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2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9/578

  舰队内,八艘战列舰与七艘轻巡洋舰的静水巡航速度都是十四节。也就是说,这些战舰在静止的水面上,以十四节的速度航行才能达到最大续航距离。这也是最省油,最经济的航行速度。
  虽然在出发之前,所有战舰都清洗了锅炉,对蒸汽轮机进行了全面维护,让战舰的动力设备的燃油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佳程度,但是将巡航速度提高到二十二节之后,战舰的燃油消耗量将比正常巡航速度高出大概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战舰的续航力将因此而缩短百分之三十八。
  这样一来,即便所有战舰都携带了额外的燃油,八艘战列舰的续航距离也只有一万一千海里,七艘轻巡洋舰的续航距离还不到一万海里。
  照此情况,舰队在进入北纬十二度到十六度之间的逆洋流海域之后,就必须补充燃油。
  问题就在这里!
  这一海域的洋流是自东向西流动的,而舰队是自北向南航行。也就是说,舰队的航行方向与洋流的航行方向垂直。即便洋流对舰队航行的负面影响没有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可是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在保持航速的同时进行燃油补给。
  主要的问题就是,补给舰与战舰很难保持相对静止。
  按照以往的海上补给作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战舰与补给舰的航行速度必须降低到十二节以下,才能保证安全。如果速度提高到十八节,战舰很有可能跟横向并行的补给舰发生碰撞,并且导致输送燃油的管道破裂,最终造成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即便不考虑为三艘大型巡洋舰补充燃油,舰队里的八艘战列舰与十三艘轻巡洋舰,还有二艘快速战斗支援舰都需要进行补给。由四艘快速综合补给舰为二十三艘战舰补充燃料、淡水等物资,即便每艘战舰都只补充百分之三十五的燃油,以及一半的淡水,补给作业的时间也不会少于二十四小时。
  如此一来,降低航速将损失至少十二个小时的时间。
  到时候,舰队最快也只能在二十二日的上午赶到预定战场。此时,协约国联合舰队很有可能已经通过了巴拿马运河,甚至离开了第一舰队的搜索与拦截范围。
  考虑好之后,白佑彬说道:“将补给时间提前一天半,补给海域选择在这里。”
  看到白佑彬在海图上指的位置,于右任微微皱了下眉头。
  很明显,白佑彬只能选择在进入逆洋流海域之前进行补给,这样才能保证战舰在保持二十三节的航速下进行燃油补给作业。问题是,这里距离战场太远了。
  于右任没有急着发表意见,而是在海图上迅速测量了一番。
  “太远了!”抬起头来的时候,于右任放下了手上的圆规。“在这里补给的话,舰队还需要航行大概四千二百海里才能到达预定海域。另外,这次补给作业只能为战舰补充百分之三十五的燃油,即便提前补给,可以使战舰的续航力有所延长,可是到了作战海域之后,所有轻巡洋舰剩下的燃油都不足百分之十五。如果到时候没有能够立即与敌舰队遭遇,我们还要用轻巡洋舰执行侦察任务,这点燃油……”
  “让快速综合补给舰提前赶往会合海域,从油船那获得燃油之后,以最快的速度赶过来。”白佑彬摸了摸下巴,“另外,即便快速综合补给舰没有能够按时到达,我们可以先用战列舰上的燃油为轻巡洋舰提供支持。只要快速综合补给舰在我们到达两天之后赶到,燃油就不是问题。”
  于右任又微微皱了下眉头,还是显得有点担心。
  到时候,八艘战列舰上剩余的燃油大概也只有百分之二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一举击溃敌人,燃油确实不是问题。如果不能一举击溃敌人,就存在追击敌人的可能性,凭这点燃油,八艘快速战列舰的速度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再考虑得糟糕一点,如果第一舰队没有能够击败敌人,或者没有能够彻底击败敌人,就必须考虑撤出战斗,剩余的燃油能够让舰队全身而退吗?
  至少,绝对不可能在战斗进行的时候为战列舰补充燃油。
  “也只能这么办了。”蓝凌波这时候才开口说道,“为了保证及时赶到,我们只能提前进行第二次燃油补给。另外,只要我们赶到,协约国舰队就不是我们的对手。战斗结束之后,我们再进行第三次燃油补给。”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这正是他考虑的战术安排。
  这次,于右任没有提出意见,他已经看了出来,白佑彬这次是势在必得,如果他再提出反对意见,明显就是与舰队指挥官对着干。
  “就这么办吧。”白佑彬长出了口气,“于右任,尽快把相关的工作安排下去。另外,‘海虎’号与‘海狮’号破交舰队什么时候到达?”
