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1/578

  失去了动力之后,“皇家橡树”号立即成为了漂浮在海面上的活靶子。
  打到这个时候,第11舰队里的四艘快速战列舰还没有被一枚十五英寸穿甲弹击中!
  对“复仇”级战列舰来说,二万五千米的交战距离确实太远了。
  即便在全面改进的时候,其主炮的大部分零件都得到了更换,且为其配备了雷达。在到达努美阿之后,美军还为其提供了包括火控雷达在内的火力控制与指挥系统,进一步提高了其远程作战能力。
  可是,对于只能使用“轻弹”的MKⅠ型十五英寸舰炮来说,不但难以击穿二万五千米外敌舰的装甲,也难以击中敌人。主要是轻弹的质量过低,弹道末端的稳定性变差,且更容易受到横风的影响,随着射程增加,其偏差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显然,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
  打到十一点五十五分的时候,三艘“复仇”级仅剩下了二艘。
  “皇家橡树”号从十一点四十五分开始下沉,其舰长在五分钟之后就下达了弃舰命令。最终,“皇家橡树”号紧随“决心”号之后,成为了第二艘战沉的战列舰。
  在战沉之前,“皇家橡树”号一共挨了十一枚穿甲弹。
  也就是说,仅仅十分钟之内,“吉林”号就击中了“皇家橡树”号十次,几乎每一轮齐射都有收获。主要就是“皇家橡树”号失去了动力,无法航行,也无法机动规避,只能停在海面上挨打。
  据“吉林”号的了望员报告,十枚穿甲弹中,有七枚击中了其左侧舰体。
  最终,在左舷舱室几乎全部被海水淹没,而舰长根本来不及下令向右舷舱室注水(即便下达了注水命令,也至少要向右舷三分之二的舱室注水,才能避免翻覆沉没。而在两舷六分之五的舱室都被海水淹没的情况下,“皇家橡树”号的重量将超过浮力,也必然沉没)的情况下,以左倾翻覆的方式结束了其长达三十年的生涯。
  还在继续战斗的“复仇”号与“皇权”号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干掉了“决心”号之后,“松江府”号的炮口立即转向了“复仇”号。这是最简单的交战原则,旗舰一般在舰队的前面,如果二号目标舰不是旗舰,那么一号目标舰为旗舰的可能性最大。所以,优先炮击一号目标舰,最有可能尽快击败敌舰队。
  在遭到二艘“省”级战列舰的攻击后,“复仇”号首先脱离编队,加快了航行速度。
  只不过,这也只是临死前的挣扎。
  到十一点五十分的时候,“辽省”号打中了“复仇”号四次,“松江府”号则打中了二次。由此可见,“松江府”号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之前击沉“决心”号靠的肯定是运气,而不是自身的实力。
  六枚穿甲弹中,有二枚落在了“复仇”号的舰尾,且都在左侧。
  这一损伤给“复仇”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是降低了其原本就不理想的舵机的工作效率,使其转向变得很不灵活,二是导致舰尾严重进水,出现了尾倾,从而导致舰首抬离水面,让原本就已老化舰体纵向承力结构承担了更多的压力,酿成了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比较庆幸的是,没有一枚穿甲弹击中舰桥,也没有落在舰桥附近,所以蒂里特没有负伤,且“复仇”号的指挥能力没有受损。
  “皇权”号的情况更为糟糕。
  在“复仇”号进行大范围战术机动之后,“皇权”号也加大了机动范围。只是其速度本来就不快,加上大副在十一点四十五分的时候才在后舰桥上接过了指挥权,所以在其加速之前,又被二枚穿甲弹击中。
  随后,又有二枚穿甲弹落在了其左侧舰体上。
  在连续被五枚穿甲弹击中之后,“皇权”号左舷有一半的舱室进水。另外,位于左侧的一号轮机舱也受损,其速度一下就跌到了十二节左右,根本就无法跟上“复仇”号的步伐。同时,其规避能力也大为降低。
