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5

  当时,“扶桑”,“金刚”等战列舰的装甲防御是出了名的糟糕,日本除了“大和”之外的战列舰并没有采用重点防护的装甲敷设方式,仍然是全面防护,因此主装甲带并不够厚,而其装甲钢的质量又是出了名的差。因此,即使是21式半穿甲弹仍然能够很轻易的解决掉日本的战列舰,甚至连“尊严”级用的17式穿甲弹都能够很轻易的击穿日本战列舰的主装甲。在没有必要继续提高穿甲能力的时候,增大装药量是提高炮弹威力的有效办法。不过,日本的联合舰队很快就完蛋了,除了战争初期双方的几艘老式巡洋舰在琉球岛打了两次无伤大雅的海战之外,实际上,双方的战列舰一直没有碰头的机会。结果,21式穿甲弹基本上没有派上用场。到了美国参战之前不久,唐帝国海军才发现,21式穿甲弹对付“科罗拉多”级之前的美国战列舰还算犀利,可面对“北卡罗莱纳”级之后的新式战列舰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23式穿甲弹应运而生。因为该穿甲弹是在23年底定型的,因此就被称为23式穿甲弹,第一批量产的23式穿甲弹在24年初送到了第三特混舰队,正好赶上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可当时海军仍然有不少21式半穿甲弹,因此在歼灭“Z舰队”的作战中,仍然主要使用21式穿甲弹,23式穿甲弹只用了100多发。
  23式穿甲弹重1200公斤,是重径比最大的穿甲弹之一。实际上,“重弹”(指炮弹的重量与口径比偏大)是美国海军的发展传统,在一战时,唐帝国海军仍然不怎么喜欢重弹,因为重弹降低射速,降低炮弹的初速,还将减少弹药储备数量。在速度重要,还是重量重要这个问题上,唐帝国之前是一直偏向于速度的,即炮口初速高的穿甲弹更有效。实际上,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在远距离炮战中,重弹的存速能力好,而且剩余能量大,穿甲能力反而更优秀,这也是美国海军为什么偏重于重弹的原因。
  21式穿甲弹就是“轻弹”,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证明这种半穿甲弹的威力对付老式战列舰已经足够了,但是在面对各国海军装甲更厚,防御更强的新式战列舰的时候则有点力不从心。在唐帝国海军的试验中,21式穿甲弹甚至很难在10海里的距离上击穿350毫米的装甲钢板,而当时,美国的三种新式战列舰,还有英法的新式战列舰的主装甲厚度都超过了350毫米,有的达到了400毫米,甚至有的部位接近450毫米。显然,21式穿甲弹根本就对付不了别的国家的主力战舰。
  无奈之下,唐帝国紧急启动了新穿甲弹的研制工作,而且很快就有了结果。实际上,23式穿甲弹上采用了大量的老技术,最大的变化就是减少了装药量(仅18公斤),增加了炮弹的重量,并且采用了铜披帽。披帽的最大好处就是让炮弹在大着角的情况下不至于弹飞,仍然能够直线前进,穿透装甲,对穿甲能力并无多少帮助(这与几十年后的穿甲弹披帽不一样)。而在试验中,23式穿甲弹在10海里的距离上可以轻易的穿透420毫米的高强度装甲钢板,对440毫米的装甲钢板的穿透率达到了七成左右,这个成绩已经非常的理想了。
  这次,第三特混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上的主炮都用的是23式穿甲弹,没有用完的21式穿甲弹全被送到了后方去,准备用来做教学使用(实际上,后来很多都被用到了对地支援中,其100公斤的装药量完全可以当作高爆弹使用)。
  严师琪对23式穿甲弹很有信心,“北卡罗莱纳”级炮塔正面装甲也就16英寸(406毫米)厚,而“南达科他”级的炮塔正面厚度虽然达到了457毫米,可其他关键部位也就最多400毫米左右,而且23式穿甲弹在10海里的距离上有大概三成的可能性击穿450毫米的装甲。
  “广州”号首先炮击的就是位于美舰队最前面的“北卡罗莱纳”号,从第四轮齐射开始,就将目标转移到了“华盛顿”号上。跟在“广州”号后面的“昆明”号从第三轮齐射开始加入战斗,最先炮击的也是“北卡罗莱纳”号,从其第三轮齐射(总共第五轮齐射)的时候将炮口对准了“华盛顿”号。最后面的“贵阳”号与“成都”号则从第五轮齐射的时候加入战斗,而且一直在炮击“北卡罗莱纳”号。而此时两舰距离“北卡罗莱纳”号在12海里之上。
  一点四十八分,当第一批巨弹落下来的时候,“南达科他”号上的金凯德立即注意到,那不再是200毫米的炮弹,而是400毫米的巨弹!两种炮弹落在海里爆炸时产生的水柱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炮弹爆炸时发出的爆炸声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下,金凯德紧张了起来,唐帝国的战列舰距离他们最多十四海里,可问题是,此时没有一艘战舰上的雷达发现了唐帝国的战列舰!
