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8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8/1021

  更可惜的是,这场战斗消耗掉了牧浩洋安排的最后一轮空中打击力量。
  六点半不到,牧浩洋就收到了前线战报,得知攻击的不是第三舰队,而是只有一艘航母的美军舰队。虽然当时牧浩洋还不大清楚具体是怎么回事,因为在攻击之前,“美国”号与“企业”号就已沉没,所以没人知道第四舰队只剩下了“小鹰”号,但是可以肯定,这轮攻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这个时候,再调整计划已经来不及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牧浩洋打破无线电静默,也于事无补,因为携带着弹药的战斗机与反潜巡逻机不可能在战场上空徘徊,必须尽快完成攻击行动,然后与早已就位的加油机会合。
  可以说,当时牧浩洋有点沮丧。
  根据所掌握的情报,他只能肯定击沉了一艘航母,而且在他看来,第四舰队的另外两艘航母已经逃走。虽然第四舰队不可能逃得太远,但是牧浩洋也用光了所有王牌。最快要到二十八日凌晨,他才有可能组织起新的打击行动,而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之内,他甚至无法出动舰载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
  也就是说,不出现奇迹的话,这场海战已经结束了。
  虽然特遣舰队没有遭受严重损失,舰载战斗机很快就能得到补充,而且海军还有相对充裕的人才储备,但是放跑了美军联合舰队,特别是五艘航母,牧浩洋就不得不重新考虑是否攻击迪戈加西亚。
  在他看来,这是战略上的重大失败,而取得的战术胜利根本扭转不了局面。
  别的不说,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恐怕要等到二零五三年下半年,中国海军才能集中起足够多的兵力攻打迪戈加西亚。除此之外,中国海军还必须坚持打防御战,尽可能的保全手里的舰队。
  真要拖到二零五三年,战局将变得对美军有利。
  只是,在这场开战后规模最大的海战中,本来就有很多奇迹。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海战结束,特遣舰队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为第四舰队已经全军覆没,第三舰队也遭到重创。即便无法立即登陆迪戈加西亚,也有能力在下一场海战之后发起。
  毫无疑问,特遣舰队有足够的实力战胜落单的第三舰队。
  更重要的是,这场海战还没有结束。
  七点刚过,一份电报送到了牧浩洋手上,电报内容让他惊诧不已,也让他重新点燃了胜利的希望。
第七十一章
拼尽全力
  牧浩洋在七点过收到的电报是由“刺魟”号发出来的,而且直接被舰队截获,没有经潜艇基地转发。
  在此之前大约半个小时,“刺魟”号几乎在鱼雷的极限射程上,攻击了第三舰队。
  当时,“刺魟”号别无选择,因为第三舰队在四点过再次调整了航向,使潜艇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在觉得即将错失伏击第三舰队的机会后,“刺魟”号的艇长没再等待,一口气射出了六条重型鱼雷。
  这还不是结束。
  因为第三舰队的速度并不快,而且距离太远,所以“刺魟”号发射的鱼雷都以五十五节的速度航行。
  正是如此,在发射鱼雷后大约半个小时,“刺魟”号才用通信浮标发出了电报。
  有趣的是,这艘已经立下赫赫战功的潜艇没有立即离开战场,而是继续向南航行,只是把航速降低到了十八节。
  以这个速度航行,“刺魟”号的噪声不到九十五分贝。
  这封电报,最大的价值就是准确提到了第三舰队的位置,以及航行信息。
  牧浩洋的第一反应是:第三舰队还没有离开打击范围,而且正在向迪戈加西亚前进,与他在二十六日夜间做出的判断一致。
  如此一来,他在二十六日做的提前部署就能派上用场了。
  别忘了,由八艘大型综合战舰与四艘反潜战舰组成的炮击编队,已经在二十六日夜间与特遣舰队脱离,并且以四十五节的速度向南航行了二十一个小时,此时离第三舰队还不到一千公里。
  有趣的是,“刺魟”号的电报中,没有提到已经伏击了第四舰队。
  也许,当时在发电报的时候,艇长过于专注前方的第三舰队,把伏击第四舰队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结果就是,牧浩洋觉得有很大的把握追上第三舰队。
  事实上,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只要尼克松立即让舰队向南转向,就有足够大的把握避开特遣舰队派来的炮击编队。别忘了,电报中提到第三舰队是在向迪戈加西亚南面航行,而没有提到第三舰队在向南航行。
  问题是,尼克松非常可惜的错过了这个机会。
  当时,第三舰队也截获了“刺魟”号发出的电报,而且准确判断出是一艘中国海军的全电动潜艇发出的电报。
  只是,这份电报,让尼克松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判断。
