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4/578

  五点三十分,白佑彬命令第11-2主力编队将航向转到二百四十度。
  显然,这一决策的目的是要将迫使第51特混舰队将航向向西偏转,使其进入第11-1主力编队的炮火打击范围。
  此时,第11-1主力编队的速度重新提高到了二十八节。
  据第一舰队的战斗记录,这一系列的战术决策都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并没有参谋协助。这在战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很多人,特别是那些东洋系的将领都认为,年仅二十六岁,仅仅参加过几场海战的白佑彬不可能在如此激烈的战斗中如此迅速的做出如此多的重大决策,而且这都是非常聪明的决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段战术指挥中,白佑彬非常有力的掌控着第一舰队里的两支主力舰队,甚至还分别向两支巡洋舰编队下达了伴随作战的战术命令。
  不说别的,即便换了祖寿清,也很难像他这样,如臂使指般的指挥第一舰队作战。
  只不过,事实就是事实,这一系列的决策确实是白佑彬一个人做出的。另外,以当时的情况看,白佑彬也没有时间跟参谋军官商量。
  可惜的是,这次白佑彬遇到了他一生中最强大的敌人。
  如果换成“伊豆诸岛海战”中的近藤信竹,或者“扇岛海战”中的高须四郎,或者“阿根廷海盆海战”中的菲利普斯,白佑彬不但将为帝国海军赢得至少两年的战略优势,还将创造一个海战史上的奇迹。
  随着第11-2主力编队迫近,五点五十五分,第51特混舰队的航向转到了二百二十五度。
  六点整,第11-2主力编队的航向转到二百度的时候,炮战再次开始。
  此时,第11-2主力编队与第51特混舰队的距离大概只有一万八千米。同时,第51特混舰队与第11-1主力编队的距离还有二万四千米。
  毫无疑问,斯普鲁恩斯选择的转向时机再次准得不能再准了。
  与之前的炮战不同,斯普鲁恩斯没有让第51特混舰队降低速度。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打算与第11-2主力编队纠缠。只是,在前十五分钟的战斗中,第51特混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都瞄准了第11-2主力编队的首舰,也就是“太宗”号。显然,斯普鲁恩斯已经发现“太宗”号是第11-2主力编队的旗舰。为了尽快摆脱第11-2主力编队,他决定孤注一掷,尽快打垮“太宗”号。
  收到消息之后,白佑彬也迅速做出了两个决策。
  一是让第11-1主力编队的航向转到二百度。二是让第11-2主力编队减速进行炮战,并且优先炮击第51特混舰队内的二号与三号目标舰。
  两名指挥官在这个时候做出的决定,对这场海战的最终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六点过八分,“英宗”号与“太宗”号失去了联系。
  随后,白佑彬收到了“太祖”号发来的报告,“太宗”号舰桥中弹。
  众多军官都万分震惊,结果都没有发现,指挥官的神色只是微微一变,随即就松开了捏紧的拳头。
  谁也不知道白佑彬此时的感受。
  “太宗”号的司令舰桥与航海舰桥挨得很近,舰桥中弹,很有可能意味着司令舰桥遭到了打击,在此情况下,包括蓝凌波在内的第11-2主力编队的指挥部军官都难逃一死。只是,谁能保证战场上不会出现奇迹?
  只是,谁又敢完全奢望奇迹?
  如果真有奇迹,那么第51特混舰队就不可能撑到现在,早就该趴下了。
  另外,此时也正考验着白佑彬作为舰队指挥官的能力。如果他受到个人感情的控制,在战场上做出错误的决策,那他肯定不是一名合格的指挥官。
  仅仅三分钟后,南方海面上突然出现的火球再次让众多军官的心悬了起来。
  只是,太近了,只有二十多公里,第11-2主力编队在接近四十公里外。
  “敌舰中弹,是敌舰中弹了!”
  了望员兴奋的吼叫声从舰内有线通话设备的喇叭内窜了出来,舰桥内的众多官兵这才松了口气,可是没有一个人露出兴奋与惊讶的神色。
  太久了,战斗到现在已经进行了七个小时!
第五十三章
倒霉战舰
  火球翻腾着升入了夜空,直到一分多钟之后才渐渐失去了光彩。
  即便没有经验的军官也能据此判断出,这是弹药库爆炸后产生的火球,而且是主炮弹药库!