  急的不仅仅是金凯德,美军战舰上的所有官兵都很急。雷达最多发现11海里外的目标,可现在雷达上根本就没有敌战列舰的踪影。那四艘巡洋舰到是很清楚,可那四艘巡洋舰对战列舰够不成任何的威胁,与巡洋舰对战,几乎就是在浪费宝贵的主炮弹药,最重要的是,唐帝国的战列舰到底在哪?
  到一点五十八分的时候,“北卡罗莱纳”号与“华盛顿”号上的了望员都发现了东南方向上的炮口闪光,可距离确实太远了,而且闪光的频率很低,根本就无法准确的测算出距离来。金凯德也沉不住气了,他一方面命令后面的巡洋舰编队跟上来,战列舰上的副炮继续对付那几艘巡洋舰,而主炮全都转移到了敌战列舰巨弹打来的方向,对准有炮口闪光的方向炮击。同时,他还让舰队左转五度,尽量拉近距离。
  也就是说,此时金凯德的六艘战列舰开始朝正南方向航行。战场的另外一边,严师琪指挥的四艘战列舰的航向则是25度,双方的距离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快速缩短。严师琪很清楚这一点,他的战舰上的雷达能够清楚的辨认出对面的那六艘战列舰,而从敌舰队半天没有反应过来判断,美战舰上的雷达难以发现12海里外的目标,就更别说开炮还击了。因此,严师琪再次让舰队右转5度,把距离保持在12海里到14海里左右,就算在这个距离上穿甲弹难以击穿敌战舰上的主装甲带,但总是有点机会,而且不会被敌人的炮弹打中。
  两点刚过,最先遭到打击,而且随后一直遭到两艘战列舰上18门巨炮轰击的“北卡罗莱纳”号中弹了。一发从“成都”号上打出了23式穿甲弹正中“北卡罗莱纳”号B炮塔左侧后方的副炮群,将这里的两座127毫米双联装副炮给炸上了天。虽然这发23式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北卡罗莱纳”号的主装甲带,可却将副炮炮塔里的炮弹全部引爆,这艘倒霉的战舰上冒起了火光。美军的损管人员用了十分钟的时间才扑灭了大火,可这十分钟里,对手可以打出五轮齐射了。
  在接下来的五轮齐射中,“贵阳”号再接再厉,将一发23式穿甲弹打在了“北卡罗莱纳”号的舯部水线以下,炮弹在穿过了大概15米的海水之后集中了战列舰的主装甲带。可惜的是,在12海里以上的距离上,23式穿甲弹对12英寸的装甲板的穿透率只有五成左右,而且这还是在水线以下,这发穿甲弹并没有击穿战列舰的主装甲带,让这附近的上百名美军官兵被震死了十多人,震伤几十人。
  接着,“成都”号打出的炮弹再次命中了“北卡罗莱纳”号。这发炮弹准确命中了A炮塔,当时“北卡罗莱纳”号的炮口已经指向了左前方,炮弹打在了炮塔正面,而炮塔正面装甲是最厚的,这发23式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击穿装甲,只是让这座炮塔在半个小时之内无法使用,而且3号炮管被炸歪,再也无法使用了。
  在“北卡罗莱纳”号遭受“摧残”的时候,紧跟在其身后的姊妹舰“华盛顿”号的日子也不好过。“华盛顿”号挨打的时间要晚一点,可与其对阵的是“广州”号与“昆明”号这两艘战列舰,两舰的炮击比屁股后面的两艘姊妹舰还要准确得多,特别是“广州”号的炮击准确率,几乎达到了一个难以想像的地步。
  “广州”号对“华盛顿”号的第一轮齐射全部打空,第二轮齐射有一发炮弹落在了“华盛顿”号左舷外大概150米处,炮弹在海面下穿行了数十米才爆炸。第三轮齐射就给“华盛顿”号点了名,一发炮弹打在了战列舰的1号烟囱根部,在穿过了上层甲板之后,在战列舰的主装甲带上爆炸。虽然炮弹没有能够穿透水平装甲板(着角太大了),但是也将这附近的十几个舱室炸成了废墟,同时导致战舰的1号烟囱被毁,而这发炮弹带来的效果将在后面表现出来。第四轮齐射仍然全部打偏了。在第五轮齐射的时候,又有一发23式穿甲弹准确的打在了战列舰的后桅杆处,直接炸断了后桅杆。该战舰的雷达正是装在后桅杆上的,“华盛顿”号立即变成了瞎子。
  “昆明”号的炮击准确率比上不“广州”号,在对“华盛顿”号的四轮炮击中,仅仅只打中了一发炮弹,而这发炮弹直接打在了战舰B炮塔的基座上。虽然炮弹没有能够穿透炮塔基座的装甲(炮塔基座是重点保护地区,因为下面就是战舰的主炮弹药舱),但是却导致B炮塔的转动机构被震坏,B炮塔仅能向左转75度!