  原因只有一个:“刺魟”号发报的海域离第三舰队大概有七十公里,几乎在最先进的重型鱼雷的最大射程之外。这让尼克松觉得,那不是一艘单独活动的潜艇,而是“狼群”中的“头狼”。也就是说,有大批中国海军的潜艇在第三舰队附近活动,这些潜艇在接到消息后很快就会赶过来。
  在众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那两条潜艇警戒线上的潜艇。
  从二十六日下午算起,这些潜艇已经向西航行了大约八百海里,离第三舰队不会超过一千公里。
  更重要的是,尼克松并不知道中国海军潜艇的部署情况。
  在他看来,中国舰队里应该还有好几艘潜艇,而且都是性能较为先进,最大潜航速度能达到四十节的099型攻击核潜艇。如果这些潜艇在二十六日夜间南下,那么此时已经向南航行了八百多海里,离第三舰队也在一千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他觉得中国海军的潜艇围猎网已经拉开,即将逮住第三舰队。
  显然,继续向南航行肯定不是明智之举。
  经过权衡之后,尼克松发现,只有继续向西航行,不去迪戈加西亚,而是直接赶往亚丁湾,才能避开中国潜艇的围堵。要知道,只要第三舰队进入亚丁湾,就能得到岸基反潜巡逻机掩护。
  当然,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中国舰队在第三舰队西北,如果发现第三舰队正在赶往亚丁湾,中国舰队也会向西航行。因为中国舰队的航速能达到四十五节,而且占据着有利的位置,还能从巴基斯坦获得补充的舰载战斗机,所以中国舰队完全有可能抢到战位,在亚丁湾伏击第三舰队。
  也就在尼克松犹豫不决的时候,发生了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七点三十五分,位于旗舰右前方的“布里斯班”号防空巡洋舰突然发生猛烈爆炸,舰长随即报告遭到鱼雷袭击,龙骨严重损毁,已经有五个大型舱室被海水淹没,邻近舱室也即将被淹没。
  这下,尼克松完全慌了手脚。
  两分钟后,又有一艘驱逐舰报告,遭到鱼雷袭击,但是没有被鱼雷击中。
  尼克松再也不敢迟疑,留下一艘驱逐舰协助“布里斯班”号之后,让舰队进入了反潜作战状态。
  如此一来,第三舰队的航速由三十三节降到了二十四节以内。
  原因很简单,反潜战舰只能在二十四节以下,才能有效利用反潜探测设备。超过二十四节,探测效率就将大幅度降低。
  当时的情况,让尼克松觉得,附近有好几艘中国潜艇。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第四舰队在上午遭到潜艇偷袭,两艘超级航母被击沉,当时反潜驱逐舰就报告有多艘中国潜艇出没。如果这些潜艇放弃了第四舰队,咬住了第三舰队,那么此时就在第三舰队附近。
  显然,第三舰队首先得考虑来自海面下的威胁。
  事实上,当时尼克松已经意识到,中国舰队很有可能已经丧失了空中打击能力,因为攻击“小鹰”号的是中国空军的战斗机。
  也正是如此,尼克松坚定了前往迪戈加西亚南部海域,再转向前往亚丁湾的想法。
  要是不能摆脱那些中国潜艇,就算甩开了中国舰队,第三舰队也逃不掉,肯定会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完蛋。
  这个决定,使尼克松丧失了最后一次逃生的机会。
  要知道,当时在第三舰队附近,除了“刺魟”号,就没有中国潜艇了,而且“刺魟”号还在几十公里之外。
  此时,牧浩洋则在为最后的决斗做准备。
  他首先通过预警机,联系上了已经南下一千七百公里的炮击编队,让炮击编队按照潜艇提供的信息,沿最短航线截击第三舰队,并且做好在夜间进行炮战的准备工作,比如安排倾斜旋转翼飞机观察炮击弹着点。
  随后,牧浩洋开始整顿手里剩下的航空兵力。
  非常可惜,特遣舰队的四艘航母上,把备用战斗机算上,也就只有十来架。
  为此,牧浩洋不得不再次派出一架运输机飞往印度,让那些在下午执行了任务的战斗机返回舰队。
  当然,只有状态比较好,没有严重故障的战斗机得以返回舰队。
  东拼西凑之后,牧浩洋集中了大约三十架战斗机。
  对他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这些战斗机有两个任务:一是找到第三舰队,二是击溃第三舰队的防空战斗机。
  只有这样,炮击编队派出去的倾斜旋转翼飞机才能安全到达第三舰队附近,引导大型综合战舰作战。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牧浩洋开始计算交战时间。
  如果第三舰队的航向没有太大变化,那么在夜间十一点左右,炮击编队的大口径电磁炮就能发挥威力了。
  为此,牧浩洋安排舰载战斗机在九点半准时起飞。
  这样的话,在十点五十左右,战斗机就能到达第三舰队附近。
  当然,协同战斗机作战的预警机得提前一个小时出发,不然又要拉到后面,此外空军的加油机也得准时赶到。
  在安排空中力量的时候,牧浩洋没再孤注一掷,而是考虑到了意外因素。
  还好,这不是大问题,只要让加油机向南飞行,就能缩短战斗机的返航距离,从而让战斗机有更多的时间在前方搜寻第三舰队。
  只是,对战斗机飞行员来说,这绝对是天大的考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8/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