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735

  用句不客气的话来说,此时麦克阿瑟已经山穷水尽了,就算他再有野心,就算他再不愿意承认失败,实际上,他已经失败了。在唐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他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保住一头,放弃另外一头。以当时美军的实力,他甚至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就更别说同时在所罗门群岛与莫尔兹比港挡住唐军的进攻了。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莫尔兹比港的重要性远在所罗门群岛之上。所罗门群岛只是珊瑚海的大门,虽然唐军要进攻澳洲大陆的话,就必须要夺取珊瑚海的制海权,但是只要美军仍然控制着新赫布里底群岛,唐帝国海军舰队进入珊瑚海的通道就只有一条,只要美国海军还有能力作战,那么就可以在珊瑚海上挡住唐帝国舰队的步伐。可莫尔兹比港则是进攻澳洲大陆的直接跳板,只要唐军占领了莫尔兹比港,就可以直接从阿拉弗拉海方向进入珊瑚海,然后在澳洲大陆东北登陆,再向大陆核心的东南地区推进。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莫尔兹比港肯定比所罗门群岛重要。用个形象的比喻,所罗门群岛是澳洲大陆这座院子花园的栅栏,而莫尔兹比港就是院子主体建筑的大门。
  从战役的层面上来看,防守莫尔兹比港要比防守所罗门群岛更容易一些,至少还可以在修复机场后通过空运来向莫尔兹比港增援兵力,并且在唐帝国舰队离开珊瑚海西部海域之后安排船只前往莫尔兹比港。可要想用空运,甚至海运去增援所罗门群岛都极为不现实。别说唐帝国的舰队,就算是唐帝国部署在那边的航空兵都足以阻挡美军任何形式的增援行动了。当然,莫尔兹比港距离澳洲大陆更近,这也是地理条件上的天然优势。
  除了这两个层面上的因素之外,麦克阿瑟还考虑到了一点,那就是到七月份,海军将恢复元气,到时候有数艘舰队航母,数艘小型航母服役。另外,大量经过改装,防空能力得到本质提升的重巡洋舰,“阿拉斯加”级大型防空巡洋舰,以及四艘“依阿华”级战列舰都将陆续服役,就算尼米兹想在中太平洋上搞点花样出来,第三舰队也肯定会得到补充。如果尼米兹能够在中太平洋上拖住唐帝国海军的主力的话,那么第三舰队有希望在西南太平洋上夺取制海权,到时候不但能够守住莫尔兹比港,而且还有可能发动反击所罗门群岛的战役行动。这样一来,战局又将被拉平了。
  通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麦克阿瑟的决定很简单,放弃所罗门群岛,全力守住莫尔兹比港,并且利用从所罗门群岛上撤下来的部队去巩固新赫布里底群岛的防御,争取在这里建立新的防线,将时间拖到七月份,等待发动战略反击!
  这是大方向上的战役决定,而具体的战术决定是,尽快将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上的那近两个师的兵力撤到新赫布里底群岛去,而瓜岛上的守军将继续坚持,如果能够挺到七月份那就最好,就算坚持不到七月份,也可以拖住唐帝国军队的步伐,让唐军无法立即组织兵力进攻新赫布里底群岛。
  换句话说,麦克阿瑟将瓜岛上的美军做为了弃卒,是战役的牺牲品,而他要保全的是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上的美军。这一点,谈仁皓与颜国忠都没有预料到,至少两人在美军的大撤退开始的时候,都没有想到,麦克阿瑟竟然将瓜岛上的两万多美军给彻底的抛弃了。
  战役安排是决定下来了,可问题是,有什么办法可以撤出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上的美军?空运是显然不行的,当时麦克阿瑟手里已经没有多少运输机了,而且美军没有制空权,更重要的是,这两座岛上的机场仍然没有修复。除了空运,就只剩下了海运。麦克阿瑟手里还有一批速度在12节以下的运输船只,可这些船只都是执行战略运输,而不是战术运输任务的,美军更没有制海权,这些船只没有任何可能将岛上的美军撤走。当时,麦克阿瑟需要的是一种速度快,而且可以执行战术运输任务的船只。驱逐舰,快速运输船是最理想的,可麦克阿瑟根本就没有这两种舰船。结果,麦克阿瑟能够找到的就只有几十艘PT艇了!
