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578

  “结果怎么样?”白佑彬立即问了出来。
  “还能怎么样?”淡淡一笑,陈锦宽摇了摇头,说道,“主动权在我们的手上,不在德国的手上。在德军进入圣彼得堡之前,肖万青派出的一支突击部队就到达了圣彼得堡,并且占领了港口。虽然没有能够占领整个圣彼得堡,但是我们已经在波罗的海上获得了出海口,德国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我们不准备在莫斯科让出一块占领区?”
  “当然不是,现在我们与德国还是盟友,既然是盟友,就不能彻底决裂。”陈锦宽似乎想到了什么,又笑着摇了摇头。“反正,该谈的基本上都谈好了。我们将在莫斯科西边划出一快面积大概为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占领区,其中包含了二十平方公里的市区。而德国将把立陶宛东部的克莱佩达港,以及邻近的近一千五百平方公里的地区交给帝国陆军。当然,在正式签署协议之后,帝国陆军将撤出圣彼得堡的驻军。”
  “一比十,还算不错。”
  “占领区的面积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借此控制北欧地区。在我回来的时候,首辅已经联系了驻瑞典的大使,准备在年底的时候与瑞典,芬兰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国家进行一次秘密谈判。”
  白佑彬立即转过头,朝陈锦宽递去了惊讶的目光。
  “首辅的意图很明显,我们必须在战争结束之前完成对德国的战略包围,不能让德国在战后独霸整个欧洲地区。另外,我们还在与土耳其商量合并占领区的事情,如果谈得顺利,我们就能控制俄罗斯三分之二的地区,其中包括了资源最丰富的内高加索地区,以及近半个乌克兰。”
  “也许,应该成立一个类似于同盟国集团的军事政治同盟集团。”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这些,都是首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今天我来接你,就是想问一下你对北大西洋战场的意见。”
  “英国?”
  陈锦宽又点了点头。“俄罗斯战败,对协约国的打击非常大。前几天,西班牙首相已经通阿根廷政府向帝国驻阿根廷大使递交了一份秘密信函。现在,首辅大概正在处理这件事情。只要谈得拢,西班牙很有可能在年内宣布战败。当然,关键是驻扎在西班牙的二十多万美军会不会允许西班牙投降。”
  “我们最好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这是肯定的,离开京城之前,首辅已经跟我谈过了,要我尽快向地中海派遣至少十个陆战师。只是现在运力紧张,我们要同时攻打夏威夷群岛与澳洲大陆,根本抽调不出多余的陆战队。昨天晚上,我让钟长生返回了直布罗陀,要他直接负责帝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在地中海那边的行动。如果一切顺利,二个月之内,我们就能从北非战场上抽调大概七个陆战师的兵力。另外,还得设法让土耳其抽调几个师的兵力加强我们在北非的进攻行动,尽快迫使协约国集团从北非西部地区撤军,这样才能确保西班牙退出战争。”
  “只是……”
  见白佑彬没有继续说下去,陈锦宽朝他看了过来。
  “我觉得西班牙的希望并不大。”又停顿了一下,白佑彬才说道,“俄罗斯战败之后,德国可以利用欧洲大陆的运输线将原先投入大陆战场的部队抽调到西线战场上去,而我们却只能动用有限的兵力。在此情况下,如果西班牙宣布战败,恐怕德国会抢在我们前面进入西班牙,从而占领西班牙,完成其控制欧洲大陆的行动。”
  “有这种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陈锦宽叹了口气,说道,“虽然德国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来稳定其在俄罗斯的占领区,并且将兵力抽调到西线战场上去,加上比利牛斯山的阻挡,德军进军西班牙的难度会非常大。但是我们却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动与组织兵力,完成进军西班牙的准备工作。当然,并不是没有办法。这事我与肖万青商量过,按照他的建议,我们应该首先策动德国出兵,而西班牙肯定会要求美军去加强比利牛斯山防线,而我们则在西班牙南部与东南部登陆,抢在德国之前占领西班牙。”
  听到这,白佑彬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显然,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迫使德国首先出兵的难度并不大,只要帝国摆出进军西班牙的态势,德国就会立即出说。毕竟,西班牙是欧洲大陆国家,如果让帝国占领了西班牙,帝国就在欧洲大陆,准确的说是西欧获得了立足点,到时候不但可以通过直布罗陀要塞继续控制地中海地区,还在西欧拥有了发言权。在此情况下,德国梦想构筑的欧洲霸权必然受到动摇。
  问题是,帝国有没有能力迅速占领西班牙。
  就算西班牙政府肯配合,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保密,更不大可能顺利的完成整个作战行动。
  想了一阵,白佑彬猛的明白了过来。“元帅,你是说,准备拿西班牙做试验?”