  “是三号目标舰。”毕长胜走了过来,“‘太祖’号已经确认了,不是之前报告的二号目标舰,应该是三号目标舰。”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毕长胜,”叫住了正要走开的通信参谋后,白佑彬说道,“尽快弄清楚‘太宗’号的损失情况。确定三号目标舰已经丧失了航行能力,不能跟上敌舰队的航行速度之后,让第11-2主力编队集中炮击二号目标舰,争取在距离拉开之前让二号目标舰也丧失速度。如果能够给予重创,那就更好了。”
  毕长胜点了点头,立即去传达了命令。
  转过身来的时候,白佑彬长长的出了口气,然后抬手看了眼手表。六点十一分,从第11-3主力编队与第53舰队交战时算起,战斗打了足足七个小时!
  被打中的正是第一批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中最后服役的“印第安纳”号。
  实际上,当时“印第安纳”号在美军中的编号为“BB58”,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第二艘,结果因为纽波特造船厂的准备工作没有及时到位,其开工建造的时间比第三艘“马萨诸塞”号晚了四个月。下水之前,因为船厂工人违归操作,“印第安纳”号差点在船台上倾覆,结果其下水时间比第四艘“亚拉巴马”号还晚了一个月。下水后的舾装工作也不是很顺利。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印第安纳”号成为了前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中最后服役的一艘。
  相对而言,晚下水对“印第安纳”号反而有好处。
  比如,“南达科他”号的一些关键部位的防护就没有得到加强,而“印第安纳”号因为晚下水,所以其在建造的时候,就根据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信息,以及美国海军对西太平洋海战做出的总结,在关键部位增设了强化装甲,特别是水平强化装甲。另外,“印第安纳”号还安装了美国海军第一部具有测量目标航向能力的搜索雷达,这也是当时美国最先进的雷达,其他三艘则因为在雷达研制成功之前服役,而且要赶着完成服役前的训练工作,所以没有返回船厂换上新雷达。
  只是,谁也不能否定“印第安纳”号是一艘倒霉的战舰。
  不说别的,当时美国海军的官兵看待“印第安纳”号的眼光就与英国海军官兵看待“威尔士亲王”号的眼光一样,认为这是一艘“不吉利”的战舰。
  在六点过十分之前,也许有些美军官兵的观念有所改变。
  在此前的战斗中,“印第安纳”号挨了几枚炮弹,可都没有打中关键部位,损伤并不是很大。另外,“印第安纳”号还击中了三号敌舰与二号敌舰好几枚炮弹,毁掉“太祖”号动力设备的那枚炮弹就是从“印第安纳”号上打来的!
  只是,在六点十一分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改变了观点。
  这是打中“印第安纳”号关键部位的第一枚炮弹,而这枚炮弹就准确无误的进入了其A炮塔的弹药舱,并且在弹药舱底部发生了爆炸!
  穿甲弹的命中点在A炮塔二号与三号炮之间的顶部装甲前端,穿甲弹在砸穿了一百八十多毫米厚的装甲之后进入了炮塔,原本应该在此时起效的引信并没有工作,穿甲弹顺势砸中了扬弹机,并且顺着扬弹通道钻了下去,在砸开了第一道防火门之后,原本关闭着的第二道防火门竟然自动打开了。据事后调查,应该是一块被炮弹砸飞了的铁片正好打在了第二道防火门的开关上,并且打开了防火门。如此一来,穿甲弹如入无人之境般的钻进了弹药舱的最下层,也就是存放发射药的舱室,在撞上了底部的装甲隔板之后才发生了爆炸。
  毫无疑问,这是毁灭性的打击!
  当时,“印第安纳”号A主炮的弹药只消耗了不到三分之一,发射药包也只消耗了大概百分之四十五。也就是说,弹药舱内还有数百个发射药包,而一个发射药包的重量是一百磅,这相当于数十吨烈性炸药!
  别说战舰,就算是一座岛礁也会被这么多炸药炸成粉末!
