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578

  针对这一情况,白佑彬迅速对作战计划进行了调整。
  二日上午,在向钟长生汇报了舰队情况之后,白佑彬就登上了“武宗”号战列舰,率领第43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港。中午,由六艘老式战列舰为核心的第41舰队也离开了直布罗陀港。
  为了配合白佑彬的行动,钟长生没有留在直布罗陀要塞,而是亲自指挥第41舰队。
  下午三点,第41舰队率先通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大西洋。二个小时之后,在第43舰队的率领下,由四艘战列舰,一艘战列巡洋舰,十三艘大型巡洋舰,以及二十多艘轻巡洋舰,三十多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舰队也通过了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了大西洋。
  日落前,白佑彬让舰队进入了无线电静默状态。
  安排了侦察任务之后,白佑彬就来到了司令舰桥内。似乎所有官兵都预感到战斗会在夜间爆发,大部分参谋军官都主动放弃休息,聚集在司令舰桥内。
  按照第一套作战计划,也就是主要作战计划。
  第41舰队进入大西洋海域之后,将摆出掩护第43舰队与破交舰队突破英国大西洋舰队拦截的架势,而第43舰队与破交舰队则将全速向西航行,尽快离开英国大西洋舰队可能出现的海域。
  从姜瑞麟提供的情报来看,英国海军肯定做好了拦截第43舰队的准备工作。
  按照白佑彬的分析,英国大西洋舰队肯定会避免与第41舰队交战,并且全力搜寻第43舰队的行踪。
  在出发之前,白佑彬还组织舰队参谋进行了一次兵棋推演。
  从推延的结果来看,英国海军很有可能派遣侦察战舰监视第41舰队的行踪。如果能够顺利发现第43舰队,则集中大西洋舰队的六艘战列舰,以及二艘“前卫”级战列舰重点打击第43舰队。战斗中,主力是六艘老式战列舰,二艘“前卫”级主要负责阻止第43舰队高速突破大西洋舰队的防线。如此一来,二艘“前卫”级战列舰必然会单独行动。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第43舰队,就只能通过第41舰队的行动来推断第43舰队的行踪。
  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怎么打。
  四支破交舰队是不用指望了,白佑彬只给其安排了侦察任务,而没有安排战斗任务。毕竟,用昂贵的大型巡洋舰去执行舰队决战的任务,既不划算,又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这一点在之前的海战中已经得到了证明。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白佑彬就对第41舰队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没有第41舰队的协助,仅凭第43舰队,最多只能击败英国大西洋舰队,很难确保让胜利的果实最大化。
  正是如此,钟长生才放下了架子,亲自指挥第41舰队。
  对此,白佑彬并没有感到高兴。毕竟,他没有与钟长生合作过,对这位海军上将的指挥风格并不是很了解。如果配合不好,那么这次作战行动将遇到很大的麻烦。
第八章
变化因素
  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理顺第四舰队的人事关系,所以白佑彬将第四舰队参谋部的军官都留给了钟长生,只身去了“武宗”号战列舰,并且由前第11舰队参谋部的军官充当他的副手,其中就包括了第43舰队指挥官杨定方。
  考虑到杨定方现在的身份,在上舰之后,白佑彬就明确了态度。他只负责二支作战舰队的联合指挥事宜,第43舰队的战术指挥仍然由杨定方全权负责。当然,在与敌人遭遇之前,第43舰队仍然得听白佑彬的命令。即便在战斗之中,为了确保歼灭敌人,白佑彬随时都可以收回指挥权。
  漆黑的海面上,排成一字长龙的四艘战列舰劈波斩浪,以二十四节的速度向西而去。
  海浪扑打在舰体上,发出了“哗哗”的声响。每隔几分钟,相邻的两艘战舰就会用聚光灯发出询问信号。
  随着一阵阵清凉的海风迎面刮过,白佑彬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了下来。
  第43舰队的四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在离开太平洋之前,都在狮城进行过小范围的改进。因为狮城没有相关的基础设备,所以没有按照计划换装七十二年型主炮。当时,在太平洋上作战的另外几艘“皇帝”级乙型战列舰都利用维修的机会更换了主炮,使其主炮威力提高到了“省”级战列舰的水平。
