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78

  越小的战舰,其性能针对性就越强,也就越难适应所有的战术需求,为此往往得有所侧重,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帝国海军决定设计一种功能全面,战斗力强大的驱逐舰的主要原因也是想减少麻烦。
  换句话说,帝国海军不想在驱逐舰上浪费太多的设计资源。
  以当时帝国海军的预测,随着战争规模逐步扩大,海军需要越来越多的战舰,到时候即便工程师队伍有所壮大,主要的设计力量都得投入到战列舰与巡洋舰这类大型战舰的设计研制工作,而不可能在驱逐舰的设计工作上花费太多的人力。
  如此一来,就必须减少驱逐舰的级别。
  当然,要想让新式驱逐舰能够适应整个战争期间的需求,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扩大排水量,留下足够大的改进余地。
  扩大排水量的直接后果就是建造价格飚升。
  只是,海军愿意接受这样的“负面”影响。实际上,随着战争扩大,战舰肯定会越造越大,因此提前建造更大的驱逐舰,除了初期的投入比较高之外,今后还能节约大量的设计与研制人力,从而从总体上降低了成本。
  另外,采用同一舰体,即便不同批次有所不同,在后勤保障方面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人员训练方面也能获得不少的便利,从而节约了训练成本。
  综合这些因素,帝国海军将驱逐舰的排水量从风级的2000吨直接放宽到了3000吨,而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又一步步的将排水量的限制放宽到了3200吨,3400吨,3550吨,最后达到了3750吨,并且允许造船厂在这一限制上超过百分之五!
  对参与设计竞标的几家造船厂来说,这无异于“恩典”。
  当然,放宽排水量后,帝国海军对新式驱逐舰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在具体的战术指标上,海军并没有要求新式驱逐舰一定要达到多高的水准,只要求比风级有所提高,能够更有效的完成风级的所有任务。可同时,帝国海军提出了另外两点极为苛刻的要求,首先是必须为今后换装更强的火炮留下空间,而且在换装之后火力密度不能降低;其次是必须要考虑到未来五年之内敌人为驱逐舰装备更大口径的火炮,并且在防护上确保能够满足战术指标,并且留下足够的改进余地。
  显然,这两点要求对造船厂的工程师来说,不但苛刻,还像是在故意为难。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工程师都不敢迎接这个挑战。
  最终,帝国在设计与建造驱逐舰方面最有实力的武汉造船厂准确的理解了帝国海军的要求,在七十二年(40年)年底拿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并且一举击败了其他三家造船厂,赢得了海军的青睐。
  说白了,海军要的是一种先进的舰体,而不是超前的战舰。
  与汽车底盘一样,舰体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战舰的基本性能。而在同一舰体上设计的战舰,不管上层建筑有多大的差别,其基本性能都比较接近。任何战舰都一样,舰体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总体设计时,武汉造船厂的工程师把重点全部放在了舰体上。
  也正是因为武汉造船厂设计的舰体比其他三家造船厂设计的都要先进,而且可靠得多,所以才能更好的满足帝国海军的要求,并且成功拿到帝国海军的订单。
  当时,风级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已经完成了。为了不让船台空着,帝国海军不得不向这几家造船厂订购袭击舰,并且把提供给海军陆战队的登陆舰的建造工作都交给了这几家造船厂,后来还安排这几家造船厂参与了辅助战舰的建造工作。可是,这些战舰迟早都会建成,而且帝国海军各舰队都需要更多的驱逐舰。
  细节设计工作从七十二年(40年)年底就全面铺开了。到七十三年(41年)六月,细节设计刚刚完成了百分之八十,帝国海军就迫不及待的向当时具备建造驱逐舰的十家造船厂下达了第一批六十艘的订单。同时,帝国海军将该级驱逐舰命名为“花”级。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3930吨,满载排水量:4854吨;总长:124米,型宽:13.5米,吃水:4.6米;定员:376人。
  锅炉: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85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36节,续航力:4500海里/14节。
  主炮:8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4×2),鱼类:2座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表面上看,花级不比风级强多少,实际上却绝对不一样。
