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735

  谈仁皓没有那么激动,姜仲民与范佩昆都有背景,首相会怎么处理这两个败军之将,那是首相的事情,而不是他们俩的事情。当谈仁皓拿过电报,看到上面的损失情况时,也立即惊讶的睁大了眼睛。
  战斗是在日本东京时间(硫黄岛时间,也正是交战海域的时间)上午八点半发生的(此时舟山应该是七点半左右)。美国的侦察机大概在天亮后半个小时(通过美国轰炸机到达时间反推)发现了第一特混舰队,而当时执行白天第一轮防空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刚开始起飞(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如果是谈仁皓来指挥的话,他会让第一批防空战斗机在天亮前半小时起飞,而不是天亮后半小时起飞),而舰队里的雷达都没有开机,所以没有发现那架躲在云层上空的美国侦察机。随后,第一特混舰队派出了白天的第一批侦察机,而在夜间执行侦察巡逻的水上飞机则在七点二十分左右返回了舰队,这中间竟然存在了一个小时的侦察空白期,这也是舰队指挥官的严重失误。
  第一特混舰队的侦察机是在八点二十五分左右发现美国特混舰队的,而且确定美国舰队里至少有三艘航母,十多艘护航战舰!非常可惜的是,侦察机竟然判断美国舰队还没有发动攻击,因为没有飞机从航母上起飞。实际上,美国舰队已经在七点十分开始起飞轰炸机群,而在唐帝国的侦察机发现美国舰队的时候,已经有两波轰炸机离开了美国舰队,正在杀向第一特混舰队!
  姜仲民没有迟疑(这是好事,同时也绝对是坏事),他在八点三十分就下达了攻击命令。可当时,舰队里并没有做好攻击准备,第一波由72架轰炸机与36架护航战斗机组成的轰炸机群直到八点四十五分才起飞,而此时,美国的第一波轰炸机群距离第一特混舰队已经不到五十海里了。而更要命的是,这个时候第一特混舰队里的防空战舰竟然没有打开雷达,姜仲民与范佩昆还认为他们没有被发现,可以突袭美国舰队,所以仍然保持着无线电静默,而没有使用雷达!当时,舰队上空就只有两个小队的24架战斗机在执行防空巡逻任务,而杀来的美国第一波轰炸机群有上百架轰炸机与战斗机。
  不幸中的万幸是,美国的轰炸机与护航战斗机在中途走散了(机群也要保持无线电静默,而且美军飞行员第一次参战,没有经验,紧张都是问题),不然的话,第一特混舰队恐怕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也就在第一波轰炸机还没有完全起飞的时候,战斗打响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第一特混舰队没有做好任何防空准备,如果将美国轰炸机的飞行员换成开战时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的话,那么第一特混舰队将全军覆没。紧急之下,大量已经在准备起飞的轰炸机被推下了大海,勤务人员将战斗机推上了弹射器,三艘航母全都开始弹射战斗机。护航战舰的英勇表现值得肯定,可这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在九点十分,第二波美国轰炸机群到达的时候,“太祖”号与“长江”号都已经遭到重创,只有“玄宗”号在孤军奋战。虽然此时舰队上空已经聚集了至少48架防空战斗机,“隼”式的超远航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大部分战斗机都有足够的燃料,而不需要返回航母。可与这一波轰炸机一起到达的出了24架护航的F4F之外,还有与第一波轰炸机群走散了的36架F4F。也就是说,美国轰炸机群的护航战斗机比第一特混舰队上空的防空战斗机还要多。
  战斗在九点二十五分结束,“太祖”号中弹(雷)十八枚(条),虽然官兵们奋力抢救,可这艘航母已经彻底的完蛋了。九点五十五分,两艘驱逐舰向“太祖”号齐射了18条鱼雷,结束了这艘航母的战斗生涯,最终“太祖”号在十点过八分从海面上消失,连同战舰上700多名官兵沉入了4000多米深的海底。
  “长江”号也中了四枚炸弹与两条鱼雷。万幸的是,战舰上的损管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就向弹药舱注水,避免了弹药殉爆(一枚炸弹就在弹药舱附近爆炸,如果没有注水的话,那么这艘航母肯定完蛋了)。可航母也失去了战斗力,在九点三十五分的时候,由三艘驱逐舰与一艘重巡洋舰掩护,脱离了战场,先行返航。
  “玄宗”号挨了一枚近失弹,但仍然有战斗力。如果是谈仁皓在指挥的话,他肯定会集中这艘航母上的剩余力量发动反击,不给对手任何机会,可结果,当时指挥舰队的范佩昆(姜仲民已经负伤)却下令撤退,而且是丢下了已经出发的第一波轰炸机群的所有飞行员,让航母以最快的速度逃跑了!