  两点十五分时,“华盛顿”号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因为1号烟囱被打坏,位于1号与3号锅炉舱里的四台锅炉无法达到最大输出功率,战舰也就无法达到27节的最快航速。到两点十八分的时候,战舰的速度已经降低到了25节。
  这下,金凯德面临两种选择,要么让“华盛顿”号撤出战斗,要么就让舰队的速度降低下来。显然,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对金凯德来说都不是个好选择。如果降低舰队的速度,对手更容易保持距离,可以更从容的将他手里的六艘战列舰给干掉。可要让“华盛顿”号离开编队,就意味着舰队少了六分之一的战斗力,而且“南达科他”号肯定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的目标,或者是“北卡罗莱纳”号遭到四艘战列舰的集中炮击,恐怕要不了半个小时,连“北卡罗莱纳”号也将完蛋。到时候,他就要四打四了,而且是对付四艘比“南达科他”级更先进的战列舰。
  打到这个份上,金凯德做出了一个“聪明”的选择,他让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仍然对着远方的炮口闪光进行炮击,同时让四艘“南达科他”级再次向左转向15度,朝着严师琪所在的方向冲了过去!
第二十七节
集中炮击
  美国舰队里的异动立即引起了严师琪的重视。“广州”号位于战列舰编队最前列,因此其雷达也最先发现了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开始转向,朝着他们这边冲了过来。
  “北卡罗莱纳”级的舰体比“南达科他”级还要大一些,这主要是美军为加强战列舰的防御,所以缩小了“南达科他”级的长度,等同于减少了需要防御的范围,在重点部位可以使用更厚的装甲。在雷达屏幕上,四艘“南达科他”级与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是有所分别的,虽然之前唐帝国海军一直没有这两种战列舰的雷达对比图像,可从六个“闪光点”的差别上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谁是“北卡罗莱纳”级,谁是“南达科他”级。
  “北卡罗莱纳”级在设计上只要求抵挡14英寸(大概356毫米)穿甲弹的攻击,因此显得攻强守弱。美国海军对此并不满意,因此在“北卡罗莱纳”级刚开始建造的时候(也因此裁减了后两艘),立即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尽量保持战舰的排水量不变,基本战术性能不变的情况下,研制出一种能够抵挡16英寸(大概406毫米)穿甲弹攻击的战列舰,而这就是“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由来。
  在“北卡罗莱纳”级的基础上,工程师缩短了战舰的水线长度,减少了结构重量,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战舰上无用设备,去除了不必要的重量。另外,采用了球鼻型舰艏以降低阻力,用新的动力系统,提高了输出功率(因为长宽比缩小,战舰的阻力增加不少),保证了战舰的航速。另外,加厚了水平装甲板的厚度,采用了倾斜角度更大的侧舷装甲带(达到了19度),加强了主要部位的装甲防御,以此提高了战舰的防御水平,达到了美国海军的要求。
  两种战列舰的主体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最大的差别是,“南达科他”级采用的是单烟囱设计,而“北卡罗莱纳”级采用的则是双烟囱设计。另外副炮的位置得到了提高,战舰的长度缩短。正因为这些改进,“南达科他”级被认为是条约期间设计的最为优秀的战列舰,是最强悍的“条约型战列舰”,其性能超过了唐帝国的“尊严”级战列舰(晚服役好几年,这个因素很重要)。
  美国战列舰上打来的巨弹不断的落在“广州”号的周围,因为受到距离上的限制,“北卡罗莱纳”号与“华盛顿”号都在集中炮击“广州”号。严师琪并没有半点慌张,从这些炮弹的落点上,他已经判断出,美舰没有采用雷达炮瞄系统,或者说他还没有进入对方的雷达炮瞄范围之内。见到四艘“南达科他”级冲了过来,严师琪不慌不忙的再次下达了新的航行指令,舰队保持31节的高速,沿着美战舰的航迹做左转弯,将双方的距离保持在10到12海里。同时,他还下令舰队调整作战目标,重点打击对方的前两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放弃那两艘已经吃了炮弹的“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