  花级的战场生存能力比风级强得多,大战期间,很多花级在挨了巡洋舰的炮轰之后,都能拖着伤残的舰体返回港口,并且在修好之后再次返回了战场。另外,在帝国海军就记录的战斗中,至少有七艘花级驱逐舰在挨了鱼雷之后挣扎着返回了港口或者锚泊地,避免了战沉的噩运。如果在同样的情况下,风级的结局肯定不一样。
  这就是花级“大船装小炮”带来的好处,其强大的生存能力连敌人都感到惊讶。
  随着第一批花级的前十艘投入战斗,帝国海军立即认识到,武汉造船厂设计出了一种极为强大的驱逐舰。如此一来,帝国海军更不会放弃这种优秀的战舰。
  七十四年(42年)五月,帝国海军一方面要求十家造船厂加快建造速度,另外拿出了一百五万金元,让武汉造船厂针对第一批花级驱逐舰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设计,以进一步提高花级驱逐舰的战斗力。
  当年年底,帝国海军就下达了第二批六十艘的订单。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3948吨,满载排水量:4872吨;总长:124米,型宽:13.5米,吃水:4.6米;定员:372人。
  锅炉: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85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36节,续航力:6000海里/14节。
  主炮:8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4×2),鱼类:2座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相对而言,第二批花级的改进并不是很大。
  主要就是增设了油舱,提高了续航力。另外,对弹药舱与鱼雷舱的结构做了调整,提高了抗打击能力。
  外形上,两批花级基本上没有区别,所以很难辨认。
  另外,第一批花级在受伤维修的时候,都按照第二批的标准做了改进。
  当时,武汉造船厂等十家造船厂还改进了建造工艺,比如部分采用了焊接舰体,而不是以前的铆接工艺。这样一来,建造速度大大提高。
  在建造第一批花级驱逐舰的时候,平均船台周期为五个月,舾装周期为四个月。到了第二批的时候,平均船台周期缩短到了四个月,舾装周期缩短到了一百一十天。也就是说,只需要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就能建成一艘驱逐舰。这个速度,在平时是难以想像的,可是在战时却显得不够快!
  七十五年(43年)一月,随着第二批花级开工建造,帝国海军又急不可待的下达了第三批六十艘的订单,同时要求武汉造船厂在不大量改动舰体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驱逐舰的战斗力,特别是火力!
  这下造船厂的工程师就有点头大了,提高火力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增加火炮数量,二是改用更大口径的主炮。
  当时,花级在设计时就留下了增加主炮数量的余地,可是海军要求不大范围改动舰体。
  最后工程师决定分两条路走,一是开发三联装130毫米紧凑型舰炮炮塔,二是准备采用150毫米舰炮。
  因为紧凑型炮塔首先研制成功,所以第三批花级驱逐舰没有采用更大口径的舰炮。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3980吨,满载排水量:4928吨;总长:124米,型宽:13.5米,吃水:4.7米;定员:376人。
  锅炉: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85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36节,续航力:5500海里/14节。
  主炮:12门七十一年型130毫米/L50型舰炮(4×3),鱼类:2座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三联装紧凑炮塔是在不降低单门火炮射速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占用的甲板面积与舰体内的空间。当然,实际情况肯定不可能完全与双联装炮塔一样,其上舰之后,仍然挤占了不少的舰体空间。
  如此一来,第三批花级驱逐舰的续航力比第二批有所降低。
  最难能可贵的是,武汉造船厂在改进设计的时候,尽量控制住了驱逐舰的排水量,没有使其速度性能有所降低。
  后来,部分第一批与第二批的花级驱逐舰也做了相应的改进。
  因为第三批花级驱逐舰的战斗力极为强大,甚至能够与英国海军的一些轻巡洋舰媲美,所以当十家造船厂的新船台完工之后,海军立即追加了六十艘订单,使第三批花级驱逐舰的建造数量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二十艘!
