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578

  只不过,这次帝国海军不会向联合舰队发出“邀请函”,而是发出了“挑战书”。
第五卷
回天梦灭
第一章
欲盖弥彰
  海军总参谋部,作战会议中心。
  “……这就是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雷霄霆的语调仍然是不急不慢,不卑不亢。“综前所述,我们的战略优势能够保持到今年年底。随着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在明年上半年服役,美国参战的可能性将进一步增大。从各方面考虑,最迟必须于明年六月底之前击败日本,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在明年下半年调整战略重点,应付新的威胁。”
  说完,雷霄霆坐了下来。
  十多名将领的目光全都转向了端坐首席的陈锦宽。这是陈锦宽五个月来,第一次参加战役策划会议。
  “雷霄霆上校的分析很透彻,情报也非常明确。”陈锦宽轻轻的敲了敲会议桌。“与我们之前预料的情况相似,美国正在积极准备参战,日本仍然在负隅顽抗。所谓‘不到黄泉不落泪’,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消灭掉日本的战争资本,日本就不会轻易投降。如同雷霄霆上校所说,我们的战略优势最多只能保持一年。能否在这一年内击败日本,直接关系到了今后的战略态势。各位,有什么高见就尽情说出来吧。”
  会议室里一阵沉默,几名将领还偷偷朝坐得笔直的雷霄霆瞟了几眼。
  虽然在这个会议室内,雷霄霆的军衔是最低的,但是没有人敢怀疑他的权威,甚至没有人怀疑他的地位。按照海军内部广为流传的“流言”,雷霄霆是陈锦宽与卫延年之后,海军第三号实权人物。
  “要打败日本,仅仅歼灭联合舰队是不够的。”首先开口的是陆战队司令方国儒上将,上个月,他还是陆战队中将。“美国参战的态势越明显,日本越不会轻易投降。另外,美日是传统盟国,美国是否参战,以及在什么时候参战,日本肯定清楚。如果按照雷霄霆上校的分析,美国将在明年下半年,最迟后年上半年参战,即便我们能够在今年歼灭日本联合舰队,也不能迫使日本投降。”
  “为什么不能?”开口的是一名海军将领。“只要我们彻底封锁了日本的贸易航线,难道日本储备的粮食能够供数千万人食用一年?”
  方国儒冷哼了一声,并没有与那名将领争辩。
  实际上,在这个会议室里,方国儒只能算是“外人”。
  陆战队独立成军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军都将陆战队当作“叛徒”。毕竟,陆战队是海军在对外扩张中一手组建的,而且与海军的关系极为密切。按照海军的传统观念,陆战队就是海军伸到陆地上的那只腿,是海军打压与牵制陆军的重要力量。随着陆战队独立,海军成了真正的“海”军。
  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陆战队又有重返海军的趋势,比如战时听从海军指挥,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演变,海军早就把陆战队当作“外人”看待了。
  两名将军的分歧不仅仅是“门户之见”,更是海军与陆战队在对日作战方面的主要矛盾。
  按照海军的传统观点,只要击败日本海军,并且对日本实施彻底封锁,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甚至连粮食都不能保证自给自足的日本只能投降,别无选择。历史上,海军不但用这种方法击败过同为岛国的英国,还击败过三面环海的西班牙,甚至让荷兰、法国这些大陆型国家尝到了战败的滋味。
  相反,陆战队却认为日本不会因为海上的失败而迅速投降。这并不是说陆战队否认海上封锁能够击败日本,而是认为,日本可以在封锁下坚持很长一段时间,不大可能在海军的战略规划时间内投降。如此一来,随着美国参战,帝国将在战略上陷入被动境地。因此,要尽快击败日本,就必须登陆日本本土,彻底打垮日本的斗志。
  从客观的立场上讲,陆战队的观点比较现实。
  不说别的,今非昔比,海上封锁带来的诸多麻烦不但是海军无法解决的,也是帝国无法解决的。比如,粮食是否应该归为战争资源就在国际上存在着巨大的争议。
  美国坚决反对将粮食归为战争资源,认为粮食是人道主义物资,交战双方都应该保证对方平民的生存权利。如此一来,在海上封锁中是否应该将粮食算为禁运物资呢?如果算,帝国海军的袭击舰将对悬挂美国国旗,运送粮食的船只开火,结果很有可能让美国总统获得立即参战的理由。如果不算,对日封锁就很难导致日本出现粮食危机,也就难以通过封锁让日本在一年之内投降。
  只不过,方国儒人轻言微,他的意见一直不受海军将领的重视。
  这时候,陈锦宽朝卫延年递了个眼神。
  “方国儒将军说得没错,我们必须得考虑日本继续顽抗下去的可能性。”卫延年的话不可能不受重视。“从首辅现在的战略思路来看,在我们击败日本之前,要尽量防止美国参战,就必须尽量避免激化美国国内的战争情绪,使‘孤立主义’仍然在美国国内拥有主导地位。如此一来,我们的海上封锁就不可能做得很彻底,至少对美国认可的粮食、药品、纺织物等生活必须品不能做到彻底封锁。因此,按照现在的态势,仅仅歼灭联合舰队,以及海上封锁很难在一年之内迫使日本投降。”
  开始发言的那名将领一阵激动,注意到陈锦宽的严峻神色后,这才安分了一点。
  “孤立主义”是上次大战后,美国国内出现的一种思潮。当时,很多美国人认为,参加世界大战,牺牲数十万美国军人换来的却只是与之不相称的海外利益,对美国没有任何好处可言。这部分人又认为,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西面的太平洋与东面的大西洋上美国本土最好的天然屏障,只要继续维持美国在美洲地区的霸权地位,就能保证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根本没有必要为其他国家火中取栗,与大明帝国敌对。
  随着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爆发,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该思潮在美国迅速扩散,并且得到了大多数美国人的认同。