  陈锦宽笑着点了点头。“其实,我们与英国的接触在一年前就开始了,只是一直谈不拢。现在俄罗斯战败,美国即将输掉太平洋战争,西班牙也动摇了,英国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坚持下去。当然,谈判工作肯定会继续进行,只是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通过在西班牙的行动,我们即能让英国人知道,帝国绝不会容忍德国控制欧洲大陆,而英国要想在战后的欧洲拥有发言权,就得依靠帝国对抗德国。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西班牙的行动,我们可以为今后在英国采取的行动积累经验。”
  “也就是说,不能在今年之内让德军登陆英国。”
  “这只是其一,其实只要我们不出兵,德国在二年之内都没有可能打败英国。”稍微停顿了一下,陈锦宽又说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此期间夺取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向英国施加压力,从而使英国在谈判上做出让步,甚至无条件投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帝国的利益最大化。”
  听到这,白佑彬心里有数了。
  “你觉得,杨定方有足够的能力吗?”
  “元帅,你是说……”抬起头来后,白佑彬只稍微迟疑了一下,就说道,“杨定方是与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舰队指挥官,以他的能力,足以胜任更加重要的任务。而且,这几年下来,杨定方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能力,我认为对他不应该有任何怀疑。”
  “是吗?”陈锦宽似乎看出了白佑彬的心思,“其实,我不是想派你过去顶替杨定方,你不是要参加将官培训班吗?显然,你是去不了北大西洋的。”
  白佑彬尴尬的笑了笑,随即就暗暗松了口气。
  “既然你认为杨定方足以胜任今后的作战行动,那就行了。”陈锦宽拍了拍白佑彬的肩膀,说道,“我们现在还没有获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所以你不能有所松懈。即便卫延年安排你去参加将官培训班,你也要随时关注战场上的情况。”
  白佑彬用力的点了点头,很明显,只要战局有变,他随时都有可能被派上战场。
  此时,轿车已经到达了总参谋部。
  跟着陈锦宽下车之后,白佑彬才意识到,战争远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军人也就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放下斗志!
第三章
军事技术
  见到卫延年之后,陈锦宽首先说的就是对德援助问题。
  看样子,陈锦宽昨天晚上很晚才到舟山,没来得及跟卫延年商讨正事,不然也不会等到今天上午才讨论这些问题。
  对德援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战略物资、军事情报与军事技术,前面二项援助主要由隶属于内阁的战时涉外活动委员会,以及同样隶属于内阁的战略情报处负责,而后者则由帝国海陆两军的后勤装备部门负责。
  相对而言,德国对帝国海军的技术与武器装备最感兴趣。
  作为欧洲的传统陆上强国,德国陆军的装备并不比帝国陆军的差,甚至其某些武器装备比帝国的还好得多。可德国从来都不是海上强国,即便在上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倾全国之力打造出了世界第三,欧洲第二的公海舰队,仍然算不上海上强国,并且最终成为了英国海军的手下败将。
  以往,对德援助是由严国荣手下的一个专业小组在负责,现在看来情况将有所变化。
  “这是我们现在对德援助的最主要的项目。”卫延年肯定提前收到了消息,早就做好了准备。“按照年初签署的协议,我们正在帮助德国建造第二批四艘快速战列舰,预计在明年年底就能交付。只是,上个月德国提出加快建造进度,并且从我们这里购买一些关键技术的要求。这件事,我们以前就谈过了。主要问题不是我们愿不愿意出让技术,而是帝国内阁会不会批准我们出让技术。”
  陈锦宽一边翻看着文件,一边听着卫延年的陈述。
  正如卫延年所说,很多关键技术不是帝国海军想卖就能卖的。早在上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也就是海军进入了无畏舰时代之后,帝国就成立了专门的军事技术管理部门,并且直接向帝国内阁首辅负责。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管帝国海军与帝国陆军的尖端军事技术,并且防止最先进的技术泄露给其他国家。
  显然,决策权仍然在帝国首辅手里。
  只是,在绝大部分时候,只有军队才知道哪些技术是必须保留的,哪些技术是可以转让的。比如,在三年前,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舰炮的设计图纸,以及生产工艺肯定是帝国海军的最高机密,而到现在,随着四百五十毫米舰炮研制成功,配备了这种舰炮的“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开工建造,七十二年型四百毫米舰炮的技术就算不上是最先进的,也就可以用其来换取巨额的资金了。
  如此一来,除了决策权之外,关键技术仍然掌握在军队的手里。
  “雷德尔的胃口还不小嘛。”陈锦宽抬起了头来,“不但要我们最好的战列舰主炮,还要我们提供建造大型巡洋舰的技术。只不过,就算我们提供了这些技术,德国有能力在此基础上建造出足够强大的战舰吗?”