  “一切顺利的话,明天一早就能到达。”
  “那好,我先去睡觉,明天早上来换班。”说完,白佑彬朝蓝凌波看了一眼,这才离开了作战中心。
  蓝凌波很快就跟了出来。“其实,于右任也只是负责任……”
  “我知道,他是我培养出来的军官,我还不了解他吗?”白佑彬朝好友看了一眼,“现在我比较担心的是,美国舰队会不会提前进入太平洋。陆少丰在瓜岛打得太猛了,余辉宏在日本的动作也太大了。这些都会促使美国舰队提前进入太平洋,而不会等待英法西舰队。另外,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协约国舰队进入太平洋之后,美国舰队很有可能去珍珠港报道,而英法西舰队则被派往西南太平洋战场。因此,它们不见得会一起进入太平洋。”
  蓝凌波微微点了点头,这一点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
  白佑彬也没有多说什么,显然,此时的情况让他无法安心。
  作为舰队指挥官,他必须比其他人考虑得更长远一点。不说别的,如果美国派遣舰队与欧洲联合舰队分头行动,就算第一舰队能够在巴拿马运河南面截下欧洲联合舰队,并且将其歼灭,也无法保证第一舰队能够战胜美国派遣舰队。
  如果到时候第一舰队有所损伤,情况将变得更加复杂。
  只是,白佑彬并没有产生掉头返航的想法,他知道,这次的作战行动将决定未来一年,甚至两年之内,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走向!
第十七章
继续前进
  二十八日上午(准确的说,应该是二十七日,因为舰队已经经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只是为了方便,日期将继续采用帝国时间),“海虎”号与“海狮”号破交舰队在计划的时间内追上了第一舰队。
  这时,白佑彬对舰队的编制做了调整。
  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编为第11-1主力编队,四艘“皇帝”级战列舰编成第11-2主力编队,三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编成第11-3主力编队,七艘“汉江”级与“扬子江”级轻巡洋舰编成第11-4巡洋舰编队,六艘破交舰队的“省会”级轻巡洋舰编成第11-5巡洋舰编队,六艘补给支援舰则编成第11-6辅助编队。
  “省会”级是帝国海军在战争爆发之后开始建造的一种轻巡洋舰。
  其设计工作始于战争爆发前三年,即《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失效之后。当时,帝国海军针对未来战争的需要,以及替换即将退役的大批战舰,启动了包括“皇帝”级战列舰在内的五种新式战舰的研制与设计工作,“省会”级轻巡洋舰就是这五种战舰中的一种,准确的说,是两种巡洋舰的研制成果。
  最初的时候,帝国海军打算分别建造重巡洋舰与轻巡洋舰,只是很快就改变了主意。
  很明显,在决定建造大型巡洋舰之后,帝国海军对重巡洋舰完全失去了兴趣。加上《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失效,巡洋舰的吨位不再受限制(在《伦敦海军条约》中仍然限制了巡洋舰的吨位,只是该条约的基本上没有任何效力),战舰大型化是明显的发展趋势。在此情况下,帝国海军也放宽了对轻巡洋舰的吨位限制。
  结果,“省会”级轻巡洋舰的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一万三千五百吨。
  这一标准,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所有的轻巡洋舰,甚至超过了绝大部分重巡洋舰(日本海军也只有两级重巡洋舰在全面改进之后,标准排水量达到了一万四千吨)。
  巨大的排水量,使“省会”级的战斗能力远远超过了“条约型轻巡洋舰”,主要就体现在防护与续航力方面,而这两点本来就是帝国海军最重视的性能。同样的,过大的排水量也对该级轻巡洋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结果,原本计划在七十二年(40年)服役的八艘“省会”级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续到了七十三(41年)初,正好与“海龙”级大型巡洋舰同期服役。也正是如此,这八艘最新式的轻巡洋舰没有分配给任何一支作战舰队,而是于四艘“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组成了破交舰队。
  当时,帝国海军做出这一决定的根本原因是:“省会”级是唯一能够在续航力方面与“海龙”级大型巡洋舰配合作战的轻巡洋舰。其一万五千海里的续航力超过了当时帝国海军的任何一种轻巡洋舰。
  只是,比起“海龙”级,“省会”级的续航力还是显得有点短。
  结果,在服役之后,海军立即让这八艘轻巡洋舰返回造船厂,将原本设置在舰体两侧的防鱼雷隔舱(空舱)全都改成了燃油舱,以此将“省会”级轻巡洋舰的续航力提高到了一万九千海里,并且使其标准排水量增加到了一万六千吨。当然,在标准载重吨位的情况下,其最大航速也从三十四节降低到了三十一节(满载时的最大航速仅二十九节)。
  可以说,在帝国海军的第二种大型巡洋舰,也就是“海龙”级的缩小简化版“鲨鱼”级服役之前,“省会”级轻巡洋舰是“海龙”级大型巡洋舰的主要“伴侣”。据帝国海军的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省会”级配合“海龙”级一共击沉了总载重吨达到了八百九十七万吨,总量为一千二百八十八艘的敌国商船。