  看到这里,谈仁皓的手都颤抖了起来。这种行为足以被枪决了,抛弃战友,这是帝国军人最大的耻辱,而且范佩昆抛弃的是那些正在为舰队复仇,正在去打击敌人的战友!第一波轰炸机群全部损失,一百多名飞行员阵亡,还有几十人成了俘虏。虽然这些飞行员成功的炸伤了两艘美国航母,但是他们却被抛弃了,被可耻的抛弃了!
  “妈的!”谈仁皓一拳头砸在了桌子上,把桌上的茶杯都震了起来,“竟然有这样的人,妈的,应该把这个混蛋就地枪决!”
  谈仁皓的咒骂声连门外的参谋军官都听到了,那些曾经跟随谈仁皓征战过的参谋都知道,这个很少发火的司令官已经彻底的愤怒了!
第二节
海军需要奇迹
  最后的损失报告是在十二月八日上午送来的,当时舰队已经进入了民都洛海峡,正在向南海前进,预计在九日夜到达广州港。损失报告是通过设在民都洛岛上的海军情报站(实际上是一个海军的无线电监听站)转发回海军司令部,然后再送到广州来的。同时送来的还有郝东觉的晋升令,以及一套准将军衔。
  在这场后来被取名为“菲律宾海战”的战斗中,第一特混舰队有五艘战舰被击沉,四艘遭到重创,两艘轻损。战沉的五艘战舰为:“太祖”号航母,“刘弘基”,“李勋”号大型巡洋舰,以及两艘“城市”级驱逐舰。遭到重创的战舰为:“长江”号航母,“尉迟恭”,“段志玄”号大型巡洋舰,以及一艘“城市”级驱逐舰。轻损的两艘战舰都是驱逐舰。另外,舰队还损失战机218架(其中有28架是被主动丢进大海的)。全舰队一共损失官兵1459人,重伤764人,这其中包括了阵亡的176名飞行员,另外还有53名飞行员被俘(其中21人死在了美国的战俘集中营,其他的在先后返回帝国),100余名落水的舰队官兵也被美国海军打捞了起来(绝大部分落水官兵都牺牲了,被算进了阵亡名单之中)。
  这个损失完全可以用“惨痛”来形容。虽然还有“玄宗”号航母保持了战斗力,可“长江”号难以在短期内恢复战斗力。最让谈仁皓心痛的是那两百多名飞行员,这可是第一特混舰队的精华,是整个舰队打击力量的核心。这些飞行员都有实战经验,而且都是最优秀的飞行员(能够被挑选进航母载机部队的都是最好的),要培养出两百多名有经验的有瓯绣飞行员,比建造两艘航母都要困难得多!
  现在,第一特混舰队实际上就只剩下了“玄宗”号一艘航母,“秦琼”号与“柴绍”号两艘大型巡洋舰,六艘“城市”级驱逐舰还可以继续执行作战任务。而第一航空连队也只剩下了不到一百架战机。舰队司令缩水三分之二,难以肩负起重大的作战任务了。
  “必须要尽快恢复士气,你最懂得怎么去鼓动官兵的斗志了。”谈仁皓也很快进入了这个新的角色,他梦寐以求的舰队司令官,可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舰队司令官。“东觉,现在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才能够给官兵们足够的信心。”
  郝东觉默默的点了点头,他的心情也很不平静。虽然在成立第二特混舰队的时候,第一特混舰队得到的只是个番号,几乎所有前第一特混舰队的老兵都被分到了第二特混舰队去,但是第一特混舰队可是谈仁皓与几个兄弟一手带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家,而现在“家”成了这个样子,郝东觉的心情能平静吗?
  谈仁皓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已经决定去看望那些先期送回(通过民都洛岛上的机场转运)的伤员,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士气,让官兵们相信,胜利会到来的,而在胜利前经受的挫折并不可怕。
  “仁皓——”郝东觉叫住了朝外面走去的谈仁皓,“他们两个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我不知道。”谈仁皓迟疑了一下,然后转身朝郝东觉走了过去。“这些事情不应该我们来关心。首相肯定会给海军一个交代,也会给帝国臣民一个交代。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第一特混舰队恢复过来。我们面前有很大的困难,如果我们连这个困难都无法战胜的话,那我们又与那两个人有何差别呢?”