  随后的十多年,大明帝国与美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平稳期,随着经济复苏,双方的贸易与外交往来越来越频繁,在六十三年到六十八年(31年到36年)期间,双方的关系进一步升温,通过《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以及随后的《伦敦海军条约》,仿佛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将携手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与大明帝国类似,所以美国总统即便想参战,也要得到议会的批准。
  在此情况下,即便美国总统知道,为了争夺世界霸权,美国与大明帝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将难以避免,可是只要双方不发生直接冲突,美国总统很难在参众两院的支持下,将美国带入战争。
  萧鼎昆没有将粮食、药品与纺织物列入对日禁运清单,就是为了避免与美国发生冲突。
  “问题是,该怎么打!”陈锦宽接着卫延年的话说道,“如果进攻日本本土,我们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陆战队是否能够独立承担地面作战任务,是否需要陆军的支持?另外,进攻日本本土之前,我们是否需要占领前进基地。如果需要,将花多少时间,以及多大的投入?如果费时太长,且对美国的刺激太大,美国会不会提前参战。如果会,我们要不要提前做好转移战略重点的准备,以及该怎么转移战略重点?”
  这一连串的问题不是在问海军将领,而是在问方国儒。
  “我们正在制订进攻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战役规模,陆战队完全有能力单独承担地面作战行动。”方国儒迟疑了一下,“至于是否需要攻占前进基地,这需要看我们登陆日本本土所要达到的战略目的,即到底是彻底击败日本,还仅仅只是推翻日本政府,扶持亲帝国的新政府。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暂时还没有考虑,而且这也不属于陆战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目光转向了雷霄霆。
  “情报方面,我们会加强搜集力度。”轻轻咳嗽了一下,雷霄霆又说道,“只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确信日本能够坚持一年以上,并且使我们无力东进,则不会急着参战。相反,如果日本明显不支,难以坚持到明年下半年,美国很有可能在明年年初,甚至今年年底参战。当然,制造战争理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也就是说,我们不但要迅速战胜日本,还要让美国认为日本不会迅速战败?”
  听到卫延年的问题,雷霄霆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他只是情报军官,只负责提供情报,制订战略规划,做出战略决策不在他的工作范围。
  陈锦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似乎刚刚想到了一个新的计划。
第二章
闭门会议
  四月三日,也就是海军召开内部会议的第二天,陈锦宽就离开舟山,去了帝国京城。
  五日后,陈锦宽返回舟山,并且带回了萧鼎昆在对日作战问题上的最终决定。当天晚上,卫延年、方国儒、雷霄霆、以及刚刚被提拔为西太平洋战区司令的祖寿清来到了元帅官邸。吃过晚饭之后,四人跟随陈锦宽进了书房。
  等到四人看完了带回来的文件后,陈锦宽开口说道:“这就是首辅的态度,作为具体的实施者,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先决条件。首先,陆战队是否能够完成这几项登陆作战任务,以及陆战队是否有相关方面的战役规划。”
  众人都向方国儒看了过去。
  陈锦宽将方国儒请来,表明他没有将方国儒当作外人看待。要知道,能够被邀请到元帅官邸吃晚饭,并且与元帅在书房内商讨军机大事,只会是元帅最信任的人。
  “陆战队的兵力不成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动员,算上新组建的陆战师,我们可以在西太平洋战场上投入二十五到三十个师的兵力,到该阶段作战后期,还能新增二十到二十五个陆战师,总兵力将超过一百万。”方国儒也知道陈锦宽对他的态度,而且他一直很佩服陈锦宽,只是看不惯那些趾高气扬的海军将领。“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本月底实施第一阶段作战行动,我们的战役规划远远落后。按照我现在掌握的情况,如果要在日本本土登陆,并且控制住战役规模,就只能将登陆场选择在相模湾一带,即伊豆半岛与房总半岛。其中房总半岛地势相对平坦,更有利于陆战队进攻,是最佳的登陆地点。如此一来,为了缩短后勤补给线,我们必须首先攻占相模湾南面的某座岛屿。如果从地理位置上看,伊豆群岛中的大岛最为理想,其次是新岛,最次是八丈岛。”
  “那么,优先规划攻打前进基地的战役行动,并且同时进行战役准备,应该能够在本月月底完成战役计划吧?”卫延年问了一句。在规划战役行动方面,他最有发言权。
  方国儒沉思了一会,微微点了点头。“我晚上就给陆战队司令部打电话,让他们调整战役规划的顺序,并且提前进行战役部署,应该能够在月底完成相关的工作。”
  “延年,你这边也要动员一下,让严国荣多想点办法。”
  卫延年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第二个问题就是,”陈锦宽朝正襟危坐的雷霄霆看了过去,“在我们向日本本土进军的时候,美国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相关的情报工作我已经在四天前安排下去了。”雷霄霆能够稳坐海军情报局局长的位置,就是他往往能够提前考虑到上级的需要,并且提前做好相关的工作。“我们会尽力监视美国的一举一动。即便美国总统为了尽快参战而制造战争理由,美国海军也需要时间进行动员。因此,美国海军的动静就能说明美国的反应。”
  “美国海军会不会秘密进行战争动员,然后突然参战?”祖寿清在旁边问了一句。
  雷霄霆微微一笑,随即摇了摇头。
  “我们肯定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祖寿清有点不依不饶,“日本联合舰队就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偷袭了北洋舰队。另外,现在战争已经爆发,美国参战只是迟早的事情。相对日本,美国有更充足的战争准备时间,可以分阶段进行动员,其突然参战的可能性比日本高得多……”
  “将军,我会尽到自己的职责,而且我可以用性命担保,在美国参战之前,情报局会及时发出警报!”
