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2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4/735

  谈仁皓没有开口。这次改革几乎要变动整个海军的指挥体系,那就肯定会得罪不少人。聂人凤与甘永兴在海军根基雄厚,没有人能拿他们怎么样,可谈仁皓只是一个新窜起来的少将,在大部分海军老派将领中只是个暴发户而已,如果他参合进去的话,恐怕就要成为别人发泄的对象了。
  聂人凤也看出了谈仁皓的想法,他并不想让谈仁皓这类少壮派将领参加到海军核心改革中来。谈仁皓他们是这次改革中,聂人凤依靠的重要支持力量,而这些年轻将领最有力的支持就是在战场上确立的战功。只要他们拥有了足够的战功,就获得了足够高的地位。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整个改革核心就是把老派将领掌握的权力移交给更有斗志,也更有才能的年轻将领。年轻将领要想超过老派将领,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军功,用战功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这是我们才收到的文件。”聂人凤朝茶几上的那个文件夹看了一眼,“你看看吧。我还没有想到找谁去做这件事,正好你现在不需要急着返回舰队,就让你来做这件事吧。”
  谈仁皓迟疑了一下,然后拿起了文件夹,他大概的翻了一下,立即惊讶的问道:“校长,德国人准备冲出波罗的海?”
  聂人凤点了点头,坐到了沙发上。“你觉得这有问题?”
  “这怎么说呢。”谈仁皓迅速的思考了一遍,“现在德国的造舰计划还没有完成,就那几艘战舰,很难冲破英法的海上封锁。当年,‘日德兰海战’,德国海军吃的亏不小。英法能够在这几年中占据有利位置,维持住西线战场上的局面,与他们封锁德国的出海口有很大的关系。英国为岛国,制海权比什么都重要,他们能容忍德国海军杀出波罗的海吗?”
  “问题不是英国人愿意还是不愿意,而是这么做对我们有什么意义。”聂人凤纠正了谈仁皓的观点,“我不否认,现在德国三线作战,地面战场上的压力很大,这也直接关系到了德国的存亡,所以他们在海军上的投入非常有限。本来,他们的造舰计划应该在去年就完成了,可大量的物资被投入到了地面战场上去,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建造那些巨舰。可问题是,现在我们很需要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搅起一些风浪来。”
  “这是我们双方商定的结果?”谈仁皓立即意识到了这一点。
  “对,这是我们两国相互确定的结果。”聂人凤叉起了双手,“我们在陆地战场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帮助德国缓解了东线战场上的压力,使他们可以抽调数十个师去西线战场,争取在今年年内获得西线战场上的胜利。那么,德国就必须要为我们做点什么。表面上,现在的海战战场在太平洋上,可大西洋上并不平静。美国参战之后,英法海军的活动范围已经到了大西洋中部。现在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为了挽回败局,他们就必须要分散我的力量,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杀入南大西洋,迫使我们向大西洋增援舰队,从而虚弱在太平洋上的投入。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吧?”
  谈仁皓长出了口气,校长解释到这一步,他就明白德国海军为什么要急着出海了。要想阻止英法舰队进入南大西洋,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德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展开一次进攻行动,这样英法为了自己的安全,就必然会将其主力舰队留在北大西洋上,以保证对德国海军的优势地位。美国海军是没有能够在大西洋上南下了,这也就让帝国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可以继续加大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投入。
  “现在的问题是,德国海军对大舰队作战并不是很熟悉,而且他们的力量有限。”聂人凤朝谈仁皓拿着的文件看了一眼,“这次,他们派了一批军官过来,想从我们这里取经。首相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接待这些德国军官要客气一点,毕竟我们也从德国海军那学到了不少的经验,特别是潜艇战的经验。但是,我们不能透露得太多,而且现在帝国也没有能力向德国提供海上支援,所以这只是一次交流而已。”
  谈仁皓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他们带队的人是谁?”