  当时,“印第安纳”号重达一千多吨的A炮塔就被猛烈的爆炸冲击波抛入了夜空,整个舰首都被炸断。而用来防水的隔舱装甲在A炮塔的前面,不是在A炮塔的后面,加上爆炸产生的灾难性损失,几乎无法阻止海水涌入舰体。
  可以说,“印第安纳”号的结局与英国海军的“胡德”号非常相似。
  就在白佑彬寻找美军太平洋舰队决战的时候,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就用一枚十五英寸穿甲弹打爆了“胡德”号战列巡洋舰的主弹药舱,结果不然让这艘在“俾斯麦”号服役之前,世界上最大的主力舰在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内迅速沉默,还导致战舰上仅有三名官兵幸免于难。
  “印第安纳”号的结局不会比“胡德”号好多少。
  爆炸之后,B炮塔也被彻底震毁,因为设计得过于紧凑,司令舰桥距离爆炸点太近,所以爆炸还导致司令舰桥内,包括舰长在内的数十名官兵非死即伤。最要命的是,靠近爆炸点的几支损管队全部伤亡,十分钟之内,竟然没有人能够赶到舰体断裂的部位,关上被震开了的水密门。
  其实,再坚固的战舰,只要主炮弹药库被打爆,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再好的工程师,也不可能设计出在主炮弹药库爆炸之后还能生存下来的战列舰。或者说,任何工程师都只能尽量加强弹药库的防御,避免让炮弹进入弹药库爆炸,而不会考虑在弹药库爆炸之后让战舰浮在海面上。
  六点十五分,“印第安纳”号上职位最高的军官就下达了弃舰令。
  这也许算得上是最为及时的一道命令,该舰上至少有四百名官兵因为这道命令得以幸免。以当时的情况,如果弃舰令晚五分钟下达,恐怕“印第安纳”号将与“胡德”号一样,只有极为个别的人员才能幸存下来。
  六点二十一分,被断裂的舰首压得严重变形的龙骨断裂,舰首沉入了海底。
  十分钟后,因为前端严重进水,“印第安纳”号的舰尾被抬离了水面,露出了巨大的屁股。随即,这艘三万多吨重的战舰如同一根铁杆一样,以飞快的速度沉入了大海。除了那些漂浮在海面上的战舰碎片,以及及时逃生的官兵之外,该舰留在海面上的最后印记就是一个巨大的旋涡!
  事后,关于到底是第11-2主力编队的哪艘战列舰打中了“印第安纳”号的弹药库还差点导致几位舰长发生冲突。可以说,每个舰长都认为是自己的战舰立下了战功,可是每个舰长都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最后,按照帝国海军的惯例,这个战果被记到了第11-2主力编队的头上,算成了集体战果。
  就在后面几公里处,斯普鲁恩斯在“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上目睹了“印第安纳”号沉没的整个过程。
  当时,斯普鲁恩斯也怎么都不敢相信,“印第安纳”号竟然如此不走运!
  可是事实就是事实,斯普鲁恩斯再不敢相信,灾难都已经发生了。
  六点十五分,他就下令让“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绕过“印第安纳”号,同时命令伴随在后面的两艘巡洋舰赶上来救援“印第安纳”号上的官兵。显然,此时斯普鲁恩斯就知道,“印第安纳”号“活不了”了。
  作为第5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斯普鲁恩斯不会留下来陪死。
  他更不会让另外三艘战列舰留下了跟着“印第安纳”号一起完蛋。
  可以说,在这方面,斯普鲁恩斯既冷静,又冷酷。
  这既是舰队指挥官必须具备的素质,可同时又让人感到无法接受。毕竟,“印第安纳”号上的美军官兵正在经受着生死考验,而作为他们的领袖,斯普鲁恩斯在这个时候不但没有考虑他们的生死,还彻底抛弃了他们。
  这能够怪斯普鲁恩斯吗?
  即便任何人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没有人会指责他。
  这也正是海战的残酷之处,即便同胞就在几百米外即将沉没的战舰上大声喊叫着“救命”,为了保存更多的战舰,为了让更多的官兵能够回到港口,指挥官只能视而不见,只能听而不闻。
  只是,灾难并没有结束。
  在了望员确定三号目标舰的舰首已经脱落,注定会沉没之后,第11-2主力编队里三艘之前已经遭到了重创的战列舰迅速掉转炮口,瞄准了前面的二号目标舰。
  六点十五分的时候,原本应该撤出战斗的“太宗”号也加入了炮击。
  此时,白佑彬收到了“太祖”号发来的消息。“太宗”号被摧毁的是通信中心,而不是舰桥,包括蓝凌波与“太宗”号舰长尹朋辉上校在内的大部分官兵都之受了亲伤,只有三名官兵的伤势比较重。当然,“太宗”号也丧失了舰队指挥能力,只能将指挥权移交给“太祖”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4/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