  此时,双方实际上都在左转弯,可为了保证三座炮塔都能够对准目标,因此转弯角度并不大。此时,严师琪所拥有的那4节的速度优势就太为明显了。如果金凯德不放弃使用尾炮的话,那么他就难以将距离拉近,如果他放弃使用尾炮的话,那么舰队就要损失至少三分之一的火力,这是个非常痛苦的抉择。而且在拉近距离的时候,对方可以从容不迫的将炮弹打过来,而在高速航行中的战列舰是很难将炮弹准确打出去的。这样一来,他就至少得熬过十几分钟的挨打时间,而对手则完全可以在距离拉近之后再次转向,把距离拉开,让他始终难以把战列舰上的主炮威力发挥出来。
  严师琪的策略也很简单,就算要拼命,也首先得干掉对手两艘战列舰,至少要迫使对手的两艘战列舰脱离编队。不然,在距离拉近到10海里之内,双方都有能力构成必杀一击的时候,他没有战舰数量上的优势,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从一开始,他就让四艘战列舰对付两艘“北卡罗莱纳”级,而在对方的四艘“南达科他”级冲上来的时候,严师琪立即下另掉转炮口,仍然以二对一的方式进行炮战。
  “广州”号与“昆明”号仍然携手对付“南达科他”号身后的“印第安纳”号,而“贵阳”号与“成都”号则在全力炮击“南达科他”号。此时,“华盛顿”号的速度已经降到了22节,这是其能够维持的最大速度了,本来“北卡罗莱纳”号可以跟上来的,但是金凯德没有让这艘战列舰跟着转向,而是继续向之前与其炮战的“贵阳”号开火,希望能够拖住唐帝国舰队的转向速度。
  “广州”号与“昆明”号对“印第安纳”号的第一轮炮击在两点二十五分开始,此时双方距离大概12.5海里。同时,这两艘战列舰也在快速转向,双方的距离在近一步的缩短,但这只是暂时的,当31战列舰编队的转向完成的时候,双方距离最近也就10海里,而且这个距离将再次被拉大。实际上,双方都在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转弯半径在六海里到五海里左右。
  在第三轮炮击中,两艘战列舰打出的18发炮弹中,至少有两发近失弹,另外还有一发打在了“印第安纳”号的艏上甲板上,几乎是擦着战列舰的侧舷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的接缝处落下的,距离A炮塔的弹药库不到20米。虽然主弹药库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弹药库没有受到威胁,但是这枚炮弹将战舰的艏水平甲板咬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将舰艏处的人员舱炸了个稀烂,幸亏当时这里面没有人员,不然这个伤亡就大了。
  打到第五轮的时候,“印第安纳”号又中了两发炮弹,其中一发击中了B炮塔左后侧的副炮群,落在了两座副炮炮塔之间,将两座副炮给彻底的炸成了哑巴。另外一发打在了司令舰桥的下面,没有能够击穿厚达14英寸的装甲,只是将司令舰桥里的官兵全都震飞,连同舰长在内,几十名美军官兵全都受伤,战舰在五分钟之内失去了指挥,错过了两轮齐射的机会。
  第七轮齐射的时候“印第安纳”号距离“广州”号大概10.5海里,距离“昆明”号大概10.6海里。而这一轮齐射中,两艘战列舰各有一发炮弹击中了“印第安纳”号。其中“广州”号打出的一发23式穿甲弹命中了距离舰艉大概四分之一舰长的侧舷处,炮弹击中了战舰的水线以下部位。炮弹勉强穿过了战列舰的侧舷装甲,可却没有能够造成多大的破坏,没有能够威胁到里面的轮机舱,而且战舰的进水也立即得到了控制。“昆明”号打出的炮弹则击中了战舰B炮塔处的侧舷装甲带,结果这发炮弹仍然没有能够穿透14英寸的主装甲,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让“印第安纳”号的B炮塔暂时失去了使用能力。
  此时,“成都”号,“昆明”号与“南达科他”号的战斗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三艘战舰初始交战距离是13海里,实际上在这个距离上,双方都拿对手没有多少办法,不仅仅击穿对方的装甲是靠运气,就连击中对手靠的都是运气。“成都”号与“贵阳”号的前三轮炮击全部落空,54发炮弹没有一发落在距离“南达科他”号200米的范围之内。“南达科他”号的还击差得更远了,打出的18发炮弹连两艘战列舰的影子都没有摸到。不过,这种僵持局面到第四轮炮击的时候就结束了。