  “应该是一名少将,具体人选现在还不清楚。”聂人凤耸了下肩膀,“他们大概五天后到达。出于保密与安全的考虑,德国方面最多提前三天给我们人员名单。具体的活动安排文件里面有,你先去看一下,然后做好相关的准备。”
  “好吧,那我这两天就先做点准备工作。”
  “你直接与参谋长联系,永兴会告诉你怎么做的。”聂人凤把谈仁皓送到了门边,“这是件小事,就算你在身体恢复期间的一点运动吧,如果人收不够的话,让参谋长帮你安排几个助手。”
  “校长,我会与参谋长联系的。”谈仁皓与校长告辞之后,就先回了自己的办公室,甘永兴仍然将他用过的那间办公室保留着。
  下午,谈仁皓去资料库里找了一些与德国海军有关的资料。之前,他对德国海军并不是太关注。德国是欧洲典型的大陆型国家,因为东西两面都有强大的敌人,所以德国在统一之后,一直将陆军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上,连后来成立的空军都比海军重要。德国海军也因此一直没办法与英法这类传统海上强国竞争。在上次大战中,如果不是唐帝国迅速的扳回了战局,准备挥师杀入北大西洋的话,恐怕德国海军的失败将导致整个德国的失败!也正是因为德国海军一直不太强大,所以谈仁皓对德国海军并不是很关心。比起德国海军的战舰来说,谈仁皓更关心的是德国潜艇。
  谈仁皓赶在吃晚饭前回到了家里,并且在吃了晚饭之后就去了书房。他也许并没有注意到,妻子对他这种拼命工作的态度已经很不满了。
  “这是才熬好的药,用来补身体的!”廖颍玉没有敲门就进了书房,“另外,今天必须在十一点前睡觉,你现在还是病人,不能太累了!”
  “好的,我十一点准时上床睡觉!”谈仁皓笑了起来,“而且现在我只需要看点资料,并不累。”
  “先把药喝了,等下冷了就不好。”
  看着丈夫把药喝下去,廖颍玉这才收拾起东西离开了书房。看到妻子的身影消失在门后面,谈仁皓苦笑着摇了摇头,接着就翻开了桌面上的那份文件,德国海军战舰资料的文件。
第七节
德国海军的雄心
  从规模上讲,德国海军只能算是一支二流海军,而从活动范围来讲,则只算得上是一支近海海军,因为德国战舰几乎就没有离开过波罗的海与北海,被英国人死死的挡在了家门口,缺少杀出去的通道。
  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是一战时的老兵了,他也参加过“日德兰海战”,虽然德国海军在战术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杀出北海,仍然被英国的大舰队挡在了家门口。从战略上讲,德国公海舰队在“日德兰海战”中败得很惨,并且从此失去了与英国争夺北大西洋制海权的能力。
  这段经历让雷德尔元帅刻骨铭心,不管当时邓尼茨指挥的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上取得了多么辉煌的战果,雷德尔仍然坚持以发展大舰队为主的政策。在相继建造了两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之后,新的战列舰,还有航母也被摆上了船台。可问题是,当时德国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撑起雷德尔制订的庞大的海军造舰计划了。
  如果战争晚五年爆发的话,也许雷德尔的计划就已经变成了现实,可现实是残酷的,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大部分的物资都要用于地面战场上,23年,德国陆军军费占总开支的四成,空军三成半,而海军只拿到了两成半的军费开支(同期,唐帝国海军所占军费比例达到了六成半)。可以说,海军是德国三大军种中最不受重视的。用这么点军费,海军还必须要优先考虑潜艇部队的需要,加强对英法海上生命线的绞杀,最后能够提供给水面战舰建造的经费与物资都极为奇缺。
  从现实的角度讲,德国海军要想战胜英法海军是极为困难的,就算仅仅对付英国海军都没有多少获胜的把握。德国本身就为大陆型国家,而且统一时间不长,错过了海军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海洋民族的特点,没有发展海军的思想基础。更重要的是,德国没有足够优良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对发展海军极为不利。相对而言,英国为岛国,一直非常重视发展海军(岛国的共同特点,日本也一样)。法国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两个方向上都有天然良港,而且前出大西洋的通道没有被完全遮挡。可以说,不管从哪方面来看,德国都没有发展海军的基础。
  德国的强国地位所得到公认的,可作为强国的一个必须标志就是强大的海军。海军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支海上军事力量,更多的时候代表的是广泛的海外利益。而广泛的海外利益又是一个强国的基础。两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唐帝国的强大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着广泛的海外利益,而且还有着世界上的头号海军舰队。相反,俄罗斯帝国虽然也很强大,但却从没有得到大国的承认,最多也就只算是个二流强国,一个只能用一条腿走路的巨人而已。
  成为强国的目的刺激着德国人,也在刺激着雷德尔。在上次大战之后,德国海军有制订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后来还在《松江条约》中要求得到唐帝国海军七成的份额。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可德国的实力却不足以支撑起这么庞大的海军舰队。从条约签署到战争爆发,德国海军的规模一直没有达到这个条约的上限!
