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校对)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578

  有了新的旗舰后,白佑彬按照新的指挥体系,将“黄岩岛”号“转让”给了杨定方。
  对新的旗舰,白佑彬肯定是万分满意。如果说“黄岩岛”号是海上宾馆,那么“胜利”号就是海上宫殿。不说别的,其司令官住舱的面积就超过了二十五平方米,是“黄岩岛”号上的二倍,“省”级战列舰上的三倍。
  体现“旗舰”能力的主要指标还是指挥能力,而其中通信能力最为重要。
  “黄岩岛”号只能保证与每支作战舰队,以及主要的舰艇保持通信联络,而“胜利”号上有数十部用于舰队内部通信的短波电台,几乎可以与每一艘作战舰艇保持通信联络,使指挥官能够随时随地的知道每一艘战舰在哪,在干什么。
  可以说,“胜利”级才是帝国海军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旗舰”。
  当时,帝国海军一共有四艘“胜利”级服役,除了“胜利”号被编入了第四舰队之外,“凯旋”号被编入了第一舰队,“辉煌”号被编入了第六舰队,“成功”号则被编入了第三舰队。也就是说,四支主要的战区舰队都拥有了独立旗舰。
  到此,第四舰队的实力达到了巅峰。
  在拥有三支作战舰队,八支破交舰队(仍然隶属于战区司令部,只是同样由白佑彬统一指挥)之后,第四舰队具备了横扫北大西洋的强大实力。现在,白佑彬所面临的问题是:能不能抢在第六舰队之前击败美军第21舰队。
第三十章
崭新任务
  四月的最后一天,白佑彬达成“胜利”号旗舰,随同第42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
  与往常一样,第42舰队仍然保持独立的作战编队,“胜利”号则与四艘“湖”级巡洋舰,四艘“岛”级巡洋舰组成了“旗舰编队”,负责为伴随第四舰队行动的后勤保障舰队提供护航掩护。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白佑彬正式组建了战区司令部。
  于右任返回第四舰队,继续担任舰队参谋长。顶替于右任的是刚刚从第一舰队调来的肖定邦、庞晋元与张海波这批军官。此时,蓝凌波已经正式出任第一舰队司令官,赵赙礼以第11舰队指挥官的身份兼任第一舰队参谋长,因此前第11舰队参谋部升级为第一舰队司令部。
  毫无疑问,这一系列的人事安排都是为了照顾白佑彬。
  肖定邦、庞晋元与张海波这批军官与白佑彬合作了好几年,非常熟悉白佑彬的指挥风格。另外,从扩大白佑彬的影响力来看,肖定邦他们进入北大西洋战区司令部,也无形中巩固了白佑彬的地位。
  从整个海军的编制来看,属于白佑彬嫡系的年轻将领与军官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现在,不但第一舰队与第四舰队是由白佑彬的嫡系掌握,而且北大西洋战区也在白佑彬的掌握之中。另外,如果不出所料,在组建东太平洋战区(后来是将西太平洋战区与西南太平洋战区合并,组建了太平洋战区)之后,出任战区司令官的肯定是江洪波,而出任战区舰队司令官的也肯定是蓝凌波。这样一来,白佑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即郑恩博就只控制了南大西洋战区与第六舰队,根本不可能与白佑彬抗衡。
  当然,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谈论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舰队进入北大西洋的辽阔海域之后,白佑彬就让第42舰队在前面领航,然后让庞晋元联系上了提前进入北大西洋的第41舰队,以及在亚速尔群岛海域活动的第43舰队。安排好这些工作之后,他就离开了司令舰桥,来到了外面的回廊上。
  “还在担心第61舰队的事情?”
  听到肖定邦的话语,白佑彬回过了头来。虽然肖定邦还是海军上校,但是白佑彬已经收到了消息,此次作战行动结束之后,肖定邦将晋升为海军准将,并且正式出任战区参谋长。另外,庞晋元与张海波的晋升令也将同时下达。可以说,这是肖定邦出任战区参谋长之前的最后一次“考试”。
  “放心吧,虽然第61舰队比我们早二天出发,但是从开普敦到加勒比海的距离远得多,现在他们还在向阿森松岛前进呢。”肖定邦一边说着,一边掏出了香烟。“其实,我就有点想不通,海军司令部为什么要把加勒比海划入南大西洋战区?”