  郝东觉还是有点想不通,这实际上是他们来解决别人制造的麻烦,是在帮两个混蛋擦屁股。
  “好了,想通了的话,就立即去召开参谋会议。”谈仁皓拍了下郝东觉的肩膀,“现在我需要你的帮助,明白吗?”
  “我会好好干的!”郝东觉勉强的笑了一下,“我现在就去组织参谋,提前召开会议,现在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呢,浪费时间可不是海军的传统。”
  看到郝东觉走出办公室的背影,谈仁皓暗叹了口气。如果从个人感情上来讲的话,他绝不会帮姜仲民与范佩昆擦屁股。可是,现在根本就不是谈个人感情的时候,帝国海军需要的是一支强大的舰队,而且随着下一阶段作战计划展开,海军就更加需要第一特混舰队了。这就是薛希岳为什么要点名让谈仁皓来担任第一特混舰队司令官的原因,危难时刻,自然要用最优秀的司令官。
  下午,谈仁皓去看望了第一批被送回来的伤员(多为重伤员,而且大部分都是军官),郝东觉也召开了舰队参谋军官会议,强调了几个主要内容(主要就是恢复士气,恢复舰队编制,以及恢复舰队战斗力),安排了具体的任务。当天,第一特混舰队的参谋部就首先恢复了正常,郝东觉也在当天傍晚之前把需要的人事清单发回了海军司令部(舰队参谋长具体负责舰队的人事安排,有权直接向上级提交人事需求名单)。
  谈仁皓与郝东觉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舰队恢复正常,从遭受打击与失败之后的低谷中走出来,至少,他们两人在这方面都有经验,而且都干得很出色。
  当天晚上,两份新的电报送到,一份是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的情况,而另外一份则是美国第16特混舰队的损失报告。
  在第一特混舰队遭到打击的时候,第二特混舰队也差点抓住了另外一支美国特混舰队,只是因为距离太远,而且第一架发现美国特混舰队的侦察机发回的电报不准确,而第二架侦察机赶过去的时候,美国舰队已经进入了雷雨区,第二特混舰队错过了目标。这也许是幸运的,也就在雷少卿拼命想抓住敌人,发动致命的打击时,第一特混舰队遭到重创的消息送到,同时发来的还有命令第二特混舰队撤退的电报。雷少卿没有迟疑,在明确知道美国的主力舰队在南面,而且已经失去了支援第一特混舰队的机会之后,他立即率舰队全速返回硫黄岛附近海域,而且很快就有岸基战斗机前来护航。
  第二特混舰队在返航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距离硫黄岛大概150海里的时候,遭到了潜艇的偷袭,“珠江”号航母闪过了三条鱼雷,可最后还是被一条鱼雷击中了舰艏,受了中等程度的损伤,现在这艘航母正在返回那霸。
  第三特混舰队没有参加南面的战斗,而是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即赶往了硫黄岛海域,与第二特混舰队会合,加强第二特混舰队的护航力量。而当时美国轰炸机随时有可能攻击第二特混舰队,让第三特混舰队南下的目的就是要增加抵抗轰炸的能力。可直到两支舰队会合,硫黄岛上的岸基战斗机陆续来到了两支舰队上空之后,美国的轰炸机都没有出现。
  袭击第一特混舰队的是美国第16特混舰队。在第一特混舰队遭到重创的时候,第16特混舰队也没有逃过第一特混舰队派出的轰炸机的打击。也许最值得敬佩的就是那些轰炸机的飞行员,他们已经失去了返航的希望,可他们没有放弃进攻,他们为帝国做出了最大的牺牲,而且这个牺牲的意义是很重大的。
  在近乎疯狂的进攻中,美国海军官兵体会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轰炸。相对来说,第一航空联队是唐帝国海航两个航母载机联队中经验较少,素质较差的一个。比起已经身经百战,老练成精的邓子超,张鼐鼎,江文翰等人来说,第一航空联队的飞行员都缺乏对海作战经验。可同时,他们又比美国海航的飞行员优秀得多,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战场上数个月,已经掌握了很多实战经验。相反,美国海军是初战,虽然美国飞行员的训练也很严格(不缺乏燃料与基础设施,美国培养飞行员的能力不在唐帝国之下),但却没有一点实战经验。初次交手,双方飞行员的高下立即就出来了。
  两波次,近150架美国轰炸机击沉与重创唐帝国航母各一艘,这个战果并不小。可比起唐帝国的飞行员来说,这个战果就明显差了一些。到达美国第16特混舰队上空的唐帝国轰炸机只有47架,而且其中只有32架成功投弹(雷),这32枚(条)炸弹(鱼雷)中有24枚(条)命中目标,重创了美国航母“萨拉托加”号与“约克城”号,其中“萨拉托加”号就挨了八枚炸弹,四条鱼雷。可惜的是,这艘航母没有沉没。“约克城”号也在损管人员的抢救下存活了下来。
