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1021

  每侧机翼下各有两枚SD-10中程空对空导弹与一枚PL-11格斗导弹,进气道下面还各挂了一枚SD-10,腹部中线前方挂架上是一具多功能对空搜索吊舱,后方挂架上则是一具拖拽式诱饵吊舱,翼尖没有挂导弹,而是两具电子对抗吊舱。
  这是最高对抗级别的全空优挂载模式,只有面对比自身强大的敌人时,才会如此配置弹药与对抗设备。
  晏鹰搏他们要面对的,正是比自身强大的敌人:美军的F-22A战斗机!
  按照起飞前领到的任务,晏鹰搏的小队将为空八师的FBC-1C战斗机护航,掩护它们轰炸开城的联军集结地。因为是攻势护航,所以巡逻区域在平壤以南,礼成江到载宁江之间的区域。
  出击距离不到六百公里,扣除往返航程,内部油箱所剩燃油足够巡逻两个小时。
  轰炸行动最多持续十五分钟,算上提前到达的半个小时,以及与敌机争夺制空权额外消耗的燃油,J-11B的燃油也很充足。
  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空战时的推重比,四架J-11B只携带了百分之八十的燃油。
  这样一来,战斗机的起飞重量减轻了两吨,等于空战推重比额外提高零点零八,大幅度改善了J-11B并不出色的垂直机动性能。
  会遇到F-22A吗?
  晏鹰搏心里没底,或者说既兴奋又担心。
  作为J-11B的特级飞行员,晏鹰搏非常了解这种战斗机,知道它的长处、也知道它的缺点。跟F-22A相比,J-11B差的不是性能,而是基本设计理念。这种代差,很难用性能差距来衡量。
  即便跟同时代的战斗机,比如F-15C相比,J-11B的某些性能也不见得突出。
  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垂直机动性能,即爬升性能。晏鹰搏没有驾驶J-11B与F-15C对抗过,但是在前几年的“上海合作组织反恐联合演习”中,晏鹰搏从俄罗斯空军飞行员那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吃亏的不是俄罗斯空军,而是印度空军。
  在美国与印度的联合演习中,印度用刚刚从俄罗斯采购的Su-30MKI对抗已经服役了二十多年的F-15C,在没有挂副油箱、配备矢量推力喷管、内部半油的情况下,Su-30MKI在垂直爬升中,竟然比不上挂了两具副油箱的F-15C!
  虽然事后证实,美军派遣的是经过中期延寿改进、换装推力更大的发动机、被称为“金鹰”的F-15C,性能有大幅度提升,但是Su-30MKI在对抗中完败,仍然让印度空军丢尽脸面。
  俄罗斯也很没面子,不然不会在Su-35上用117S换下AL-31F。
  导致Su-27系列战斗机垂直机动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就是“超重”,在发动机推力相当的情况下,Su-27SK的空重高达十六吨,空战重量为二十二吨,F-15C的空重为十三吨,空战重量在十九吨以内。Su-30MKI增加了多任务能力,空重达到十九吨,空战重量在二十六吨以上。在发动机推力增加有限的情况下,Su-30MKI的空战推重比比Su-2SK7都差得多,更别说与F-15C相比了。
  与Su-30MKI相比,J-11B不算差,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虽然国产WS-10B比进口AL-31F好得多,最大推力提高了百分之十,而且J-11B的多任务能力并不突出,侧重空优任务,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后,空重比Su-27SK轻一点,在十五吨左右,空战重量能控制在二十一吨以内,但是J-11B的空战推重比只有一点二,而“金鹰”的空战推重比绝对在一点二五以上。
  在激烈的空战中,零点零五的推重差距足以决定胜负。
  晏鹰搏的安排,让J-11B面对F-15C时有了胜算。遇到空战性能更突出的F-22A,还有胜算吗?
  正在考虑这个问题的还有空七师师长贾定康大校。
  因为是四川人,一口川普说得很有味道,所以官兵私下里叫他“假老练”。只是贾定康绝对与这个绰号沾不上边,在空七师,他是绝对的主心骨。晏鹰搏这样的特级飞行员,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
  这次,贾定康没有出击,而是登上了军区司令部直接指挥的KJ-2000预警机。
  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美军部署在关岛的F-22A已经进驻冲绳,在前两天的战斗中执行制空任务,至少击落了三架Mig-29。随着人民军溃不成军,大部分战斗机撤退到北纬三十九度线以北,还有几十架逃到中国境内,F-22A开始执行轰炸任务,弥补F-15E不足产生的打击力量空缺。
  与F-22A对抗,关键不在格斗,而是如何发现这种隐身战斗机。
  在贾定康看来,空战进入格斗阶段后,J-11B才有胜算,在视距之外用中程空对空导弹互射,J-11B一点胜算都没有。
  暂且不说能不能发现F-22A,就算发现了,又能怎么样?