  “这是雷霄霆提交的报告。”
  将手上的文件递给白佑彬之后,陈锦宽接过了卫延年递来的文件。
  这就是转让与出售军事技术的第二个问题,即购买国有没有能力吸收与应用帝国的先进军事技术,以及需要多久才能够吸收与利用获取的先进军事技术。
  拿土耳其来说,因为其工业基础薄弱,且工业种类比较单一,所以即便拿到了帝国海军的造船,以及相关装备的设计图纸,生产工艺,也不一定能够建造出先进的战舰,甚至没有任何作用。结果,土耳其在很多时候都是直接从帝国购买战舰,而不是购买建造战舰的相关技术。
  负责相关调查的,肯定是情报部门。
  在雷霄霆提交的报告中就明确分析了德国的造船实力,以及应用先进舰船技术的能力。按照他的分析,德国有足够的工业实力,能够利用帝国提供的设计图纸与生产工艺,生产出性能不比帝国同类型产品差的舰炮。只是,德国没有造船所需要的匹配工业基础,其建造战舰的效率远不如帝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即便帝国立即向德国提供建造快速战列舰所需要的所有相关技术与生产工艺,德国也需要花三到五年的时间来吸收这些技术,并且建设匹配的基础工业,然后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第一批战舰。也就是说,德国海军自行建造的战列舰最快也要等到六年之后才能服役。
  显然,这完全可以消除帝国的戒心。
  六年之后,帝国提供给德国的技术都已落后,完全没有价值了,而据此建造出来的战舰也肯定落后了。
  更重要的是,六年之后,又有更多的新技术诞生,海战肯定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当然,雷霄霆没有忘记在报告中提到另外一个关键,即德国利用帝国提供的关键技术,在消化吸收之后,得已创新与提高,发展出更先进的战舰,从而对帝国海军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最后,雷霄霆提出了建议:关键技术都不得转让。
  因为雷霄霆是搞情报的,而不是搞技术的,所以他在评估报告中只提到了对德国海军极为关键的技术,而没有提到对帝国海军极为关键的技术。因此,到底哪些技术才算得上是关键,还需要相关的专家来做最后的鉴定。
  等到白佑彬看完了雷霄霆提供的评估报告时,陈锦宽还在沉思。
  数百年来,帝国海军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对与战舰,先进技术就是帝国海军强大的根源。比如,在其他国家都在建造风帆战舰的时候,帝国海军最先开始建造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舰;当各国海军都开始建造铁甲舰的时候,帝国海军则建造全钢制舰体的现代战列舰;而等到各国海军再次跟风的时候,帝国海军又开始建造统一主炮口径的无畏舰;随后,帝国海军还首先建造了拥有四百毫米舰炮的战列舰,首先开始建造快速战列舰,首先开始建造超战列舰。几乎每一次海军的重大进步,帝国海军都走在了列强的前面。
  任何一任帝国海军元帅都非常重视先进技术,并且将其当作了帝国海军的命脉。
  说实话,真要出让某些先进技术,陈锦宽也不会答应。问题是,现在必须维护与德国的同盟关系,也就不能一成不让,总得让德国尝到点甜头。
  “延年,你怎么看?”
  “能卖就卖,反正我们也正在为战舰更新换代。”卫延年耸了下肩膀,“我征求了一些工程师,以及相关专家的意见,他们都认为德国希望获得的那些技术都不算先进。另外,我还联系了几位科学院与工程院的院士,还有一批造船厂与船舶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让他们对未来海军做一个前期评估,以便我们确定哪些是关键技术,哪些是次要技术,从而确定应该将哪些技术转让给德国,而哪些技术不能转让给德国。”
  “什么时候能够确定下来?”陈锦宽也没再罗嗦。
  “尽快吧,一个月之内。”
  “抓紧办好这件事情。”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又说道,“另外,让严国荣直接负责这件事情,千万不要有什么疏漏,我可不想在未来的战场上遇到用帝国海军最先进技术打造出来的舰队。”
  卫延年立即站了起来。“我这就去找严国荣谈这件事情,等下过来叫你们去吃午饭。”
  白佑彬也想起身告辞,可听卫延年那话的意思,他又坐了下来。
  “这段时间你没别的事,负责帮严国荣处理好这份工作。”陈锦宽朝白佑彬看了过来,“前线作战的事情,我已经让卫延年去安排了。今后几个月,我们的兵力仍然要集中在太平洋上,进攻夏威夷与澳洲的行动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你也不用回前线了。”
  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看样子,陈锦宽是准备给他放一次长假了。
  “其实,技术问题是任何一名海军高层都必须重视的。”陈锦宽拿起了放在茶几上的烟盒,“当初,我们在向德国提供援助的时候,就全面衡量了转让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不过,现在看来,问题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严重。如果我们能够在几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十年之内,海军,乃至整个军事机构,以及战争面貌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时候再回首看现在的这些技术,恐怕就不值一提了。”
  “关键技术?”白佑彬有点惊讶了,什么关键技术能够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自从火炮取代了刀箭,成为了海战的主要武器之后,虽然发生了几次重大技术革命,比如蒸汽机取代风帆,钢铁取代木板,雷达取代望远镜,但是海战的基本面貌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海战的基本战术也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
  要想彻底改变海战的面貌,就得出现取代火炮的新式海战武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