  虽然通过向右侧舱室注水,勉强维持住了舰体的横向平衡,但是却导致吃水增加了近二米。而“复仇”级的干舷本来就不高,在吃水加大之后,露天甲板很快就被海水浸没,大量海水沿着舰体表面的损伤处涌入了舰体。
  关键时刻,蒂里特做了最后的努力。
  十一点五十分,“复仇”号率先转向到一百八十度。
  紧接着,被甩在后面大概三海里处的“皇权”号也进行了同样的转向机动,结果在完成转向的时候,“皇权”号成为了领舰,“复仇”号则落在了后面。
  五分钟后,白佑彬才下令转向到一百八十度,并且将速度提高到二十四节。
  以第11舰队的速度,可以轻而易举的追上逃跑的二艘英国战列舰。可以说,白佑彬并不是很在乎那二艘英国战舰。
  此时,他关心的是已经赶到的第51舰队。
  早在十一点四十分的时候,雷达就探测到了三万米外的美军舰队。
  选择在十一点五十五分转向,正是要避开美军舰队的锋芒。
  只是,白佑彬也没有想到,就在其下令转向之后,炮弹就呼啸着落了下来,而且是从东面飞来的炮弹。
  显然,斯普鲁恩斯并不打算缩短交战距离,而是想拯救濒临灭亡的英国太平洋舰队!
第五十章
当头棒喝
  距离太远了,加上四艘“省”级战列舰已经开始加速转向,美军的炮击没有任何威胁。
  只是,战场上的变化再次超出了白佑彬的预料。
  不但第51舰队赶了过来,就连之前在南面徘徊的美军第31舰队也赶了过来。
  刚到九日凌晨,“辽省”号就发来消息,美军第31舰队出现在了英国太平洋舰队的前方,其三艘战列舰已经排好了队列。
  收到这一消息之后,白佑彬是既惊讶,又惊喜。
  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威利斯·李竟然在自身都难以保全的情况下冒险前来拯救蒂里特。要知道,如果在一年前遇到同样的情况,任何一名美军舰队指挥官都会选择撤退。别说一年前,就在几个月之前,美军就在北大西洋战场上多次抛下了英国战友。
  让他感到惊喜的是,既然美军第31舰队不选择逃跑,就只有死路一条。
  虽然郑恩博率领的舰队还没有到达战场,但是只要第11舰队坚持一阵,就可能能够如愿以偿的获得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白佑彬没有等多久。
  零点十分不到,郑恩博就发来电报,由他指挥的五艘快速战列舰已经赶到,并且在战场东南面向美军第31舰队开火。
  其实,在收到电报之前,白佑彬就已经看到了东南方向上出现的微弱闪光。
  第31舰队仍然在向东北方向航行,而美英舰队在向南面航行。交战距离正在迅速缩短,在五打五的情况下,郑恩博有足够的把握干掉对手。
  想到这,白佑彬立即调整了交战安排。
  第11-1主力编队里的四艘战列舰全部将炮口转向了左舷方向,瞄准了二万七千米外的美军第51舰队里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
  零点十四分,四艘“省”级战列舰的主炮再次发出了怒吼。
  当然,四艘战列舰上的炮手没有犯错误,全都选择了专门用来对付美军快速战列舰,特别是“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复合穿甲弹。
  恐怕,斯普鲁恩斯也没有料到第11舰队会这么快就调整战术吧。
  对美军的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来说,二万七千米的交战距离确实太远了一点。在这个距离上,如果对付的是“皇帝”级战列舰,或者“皇帝”级乙型战列舰,其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还有一点威胁,而在对付“省”级战列舰的时候,只有将交战距离缩短到二万米左右,才有足够的威胁。只要超过二万五千米,就完全没有作用了。
  相反,即便在二万七千米的距离上,四百毫米复合穿甲弹对“衣阿华”级战列舰仍然有足够巨大的威胁,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机会穿透“衣阿华”级战列舰的水平装甲(主要看命中部位的装甲厚度)。
  当然,此时双方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命中率。