  第四轮齐射时,“贵阳”号甲炮塔二号炮首立战功,一发穿甲弹直接打在了“南达科他”号B炮塔的基座上,虽然这发炮弹没有能够击穿439毫米的装甲,但是却让炮塔里的美军炮手七晕八素,十几分钟都没有恢复正常,而且将B炮塔左侧的上甲板给炸飞了。接着,在第五轮炮击的时候,“成都”号乙炮塔三号炮打出的一发23式穿甲弹击中了“南达科他”号左舷后副炮群,引爆了几十发副炮的炮弹。虽然美军的损管人员在五分钟之内就扑灭了大火(夜战中,战舰上的火光就是给敌人的靶子,所以灭火工作第一重要),但是在这五分钟之内,又将有两批炮弹到达。
  战斗打到两点五十五分的时候,“成都”号让“南达科他”号吃了两发炮弹,而“贵阳”号则让这艘美军旗舰(当时严师琪他们没有判断出哪艘才是美军的旗舰,甚至没有判断出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排列顺序)挨了三发炮弹。虽然这五发炮弹都没有能够对“南达科他”号造成多大的损伤,但是金凯德已经知道,他要是无法让对方慢下来的话,那么今天晚上就将是第32特混舰队最耻辱的一个夜晚。
  “印第安纳”号的情况还要糟糕一点,“广州”号的炮击准确得有点过头了,在十二轮齐射中打中了“印第安纳”号五发,而“昆明”号也让这艘美舰吃了三发炮弹。这八发炮弹中,破坏最大的就是击中战舰水线以下的那一发,另外还有在司令舰桥下方爆炸的那一发。虽然“印第安纳”号还在坚持,可随着双方距离回复到12海里左右,总有一发炮弹能够打中这艘战列舰的要害部位,然后穿过主装甲带,造成致命的破坏。
  实际上,在这半个小时的炮战之中,四艘唐帝国的战列舰也顶着巨大的风险。“南达科他”号打来的一发炮弹就落在了“贵阳”号左舷150米处,要是再偏一点,“贵阳”号就要吃炮弹了。“广州”号挨了一发近失弹,虽然对战舰没有什么威胁,可严师琪也担心了起来,如果美国佬的运气够好的话,那么下一发炮弹就要落在“广州”号上了。
  最重要的是,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这个时候都已经投入了战斗,“马萨诸塞”号与“阿拉巴马”号的炮弹都朝着“广州”号打了过来,就算这两艘战列舰距离“广州”号还在13海里以上,就算是击中了“广州”号都不可能打穿战舰上的装甲,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威胁。
  同时,双方的指挥官都注意到了一点,绕了半个小时,此时美军的四艘战列舰在31战列舰编队的南面,而“北卡罗莱纳”号与“华盛顿”号此时也已经转过了方向,在31战列舰编队的西南面,而美国舰队里的巡洋舰与驱逐舰则在两批战列舰之间,与第三特混舰队里的33巡洋舰编队,32驱逐舰编队缠斗,而34巡洋舰编队则紧紧的跟在31战列舰编队的右后方,随时准备前出,为战列舰对付冲过来的美军驱逐舰。
  战斗打到这一步,金凯德要想获胜,唯一的机会就是让唐帝国的四艘战列舰慢下来。严师琪也很清楚这一点,速度是他保证胜利的唯一条件,保持好距离,他就能够将对手给击溃,至少将对手给吓跑。可问题是,现在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挡在了前面,严师琪不得不让舰队减少转弯角度,如果他转为去对付那两艘战列舰的话,金凯德可以抓住机会把距离缩短。
  金凯德首先想到了舰队里的驱逐舰,应该让驱逐舰出击了,必须要让驱逐舰把对手拖住。而严师琪也同时想到了自己手里的那八艘驱逐舰,如果能够用这八艘驱逐舰将对方两艘脱离了编队的战列舰给干掉,至少使其丧失战斗力的话,那他就有资本与金凯德打一场硬碰硬的决战了!两人几乎同时下达了让驱逐舰发动鱼雷攻击的命令,只不过,两人选择的目标却不一样。
第二十八节
鱼雷攻击
  当时,第32特混舰队有两支驱逐舰编队,其中由八艘“本森”级驱逐舰组成的是第324驱逐舰编队,编队指挥官为伯克少校。而另外一支编队里则是六艘最新服役的“弗莱彻”级驱逐舰。
  原本,伯克应该得到八艘“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可因为该舰的产量严重不足,因此他仍然只能够继续指挥那八艘“本森”级驱逐舰。而对伯克少校来说,也许并不是驱逐舰的性能差多少,而是当时驱逐舰上装备的鱼雷性能到底有多好。
  “本森”级驱逐舰是在22年,也就是美国参战前一年开始服役的,满载排水量2000吨,最初配备5座127毫米炮,在参战前撤除一座,只留四座,而且全都装上了炮塔。另外,该舰上最主要的武器是一具五联装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相对于当时唐帝国与日本的驱逐舰来说,“本森”级的鱼雷武备并不强,只有一具鱼雷发射管,而唐帝国与日本的驱逐舰都至少有两具鱼雷发射管。