  当然,对付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六十七年型舰炮也足够了。
  相对而言,英国海军的战列舰更加偏重速度,在防护方面一直不如美国海军的战列舰。这也是由英国海军的战术任务,以及作战特点决定的。
  大部分时候,英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付德国海军。
  为了能够及时拦截从波罗的海杀出来的德国舰队,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必须具备优秀的速度性能。另外,德国海军战列舰的性能并不是很先进,所以英国战列舰对防护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甚至对火力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拿“俾斯麦”级战列舰来说,其标准排水量朝过了四万吨,满载排水量超过了五万吨,比“皇帝”级乙型战列舰还要大得多,但是其速度仅有二十九节;主炮也只有八门三百八十二毫米舰炮,不管是在火力密度还是穿甲能力方面,都远不如“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其装甲防护更为糟糕,因为采用了已经严重过时的“全面防护”概念,要求舰队所有部位都能抵挡六英寸穿甲弹,结果其重点部位的防御连“长江”级都比不上。更要名的是,“俾斯麦”级的水平装甲甲板采用的是已经被各国所抛弃的“穹甲”结构,这不能不说是非常严重的设计缺陷。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俾斯麦”级不是战列舰,而是用于执行破交任务的超级装甲舰。
  这一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不然为什么要采用只对轻巡洋舰与驱逐舰有防护意义的“全面防护”设计呢?
  在“俾斯麦”号参加的唯一一场海战中,其防护问题就暴露无疑。
  “乔治五世”号从万米外打来的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就贯穿了其油舱外的装甲,导致燃油泄露。另外一枚十四英寸穿甲弹则打中了其舵舱,导致舵机受损,转向能力严重下降,最终迫使其结束作战行动,逃往威廉港。
  在同样的情况下,十四英寸穿甲弹对“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几乎没有威胁。
  当然,德国海军的三百八十二毫米舰炮能够打穿英国战列舰的装甲,那么“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四百毫米舰炮就能更加轻而易举的干掉英国战列舰。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四百毫米穿甲弹能够在全射程范围内打穿“伊丽莎白女王”级的装甲,即便英国海军加强了其防护,特别是水平装甲的厚度,其避弹区的范围也不到三千米。虽然“前卫”级是英国海军最新式的战列舰,但是从白佑彬获得的情报来看,这种战列舰的防护能力相当糟糕,其水平装甲的最大厚度仅一百六十毫米,倾斜设置的主装甲带厚度仅三百五十六毫米,其防护能力仅比“乔治五世”级稍微好一点,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而“乔治五世”级的防护性能也只比“伊丽莎白女王”级提高了大概百分之一十五。因此,“皇帝”级乙型战列舰的主炮对“前卫”级的威胁仍然非常巨大。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英国海军战列舰在防护设计上的观念有问题。
  英国海军更为重视主装甲带的厚度,而不是水平装甲的厚度。这也是由北大西洋上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即便在雷达出现之后,也往往因为天气极端恶劣,导致雷达无法发挥作用,海战往往在很近的距离内展开。如此一来,决定战舰生存能力的不是水平装甲的厚度,而是主装甲带的厚度。
  拿“前卫”级来说,其水平装甲最厚处仅有一百六十毫米,最薄处只有四十五毫米。同期的战列舰中,第二批“南达科他”级的水平装甲厚度达到了二百二十毫米,前二批“衣阿华”级达到了二百四十毫米,帝国海军的“皇帝”级乙型达到了二百二十毫米,“省”级超过了二百四十毫米,最关键部位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三百一十五毫米。
  由此可见,英国海军的战列舰在远程防护方面确实存在着严重问题。