  “总不能让郑恩博赋闲吧?”白佑彬半开玩笑的说了一句。
  “赋闲?”肖定邦一愣,随即摇了摇头,点上了香烟。“这也真难为了元帅与总参谋长,这时候还想着用郑恩博来压制你。”
  “肖定邦,你这么想就错了。”白佑彬立即板起了脸。“你认为元帅是在压制我吗?我可以告诉你,元帅这么做,肯定是在为我们考虑。”
  肖定邦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有点不太明白白佑彬的意思。
  “你想想,如果没有郑恩博,我们会如此卖命吗?再说了,几百年来,帝国海军的内部竞争一直非常激烈,没有任何一名海军将领是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你再反过来想想,如果不是这几年有郑恩博在后面追赶,我们能够跑这么快吗?”
  “你这话也有道理,只是我觉得有点不公平。”
  “公平?”白佑彬笑着摇了摇头,“作为军人,我们就不应该追求所谓的公平。战场上没有公平,军队里面也没有公平。”
  似乎想到了什么,肖定邦暗暗叹了口气。
  “好了,别胡思乱想了,我去休息了,明天一早来替换你。”
  拍了拍肖定邦的肩膀后,白佑彬就进入了舰桥内部。司令官住舱在舰桥下方,位置比较低,舒适性更好。另外,司令官住舱也是这艘战舰上唯一有舷窗的住舱。
  其实,对于海军最近做出的调整,白佑彬也很不明白,或者很不理解。
  自从攻占了瓦胡岛之后,帝国海军就开始转移战略重点,主要战场由太平洋转到了大西洋。半年来,像模像样的战斗没有打几场,反而是帝国海军的人事与编制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切的一切,都在为获得最后胜利做准备。
  在此情况下,肯定应该集中兵力。
  结果,海军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不但没有集中兵力,反而强化了北大西洋战区与南大西洋战区的界限,从而导致向南大西洋战区增派了部分兵力,使得北大西洋战区的实力有所降低。
  当然,从绝对值上看,北大西洋战区的规模达到了自战争爆发以来的顶点。
  问题是,如果把兵力全部集中在北大西洋战区,局面肯定更容易突破,也更容易获得最后的胜利。
  白佑彬怎么也想不明白,陈锦宽为什么要加强南大西洋战区。
  难道,仅仅是为了给郑恩博找点事情做?
  很多时候,白佑彬甚至不大愿意去想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只要郑恩博立下了重大战功,那么他在帝国海军中的位置就将受到巨大的威胁。而现在陈锦宽的安排,摆明了就是让郑恩博趁着最后的机会获得足够的战功。
  次日上午,白佑彬在回到指挥岗位上的时候,就收到了从海军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
  进攻计划已经确定了下来,第四舰队负责封锁墨西哥湾,阻止美军第21舰队南下进入加勒比海,同时掩护陆战队攻打太子港。第61舰队则支援陆战队进攻维尔京群岛的罗德城,并且负责封锁整个小安得列斯群岛。
  具体的作战计划也是由电报发送上的。
  直到中午,通信军官才翻译出了所有电文。
  负责进攻太子港的是陆战第八军,并且由陆少丰亲自指挥。按照作战计划,陆战第八军的登陆部队,运输船队,以及提供直接炮火支援的火力支援舰队将在五月十五日之前到达作战海域。因此,第四舰队必须在此之前完成封锁墨西哥湾的作战行动。如果有必要,第四舰队可以与第21舰队决战。
  负责进攻罗德城的是陆战第十军,进攻行动将在五月二十日之后展开。
  显然,第四舰队的行动既是开端,又是关键。
  当天晚上,白佑彬就召集参谋军官开了一次战前会议。现在,海军总参谋部只是明确了作战行动的步骤,以及最终目的,而具体的战术计划得由前线指挥官确定。
  可以说,封锁墨西哥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墨西哥湾的北部与西部都是美洲大陆,没有出口,而其南部的尤卡坦海峡则直接通往加勒比海,另外其东部的佛罗里达海峡则直接通往北大西洋。也就是说,第四舰队必须要同时照顾到二个方向。
  这还是次要问题,重要的是,墨西哥湾东部有数条可以供舰队进出的海峡。
  比如,在巴哈马群岛海域就有佛罗里达海峡、普罗维斯登海峡(分为西北海峡与东北海峡)、埃克苏马海峡(向西有三条主要水道)、克鲁克德岛海峡、马亚瓜纳海峡、凯科斯海峡、向风海峡与锡尔弗浅滩海峡等八条海峡,十多条水道可以供大型战舰进出,而这八条海峡由分布在由西北到东南走向的近四百海里的范围之内。显然,要想监视这么广阔的海域,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与参谋商量之后,白佑彬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第43舰队前往普罗维斯登东北海峡东部海域,负责封锁巴哈马群岛北部所有进入北大西洋的海上通道。第42舰队前往锡尔弗浅滩海峡东北海域,在负责封锁锡尔弗浅滩海峡附近水道的同时,负责为进攻太子港的陆战队提供掩护。第41舰队则直接前往尤卡坦海峡,担负起阻断美军第21舰队进入加勒比海的重任。