  实际上,“本森”级的设计并不成功,因此在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就准备全力建造更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可问题是,“弗莱彻”级驱逐舰的产量跟不上战争的需要,结果,美国海军不得不重新启动“本森”级的建造计划,在“弗莱彻”级驱逐舰达到大批量生产之前,由其满足海军对驱逐舰的需要(二战期间,虽然驱逐舰不是最重要的战舰,但却是产量最大的战舰,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多面手)。也正因为如此,“本森”级驱逐舰的建造工作得以继续。
  伯克少校指挥的这八艘“本森”级驱逐舰都经过了改装,撤除了一座炮塔。实际上,驱逐舰的鱼雷战能力仍然没有得到加强。在更大的程度上,“本森”级更适合护航作战,而不是舰队作战。在开始的舰队炮击中,伯克看到了战列舰被动挨打的局面,他一直在等待着金凯德的命令,好率领驱逐舰冲锋,为战列舰赢得时间。炮战打了近两个小时,伯克少校率领着他的驱逐舰编队一直呆在了战场之外,此时另外一支驱逐舰编队已经在配合巡洋舰对付唐帝国的巡洋舰了,而他仍然还在等待着命令。当然,伯克没有忘记一点,那就是让驱逐舰上鱼雷发射管里装上鱼雷,只要接到命令,他就可以立即朝敌舰队冲上去,发动鱼雷攻击,这至少能够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威胁,说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干掉对手的战列舰呢。
  金凯德的命令在三点过五分送到,伯克没有任何迟疑,立即率领八艘“本森”级驱逐舰加速,迅速的从“阿拉巴马”号战列舰的后方冲过,接着在急速转弯,当八艘驱逐舰到达了战列舰编队左侧的时候,编队再次转向,八艘驱逐舰如同八条小猎犬一样,朝着对面的四头猛兽扑了过去。
  几乎同时,第三特混舰队里的32驱逐舰编队也接到了命令,八艘“城市”级驱逐舰也立即拉开了队列,朝着“北卡罗莱纳”号与“华盛顿”号战列舰扑了上去。这八艘“城市”级战列舰并不是单独发动冲击的,在它们后面,33巡洋舰编队里的四艘“节气”级巡洋舰正在用200毫米重炮为它们提供炮火支援。
  严师琪立即注意到了美军驱逐舰的行动,他还为自己留了一手,即34巡洋舰编队。发现八艘美国驱逐舰准备做鱼雷攻击,严师琪立即命令34巡洋舰编队穿插上来,干掉美军的驱逐舰。同时,31战列舰编队直线快速航行,从发动鱼雷攻击的32驱逐舰编队后面通过。当然,严师琪没有忘记一点,那就是把四艘战列舰的火力集中到“北卡罗莱纳”号与“华盛顿”号上,协助32驱逐舰编队发动鱼雷攻击。
  金凯德也立即察觉到了对手的打击重点已经转移到了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上,他也立即下达了新的命令,四艘“南达科他”级全部集中炮击对方杀出来的四艘巡洋舰,同时让两艘“北卡罗莱纳”级迅速规避鱼雷攻击,留在两股战列舰编队之间的巡洋舰编队立即前处,挡住对方的驱逐舰。可这批美军巡洋舰首先要面对的是对手33巡洋舰编队里的四艘巡洋舰。
  战斗打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比较混乱了。金凯德坐镇指挥的四艘战列舰距离严师琪坐镇指挥的31战列舰编队大概在13到15海里之间,而且这个距离在近一步的扩大。而31战列舰编队距离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的距离大概是12到14海里,正好在极限炮击距离之上。另外,34巡洋舰编队在五分钟之内就已经冲过了战列线,当在了31战列舰编队的前面,距离金凯德的四艘“南达科他”级都在12海里之内,而伯克指挥的八艘驱逐舰则在迅速靠近之中。战场的西面,33巡洋舰编队距离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仅10海里左右,且一度是这两艘战列舰的重点打击对象,但四艘巡洋舰都在灵活机动,所以一直没有被击中。而32驱逐舰编队则已经前出,正在朝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冲去。对面,六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也在加速,而美国巡洋舰编队里的六艘巡洋舰也正在转向,准备前去帮助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对付鱼雷攻击。