  到七十六年(44年)年六月的时候,第二批花级的建造工作全部完成。此时,海军提出了建造第四批花级驱逐舰的要求,只是没有立即下达订单,而是要武汉造船厂首先完成改进设计,而一个主要改进就是使用在第三批上放弃了的150毫米舰炮!
  当时,帝国海军已经决定将通用巡洋舰的主炮口径提高到175毫米,因此驱逐舰的舰炮口径也要做相应提高,才能满足未来海战的要求。
  这次,武汉造船厂的动作更迅速,因为在改进第三批花级驱逐舰的时候,就考虑到采用150毫米舰炮。在海军提出改进要求的时候,双联装150毫米舰炮炮塔的研制工作已经完成,其占用的甲板面积与舰体空间与三联装130毫米舰炮炮塔基本上一样,所以几乎不用改进舰体。
  七十六年(44年)年底,海军下达了第四批六十艘的订单。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4050吨,满载排水量:4978吨;总长:124米,型宽:13.5米,吃水:4.8米;定员:376人。
  锅炉: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85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35节,续航力:5000海里/14节。
  主炮:8门七十五年型150毫米/L52型舰炮(4×2),鱼类:2座五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虽然150毫米舰炮的射速比130毫米舰炮低得多,但是其炮弹更重,所以第四批花级驱逐舰的弹药投掷能力比第三批提高了很多。后来,一些没有按照第三批标准改进的第一批与第二批花级驱逐舰按照第四批的标准做了改进。
  另外,因为150毫米舰炮更重更大,所以排水量有所增加,续航力有所降低,最高航速也比之前的三批降低了一节。只是,这个影响并不是很大,毕竟在绝大部分时候,驱逐舰不需要太大的续航力,也很难在战场上达到最高航速。
  到七十七年(45年)的时候,交战各国的驱逐舰都逐步走向了大型化,因此海军对花级驱逐舰的要求再次底稿。这次,海军要求花级不但得提高火力密度,还要考虑采用海军刚刚获得的650毫米重型鱼雷!
  这下,武汉造船厂的工程师有点头痛了。
  提高火力的问题还不严重,因为早已考虑到海军有这样的要求,所以武汉造船厂早就与军械工厂联系,让军械工厂将150毫米舰炮的射速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而实际结果是,七十七年型150毫米舰炮的射速比七十五年型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而且紧凑型的研制工作也非常顺利。
  最大的问题就是使用重型鱼雷,这必须对战舰上的鱼雷发射器与鱼雷舱都做相应的修改,从而导致对舰体进行大范围修改。
  万幸的是,此时帝国海军对驱逐舰的续航力已经不再那么重视,在有足够多的补给舰的情况下,驱逐舰的续航力短一点也不是大的问题。所以,武汉造船厂决定继续压缩油舱的数量,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来装备重型鱼雷!
  七十七年(45年)年底,海军下达了第五批六十艘的订单。
  其主要性能为:
  标准排水量:4275吨,满载排水量:5045吨;总长:124米,型宽:13.5米,吃水:4.9米;定员:376人。
  锅炉:4台七十三年型燃油锅炉,主机:2台七十三年型蒸汽轮机,功率:85000轴马力,推进:2轴2浆;航速:34.5节,续航力:3500海里/14节。
  主炮:8门七十七年型150毫米/L55型舰炮(4×2),鱼类:2座五联装650毫米鱼雷发射器(备雷20条)。
  最后,因为战争即将结束,帝国海军取消了四十艘的订单,并且将四艘完工量不到百分之八十的花级驱逐舰全部拆解,最终第五批花级只建成了十六艘。
  另外,原本准备按照第五批标准进行改进的三十多艘花级驱逐舰也都取消了改进计划。
  最终,这种设计得极为成功的驱逐舰在大战期间建造了足足316艘,成为了整个战争期间,全世界范围内建造数量最多的驱逐舰,同时也是建造数量最多的主要战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