  正是如此,在“鲨鱼”级大型巡洋舰形成规模之前,“省会”级轻巡洋舰很少配合主力舰队执行作战任务,基本上都被用于破交作战。
  重新编组之后,白佑彬仍然让三支破交舰队分散行动。
  “海龙”号破交舰队在前面开路,“海虎”号与“海狮”号在两侧掩护。这也是作战计划中的一部分,毕竟在北太平洋上航行的美国船只并不少,如果不小心与其遭遇,三支破交舰队正好扮演其本来角色。
  随后,白佑彬又安排两艘“汉江”级轻巡洋舰去保护后面的补给支援舰。
  在此期间,舰队的速度提高到了二十四节(静水速度二十一节),并且继续向东航行。
  接下来的几天内,除了“海龙”号破交舰队在前面干掉了三艘单独行动的美国商船之外,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
  当然,按照作战计划,在击沉了美国商船之后,“海龙”号并没有发出“捷报”。
  一般情况下,破交舰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是不会发出电报的,道理很简单,破交舰队不能轻易暴露行踪。即便美国商船在沉没之前已经发出了电报,破交舰也要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只有在返回港口,或者到达了相对安全的海域之后,破交舰才回发出电报,或者直接将战斗报告送到港口司令部。
  同样的,美国海军一般不会派战舰去对付破交战舰。
  原因也很简单:破交舰在海上活动是没有任何规律可寻的,基本上是从一条航线到另外一条航线,而且在发现情况不对劲的时候,会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危险海域。更重要的是,各国海军基本上都没有速度比破交舰更快,而且能够战胜破交舰的战舰。如此一来,不管是追得上,还是追不上,美国海军都拿帝国海军的破交舰没有多少办法。
  再说了,当时美国海军的战舰本来就不够用,派遣战舰去对付漂浮不定的破交舰,简直是在浪费宝贵的兵力。
  对美国海军来说,只能让商船尽量避免单独行动,并且为每支船队配备护航战舰。
  直到七月五日,白佑彬才收到了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
  接受这封电报足足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主要是通信距离太远,只能使用长波电台,而长波波段承载信息的能力非常低,发送一个汉字需要十多秒,发一封几百字的电报,肯定需要一个多小时。
  电报内容相当明确:欧洲联合舰队已经到达了亚速尔群岛。
  另外,似乎为了让白佑彬知道时间紧迫,海军总参谋部还在电报中提到,是以“果敢”号为首的破交舰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发现了到达亚速尔群岛的欧洲联合舰队,并且发现该舰队正在补充燃料。
  毫无疑问,谢昶伦肯定不会白痴到用一艘战列巡洋舰去挑战五艘战列舰。
  这封电报证明了海军情报局之前的分析,西班牙海军的战列舰确实“腿短”,当然,这也有自由法国海军那两艘战列舰的原因,因为“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续航力仅仅只有五千五百海里,比“西班牙”级战列舰还少了一千海里!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只出动了一艘战列舰的英国舰队不可能丢下四艘战列舰,单独赶往小安得列斯群岛与美国派遣见兑会合。
  如此一来,欧洲联合舰队能不能在七月十五日到达小安得列斯群岛都是个问题。
  二天后,白佑彬收到了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第三封电报。
  美国派遣舰队已经到达了蓬塞港,而且战舰没有熄火,正在进行燃油补给。按照海军情报局的分析,美国派遣舰队很有可能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离开蓬塞。
  毫无疑问,这封电报加剧了白佑彬的担忧。
  从这态势来看,美国派遣舰队很有可能不会等待欧洲联合舰队,将提前进入太平洋,赶赴珍珠港。
  如此一来,第一舰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巴拿马运河南端将美国派遣舰队拦截下来。
  当天晚上,海军总参谋部发来了第四封电报,这次署名不是卫延年,而是陈锦宽。
  按照电文的意思,陈锦宽让白佑彬自行做出是否继续执行战役计划的决定。也就是说,此时第一舰队可以转向返航,放弃这次的作战行动。如果白佑彬觉得有必要,仍然可以继续前进。当然,目的不再是拦截协约国舰队,而是拦截欧洲联合舰队。
  虽然电报中没有提到帝国海军准备用什么办法对付得到加强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但是从电文内容来看,海军肯定正在对部署做出调整,以便在第一舰队不在的情况下,用手里的六艘老式战舰应付美国海军的威胁。
  考虑到这一点之后,白佑彬没有征求参谋的意见,做出了继续前进的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9/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