  首先遭殃的是34巡洋舰编队。当严师琪命令这四艘巡洋舰去建立起防鱼雷屏障的时候,这四艘巡洋舰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它们实际上是迎着金凯德的四艘战列舰而去的。而位于编队最后面的“额尔古纳河”号巡洋舰距离“南达科他”号最近,在三点十五分的时候,这两艘战舰的距离就缩短到了9海里。而当时“额尔古纳河”号上的火炮都对准了伯克编队里最东面的两艘驱逐舰,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已经靠近了的战列舰。结果,在三点二十二分的时候,“南达科他”号打出的一发巨弹集中了7海里外的“额尔古纳河”号巡洋舰,将舰艉的炮塔直接炸飞,同时引爆了下面的主弹药舱,这艘巡洋舰在八分钟后沉没了。
  实际上,面对34巡洋舰编队的伯克编队的日子也不好过。八艘“本森”级驱逐舰都是很脆弱的,别说200毫米重炮,就算是120毫米高射炮打出的高爆弹也会让这些驱逐舰消受不了。在短短十分钟的炮战中,就有四艘“本森”级驱逐舰被摧毁,其中三艘迅速沉没,只有一艘一瘸一拐的离开了战场。另外四艘的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伯克少校发动的鱼雷攻击,最后只有三艘把鱼雷发射了出去,伯克自己的座舰在发射鱼雷之前被一发200毫米穿甲弹击中了轮机舱,差点就被击沉,最后仅仅以不到8节的速度撤了回去。
  伯克编队里发射出去的15条鱼雷并没有完全放空,虽然没有一条击中战列舰,但是有一条却阴差阳错的击中了34巡洋舰编队中的2号舰“湟水”号。这艘重巡洋舰差点就被炸沉,幸亏金凯德此时已经命令战列舰转向,争取赶上严师琪的31战列舰编队,所以在十五分钟之内没有向34巡洋舰编队开一炮,不然的话,恐怕“湟水”号就彻底的完蛋了。
  战场的西面,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面对杀来的八艘驱逐舰,战列舰上的主炮显得太“大”了一点,406毫米的穿甲弹很难准确命中高速航行的驱逐舰,而127毫米副炮在5海里外又难以形成有效的弹幕。最麻烦的是,金凯德留下来的巡洋舰编队没有及时赶过去,结果,挡在八艘“城市”级驱逐舰前面的只有六艘“弗莱彻”级驱逐舰,而且金凯德还在随后下令让六艘“弗莱彻”级驱逐舰对31战列舰编队发动鱼雷攻击。实际上,这六艘驱逐舰都不同程度的脱离了掩护战列舰的位置。
  “弗莱彻”级的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500吨,有两种不同的型号,一是加强鱼雷型,即安装了两具五联装21英寸鱼雷发射管。另外一种是加强防空型,只有一具五联装鱼雷发射管,增加了防空火炮的数量,其统一武备是4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该型驱逐舰计划在25年开始服役,为了赶上战争的需要,所以第一批6艘在24年底就已经服役了,而第二批在25年初才服役,没有来得及转移到太平洋战场上来。
  这六艘驱逐舰要向攻击正在靠近的31战列舰编队就得首先通过33巡洋舰编队的四艘重巡洋舰的拦截。虽然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以及正在赶来的六艘美军的巡洋舰都在集中火力打击这四艘巡洋舰,可问题是,严师琪指挥的四艘战列舰的主炮全都对准了那两艘掉队的战列舰,而副炮则全都对准了正在逼近的六艘驱逐舰。
  战斗场面极为混乱,首先是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先后被巨弹命中,接着六艘“弗莱彻”级驱逐舰也先后中弹,其中三艘很快就退出了编队。33巡洋舰编队里的四艘巡洋舰的日子也不好过,“小雪”号很快战沉,“寒露”号也被一发巨弹咬掉了舰艉,虽然没有沉没,可也很快退出了战斗。而33驱逐舰编队里的八艘驱逐舰顶着炮火冲了上去。也许它们才是最幸运的,在发射鱼雷之前,只有两艘驱逐舰因伤退出了战斗,而且在转向的时候将鱼雷全都射向了正在转向杀来的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另外六艘驱逐舰全都把鱼雷射向了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
  当双放的驱逐舰都发射了鱼雷,撤出战斗的时候,这下轮到战列舰上的指挥官计算鱼雷到达的时间了。同时战列舰上的官兵也紧张了起来,除了对方战列舰的穿甲弹之外,鱼雷是对战列舰威胁最大的武器了。就算战列舰都有坚固的水下装甲,可吃上几条鱼雷的话,战列舰也会沉没。
  射向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的鱼雷有足足60条,这60条鱼雷的速度是45节,而发射距离是5海里左右。也就是说,鱼类大概需要6分40秒跑完这5海里的距离,而在6分40秒内,战列舰可以航行不到3海里,也就是不到30个舰长。换句话说,60条鱼雷覆盖的扇形范围足够让两艘战列舰各吃两条鱼雷了。