  按照海军情报局提供的数据,“皇帝”级乙型战列舰装备的六十七年型舰炮不但能够对付“前卫”级,还能轻易对付“狮”级战列舰。如果换成七十二年型舰炮,对付英国海军的“狮”Ⅱ级战列舰都不在话下。
  战舰性能上的巨大优势不但是信心的来源,也是决胜的关键。
  只是,白佑彬现在还缺少另外一个关键条件:兵力。
  第43舰队只能对付某一支英国舰队,而不可能分兵作战。四艘战列舰是确保舰队战斗力的最低数量,如果少于四艘,战列舰编队的战斗力将很难发挥出来。在“彼得里礁海战”中,这一问题就得到了证实。也正是如此,帝国海军的任何一支舰队里都至少拥有四艘战列舰。
  现在的问题是,英国人会不会在打不过的情况下逃跑?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打不过,从保存舰队实力的角度来看,英国舰队指挥官肯定会选择主动撤退。
  到时候,第43舰队要么咬住大西洋舰队不放,要么长途追击二艘“前卫”级战列舰。
  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完成这次的作战行动,白佑彬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到时候,不管是干掉大西洋舰队,还是干掉那二艘“前卫”级战列舰,北大西洋上的局势都将出现重大转变,英国海军将丧失反攻欧洲大陆的能力。
  只是,白佑彬并不仅仅只为了完成这次的作战行动。
  在与陈锦宽交流的时候,白佑彬就清楚的意识到,北大西洋上的战斗不但决定着欧洲战场上的局势,决定着英国海军的未来,决定着德国在下一阶段战略行动中的态度,还决定着太平洋上的战局。
  如果能够打痛英国海军,美国就不能袖手旁观。
  在此情况下,美国很有可能从第二批“衣阿华”级战列舰中抽调出一部分,用于加强协约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力量,协助英国战胜第四舰队。
  到时候,哪怕美国只留下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其太平洋舰队的实力都将大打折扣。这样,在进攻新喀里多尼亚与澳洲大陆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压力就将减轻许多,从而更加顺利的完成西南太平洋上的战略进攻,为最终夺取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可以说,这才是陈锦宽派遣白佑彬前往第四舰队的主要原因。
  即便陈锦宽没有明确要求白佑彬能够在大西洋上击败美国舰队,可是按照陈锦宽的意思,除了要让英国海军残废之外,还必须吸引美国海军的兵力。如果能够在海战中干掉几艘美国海军的战列舰,那么白佑彬就将成为帝国海军的头号功臣。而陈锦宽许下的“诺言”是,白佑彬将从此成为帝国海军元帅的热门人选。
  不管是从个人,还是从海军,乃至从帝国的角度出发,白佑彬都希望能够使这次的作战行动获得最大限度的胜利。
  如此一来,他就必须尽量确保在歼灭英国大西洋舰队的情况之下,干掉二艘“前卫”级战列舰。
  问题就在这里,仅凭第43舰队的实力,他根本办不到。
  不管是打痛了大西洋舰队,还是打残了那两艘“前卫”级战列舰,都会使另外一支舰队迅速摆脱战斗,避免与第43舰队决战。
  出动第41舰队是必须的,也是最不确定的一个因素。
  在白佑彬的计划中,第41舰队的任务是负责拖住大西洋舰队,等到第43舰队干掉了二艘“前卫”级战列舰之后,再与第43舰队配合干掉大西洋舰队。
  如果钟长生积极进取,问题就不会很大。
  相反,如果钟长生仍然稳重保守,恐怕问题就不会很简单了。
  想到这里,白佑彬未免又焦虑了起来。钟长生能够一改他的指挥风格,在这场海战中“超常”发挥吗?
第九章
完美计划
  “你在想什么?”
  突然传来的话语吓了白佑彬一跳,等他回过头来的时候,杨定方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
  “你没有在司令舰桥内,我就知道你在这里。”杨定方打量了白佑彬一番,“看样子,你有心事?”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心事。你对钟长生将军有多少了解?”
  “钟长生?了解谈不上,我也只比你早到几天。”
  见到杨定方还有话要说,白佑彬就没有开口。
  “你是在担心第41舰队能否完成任务吧?”
  “钟长生将军比我们更了解敌人的情况,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希望如此。”杨定方淡淡的笑了一下,说道,“其实,我不喜欢说别人的闲话,但是我觉得这次的安排有点过于牵强了。”
  白佑彬微微皱了下眉头,并没有因为杨定方这句有点直接的话而生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