守能力非常均衡的将军。
  可以说,当时他也是世界上唯一能在攻守两面都做得非常出色的舰队指挥官,其他海军将领都比不上。
  在这一系列的战术安排中,牧浩洋没有让随后的三十二架护航战斗机加速。
  虽然当时没有情报表明特遣舰队已经暴露行踪,美军联合舰队即将发起攻击,但是接二连三从东西两面飞来的美军侦察机让牧浩洋不得不相信,敌人已经大致确定了特遣舰队的所在位置。
  更重要的是,美军联合舰队已经打破了无线电静默。
  只要美军指挥官稍微具有一点攻击性,而且较为准确的预测了战局走向,就会立即出动攻击机群。
  显然,只要能当上舰队指挥官,就应该有这样的能力。
  如此一来,如何使用第二批护航战斗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要知道,当时牧浩洋只在舰队上空留下了八架防空战斗机,而空军不见得能够按时把防空战斗机派过来。
  在牧浩洋的战术安排中,第二批三十二架护航战斗机将起到外围防空的作用。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在距离舰队足够远的地方,拦截美军的攻击机群,减轻舰队防空作战压力。
  如果让美军机群毫无阻拦的顺利到达舰队上空,后果将难以设想。
  可以说,这个战术部署,在这场海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五点二十分,牧浩洋派出的六十四架J-32就与里根派出的七十二架护航战斗机遭遇了。
  虽然里根也安排了预警机,可是这些预警机刚刚升空,还在第四舰队上空,而且还处于爬升阶段。
  虽然前出的J-32机群已经与己方预警机拉开了距离,而舰载预警机对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能力又不是很强,很难在几百公里外指挥空战,但是J-32机群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即飞行员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相反,美军飞行员都没料到,中国战斗机竟然如此快的杀了过来。
  这场空战打得非常混乱,J-32机群首先在一百二十公里外发射拦截导弹,美军战斗机随即也用拦截导弹进行反击,紧接着就进入了格斗阶段。虽然空战地点就在第四舰队北面两百多公里之外,处于区域防空导弹的打击范围之内,但是空中到处都是战斗机,而且美军战斗机占了多数,结果美军战舰没有发挥多大作用。
  十分钟后,尾随在J-32机群后方、位于最西侧的一架预警机探测到了从南面飞过来的美军攻击机群。
  这个时候,第二批J-32机群已经赶到。
  结果就是,在预警机的指挥下,三十二架J-32对一百四十四架美军舰载战斗机发动了突然袭击。
  在远程拦截中,三十二架J-32就击落了半数以上的美军战斗机。
  虽然剩余的美军战斗机没有退却,但是也不得不立即抛掉对海攻击弹药,与逼近的中国战斗机交战。
  显然,这批J-32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且作战效能高得惊人。
  事实上,美军攻击机群并没有与J-32缠斗,而是在发现已经无法攻击中国舰队后,选择了主动撤退。
  这其中,美国陆战队航空兵起到了领头作用。
  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陆战队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对地打击,飞行员的空战技巧都不怎么样。
  因为牧浩洋最后才出动攻击机群,所以攻击机群要到六点左右才能到达。
  美军第四舰队上空,空战打得异常激烈,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局面逐渐变得对中国战斗机有利,因为跟进的八架舰载预警机正在缩短距离,也就能够较为及时的为前方的战斗机提供信息。
  相反,美军第四舰队只出动了三架预警机,而且这三架预警机都得向南规避。
  美军唯一的优势,就是第三舰队派来的防空战斗机。
  五点四十五分,随着第三舰队的四十八架防空战斗机到达,空战局面逆转,J-32机群丧失了主动权。
  在接下来的十分钟内,第一批六十四架J-32战斗机几乎全军覆没。
  当然,美军付出的代价更加高昂。除了第四舰队出动的七十二架护航战斗机损失了六十七架之外,第三舰队派来的防空战斗机也被击落了二十多架,而且大多是被J-32用拦截导弹击落的。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所有J-32在进入格斗的时候,都没有耗光拦截导弹。
  更重要的是,第三舰队的防空战斗机到达时,J-32机群已经击溃了第四舰队派出的护航战斗机群。
  也就在这个时候,空战发生了戏剧性转变。
第六十四章
致命打击
  五点五十五分,美军第四舰队再次发出防空警报。
  向南撤退了五十公里的一架预警机探测到了从北面杀来,离第四舰队不到两百公里,正在迅速爬高的中国战斗机,预警机上的引导员立即断定这是攻击机群,呼叫防空战斗机前去拦截。
  此时,第四舰队上空的防空战斗机还不到三十架。
  因为已经断定中国舰队就在北面,所以这三十架防空战斗机全都杀了过去。
  可惜的是,它们拦截的不是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而是另外一批护航战斗机,准确的说是四架J-32。
  问题是,这四架J-32为什么会从超低空进入,而且在第四舰队北面全速爬升?