  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没有任何选择,它们必须转向,尽快减少被弹面积,避开鱼雷攻击。可不管怎么转向,这都意味着将失去抵抗对方四艘战列舰打击的能力。严师琪的目的在这个时候达到了。当对方的两艘战列舰转向的时候,他已经把距离拉近到了10海里以内,如果对方不转向,那就只能等着挨鱼雷,如果转向,就将挨炮弹。
  严师琪也在考虑对方射来的鱼雷威胁,30条鱼雷不是好惹的,不过现在有两艘重巡洋舰挡在战列舰的前面,而且美国驱逐舰发射鱼雷的距离大概是6海里,两艘巡洋舰可以挡住大概五成的鱼雷射界,而四艘战列舰如果保持高速航行的话,很有希望避开鱼雷攻击,而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面的那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的身上,争取抢在金凯德率领四艘“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赶过来之前,将这两艘战列舰给彻底的摧毁掉。严师琪有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而十五分钟之内,四艘战列舰可以打出至少七轮齐射,也就是252发穿甲弹,就算只有一成的命中率,这也足够让那两艘战列舰完蛋了!
  战斗在这时候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阶段,第三特混舰队有了扳平兵力的机会,可这时候,“广州”号上的雷达突然发现了几个不明目标,差点把吓得严师琪跳起来。
第二十九节
迟到的舰队
  魏东北率领的西南特混舰队在两点半左右到达了瓜岛西面的霍尼亚拉港附近。这里已经被陆战队攻占,西南特混舰队在这里搜寻了一阵,没有发现美军的运输船队之后就立即开始沿着岛屿的海岸线南下。魏东北还派出了两艘驱逐舰,几乎靠着岛屿航行。
  实际上,到这个时候,魏东北就觉得有点不对劲了。他反复对比了之前收到的情报,发现了一个疑点,那就是美军的快速运输船队就算能够达到24节的速度,那么在十二点之前,就算采用距离最短的航线,都不可能到达瓜岛,这支运输船队最快也只能在两点之前到达瓜岛,最慢是四点。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必要赶那么快。可同样的,还有一个问题让魏东北想不通,那就是为什么第32特混舰队会突然出现在第三特混舰队北面呢?
  更重要的是,第32特混舰队为什么要南下?当魏东北到达了岛屿最南端的阿武阿武的时候,他终于想通了,第32特混舰队南下的原因之有一个:寻找第三特混舰队决战。而此时,美军的运输船队还没有到达,因此第32特混舰队要抢先干掉在瓜岛南面海域巡逻的第三特混舰队,为运输船队扫清障碍。可问题是,为什么第32特混舰队要北上呢?
  魏东北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而是让舰队全速南下,航向大概是195度,也就是说,向南偏西15度的方向前进,而不是正南方向前进。魏东北的这一安排就已经考虑到了第32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正在南面决战,所以他没有直奔战场,而是绕了个弯子,想要错过主战场,从战场的边缘绕过去,然后拦截美军运输船队。
  从一开始,魏东北就很清楚自己的任务,西南特混舰队绝不是第32特混舰队的对手,他连一艘美国战列舰都干不过,更别说六艘了。另外,魏东北很清楚严师琪是个什么人。当初在对付“Z舰队”的时候,严师琪为了自己的胜利就不惜拿第二特混舰队的炮击编队做牺牲,为他争取到时间。如果西南特混舰队在双方激战正酣的时候杀进去,严师琪肯定会让西南特混舰队做挡箭牌!
  在魏东北的眼里,第三特混舰队不一定打得过美军第32特混舰队,道理很简单,金凯德手里有六艘战列舰,而且都是美国最先进的战列舰,四艘“南达科他”级的性能在各个方面与“新省会”级的差距都不大,可以说在伯仲之间。两艘“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只是在防护上稍微差一点,在火力上根本就不比“新省会”级差。因此,严师琪的转圜空间是很小的,如果被迫与第32特混舰队硬拼的话,第三特混舰队很难坚持到天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