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9/578

  最终,即便帝国海军最终击败了联合舰队,也在战略上输给了敌人。
  可想而知,快速战斗群,快速战列舰在这场关键海战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紧接着,“巴西兰海战”再次证明了快速战列舰的价值。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前往巴西兰海峡拦截日本联合舰队的是四艘老式战列舰,在经过“萨兰加尼海战”之后,恐怕都难以及时包抄到了日本联合舰队的前面去,更不可能及时堵住联合舰队西逃的通道,也就不可能有“巴西兰海战”的重大胜利。
  虽然从战略上来讲,“巴西兰海战”只算得上是锦上添花。经过“萨兰加尼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只剩下了四艘可用的战列舰,就算“雾岛”号在近期修复,日本海军也只有五艘战列舰。翻年之后,帝国海军则拥有至少八艘能够投入战斗的战列舰,如果受损的几艘战列舰快速修复,战列舰的数量将达到十三艘。如此一来,日本海军仍然处于战略劣势,而且差距更加明显。但是,“巴西兰海战”证明了快速战列舰在战役行动中的价值,说白了,就是其速度对战役产生的重大影响。
  也就是说,“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充分的证明了快速战列舰的战略与战役价值。
  问题是,要想让评估报告更有说服力,就必须加入对战舰来说,也是海军最为看重的战术价值,即快速战列舰在作战中体现出的优势。
  作为“大东海战”与“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的参与者,白佑彬很清楚,快速战列舰的战术价值主要就体现在“抢位”上。即在战斗过程中,快速战列舰可以凭借其速度优势占领更有利的位置,从而对敌人形成优势。
  不管是“大东海战”中将日本南遣舰队逼得走投无路,还是在“萨兰加尼海战”中利用速度抢先占领日本联合舰队的横向炮击阵位,以及在“巴西兰海战”中利用速度快速逼近联合舰队,最终用标准的战列战术击沉两艘日本战列舰。这些,全都建立在快速战列舰的速度优势之上。
  问题是,作为海战的参与者,白佑彬知道,速度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除了速度之外,快速战斗群能够三战三捷,还有火力、防护方面的优势,更有雷达带来的情报优势。
  这其中,雷达产生的重大作用甚至超过了“速度”。
  不说别的,如果没有雷达,三艘快速战列舰很难在“大东海战”中将其火力发挥出来,即便能够追上日本的主力舰,也难以将其击沉。同样的,如果没有雷达,在“萨兰加尼和巴西兰海战”中,快速战斗群的炮击命中率将大打折扣,甚至不得不拉近距离,与敌人“格斗”,最终快速战列舰的火力与防护优势将荡然无存。速度优势也最多只能在撤退,或者是逃跑的时候发挥出来。
  除了雷达之外,以雷达为基础的炮击战术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
  因此,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快速战列舰只是一个平台,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帝国海军难以在三场海战中获得胜利。同样的,如果缺乏相关的设备以及战术革新,仅仅只有平台,帝国海军也不可能在三场海战中获胜。
  最初的时候,白佑彬准备将这些全都写进评估报告。
  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原因很简单,严国荣需要的是一份能够让内阁能够给海军更多军费,陈锦宽能够批准建造更多快速战列舰的评估报告,而不是对快速战列舰,乃至帝国海军主力舰真实战斗力的评估报告。
  显然,在这份评估报告中只需要提到快速战列舰的重要价值。