  当然,三支作战舰队肯定不够用。
  白佑彬还调集了当时正在北大西洋上活动的所有破交舰队,其中四支在美国东海岸附近海域的破交舰队全都能在五月十日之前到达白佑彬指定的巡逻海域,而另外四支在此之前返回地中海与英国港口进行休整的破交舰队最快也只能在十五日到达指定海域。八支破交舰队中,除了二只破交舰队前往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与多米尼加所在的岛屿)海域,协助第42舰队配合陆战队作战之外,其他六支破交舰队中,五支到巴哈马群岛海域执行侦察巡逻任务,另外一支则前往尤卡坦海峡,协助第41舰队。
  最后,白佑彬还设法从地中海抽调了一批巡洋舰与驱逐舰,前来加强作战舰队与破交舰队的实力。可以说,当时最重要的不是主力舰,而是执行侦察任务的辅助战舰。毕竟,要想严密封锁墨西哥湾,侦察舰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白佑彬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立即给海军情报局,以及北大西洋战区情报分局发去电报,要求情报部门尽快弄清楚美军第21舰队的行踪,为作战行动提供及时的,且准确的情报支援。
第三十一章
海陆并进
  帝国海军封锁墨西哥湾的行动非常突然。
  虽然早在年初的时候,美国海军就预料到,帝国海军在完成了战略调整之后,必然进军加勒比海地区,完成对美国的战略大包围,同时切断美国与美洲地区,特别是南美洲地区国家的联系。只是,接下来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在美国海军的预料之外,比如西班牙与英国相继投降,巴拿马受到威胁等等。
  到四月初的时候,美国情报机构再次发出警报。
  此时,第21舰队已经返回了墨西哥湾,以美国南部地区的新奥尔良为基地,进行作战训练。按照美国海军的意思,如果没有绝对必要第21舰队将一直呆在墨西哥湾,等到六月份,随着第一批“蒙大拿”级战列舰服役,以及受损的四艘战列舰修复,重新组建了第22舰队与第23舰队之后,再一同杀出墨西哥湾。
  这个想法很美好,却不太现实。
  此时的美国海军不但没有任何主动权可言,甚至连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都没有。不说别的,巴拿马湾的珍珠群岛已经沦陷了好几个月,美军却一直没有发动反击。可以说,美国海军只能跟着帝国海军的步骤前进,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只是,当时绝大部分美国海军将领都认为,帝国海军不会急着发动战略进攻。
  西班牙战败之后,帝国与德国就划分占领区的问题发生了严重分歧,而且在处理巴利阿里群岛的问题上,帝国与意大利也产生了矛盾。最重要的是,帝国刚刚占领了英国,肯定需要时间巩固其在英国的地位,甚至得仿照当年对待日本的方式,向英国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以稳定英国的国内局势。另外,帝国还得防止德国出兵进入英国,所以必须将主要兵力留在英国。
  在此情况下,帝国是没有能力立即发动战略进攻的。
  由此,大部分美军将领推断,帝国海军要到下半年才有能力继续推进。
  显然,美国人低估了帝国处理同盟国内部矛盾的能力。早在三月份的时候,帝国就与德国、意大利达成了和解协议,通过“土地换土地”的方式,使德国承认了帝国占领英国的合法性,同时也通过放弃在西班牙的占领区维护了同盟国集团的内部团结。
  更重要的是,美国严重低估了帝国的战略调整能力。
  早在年初的时候,帝国就已经开始做战略调整了。另外,帝国强大的海运能力也在此时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四月上旬,就有二支满载着粮食的船队到达了英国,运去了至少一百二十万吨面粉与各种食物,这足够所有英国人消耗半个月了。当然,如果只填补英国的粮食缺口,则足够支撑三个月。
  另外,帝国的海运部队还向北大西洋战区运送了二十五个陆战师的兵力,以及不少于五百五十万吨的各类作战物资。如果算是由土耳其提供的战略物资,则在四月十五日之前,囤积在北大西洋战区的作战物资已经超过了八百四十五万吨,足够第四舰队,以及陆战第八军消耗三个月以上。
  显然,决定帝国海军是否立即发动进攻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帝国海军有没有这个实力,而是有没有这个必要。
  直到五月七日,美军情报部门才得知第四舰队已经杀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57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