  J-11B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对F-22A的锁定距离绝对不会超过六十公里,能达到四十公里就很不错了,而F-22A可以用AGP-77在两百公里外锁定J-11B,然后选择最有利的攻击位置,在八十公里外发射AIM-120D。如果美军飞行员的胆子够大,或者从J-11B的雷达探测盲区进入,在六十公里处发射AIM-120D,J-11B几乎无法逃逸,被击落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九十!
  再退一步,就算J-11B抓住了机会,发射了SD-10,击落F-22A的概率也非常低,因为SD-10的主动雷达导引头对J-11B这类非隐身战斗机的锁定距离为二十公里,对F-22A的锁定距离恐怕不到两公里。以F-22A突出的机动性能,避开迎面射来的SD-10,简直是易如反掌。
  只有进入视距内,J-11B才能利用具备大离轴发射能力的PL-11,在格斗中抓住机会。
  要想打格斗空战,首先就得发现F-22A。
  依靠战斗机的火控雷达,显然不大现实。只有预警机,而且是KJ-2000这种配备了大功率相控阵雷达的预警机,才有可能做到。
  贾定康不是孤军奋战,而且中国空军不是临时抱佛脚。
  F-22A服役前,中国空军就在研究对抗隐身战斗机的战术,投入大量资金,开发相关技术。
  开战前,王志盛所在的朝鲜人民军防空部队能够击落霍普金斯少校的B-2A,就是利用了中国空军的研究成果。
  利用多基址雷达,能够有效探测隐身目标!
  只是,以现在的技术,多基址雷达只能固定部署在地面,无法部署到运动平台上。要想用到预警机上,只能用一些笨办法。
  晏鹰搏上尉驾驶的J-11B升空前,两架KJ-2000与四架KJ-200已经升空。
  两架KJ-2000在鸭绿江与图们江江口中国一侧巡逻,四架KJ-200中,两架在KJ-2000之间,两架在辽东半岛以南的黄海上空。六架预警机都临时安装了一台高精度原子种,而且六架预警机都严格按照巡逻航线飞行。通过预警机上的高带宽数据链,空情信息汇总到沈阳的军区防空指挥中心,对六架预警机在同一时间的探测数据进行联合解算,以此搜寻探测区域内的隐身目标。
  这么做的效率不是很高,但是别无他法。
  就算能够发现F-22A,也无法得到精确的位置信息,只能描绘出大致航线,引导J-11B迎敌。
  即便如此,也比什么都不知道好得多。
  预警机部署到位后,晏鹰搏才收到起飞指令。
  四架J-11B呼啸着升入夜空。
  再过一个小时,天色就将放亮。选择这个时候出击,就是为了让J-11B有机会与F-22A近身格斗。
  按照计划,J-11B首先肃清航线,所以八架FBC-1C将在半个小时后起飞。
  晏鹰搏不知道FBC-1C会用什么方式轰炸开城的美韩联军,但是可以肯定,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这些战斗机会携带射程在一百公里以上的防区外弹药,而不像演习那样,挂着非制导炸弹与火箭弹,飞到敌人上空进行轰炸。
  到达巡航高度后,晏鹰搏平静了下来。
  担心没有用,打完了才知道谁更厉害!