  归根结底,德国海军不受重视的原因还是由其本身的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在西面有法国,东面有俄罗斯这两个强大的“邻居”,而本国又无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战略资源的情况下,德国必须将重点放在地面部队的建设上,随时提防着东西两个强大的“邻居”。而德国又无多少海外利益,其海军受到冷落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上次大战,“日德兰海战”的惨败刺痛了德国人,失去了制海权之后,德国差点完蛋,如果不是波斯帝国及时打通了与德国的地面联系,唐帝国的远征军到达欧洲战场的话,恐怕德国就将与俄罗斯,日本一样,在战争结束之前就投降了。保持一支强大的海军,维护海上生命线的安全,这成为了德国人的所有共识,可有了认识,不等于有了这个能力。
  当时,德国海军仍然是一支“破坏型”的海军,而不是“控制型”的海军。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破坏型”的海军只能去破坏敌人的海上交通线,破坏敌人的制海权,而永远不能如同“控制型”的海军一样,去获得制海权,控制大海,并且将大海为己所用。而数百年的海战证明,“破坏”并不能带来制海权,也不可能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在大规模战争中,控制大海永远比破坏海上交通更有效。
  可以说,德国海军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走上了“歧途”。德国海军的重点一直是潜艇,而这个“重点”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唐帝国,美国,日本,英国都很重视潜艇,可都不将潜艇当作主要的力量使用,只是海军的一部分而已。相反,德国海军中,潜艇几乎就是一切,几乎代表了整个德国海军。到23年底时,德国海军已经拥有了三百多艘潜艇,而且长期保持有数十艘潜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战。相反,德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则基本上都留在了波罗的海,连冲出卡特加特海峡(丹麦东北,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机会都没有。
  沦落到这一步,也算的德国海军的悲哀吧。可这并不表示德国人没有走向海洋的雄心与决心。相对而言,德国海军的造舰计划比很多国家都要庞大,甚至可以同唐帝国海军相提并论了。
  在上次大战之后,德国海军制定了一个二十五年造舰计划,准备利用二十五年的时间来追上英国,打造北大西洋上,乃至整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可事实上,这个计划是很不现实的。
  在整个计划中,战列舰是最为重要的,德国海军在终结了“日德兰海战”的经验与教训之后,认为战列舰的速度与防御,火力同等重要,因此就需要更好的,速度更快,火力更猛,防御更强大的战舰来充实他们的公海舰队。可问题是,当时德国根本没有能力打造一支庞大的舰队,光是那些建造战舰需要的费用,德国政府就拿不出来。另外,在技术方面,德国也缺乏基础,这只是一支纸面上的舰队。
  在雷德尔上任之后,德国海军的建设速度加快了,可紧跟着到来的经济危机机会摧毁了整个德国(德国是欧洲受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别说海军,连陆军的建设都困难,德国政府哪有钱去支持海军建设?迫不得已之下,雷德尔不得不在别的方面想办法,比如直接从唐帝国购买现成的技术(问题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把最核心的技术转让给别的国家),派遣军官到唐帝国进行学习与深造(这个是受到欢迎的,唐帝国海军也需要争外快,而且培养盟国的军人,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在几乎没有希望完成二十五年造舰计划的时候,雷德尔还在尽他所能的推动着德国海军的发展。
  在建造“俾斯麦”级战列舰之前,德国海军先建造了几艘袖珍战列舰。袖珍战列舰实际上就是减少了火炮数量,增加了防御的小型战列舰而已。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在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建造战列舰,而且很多老旧的战列舰都面临着要退役的时候,德国海军也只能这么干了。
  随后,“俾斯麦”级战列舰被摆上了船台,实际上,这仍然是一种过渡型号的战列舰,但却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俾斯麦”级战列舰已经超过了条约的限制(德国海军隐瞒了大部分的性能数据),而其对手,英国海军中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可以与之抗衡。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英国会立即启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的原因。英国一直将德国当作头号对手,而海军由是英国生存的基础,英国自然不会让德国海军的战舰性能占了上风。
  因为只是过渡型号,所以“俾斯麦”只建造了两艘(“俾斯麦”号与“提尔皮茨”号),按照雷德尔的设想,德国海军真正的战列舰是“H”级战列舰(还没有正式命名,“H”是计划的代号)。“H”级战列舰的设计排水量超过了五万吨,是自日本“大和”级战列舰之后,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可直到21年,也就是战争爆发的这一年,德国政府都没有批准“H”级的建造工作,而且连设计图纸都没有完全完成。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H”级战列舰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只存在与图纸以及设计人员的脑海之中。
  德国人的雄心还不仅仅这么点。在20年的时候,雷德尔就已经提出发展“H”级之后的,更为强大的战列舰,并且暂时定名为“Z”级。这种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竟然达到了八万吨!而当时,日本的“大和”级的满载排水量也不过就接近七万吨而已!可问题是,德国连“H”级都无法变成现实中的战舰,又有什么能力来把“Z”级造出来呢?
