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4/1021

  把俄军赶出哈萨克斯坦,绝对不是戚凯威想要的结果。
  在他的计划中,至少要在哈萨克斯坦打一场决定性的歼灭战,阻止俄军主力撤退到伏尔加河西岸。
  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算把俄军赶出了哈萨克斯坦,也算不上胜利。
  要知道,这将意味着,在进军伏尔加河西岸的时候,中国军队将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得因此推迟进攻行动。
  问题是,当时根本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到了十二月十一日,戚凯威与魏成龙都不得不考虑,是不是应该停止进攻,等到恶劣天气过去之后再继续前进。
  当时,中国军队差不多已经控制了乌拉尔河东岸地区,虽然还没有到达乌拉尔河,但是只要继续推进,俄军就会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更重要的是,此时乌拉尔河已经封冻,俄军可以非常方便的撤退。
  所幸的是,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是中国军队。
  事实上,在十二月七日,布鲁希洛夫就在考虑,要不要把部队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然后通过炸碎乌拉尔河冰盖,来阻止中国军队。
  只是,他没有立即付诸行动,因为俄罗斯总统在十二月四日就要求前线部队死守。
  显然,这是政治影响军事的典型案例。
  不管有没有暴风雪,俄军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把握都非常渺茫,布鲁希洛夫早就制订了沿乌拉尔河布防的作战计划。可是在政治上,这却行不通,因为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意味着美军将投入战斗,而美军司令官诺日罗夫上将早就表示,美军要到二零五四年才能投入战斗,因此俄军必须在乌拉尔河东岸坚守一个月。不管是尊重盟友、还是为了博得美国更有力的支持,俄罗斯总统支持诺日罗夫,要求布鲁希洛夫在乌拉尔河东岸死守,绝对不能在新年之前撤退。
  事实上,关键就在诺日罗夫与布鲁希洛夫之间。
  在洛布鲁克遇难后,马歇尔挑选了有俄罗斯血统的诺日罗夫出任美军总司令,并且同时晋升他为陆军上将。马歇尔此举,也主要是为了解决美俄军事合作的问题,毕竟一个能说俄语的美军将领能博得俄军的好感。
  当然,诺日罗夫确实有一些才能,至少在到达莫斯科之后,立即就成了俄罗斯总统最信任的人。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谁来担任美俄联军总司令?
  如果不是俄军高层坚决反对,俄罗斯总统很有可能任命诺日罗夫为总司令。
  问题是,虽然布鲁希洛夫保住了自己的位置,但是他与诺日罗夫的矛盾也上升成为了俄军与美军的矛盾。
  当时,布鲁希洛夫希望美军能够加强俄军的防线。
  如此一来,就得让美军分批投入战斗,即分散到各个战场上去。
  显然,诺日罗夫不肯这么做,连马歇尔都不答应,而是坚持认为,美军应该在某一个战场上作战,并且成为绝对的主力。至于把美军一个师一个师的派往战场,诺日罗夫根本就没有考虑过。
  为了这件事,布鲁希洛夫没有少跟诺日罗夫打嘴仗。
  可惜的是,每次闹起来之后,俄罗斯总统都偏向于诺日罗夫,让布鲁希洛夫无法以总司令的身份调动美军。
  闹到最后,布鲁希洛夫不得不妥协。
  不管怎么说,中国军队就快要打过来了,就算不能让美军去加强防线,也能让美军发挥作用吧。
  结果就是,美军被派去守卫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地区。
  这不是布鲁希洛夫的安排,而是诺日罗夫向俄罗斯总统请求后得到的结果。
  当时,还是十一月初。
  也就是说,当时布鲁希洛夫、诺日罗夫都没有想到,十一月底会遭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诺日罗夫算计得非常精明。
  在他看来,中国军队在突破了俄军设在乌拉尔河东面纵深达到四百公里的防区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即便能够打到乌拉尔河,也没有冲击力了。美军可以凭借乌拉尔河,毫无悬念的守住防线。如果俄军在防御作战中有较为突出的表现,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不少麻烦,美军还能发起反击。
  也就是说,最艰苦的任务都留给了俄军,美军将坐享其成。
  事实上,如果没有这场暴风雪,诺日罗夫很有可能得逞。
  要知道,他手里拥有三十个美军师,还有大批辅助人员,总兵力超过六十万,足以在乌拉尔到阿特劳的战线上发动战略反击。
  可惜的是,暴风雪改变了一切。
  俄军没有守住乌拉尔河东岸的防区,甚至没有给中国军队制造多少麻烦,就这么撤退到了乌拉尔河附近。
  虽然暴风雪也给中国军队制造了麻烦,但是诺日罗夫必须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军队在平推了差不多四百公里之后,将以较为完备的作战能力面对美军,没有给美军留下发动反击的机会。
  此外,还有一个更让诺日罗夫头痛的问题:蜂拥而至的两百多万俄军。
  要知道,这是两百多万张要吃饭的嘴!
  搞得不好的话,这些又冷又饿,而且恐慌到了极点的俄军将冲垮美军的防线,甚至有可能爆发兵变。
  背上这个负担,美军还能作战吗?