  要知道,正是因为从超低空进入,而且全速爬升,才让美军预警机上的引导员认为是攻击机,因为只有攻击机才会从超低空突防,而且在离目标较近的时候爬高,然后投下携带的反舰弹药。
  根据特遣舰队的作战记录,当时这四架J-32是在追杀两架美军战斗机的时候,逼近了第四舰队。碰巧的是,被追杀的是两架美军陆战队的战斗机。在规避的时候,美军飞行员希望充分利用美军战斗机的低空性能优势,摆脱紧追不放的中国战斗机。可惜的是,J-32的低空性能也十分突出。结果就是,在被美军预警机发现前大约半分钟,四架J-32击落了美军战斗机。因为此时离第四舰队已经非常近了,而且支援作战的舰载预警机已经探测到了第三舰队派来的防空战斗机,所以四架J-32没有撤退,而是选择了迅速爬升,争取在与美军战斗机交战之前达到合适的高度。
  毫无疑问,四架J-32肯定挡不住二十多架美军战斗机。
  只是在其后方,还有十多架J-32正在全速赶来。
  更重要的是,攻击美军联合舰队的行动已经开始了。
  六点不到,执行远距离攻击任务的一百四十四架J-33在美军第四舰队北面大约四百五十公里处,陆续投下了携带的轻型反舰导弹。因为美军舰载预警机后撤,所以没有及时探测到这批已经丧失了隐身能力的战斗机。
  发射导弹之后,飞在最前面的两个中队的J-33没有撤走,而是加入了前方的空战。
  虽然实际情况与最初的判断有出入,攻击距离并没超过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因此战斗机在完成攻击任务之后,能够返回舰队,从而及时补充舰队防空力量,或者是在必要的时候发动第二次攻击,但是牧浩洋的任务指令非常明确,即所有执行攻击任务的战斗机不用因作战半径的问题考虑返回舰队,在返航的时候将得到空军加油机的支持,或者是飞往印度南部的空军基地。
  此外,当时的空战形势,也确实需要这些J-33做出自我牺牲。
  原因很简单,美军防空战斗机依然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且所有J-32在拦截美军攻击机群的时候耗光了拦截导弹,而美军战斗机却有足够的拦截导弹,所以在进入格斗时,中国战斗机的数量劣势更加明显。虽然执行攻击任务的J-33没有携带拦截导弹,但是携带了格斗导弹,还有一门备弹四百五十发的航炮可用。只要掌握了数量上的优势,击溃美军防空战斗机不是问题。
  当然,还得掩护己方预警机。
  要知道,如果让美军战斗机夺得制空权,那八架预警机将在劫难逃。
  结果就是,美军好不容易掌握了空中优势,却不得不再次面对四十八架J-33,而这次数量优势在中国战斗机手上。
  六点十五分,美军预警机发现了逼近的反舰导弹群。
  轻型反舰导弹的巡航飞行速度都不是很高,只有在突防阶段才会提速,因此相对容易拦截。
  在防空战斗机腾不出手来的情况下,美军防空战舰投入了战斗。
  面对反舰导弹的直接威胁,美军防空战舰不会理会在交战空域中还有己方战斗机,而且此时美军战斗机已经寥寥无几了。
  可惜的是,美军预警机并没发现,在反舰导弹群后方,还有一百多架中国战斗机。
  这是中国海军航空兵在对第二次印度洋战争的作战教训进行总结之后,推出的一种新式突防战术。
  战术的核心,就是让执行近距离轰炸任务的战斗机在反舰导弹后面突防。
  当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夺得对方舰队的制空权,迫使对方的舰载预警机撤退。
  如此一来,敌人的防空战舰在没有预警机支持的情况下,对超低空突防的反舰导弹的拦截距离不会超过六十公里,而得到预警机支持的话,能提高到两百公里以上。以轻型反舰导弹四马赫的末段突防速度,敌人的防空战舰最多只有一分钟的拦截时间,而在此期间内发射的防空导弹非常有限,只能重点拦截威胁最大的反舰导弹。此外,在拦截反舰导弹时,防空战舰的雷达都处于跟踪锁定模式,特别是在引导中程防空导弹的时候,因为大部分防空战舰都没有专门为之配制火控照射雷达,得由相控阵雷达负责指引,所以很难及时发现同样从超低空突防的战斗机。
  该战术的最大好处就是,敌舰队在拦截了反舰导弹的时候,负责近距离攻击的战斗机已经突破了敌人的防空网。
  事实上,这就是让反舰导弹去吸引敌人的防空火力,为战斗机开辟突防通道。
  从性质上讲,与之前的攻击战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反舰导弹攻击与近距离攻击衔接得更加紧密。
  当然,这个变化已经足以提高战斗机的突防效率了。
  要知道,现代海军的防空作战都是以秒为单位计算时间,很多时候,几秒钟就能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败。
  两波衔接紧密的攻击,等于节约了数十秒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2/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