  不管是否降低航速,在二万七千米的交战距离上,命中率都不会高到哪里去。
  结果,在第11舰队与第51舰队交火的时候,郑恩博指挥的第31舰队,以及美英舰队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
  可以说,郑恩博率领的第31舰队的出现,不但吹灭了蒂里特心里刚刚冒起来的一线希望,还让威利斯·李为几分钟前做出的决定感到后悔。如果他早知道第31舰队就在附近,恐怕打死他都不会去救援英国太平洋舰队。
  问题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后悔药卖。
  为了悄悄靠近美英舰队,郑恩博不但选择了一条比较偏的航向,还在收到白佑彬的命令,提高航行速度的时候就开始实施电子干扰。
  可悲的是,美英舰队里所有战舰上配备的都是老型号的雷达。
  如果当时美英舰队里有一部提供给“衣阿华”级的MK32型雷达,恐怕早就发现了偷偷逼近的第31舰队,不至于在遭到突然袭击的时候连对手在哪都不知道。
  也正是因为郑恩博早就知道美军老式战列舰上装备的是旧型号的雷达,所以他才敢于等到距离缩短到二万米之后,才下达了开火的命令。
  五艘战列舰首先集中炮火轰击了位于最前面的“马里兰”号战列舰。
  该舰与“科罗拉多”号是美军第三舰队中,除了快速战列舰之外最为强大的战舰,其配备的十六英寸舰炮的威力不容小看。最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之中,郑恩博曾经有好几次机会击沉“马里兰”号,最终都为了照顾整体战局而使其逃脱。还有一点,“马里兰”号是美军第31舰队的旗舰。
  当然,在开火的时候,郑恩博只知道那是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而无法判断出其究竟是“马里兰”号,还是“科罗拉多”号。只是以郑恩博对威利斯·李的了解,觉得排在最前面的很有可能是旗舰,而不会是“科罗拉多”号。
  与白佑彬采取的战术一样,一开始,五艘快速战列舰就进行了五轮急促射击。
  不同的是,五艘战列舰上的炮手选择的都是复合穿甲弹,而不是重型穿甲弹。炮手做出这一选择的原因有二个。一是“科罗拉多”级在进行了第三次现代化改进之后,其水平装甲的厚度由一百七十八毫米提高到了二百二十八毫米,且有足够的情报证明,美军为其提供了高强度装甲钢。二是第31舰队还是第一次在实战中使用复合穿甲弹,炮手只知道这种炮弹的威力非常大,却不清楚到底有多大。
  五艘战列舰,五轮齐射,一共投掷了二百二十五枚炮弹。
  即便命中率只有百分之一,也至少有二枚穿甲弹击中目标。而在二万米的交战距离上,加上早已测算出了炮击参数,而第31舰队的官兵素质绝不在第11舰队之下,毕竟大部分官兵都有二年,甚至三年的服役经历,且长期在西南太平洋上与美军舰队厮杀,早就习惯了各种各样的战斗。
  只要正常发挥,在此情况下,命中率不会低于百分之三。
  实际上,这五轮齐射的命中率接近百分之四点九,一共有十一枚穿甲弹击中了美军第31舰队的领舰,也就是“马里兰”号战列舰。
  当时,了望员观察到的,在击中之后发生爆炸的穿甲弹就有十枚之多。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灾难性的打击。
  十一枚穿甲弹中,有八枚落在了其左侧前半截舰体上,其中至少有六枚穿甲弹击穿了装甲,在舰体内爆炸。另外三枚穿甲弹落在了舰体后半段,且全都击穿了其水平装甲,其中至少有一枚穿甲弹在二根烟囱之间的舰体内,也就是动力舱附近爆炸。
  也许,这艘战舰上最幸运的就是美军第31舰队的指挥官了。
  在第一枚穿甲弹落下来之前,威利斯·李就被旁边的参谋军官推倒在了甲板上,因此当弹片横扫了几乎整个司令舰桥的时候,威利斯·李竟然毫发无损。当损管队员与医疗人员赶过来的时候,司令舰桥内的二十多名参谋军官几乎全部阵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1/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