  PT艇的正式名称是“鱼雷快艇”,这是在铁甲舰时代,鱼雷出现在战场上之后,首先由法国人提出的一种新海战战术下的产物,即利用装备了鱼雷,速度快,机动灵活的小艇去对付那些水下防御薄弱的铁甲舰与无畏舰。当然,实战早就证明了,鱼雷快艇可以作为辅助舰艇使用,可绝不是海战的主力。在内燃机,以及燃油锅炉出现之后,鱼雷快艇才得到了全速发展,当时很多国家都制造了速度超过了40节,甚至45节的鱼雷快艇,在近海执行防御任务,甚至伴随主力舰队执行作战任务。
  在中太平洋战场上,鱼雷快艇的使用范围一直不是很广,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这种排水量几十吨,最多不过一百多吨的快艇根本就没承受不住任何形式的打击,战斗机的机关炮都有可能将其击沉,而在战机面前,鱼雷快艇再灵活,速度再快都是没有用的,总不可能比战机还要快,还要灵活吧。不过,在西南太平洋战区上,PT艇的用途就比较多了。主要是这边岛屿密布,而且双方的战线(战场补给线)都比较短,而且战场范围狭窄,利用夜色的掩护,PT艇往往能够发挥出一些预料不到的结果。在之前的战斗中,伴随“华盛顿快车”行动的PT艇就击沉了好几艘唐帝国的战舰(大部分是驱逐舰),并且成功而退。另外,唐帝国的鱼雷快艇(隶属战区司令部指挥,不在舰队编制范围之内)也担负起了巡逻,侦察,以及输送小股侦察部队的任务。
  当时麦克阿瑟能够拼凑起来的PT挺也就只有30多艘,而且这些PT艇基本上都集中在维拉港,可以快速转移到所罗门群岛去。也就在唐帝国陆战队猛攻莫尔兹比港的美军机场时,麦克阿瑟就下令让这些快艇尽快转移到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北部海域,然后利用夜色掩护,把马基拉岛与伦内尔岛上的美军撤出来。而当时,唐军夜间侦察机主要都在瓜岛附近活动,所以根本就没有发现在22日夜第一次前往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的美军快艇群。结果,这天晚上,伦内尔岛上的4000多名美军官兵,还有马基拉岛上的5000多名美军官兵就挤在几十艘快艇上撤到了新赫布里底群岛北部的圣埃斯皮里图岛。
  直到23日夜,一架前往伦内尔岛执行前期侦察任务的夜间侦察机(安装有雷达)才发现了聚集在该岛附近的十多艘快艇。飞行员还发现岛上发生了猛烈的爆炸,美军在撤退的时候将岛上所有的基础设施都给炸毁了。而且,这些快艇只运载人员,以及一些重要的物资(比如电台,密码机,文件等),根本就无法将作战物资带走,美军就只能将所有剩余物资都毁灭掉,免得落入唐军之手。
  谈仁皓在收到电报后,立即明白美军在干什么了。他立即发了两封电报出去,一是让颜国忠尽量派一批夜间轰炸机过来,阻止美军逃跑。二是联系第四特混舰队,让黄晓天准备进行夜间轰炸,结果,他得到的都是否定的答复。
  第四特混舰队还在所罗门海的北部海域,刚离开莱城不久,轰炸机根本就飞不过来。而海航当时在所罗门群岛上没有部署夜间轰炸机,甚至连战斗机都没有多少,更难以轰炸伦内尔岛。
  此时第一特混舰队是无法立即赶到的,结果谈仁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些快艇将伦内尔岛上的最后一批美军给接走了。
  天亮前,另外一封情报送到,马基拉岛上的美军也全部撤往了新赫布里底群岛。
  “麦克阿瑟让部下逃跑的速度还真是不慢啊。”郝东觉明显有点恼怒,“我们还是慢了一步,不然这两万多美军肯定逃不掉。”
  “是我们的判断有错误,麦克阿瑟要救的不是瓜岛上的守军,而是伦内尔岛与马基拉岛上的守军。”谈仁皓已经气愤过了,现在反而平静了下来,“另外,我们在莫尔兹比港的进攻肯定把麦克阿瑟给吓坏了,不然他不会主动放弃在所罗门群岛的防御,以收缩防线,总店加强莫尔兹比港的防御力量。这也算是好事吧,至少我们不用强攻伦内尔岛了。”
  “那我们就可以早点回去休整了。”郝东觉也不得不给自己找了个不错的理由。
  “联系颜国忠将军,让他把陆战队派来吧,记得多送几支工程兵过来。”谈仁皓苦笑着摇了摇头,“尽快修复岛上的基础设施与机场,让第二特混舰队的炮击编队过来控制住海面,提防美军的偷袭。第四特混舰队可以返航了,我们也准备返航吧!”