  除了战列舰,德国海军也早就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实际上,在北海这个小池塘里,航母并不见得有多大的作用)。在推进战列舰的建造工作时,德国海军也开始筹划建造航母,而其第一艘航母“齐柏林”号已经在20年底被放上了船台。而这艘航母的基础设计工作并不是在德国完成的,而是在唐帝国完成的,当时唐帝国也正在设计“长江”级航母,德国海军又无航母设计经验,因此就直接出钱,请唐帝国的设计师为他们设计航母。
  这艘航母一直拖到22年,也就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年都没有造好。因为大部分的重要物资都投入到了陆军与空军,海军则在加速潜艇的建造工作(此时,德国潜艇在大西洋上已经取得了成功),航母的建造工作被无限期的延迟了。如果战局没有大的改变的话,恐怕到战争结束,“齐柏林”号都将停在船台上吧。
  除了战列舰,航母这两种主力战舰之外,德国海军还在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套庞大的发展计划。这些计划也大部分仅仅只是计划而已。谈仁皓也不得不惊叹德国人的雄心壮志,不得不感叹德国人在做计划时的详细与细致。可以说,如果德国真有能力完成他们的二十五年造舰计划的话,那么北大西洋上的局势将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英法海军联合起来也不见得是德国海军的对手,可问题是,纸面上的战舰是没有任何威胁作用的。
  最让谈仁皓感慨的还是海军对国家实力,特别是工业实力的依赖性。任何一个海军强国的背后实际上都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也许日本是个例外,可日本也最终被打败了。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就没有强大的海军,而且海军的存在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德国人有着自己的梦想,也有着远大的理想,可却没有相对应的实力。在地面威胁远比海洋威胁大的时候,德国海军也就只能在波罗的海这个小池子里游泳,而没去大西洋上搏浪的能力!
  当谈仁皓翻越完了手里的那份文件时,时间早就过了十一点。他立即就离开了书房,溜回卧室睡觉去了。妻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谈仁皓轻手轻脚的爬上了床,可他怎么也睡不着。
  帝国海军是幸运的,因为帝国有着数百年的海洋历史,帝国有着强大的工业基础,有着丰富的战略资源。这也许是最值得庆幸的吧,如果谈仁皓身在德国的话,恐怕他现在就不是在指挥舰队作战,而是在哪条战壕里端着步枪发抖吧!
第八节
战略牵制
  德国海军访问团的规模远比聂人凤料想的大,率队的不是一名普通的少将,而是雷德尔海军元帅!这下,只能由聂人凤来亲自接待雷德尔了,毕竟派别的任何人去接待德国元帅都是不礼貌的。谈仁皓也只做了个普通的陪宾而已,他的工作就是负责陪同几名德国海军的少壮派将军参观帝国海军司令部,介绍帝国海军的情况,以及讨论一些简单的战术问题。
  接待工作并不轻松,三天下来,谈仁皓陪着那帮子德国将军跑了好几个地方,而德国将军们的感叹声也不绝于耳。特别是在到了江南造船厂,那几个德国军官看到了还在船台上建造的战列舰(“新省会”级的第二批),以及在码头旁栖装的航母(“湖”级航母的第一批),还有好几艘正在建造的大型巡洋舰的时候,这些德国将军的眼神中出了感慨就是羡慕。也许,任何一名唐帝国的海军官兵在这个时候都会感到自豪吧。用谈仁皓的话来说,这些德国将军就像到了帝国京城的乡巴佬一样,没有见过世面。
  “元帅,你们太热情了,而且我现在也有了信心。唐帝国有如此强大的海军,胜利离我们也不远了!”
