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3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8/578

  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白佑彬就考虑到了这一点。
  如果机动舰队没有赶来参战,第43舰队就将向西北方向转向,绕到大西洋舰队的身后,然后与第41舰队联手干掉大西洋舰队。当时,白佑彬甚至想到,如果大西洋舰队不来应战,他就率领第41舰队与第43舰队去炮击拉科鲁尼亚港,摧毁大西洋舰队距离直布罗陀最近的海军基地,迫使英国海军收缩防御圈。当然,大西洋舰队已经出现在了战场上,这种可能已经不存在了。
  最让白佑彬担心的是机动舰队赶来参战,却没有来对付第43舰队。
  如果机动舰队与大西洋舰队一同行动,则有可能对第41舰队取得绝对优势,从而导致第41舰队在第43舰队到达之前战败,甚至被全歼。即便机动舰队没有前去协助大西洋舰队,也可能埋伏在大西洋舰队附近,等着第43舰队主动送上门去,然后与大西洋舰队夹击第43舰队。
  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就证明英国海军识破了白佑彬的战术计策。
  可是,英国海军会相信第43舰队不会去破坏大西洋上的生命航线吗?或者说,英国政府敢拿自己的生命线打赌吗?只要第43舰队出现在北大西洋上,半年之内,英国的战争机器就将因为资源不足而崩溃,到时候别说反攻欧洲大陆,就连确保北大西洋制海权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想着这些,白佑彬也有点忐忑不安。
  战场上,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谁也不敢保证下一分钟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十一点五十分,毕长胜急匆匆的走了过来。“才收到消息,第41舰队已经确认遭遇的是大西洋舰队。另外,暂时没有发现机动舰队的踪影。”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并没有下达新的命令。
  钟长生正在按照计划行动。在侦察舰发现了大西洋舰队之后,第41舰队主动迎了上去,摆出了将大西洋舰队阻挡在加的斯湾北部海域的态势,也就是掩护第43舰队向大西洋深处突击的态势。
  如果不出所料,二个小时之后,第41舰队就将与大西洋舰队干上。
  按理说,早一步出发,速度更快的机动舰队此时应该在第43舰队附近,距离不会超过七十海里,而且最有可能在西面,或者西北面。
  十分钟后,白佑彬又询问了各侦察舰的情况。
  结果没有任何变化,派出去的侦察舰没有发回任何消息,表明没有与敌人的舰队遭遇,也没有发现身份不明的舰队。
  很快,第41舰队又发来了新的消息。
  在相互暴露之后,第41舰队与大西洋舰队都进入了战术机动阶段,并且都在抢占有利的位置。按照计划,钟长生将首先迫使大西洋舰队向西航行,将其引入第43舰队的打击范围之内。
  收到这一消息之后,白佑彬仍然没有让毕长胜给第41舰队发电报。
  按照计划,只有第43舰队在与机动舰队遭遇,或者是确定机动舰队没有到达交战海域之后,才会与第41舰队联系。钟长生知道计划的内容,因此他也可以从此判断出,第43舰队还在寻找机动舰队。如此一来,第41舰队就不能过早的将大西洋舰队带到第43舰队的附近,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再次转向,控制住局势。
  对于钟长生的能力,白佑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随着双方在凌晨一点过交火,第41舰队采取了控制交战距离,以此来拖延海战时间的战术。
  只是,到这个时候,白佑彬已经心急如焚了。
  第41舰队不是大西洋舰队的对手,虽然二艘“长江”级战列舰的战斗力非常强大,但是另外四艘战列舰过于老旧,真打起来,第41舰队肯定处于下风。如果没有绝对的把握,英国海军也不敢从大西洋舰队抽调四艘“复仇”级战列舰去太平洋。
  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机动舰队,局面很有可能变得对第四舰队非常不利。
  只要第41舰队战败,不管有没有损失主力舰,而英国机动舰队又在战场附近,第43舰队就要孤军奋战。到时候,就算凭借四艘快速战列舰的强大战斗力不会落于下风,也不会赢得很光荣,最多只是一次惨胜。
  这样的结果,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
  一点十五分,白佑彬下达了转向的命令。