  “你……”
  “够了!”陈锦宽眉头微微一皱,“上校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而且我们应该相信情报局的能力。另外,美国在偷偷做参战的准备,我们也不照样做好了防范工作吗?祖寿清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相信雷霄霆上校也能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我们没有必要纠缠这个问题,是不是?”
  祖寿清似乎仍然有点不满,只是碍于陈锦宽的面子,就没有再开口了。
  “第三个问题。”陈锦宽也没有多说,把话题又拉了回来。“考虑到在日本本土作战的难度,以及尽快击败日本,首辅会逐渐收紧勒在日本脖子上的绳索,也就是海上禁运。按照首辅表达的意思,在我们攻占前进基地的时候,帝国将确定通过海运输入日本的粮食配额,随后还会确定药品的配额,以及详细的种类。因此,我们必须得考虑这一政策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会激发美国国内的战争情绪。”
  “现在我不能做任何保证。”这次,雷霄霆的话就要委婉得多了。“美国会采取什么态度,以及我们的新封锁政策会对美国国民的参战积极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评估,只有在政策实施之后才能知道。”
  “也就是说,有可能因此而激化我们与美国的矛盾,并且给予美国总统参战的理由?”
  卫延年说的是,美国不承认帝国的封锁政策,结果导致帝国的袭击舰攻击运载有违禁物资的美国商船,导致美国船只沉没,美国籍船员丧生,从而使美国参战。
  雷霄霆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得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陈锦宽揉了揉额头,目光转到了方国儒身上。“这就是第四个问题,如果美国提前参战,我们必须设法扩大西太平洋上的防御圈,避免美国介入对日战争,为日本提供帮助。如此一来,我们必须夺取北马里亚纳群岛与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向南要夺取所罗门群岛,在帝国本土防线外建立一道新的防线,为我们获得更大的战略空间。”
  “短期内……”方国儒微微摇了摇头,“陆战队不可能同时打三场登陆战役。如果在攻打日本本土之前南下,我们更难以同时支撑两场大规模登陆作战。最多只能在登陆日本本土成功之后,开辟第二个登陆场。当然,这并不是兵力不够。”
  陈锦宽似乎想到了什么,竟然笑着摇了摇头。
  方国儒没有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那就是帝国海军与陆战队的海运能力不足以支撑两场大规模的登陆战役。按照帝国海军现在的造舰速度,即便在一年之后,都没有足够的登陆舰与运输船。
  “如果现在调整建造计划……”
  “也不行,最快也要一年半之后。”方国儒打断了卫延年的话,说道,“登陆舰与军用运输船也有建造周期,按照以前的技术水平,这个建造周期最短半年,即便是现在,最短也有三个月。要满足同时打两场大规模登陆作战的需要,我们的登陆舰与运输船队的规模至少需要扩大一倍。即便现在调整建造计划,一年半之后才有足够的船只供我们使用。当然,这还存在建造经费的问题。”
  “经费不是问题。”陈锦宽微微晃了晃手,“今年新增的战争预算已经在议政院得到了通过,海军的建造经费至少能够增加百分之五十。另外,首辅会在六月份宣布第二阶段战略动员计划,到时候很有可能向议政院提出新增军费预算的要求。只要我们取得胜利,而且是实质性的胜利,今年的第二份新增预算肯定能获得通过。如此一来,我们今年将获得足够的建造经费。”
  战时预算与平时预算并不是一回事。
  因为战争局势随时都在改变,所以内阁政府不会像平时一样每年提交一次年度财政预算,而会在正常预算之外,根据实际情况向议政院提交战时预算。另外,战时预算并不交议政院全体议员表决,而是由议政院预算委员会与军事委员会共同表决,获得通过的难度大大降低。在此情况下,一般每季度都有一笔战时预算,如果战争进入关键阶段,首辅甚至会每个月提交一笔战时预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