  另外,在新战术以及雷达技术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欠缺。比如当时海军装备的电眼乙型雷达的性能难以满足炮战的精度要求,同时战舰缺乏更有效的火力指挥系统,枪炮军官缺乏完全在雷达引导下进行炮战的能力等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花很大的力气解决,同时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最重要的,这些问题都暴露出了海军的不足。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这不但是海军的不足,还是快速战列舰的不足。因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除了快速战列舰本身优势之外的其他问题写入这份评估报告。
  只是,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海军军官,白佑彬绝不会忽视这些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也就在撰写这份《快速战列舰在现代海战中的价值与表现》的评估报告时,白佑彬就决定要针对快速战列舰在战斗中暴露出的不足与缺陷写一份相关的报告。
  后来,他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几项极为关键的建议。
  比如,研制专门引导炮击的雷达,改进现有的火力指挥系统,研制提高炮战效率的设备,改进舰队内部通信系统,研制射程更远的对地支援弹药。
  根据他在这份被称为《海军重点技术发展规划》的报告,海军加大了对相关技术的投入。
  火控雷达,作战指挥系统,弹道计算机,舰队信息交换系统(后来的军事数据链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次口径炮弹等等新式装备与设备能够在大战期间研制成功,并且投入战争,与白佑彬当时写的报告有着极大的关系。
  当然,白佑彬不可能在一个下午的时间内完成这两份极为重要的报告。
  另外,大战期间,《海军重点技术发展规划》一直是海军的绝密报告,知道其全部内容的人不会超过十个!按照可靠的说法,这份报告前后修改了十多次,陆续增添了很多重要项目,而且都是由白佑彬主笔。
  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才陆续公布了该报告的部分内容,至今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没有对外公布,而且仍然是帝国海军绝密报告。可见,这份报告对帝国海军的发展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第三十六章
走穴作秀
  夜幕缓缓降下的时候,白佑彬才去了卫延年的办公室。
  考虑到总参谋长不是铁打的机器,也要吃饭喝水,所以白佑彬故意晚了半个小时过去,结果在他到达的时候,卫延年正在吃晚饭。
  “坐吧,先等我一会,要喝什么,自己动手。”
  白佑彬有点尴尬,这来得真不是时候。
  “吃过晚饭了吗?我叫人给你准备……”
  “参谋长,我已经吃过了,你别客气。”
  卫延年点了点头,加快了速度,似乎时间非常宝贵一样。
  不到五分钟,副官就进来收走了餐盘。去泡上一杯咖啡后,卫延年坐到了沙发上。
  “你也看到了,现在我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工作,就连吃饭都得两口并一口。”卫延年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了香烟。
  “参谋长,元帅的身体……”
  “正在康复,而且你们传回的捷报是最好的治病良药。”卫延年微微一笑,说道,“其实,这次是元帅让你回来的。按照元帅的意思,快速战斗群近期不会有重要的作战行动,趁此机会让你回来锻炼锻炼,也是为你着想。”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他一直认为是陈锦宽在暗中帮他。
  “严国荣没有刁难你吧?”
  “没,没有。”白佑彬赶紧摇了摇头,“让我写一份评估报告,只是催得急,所以我找了个比较熟悉的帮手。”
  “南洋舰队的军官?”
  白佑彬点了点头。
  “不错嘛,这么快就学会拉帮结伙了。”卫延年微微一笑,“当然,现在是特殊时期,而且严国荣这段时间的火气不小,听说都是他手下那帮不学无术的年轻军官搞出来的。既然你觉得对你有帮助,就调到总参谋部来。如果江洪波不肯放人的话,我去找他谈话。”
  “这事我会处理好的,不用参谋长操心了。”