  此时,第43舰队在圣维森特角以南大概二百海里处,第41舰队在其东北面大概七十海里处,英国大西洋舰队则在其东北面大概七十五海里处。
  可以说,第43舰队已经到达了战术巡逻海域的边缘。
  前出的侦察舰已经到了西面与西北面四十海里之外,仍然没有任何发现。即便白佑彬仍然不太相信英国的机动舰队没有赶来拦截第43舰队,可他也不得不接受机动舰队没有进入加的斯湾,至少没有出现在第43舰队西面的事实。
  随着第43舰队向西北转向,白佑彬采取了备用作战计划。
  按照备用作战计划,在机动舰队没有出现的情况下,第43舰队必须尽快赶去与第41舰队会合,全力歼灭英国大西洋舰队。
  可是,白佑彬没有让舰队加速。
  按照杨定方与于右任等人的猜测,白佑彬肯定怀疑机动舰队已经到达了战场,而且就在战场附近。一直没有露面,是因为机动舰队的指挥官不想尽快与第43舰队交手,而是准备等到大西洋舰队干掉第41舰队之后,再与大西洋舰队联手对付第43舰队。
  一点半,直布罗陀的战区司令部发来了一条重要的电报。
  这封电报是由姜瑞麟发给白佑彬的,因为当时姜瑞麟直接为白佑彬服务,所以电报只发给了第43舰队,而没有发给第41舰队。
  看完电报内容,白佑彬露出了一丝笑容。
  “坎宁安?”看了电报,杨定方也是一愣,“他不是被英国海军革职了吗,怎么现在成了机动舰队的指挥官?”
  “坎宁安是唯一与我交过手,而且还活着,并且留在英国本土的海军将领,在知道由我出任第四舰队指挥官之后,英国海军不用他,用谁?”白佑彬淡淡一笑,说道,“你们也参加过拦截欧洲联合舰队的行动,对坎宁安应该有所了解。现在知道英国机动舰队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战场上的原因了吧?”
  杨定方微微皱了下眉头,然后点了点头。
  “继续加强西北方向上的搜索。”一边说着,白佑彬一边走到了海图桌旁,“另外,向西南,还有东北方向上各派遣二艘驱逐舰,让其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争取尽快到达搜索海域。坎宁安肯定在战场上,而且躲在某个地方,正等着我们出现呢。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逼他出来决战!”
  “这样的话,我们得尽快赶过去支援第41舰队。”
  朝于右任看了一眼后,白佑彬笑着点了点头。“重新设定航线,航速提高到二十四节。暂时……暂时不要联系第41舰队,等我们到达战场之后,再给钟长生发电报。现在,让他继续按照之前的计划坚持一阵,免得敌人起疑心!”
第十三章
败将言勇
  在“前卫”号上坐镇指挥的正是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
  “巴拿马湾海战”中,坎宁安侥幸逃脱一劫,狼狈的回到了英国。虽然从根本上讲,他没有犯指挥上的错误,败在第一舰队的手里,多半是因为实力不济,以及欧洲联合舰队的协作不到位,还有美国舰队提前离开。但是失败总有原因,而且关系到了协约国内部的团结问题,就得有人出来背黑锅。
  自由法国舰队的指挥官,还有西班牙舰队的指挥官都已在战斗中阵亡,能够出来背黑锅的只有坎宁安了。
  离开英国海军之后,坎宁安回到了家乡爱尔兰,并且在此期间写了他的第一本传记。
  在这本书中,坎宁安着重阐述了现代海战中的各种新式战术,特别是在雷达对海战战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且强调了雷达,以及远距离交战的观点。可以说,坎宁安是第一个改变观点,认为远距离交战已经取代近战,成为了主要海战方式的英国海军高级将领之一。只是,当时坎宁安已经不是现役海军将领,其言论没有得到多少人的重视。
  按照英国海军的传统,年近六十的坎宁安在卸职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海军了。
  可以说,终结坎宁安海军生涯的正是帝国海军“小将”白佑彬。如果没有“巴拿马湾海战”的惨败,坎宁安肯定会成为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官。再次改变坎宁安命运的仍然是白佑彬。
  就在同盟国第二次首脑会议之后,英国海军收到了确切情报:白佑彬到了第四舰队。
  此时,别说英国海军的将领,就连英国首相都不敢小看这个还不到三十岁的帝国海军少将。英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到拦截,“声望”号与“虎”号战列巡洋舰战沉,更让英国海军将白佑彬当作了“头号对手”。
  可问题是,当时与白佑彬交过手,还活着的将领只有二个。
  一个是正在惠灵顿指挥太平洋舰队的雷金纳德·蒂里特上将。此人可以说是英国海军最有名的战术专家,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就指挥哈里奇舰队打了几次漂亮的海战,挫败了德国海军的几次战略突围行动。只是,因为要掩护英吉利海峡,使其指挥的哈里奇舰队错过了“日德兰海战”。