  在惨烈的进攻中,为轰炸机群护航的21架(有3架在防空作战的时候被击落了)“隼”式战斗机还干掉了18架美国的F4F,而且随后还掩护轰炸机投弹(雷),这些战斗机最后都没有能够返航,全部损失掉了。
  可以说,这些飞行员到死都在为帝国尽忠,后来,帝国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外还专门为这批飞行员建造了一座纪念碑,以此缅怀那些在战争中为帝国奋战,做出了无私贡献的优秀军人。而也正是他们的勇猛攻击,“萨拉托加”号航母足足在船厂里躺了半年,错过了后来的数次残酷海战。“约克城”号航母也在船厂里修理了三个月,错过了后面最重要的一次海战。也就是说,这两百多名飞行员,近百架战机给帝国海军换来了一个机会,在未来三个月内的一个极为宝贵的机会。
  这两份电报也让谈仁皓恢复了信心。“珠江”号航母的损伤应该很快就能修复(当时“长江”级航母的筹备建造数量是八艘,可实际只完成了四艘,另外四艘航母已经造好了的备件都被保留了下来,以供受损航母维修使用,而这成为了维修“长江”号与“珠江”号的主要备件),那么在短期内,帝国海军有四艘航母,而美国海军也就最多只有四艘航母可以作战。双方的航母数量在短期内是相同的,帝国海军在实力上并没有落后。而到明年年中,第一批“湖”级航母服役,帝国海军就将拥有更多的航母,取得实力上的优势!
  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美国第16特混舰队遭到重创的消息很快就被公开了。帝国的宣传机构声称击沉美航母两艘,重创一艘,另外还击沉,重创其他大型战舰数艘,帝国海军获得了“菲律宾海战”的胜利。这些宣传虽然不符合事实,但是肯定有这个必要,现在帝国军民都需要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来刺激他们的斗志。
  第二特混舰队在十二日的时候返回了那霸,第三特混舰队则在两天后到达了舟山。雷少卿也尽快给谈仁皓发了电报过来(从帝国本土到那霸的海底电缆正在升级,要到三月才能使用,所以无法用电话联系)。谈仁皓一直忙到十四号,在第一特混舰队的舰艇全部返回了广州港,并且开始进行维修的时候,他才终于轻松了一点。也就在这天,谈仁皓收到了甘永兴参谋长发来的一份紧急电报。
  “这么短的时间?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做得到!”郝东觉看完电报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也这么认为,但这是命令,而且现在海军需要这艘航母。”谈仁皓把已经处理好了的文件整理到了一起,“海军需要一个奇迹,现在我们必须要创造这个奇迹。我晚上就返回舟山,这边的工作由你负责。如果有什么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那就等我回来之后再解决。”
  郝东觉没有再说什么,帝国海军确实需要一个奇迹,而且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奇迹。作为帝国海军军人,他只能去尽力创造这个奇迹了。
第三节
争取主动权
  在去机场的路上,谈仁皓让架车送他的那名参谋军官去买了两份当地的报纸。“菲律宾海战”之后,帝国的宣传机构全速运作,将这称为“美国佬的可耻偷袭”,当然,战果是假的,宣传的所有目的就是要让帝国军民同仇敌忾,激起军民的斗志,让怒火燃烧起来,然后再将愤怒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由政府控制了的媒体在宣传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如果谈仁皓不知道实情的话,他肯定会认为这是美国佬的偷袭,而且最后还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帝国海军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获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从中,谈仁皓也看出了一点,首相不想张扬帝国海军的失败,这也肯定会对处理姜仲民与范佩昆失职的事情产生影响,至少,这两个差点让海军跌入谷底的混蛋不会遭到太严厉的惩罚,不然这就对不上现在的宣传了。
  谈仁皓在半夜到达了舟山,他没有去找甘永兴,而是先回家去了。廖颍玉早就收到了消息(是郝东觉在谈仁皓走后给廖颍玉打的电话),她给丈夫准备好了夜宵,而且一直等着丈夫回来。
  “才热好的,放了几个小时了,你也饿坏了吧?”廖颍玉把汤圆端了过来,“我真傻,明知道你要现在到来,结果一接到电话,我就去把汤圆煮好了……”
  “味道很不错,看来,你的手艺又进步了!”谈仁皓哪会在乎夜宵的味道,他在乎的是这个家的味道。“坐下吧,别忙这忙那的了,这几天想我吗?”