  正是如此,诺日罗夫坚决反对俄军撤退到乌拉尔河以西,并且影响了俄罗斯总统,让总统直接下令,让俄军死守每一寸阵地。
  显然,这解决不了问题。
  死守每一寸阵地,就是让两百多万俄军官兵在饥寒交迫中等死。
  俄军官兵中,不乏爱国者,也不缺少作战的勇气,可是他们首先面对的不是敌人,而是暴风雪带来的严寒与饥饿。如果能够与敌人作战,他们不会退却,会为了自己的祖国坚守每一块阵地。可是他们不是在面对敌人作战,而是在面对无法战胜的自然力量,以及那道让他们等死的命令。
  结果就是,俄罗斯总统下达的命令,摧毁了两百多万俄军官兵最后一点斗志与士气。
  现在,不是布鲁希洛夫命令俄军后撤,而是两百多万俄军官兵不顾一切的涌向已经冰冻住的乌拉尔河。
第一百七十一章
大规模投降
  俄军崩溃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可是这么快就丧失了斗志,多少有点出人意料。
  十二月十二日,前线侦察部队证明了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即乌拉尔河东岸的两百多万俄军正不顾一切的涌向乌拉尔河。
  只是,迎接他们的不是热腾腾的菜汤,而是冷酷的重机枪。
  在乌拉尔河西岸的河滩上,俄军宪兵部队沿着数百公里的河道,在三十多处主要渡河地点架起了数百挺重机枪,然后用高音喇叭命令溃退的俄军官兵返回阵地,不得擅自退回到乌拉尔河西岸。
  只是,风声淹没了宪兵的喊话声。
  直到重机枪喷出火舌,把成千上万发收割生命的子弹射向昔日的战友,惊慌失措的俄军官兵才猛然反应过来。
  后方,也是死路一条。
  这一场景,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并不少减。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宪兵就多次用重机枪阻止进攻部队后撤,并且冷酷的处决了所有在进攻中逃跑的士兵。在被俄罗斯人认为是“伟大的卫国战争”中,苏联红军也多次用重机枪把刚刚招募的新兵赶上战场,特别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成千上万刚刚穿上军服的红军官兵就这么被送到了前方是德军重机枪、后方是红军重机枪的战场上,不断刷新着这场惨烈会战的伤亡纪录。
  似乎,在俄罗斯的历史中,强迫血肉之躯的士兵去流血牺牲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因为在俄罗斯战败之前,俄官方烧毁了所有与这场战斗有关的资料,所以无法确切的知道有多少俄军官兵死在了宪兵的手里。只有一点可以肯定,俄军宪兵的这种做法,毁灭了两百多万俄军官兵的最后一线希望。
  在无法与敌人作战、又无法撤退的情况下,不再战斗成为俄军唯一的选择。
  这个时候,魏成龙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战地宣传。
  当天,中国陆军就出动了数十架大型无人机,而且在这些无人机上安装了高音喇叭,让其在低空飞行,向乌拉尔河东面的俄军官兵宣扬中国军队优待俘虏的政策,播放战俘营里有温暖的被窝、可口的食物、足够的药品等信息,并且鼓舞俄军官兵向东前进,不再为万恶的美帝国卖命。
  第二天,运输机开始在战场上空撒布宣传传单。
  当时,后方已经印制了大批传单,主要就是宣传后方的生活条件有多好。这些传单原本计划用在西伯利亚战场上,因为那边的俄军几乎都是预备部队,素质非常低下。结果,被魏成龙首先用在了乌拉尔战场上。
  做完这些事,中国军队要做的,就是做好收容战俘的准备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里,主动向中国军队投降的俄军超过了一百八十万,没有投降的俄军也多半是无法活动的伤员与病号。当时,一些俄军官兵在投降之后,还主动带中国军队去他们的驻地,以便让无法活动的战友得到救治。
  毫无疑问,这忙坏了中国军队。
  要知道,当时在前线活动的只有六个集团军,总兵力不到三十万,相当于一名中国军人要收容七名战俘。
  所幸的是,天气正在好转,至少大型电动运输机能够在前线机场起降了。
  当然,也不是乌拉尔河东岸的所有俄军都缴械投降。
  十二月十七日,在发现乌拉尔河东岸的俄军士气已经崩溃之后,布鲁希洛夫不顾总统下达的命令,让部队撤退到乌拉尔河西岸。
  让布鲁希洛夫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当天俄军近卫第八装甲师的官兵劫持了师部,逮捕了包括师长日丹诺夫在内的三十多名军官,然后向中国军队投降,而日丹诺夫是布鲁希洛夫的嫡系。
  这件事,让布鲁希洛夫意识到,东岸的俄军已经彻底崩溃了。
  在求生欲望的迫使下,已经彻底绝望的俄军官兵才会袭击自己的长官,并且在还能作战的情况下向敌人投降。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即布鲁希洛夫的孙子安德烈就在近卫第八装甲师师部当参谋。
  小布鲁希洛夫当了俘虏,在战俘营一直呆到战争结束,后来被遣返回俄罗斯,活到九十九岁,在离百岁生日还差三天的时候去世。后来,他为自己的祖父写了一本传记,与布鲁希洛夫有关的很多事情,都是由这本传记讲述的。再往后推,小布鲁希洛夫的儿子还是中俄民间友谊社的创始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布鲁希洛夫能够活到战后,与他那个大名鼎鼎的祖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个身份,让他没有被送去条件恶劣的劳动营,而是一直留在了衣食无忧的战俘营里。要知道,在整个大战期间,被送到劳动营的俄军战俘中,只有不到一半能活到战后。对于从小就养尊处优的小布鲁希洛夫来说,体格肯定不如其他俄军战俘,根本没有希望活着从劳动营走出来。
  布鲁希洛夫做出了正确决定,只是来得太迟了。
  到十二月二十日,只有不到十万俄军撤退到了乌拉尔河西岸,而且随即都被宪兵押往后方的集中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4/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