  另外一个就是在爱尔兰赋闲的坎宁安。
  显然,调蒂里特回来并不现实,别说太平洋舰队需要一名经验丰富,且具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官,就算有人可以顶替蒂里特,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其返回英国。
  此时,能够担起重任的就只有安德鲁·坎宁安了。
  收到命令之后,坎宁安立即赶赴扑茨茅斯,接管了机动舰队。
  因为四艘“狮”级战列舰要到六月份才能建成服役,形成战斗力至少要到十月份,所以庞德爵士(英国海军部部长)能够派给坎宁安的就只有二艘“前卫”级战列舰,以及六艘轻巡洋舰,八艘驱逐舰。
  可以说,这已经是当时英国海军能够调动的全部机动兵力了。
  随着白佑彬到达直布罗陀,正式成为第四舰队司令官,英国情报部门断定,帝国海军会在近期采取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行动,主要目的是阻止协约国反攻欧洲大陆,破坏协约国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
  英国情报部门的判断非常准确,而且其谍报人员还从德国获得了相关的证据。
  针对这一情况,坎宁安提出了“避敌锋芒”的策略。虽然“约翰牛”对此非常不满,但是庞德爵士却坚决支持坎宁安,并且帮坎宁安顶住了来自唐宁街十号的压力,让坎宁安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来策划作战行动。
  即便在没有足够情报的情况下,坎宁安也做出了相对正确的推断。
  帝国海军增强第四舰队,并且派遣其最有才华的舰队指挥官来指挥第四舰队,除了要在大西洋上大干一场之外,肯定会设法干掉萨摩维尔指挥的大西洋舰队,为第四舰队打通自由进出大西洋的航道,并且迫使英国海军从本土舰队抽调兵力去加强大西洋舰队,从而让德国海军能够自由活动。
  另外,白佑彬来到第四舰队的时间也说明了问题。
  只要四艘“狮”级战列舰服役,英国海军就有足够的能力加强大西洋舰队的兵力,到时候甚至有可能在大西洋舰队部署六艘快速战列舰,再加上六艘老式战列舰,第四舰队要想突破大西洋舰队的封锁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据此,坎宁安断定,对手会在六月份之前采取行动。
  随后,英国情报部门证实了坎宁安的判断。
  只是,在判断第四舰队会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来打破大西洋上的战略局面时,坎宁安与前搭档萨摩维尔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萨摩维尔看来,即便第四舰队获得了四艘快速战列舰,在没有得到更多增援的情况下,仍然难以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夺取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如此一来,敌人只会继续加强北大西洋上的破交行动,从战略上打击英国的战争实力,从而迫使英国放弃反攻欧洲大陆的计划。
  按照萨摩维尔的推断,至少要到年底,帝国海军才会在北大西洋上发动战略进攻。
  坎宁安则不这么看,因为他很清楚白佑彬的指挥风格,更清楚白佑彬不是那种只有在获得了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才会发动战略进攻的舰队司令官。当初,第一舰队长途奔袭,伏击欧洲联合舰队,就没有任何兵力优势可言。
  按照坎宁安的判断,白佑彬首先要打掉的就是大西洋舰队。
  如果在以往,坎宁安的观点肯定会占上风,可是在他赋闲的这段时间内,萨摩维尔在大西洋舰队干得并不错,除了证明自己有实力之外,也得到了英国海军,乃至英国政府高层的赏识。
  正因为两人的意见不和,结果英国海军迟迟没有定下基本策略。
  直到四月下旬,英国情报部门才获得了一份极为关键的情报:第43舰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还没有完全适应北大西洋的环境,且直布罗陀要塞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第43舰队难以立即投入大规模海战,很有可能在此之前执行破交任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8/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