  “想你?想你才怪呢!”廖颍玉靠在了丈夫的胸膛上,“听说,这次海军有麻烦了?”
  “你是从报纸上看到的?”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第一舰队惨败的消息早就被封锁了,廖颍玉不可能从别的渠道知道这件事情。
  “不是,我是自己猜的。”廖颍玉仰起头看着丈夫,“你走的那天,老爸也急匆匆的去了青岛,说是有很重要的事情。我想,多半是出了严重问题吧?”
  谈仁皓放下了汤碗。“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了,你什么时候回学校报道?”
  “就这几天,本来计划明天走的,不过你回来了,我想再多呆几天。”
  “你还是明天回去报道吧。”谈仁皓抱住了妻子,“我不是不希望你多陪我几天,只是你的学业很重要,这是你成为医官的最好机会。而且,我说不定明天就要返回广州,这次回来是要与参谋长他们商量一些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也没有时间陪你。”
  廖颍玉点了点头,她也知道丈夫不是专门回来看她的。“好吧,那我明天就回学校报道。还有,小妹已经被文工慰问团招收了,而杜兴过两天也要去培训班报道。”
  “不错,小妹对进海军文工团的态度怎么样?”谈仁皓想抽烟,可犹豫了一下,他还是忍住了。
  “还不错,她挺积极的。”廖颍玉坐直了身体,“你知道吗?这几次小妹经常收到别人的电话,而且今天郝东觉在告诉我你要回来的时候,还询问过小妹的情况呢?”
  谈仁皓一愣,立即就笑了起来。“他们的事别去插手,郝东觉如果真有本事追到小妹的话,那我们就应该祝福他们,是不是?”
  廖颍玉笑着点了点头。“小妹也该谈恋爱了,以前为家里的事操心,现在她可不能拿这个理由来推脱了。”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正要叫上妻子上楼去睡觉,门铃被人摁响了。
  “肯定是杜兴,听说你要回来,他都来找过你三次了。”
  “杜兴?”谈仁皓立即站了起来。
  “也许是来感谢你的吧,毕竟这次他能够进军官培训班,都是你的帮助。”
  “那我去看看,你先上楼去睡觉,不用等我了。”谈仁皓在妻子的脸蛋上掐了一下,然后立即朝大门外走去,他知道,杜兴不会为了这样的小事在半夜找上门来的。
  前来的正是杜兴。“将军,参谋长知道你已经回来了,让你马上过去,到他的办公室去。”
  “参谋长还在加班?”谈仁皓一边说着,一边朝着停在外面小道上的吉普车走去。
  “今天所有人都在加班。”杜兴帮谈仁皓拉开了车门,“元帅都没有回去休息,听说上面派了个官员下来,现在还在元帅的办公室里呢。”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就上了吉普车。“看样子,今天晚上我是睡不成觉了,参谋长还有说什么吗?”
  “没有,参谋长只是让我来接你过去,而且是马上。”杜兴迅速的把车开出了别墅区。
  谈仁皓拿出了香烟,他开始就被憋坏了。“对了,你过两天要去报道了吧?准备得怎么样了?”
  “还好吧,还有几个军官要去进修,我们准备一起去威海。”杜兴迅速的看了谈仁皓一眼,“将军,这次多谢你的帮助,其实……”
  “努力学习,这都是你自己争取到的,我也没有帮上什么忙。”谈仁皓拍了下杜兴的肩膀,“结业后,立即给我打电话,到时候再确定你的安排,怎么样?”
  杜兴点了点头,也不多说什么,他清楚自己这次是跟对了人。
  海军司令部内,不但聂人凤与甘永兴办公室的灯亮着,而且其他几乎所有办公室的灯都亮着,大部分参谋军官都在加班。当谈仁皓被带进了甘永兴的办公室的时候,甘永兴并没有在这里。送他进来的那名军官给他泡好了茶之后就先出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