  “元帅,实际上这是我们共同的财富,也是我们共同的力量。我们的海军是所有盟国的海军,胜利也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在两个元帅寒蝉着的时候,谈仁皓已经把那几个德国将领交给了海军司令部的另外一名少将去招呼,自己躲到旁边去喘气了。
  “怎么样,这几天累坏了吧?”甘永兴也溜了出来,他这个直脾气的军人对应酬活动是最无奈的了。
  “还好吧,至少在德国人身上找到了成就感。”
  两人都笑了起来,这次来访的德国海军将领有十几个,高级军官数百人。这些德国人统一的观点是:唐帝国的海军太让他们羡慕了。有些德国将领甚至在私下讨论,如果他们有一支唐帝国的特混舰队的话,那么大西洋上的局面就要完全改变了。当然,让德国人羡慕的还有很多,在这些德国海军军人的身上,谁都能找到自信与成就感。
  也不知道雷德尔与聂人凤在寒蝉些什么,两人说了十多分钟,这才握手道别,聂人凤将雷德尔送上了飞机,其他的德国军官则分别搭乘另外几架飞机。看着那几架飞机消失在了地面的天空上之后,聂人凤这才走了过来。
  “校长,这事总算是完了,看样子,这次雷德尔回去之后,说不定又搞个什么‘特混舰队计划’出来。”
  聂人凤笑了起来。“我们先回去,这次德国人不仅仅是来参观访问的。”
  谈仁皓也不再开玩笑,他与甘永兴都上了聂人凤的轿车,很快,一行人就回到了海军司令部。在其他的人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的时候,甘永兴与谈仁皓被聂人凤叫到了他的办公室去。
  “这次,德国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计划,实际上,这也正是我们的计划。”聂人凤去倒了两杯茶,“首相已经在昨天打来了电话,现在英法舰队正在准备南下,而我们在南大西洋上的兵力就那么点,如果英法舰队杀过去的话,恐怕连开普敦都保不住。所以,我们必须要尽量利用德国海军的力量,将英法舰队牵制在北大西洋上,让他们无法分心南下。”
  “德国人同意了这个计划?”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如果德国人不开任何条件就同意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德国人就全是蠢蛋。
  “他们同意了,但他们也开出了条件。”聂人凤苦笑了一下,“德国人并不笨,他们很清楚,如果现在让他们的舰队杀出波罗的海的话,那就是在主动送死,而德国海军的家底就那么点,他们是经不起任何损失的。”
  “什么条件?”甘永兴接着问了出来。
  “还能有别的条件吗?”聂人凤摇了摇头,然后叉起了双手,“大量物资援助,我们的陆军在西北战场上加强攻势,这些都好办,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在这么做。”
  “德国人还提出了别的要求?”甘永兴也皱起了眉毛。
  谈仁皓在旁边笑了起来,德国人确实不笨,而且很聪明。局势很明显,唐帝国绝不能丢掉大西洋上的最后堡垒,而关键就是拖住英法舰队,让其无法南下。如果开普敦沦陷的话,那么印度洋的门户就向英法海军敞开了。唐帝国在印度洋上的利益极为重要,非洲的资源,还有南亚次大陆的资源,南洋的资源都直接关系到了唐帝国这台战争机器能否正常运转。如果英法舰队杀入印度洋的话,唐帝国海军就必须分兵印度洋,减少在太平洋上的投入,势必在与美国的战争中处于下风,结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德国人在这个时候提出额外要求,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德国海军要我们提供组建一支舰队的所有战舰。”聂人凤长出了口气,“他们的胃口很大,要求至少达到第一特混舰队的规模,而且还要额外获得三艘战列舰。”
  “这简直就是趁火打劫,我们现在都没有足够的战舰,拿什么去提供给德国人?而且,他们连保证舰队停靠的港口都没有,要这么多战舰干什么?”甘永兴差点跳了起来,“校长,你不会真答应了吧?”
  “我由不是首相,我能答应吗?”聂人凤看着甘永兴那激动的样子,立即就笑了起来。
  “那首相答应了?”
  “首相不可能不答应的,但肯定不是现在就能把舰队提供给德国!”谈仁皓帮着校长说出了这句话。
  甘永兴看了谈仁皓一眼,说道:“你猜的?”
  “仁皓猜对了,首相已经答应了这个条件,但前提是,必须要等到我们打通了大西洋的航线之后,才能向德国海军提供组建舰队所需要的战舰。”聂人凤朝谈仁皓看了过去,“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校长,实际上我也只是觉得应该会是这么个结果。”谈仁皓勉强的笑了一下,“首先,保护印度洋航线对德国也很重要,我们现在输往德国的战略物资有至少七成是走的海路,如果印度洋航线受到威胁的话,德国也将受到影响。其次,德国海军现在只有潜艇部队在作战,而美国已经开辟了通往俄罗斯的北极航线,如果仅仅依靠潜艇的话,那么德国是很难完全封锁大西洋上最位重要的两条海上航线的。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我们没有办法将这些战舰现在就交付给德国海军,而且德国也应该知道帝国海军在获得太平洋上的绝对优势之前,是绝不会向别的国家提供任何战舰的。当然,先开一张空头支票,让德国海军活动起来,为我们分担一点压力,这并没有什么坏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