  卫延年又微微点了点头。“也好,相信以你现在的成就,江洪波不会不卖你这个人情。再说了,他那个窝也容不下那么多的优秀军官,总不能好的全被他捏着,差的就踢给海军总参谋部吧。”
  白佑彬不想过多的评价以往的上司,所以转移了话题。“参谋长,现在红海那边……”
  “问题不大,陆战队正在稳步推进,江洪波发了几次捷报回来,只不过都是小胜,还没有获得决定性的大胜。”卫延年掏出了香烟。“另外,地中海那边的情况比我们预料的要好得多,英国大西洋舰队现在还在海峡西面的海面上转悠呢。”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这一点他可没有想到。
  按照他的估计,快速战斗群返回太平洋战场之后,英国大西洋舰队肯定会抓住机会闯关,杀入地中海,从而牵制住帝国海军,为日本海军减轻压力。
  “你不知道?”卫延年看出了白佑彬的疑惑,“就在你们返航的时候,我们的守卫部队在海峡内布设了数千枚水雷。英国大西洋舰队第二次闯关的时候,又有一艘主力舰被炸伤,一艘巡洋舰被水雷炸沉,结果灰溜溜的退了回去。现在,他们恐怕在考虑要不要绕道好望角杀入印度洋。”
  “水雷!?”白佑彬更加惊讶了。
  “基本上都是上次大战时送过去的水雷,虽然陈旧了一点,但是还能派上用场。”
  听到这,白佑彬才恍然大悟。
  上次世界大战,帝国海军远征舰队在“休达海战”中挫败了法国与意大利海军杀出地中海的行动,随即大量在“马罗基海战”与“休达海战”中受损的战舰返回帝国进行维修。这时,帝国海军在直布罗陀海峡内布设了数千枚(据统计,总数超过了一万枚)水雷,基本上封死了整条海峡。
  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按照《巴黎停战和约》,负责清除海峡内的水雷。
  当时,一部分水雷被直接引爆,另外一部分水雷则被捞了起来,而且就储备在直布罗陀要塞的弹药库里面。
  十多年来,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那些水雷。
  现在,正好又排上了用场,而且再次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大西洋那边的问题还不严重,按照我们现在的规划,随着三艘‘五岳’级战列舰完成改造,再次服役,以及正在建造的四艘战列舰完工服役,一年之后,大西洋舰队就能恢复元气。当然,水雷不可能抵挡英国大西洋舰队一年之久,而我们攻打苏伊士运河的行动也要不了那么多的时间。只要江洪波能够按时打下苏伊士运河,随着印度洋舰队杀入地中海,英国海军就得修改其战略计划。”略微停顿了一下,卫延年突然问道,“知道今天叫你过来的原因吗?”
  白佑彬微微一愣,随即摇了摇头。
  “相信,你也听说了李玉民的事情。”卫延年去拿来了一份文件,“这几天,给他求情的电话不下一千个,上门求情的将领更是络绎不绝,就在你来之前,又有两个将领来找我。当然,怎么处理李玉民的事情,我做不了主。”
  白佑彬没有开口。
  卫延年也确实做不了主,那是海军元帅的事情。
  “只是,现在元帅的身体健康还不能正常工作,所以大部分调查工作由我在做。”卫延年把文件交到了白佑彬的手上,“这是祖寿清写的战斗报告,其中一些涉及到了主力战斗群。你参加了整个作战行动,相信应该比较清楚当时的情况。”
  迟疑了一下,白佑彬翻开了文件。
  “当然,我相信祖寿清不会感情用事。虽然他的为人有点受人诟病,但是他至少是一个公事公办的人。”卫延年微微一笑,“另外,内阁与议政院都已决定彻底调查主力战斗群作战不力的原因,而且调查人员过几天就要到了。按照元帅的意思,我们要全面配合调查工作,绝不能袒护有过失,有错误的将领。”
  “参谋长,你是说,需要我出面作证?”
  卫延年摇了摇头。“调查委员会到底会传讯谁,我也不知道。如果我知道的话,调查还有意义吗?”
  白佑彬苦笑了一下。
  从卫延年这番话里,他听出了两个意思。一是祖寿清的报告没有问题,就算有问题也没有问题。二是如果白佑彬被调查委员会传讯,就要按照祖寿清的报告提供证词,而不能出现矛盾的地方。
  这两层意思背后更深层的含义是:李玉民完蛋了。
  显然,这次要整垮李玉民的不是祖寿清,也不是卫延年,而是陈锦宽。不管是祖寿清,还是卫延年,都只是为陈锦宽做事的。
  考虑到这层关系,白佑彬非常清楚自己所处的立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9/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