第三十五章
孤注一掷
  中国宣布成立援朝司令部后,美韩联军立即提高了警惕。
  美军可以不把人民军放在眼里,即便是人民军中最先进的Mig-29,对美军也没有半点威胁。二十多年前,美军就在海湾战争中用行动证明,那些外销的Mig-29z只能算是“垃圾中的战斗机”。
  没有完善的作战系统,再先进的战斗机都是摆设。
  中国不是朝鲜,中国空军不但有先进战斗机,还有世界上第三种入役的战略预警机、完善的地基雷达、数量众多的空军基地。
  与中国空军对抗,还不能像打击朝鲜空军那样,直接轰炸空军基地。
  只要中国空军参战,美军只能在空中迎战。
  七月二十五日,美韩联军把制空力量提高了一倍。美国空军升空执勤的预警机由之前的两架提高到三架,随时有四架F-22A在三八线附近巡逻。后方机场上,至少有四架F-15C与韩国空军的四架F-16C随时可以起飞。日本海上空,还有两架美国海军的E-2D,以及从“华盛顿”号与“罗斯福”号上起飞的四架F/A-18F。两艘航母甲板上还各有两架F/A-18F停在紧急起飞点上。
  到二十六日上午,随着“尼米兹”号与“文森”号到达,美国海军的兵力将增加一倍。
  因为畏惧中国军队数量众多、性能先进的岸基反舰导弹,美军航母没有进入黄海,全部集中在日本海,所以半岛东部的制空作战由海军承担,空军只负责西部制空,以便全力支持北上的地面部队。
  三架E-3D的探测区域相互重叠,能够及时发现从任何方向上进入的敌机,至少能为制空战斗机提供十五分钟的预警时间。
  美军高度重视中国空军,不等于害怕中国空军。
  比起中国空军,美军更加了解对手。
  虽然在战场上,美军从未遭遇过Su-27战斗机,但是在战场外,美军有足够多的机会了解这种战斗机。
  通过与印度的联合演习,美军掌握了Su-20MKI的基本性能。
  与越南交往时,美军飞行员还驾驶越南空军的Su-27SK,跟F-15C与F/A-18F进行对抗训练。
  在战场上,美军飞行员也接触过Su-27SK。
  埃厄战争期间,至少有四名俄裔美国飞行员在CIA安排下,以雇佣兵身份为厄立特里亚效劳,驾驶Mig-29跟同样以雇佣兵身份、驾驶Su-27SK的俄罗斯飞行员作战,只是没能取得战果。
  这些接触,让美军对Su-27系列战斗机的性能了如指掌。
  与美军的战斗机相比,受动力系统限制,Su-27更注重水平机动性能,特别是瞬间盘旋性能。通过气动外形优化设计,Su-27的水平机动性能不但在第三代战斗机中无与伦比,即便跟F-22A相比也不遑多让。
  在格斗中击败Su-27的办法很简单:迫使对手进行垂直机动。
  美军战术教材里写得非常清楚,如果与Su-27遭遇,必须抢先占据高度优势,迫使对方爬升,然后利用F-15C或者F-22A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在快速变化高度的格斗中击落对方。
  虽然J-11B与Su-27SK的差别很大,特别是在内部构造上,J-11B算得上是一架全新的战斗机,与Su-27SK没有多少相似性。通过大量使用复合材料,J-11B的结构重量比Su-27SK轻了一吨多。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特别是中国自行开发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让J-11B脱胎换骨,在空战性能上不亚于EF2000等三代半战斗机。但是同样受动力系统、以及气动外形影响,J-11B的垂直机动性能肯定不突出,即便比Su-27SK有所改善,也难以达到F-15C的水准,更不可能与F-22A相提并论。
  垂直机动性能不如对手,使J-11B与F-22A对抗时,几乎没有胜算。
  J-11B面对的不是单一活动的F-22A,而是获得了整个作战系统支持的F-22A。
  作为非隐身战斗机,J-11B要想隐蔽接敌,只能超低空进入。在这种模式下,E-3D对J-11B的探测距离不会超过二百五十公里,提供给F-22A的预警时间最多十五分钟。如果J-11B的目标不是F-22A,而是E-3D,并且使用射程在一百公里以上的空对空导弹,美军的预警时间将被压缩到十分钟以内。这么做的代价是:与F-22A交战时,J-11B没有足够时间爬升到有利高度,很有可能在爬升时受到AIM-120D迎头攻击。即便避开了AIM-120D,进入格斗空战阶段,J-11B也会因为在爬升过程中损失了太多的速度,处于绝对不利的位置,被F-22A用AIM-9X击落。
  从中高空进入,胜算更加渺茫。E-3D能在五百五十公里外发现在高空飞行的J-11B,为F-22A提供半个小时以上的预警时间。凭借优异的超音速巡航能力,F-22A有足够的时间在接敌前绕到J-11B侧面,从J-11B的后半球发起攻击。没有足够的数量优势,J-11B在见到F-22A之前就会被AIM-120D消灭掉,根本没有机会靠近F-22A,更不可能与F-22A以格斗定胜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10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