第七十四节
南下的通道
  围绕着莱城,新不列颠群岛,所罗门群岛,以及所罗门海附近其他岛屿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年有余,这是自马里亚纳群岛争夺战之后,唐美两国军队在太平洋上第二次大规模厮杀,而且是开战以来,两国军队交战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最后以美军的主动撤退而结束。
  围绕着所罗门海周围的岛屿,据点的争夺战的持续时间远超过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不过,这实际上是一场由众多小战役所组成的大战役,从战役的紧张程度,以及规模上来看,实际上比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还是要差一点的。
  这次战役在总体战略上反应出了唐美两国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之后都进入了疲惫状态,而且双方之间的战略平衡并没有被完全打破,所以才会拖上一年多,而最终甚至没有来一次总决战,以美军主动撤退,收缩防线的方式而结束。
  马里亚纳群岛战役是唐美两国第一次正面碰撞,而在当时,唐帝国海军的实力正处于顶峰状态,特别是在以凌厉的反击击败了日本之后,唐帝国海军不仅实力大增,而且在士气,斗志方面都达到了顶峰,可以说是如日中天。同样,美国通过两年的准备,积聚了战斗力,而且美国海军是一支生力军,虽然在士气,斗志,官兵的素质,以及战争经验方面比唐帝国海军差了一大截,可在实力上,并不比唐帝国海军差,不然也不可能在开战初期就偷袭唐帝国舰队,并且差点导致唐帝国海军转入战略防御。
  正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马里亚纳群岛上的争夺可以说是异常的激烈,而且战役进行得极为紧凑,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唐帝国派上了几乎所有的舰队,还有最强悍的陆战队,最精锐的航空兵,而美国海军则将积蓄的力量全都爆发了出来。因此在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中,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攻防,打得异常的激烈,战局也数次波动,直到美国海军失去了反击能力之后,唐帝国陆战队都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打下了关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经过了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之后,对交战双方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休养一段时间,等元气恢复过来之后再发动进攻或者是反击。可同时,交战双方也都意识到,如果停止进攻或者反击,那么对手也将恢复元气,而结果就是与对方再打一场马里亚纳群战役式的大决战,而且双方都不能完全肯定自己将是决战的胜利者。在此情况下,休整是不可能的,自己休整也是在给敌人机会,那么,就必须要进攻,或者是反击,绝不能让敌人得到喘息的机会!
  从战略层面上来看,双方的决策实际上都是正确的。
  唐帝国是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胜利者,那么就应该乘胜追击,在敌人缓过气来之前扩大胜利,巩固胜利,同时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士气,消耗掉敌人的力量,朝着最后的胜利前进。美国作为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失败者,更清楚稳住防线,挡住敌人的进攻有多么的重要,而被动防御的结果肯定是失败,因此选择战役性的反击,通过主动反击来挡住敌人的进攻,拖住敌人的步伐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唐帝国选择的战略进攻方向是西南太平洋,其最终目的是攻占澳洲大陆,翦除美国的羽翼,并且控制资源极为丰富,而人口又很少,离美国本土上万海里的澳洲大陆。至于进攻澳洲大陆的重要性,战略价值,这一点前面已经分析了,所以不再累述。
  美国选择反击的方向则是中太平洋,而其最终目的是要打回马里亚纳群岛,以此向唐帝国本土进军,甚至让日本恢复战斗力。这一点的战略价值,以及重要性在前面也做过详细阐述,所以也不多说了。
  正因为交战双方的战略进攻与战略反击的方向不一样,结果导致所罗门海这边的战斗久拖不下。
  唐帝国在兵力上的优势是西南太平洋上获胜的基础,而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战场距离唐帝国更近,而且唐帝国的中心是东南沿海,因此不管是补充给舰队的战舰,还是运送到战区的部队,作战物资,都可以更快速的到达。相反,战区距离美国本土更远,更糟糕的是,美国的工业中心是东海岸与五大湖地区,不管是舰队,还是作战部队,物资都需要绕上半个地球,而且还全部得经过巴拿马运河才能进入太平洋。这样一来,不但为前线部队补充兵力与物资困难,而且舰队与船队在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时候都在唐帝国情报组织的监视之下,结果导致美军的行动被唐帝国掌握,在战略上极为被动。最终,美军的数次反击成为了“添油”战术,每次反击都无法集中优势兵力,就更难以取胜了。
  美军数次的大规模反击是导致西南太平洋战场上作战时间延长的关键因素,虽然这最终没有能够改变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结果,但是却让唐帝国不得不数度分兵去守不得不守的中太平洋防线,而且还因此损失数艘航母,舰队数次严重受创,难以有效的支援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进攻,而进攻也就难以迅速获得胜利了。
  实际上,交战双方的战略方向都是极为明确的。唐帝国主攻西南太平洋,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在中太平洋方向上采取防守态势。相反,美军则主攻中太平洋方向,依靠西南太平洋上的基地群,以及澳洲大陆的力量稳固防御,迟缓唐帝国的战略进攻。
  战争打到这个程度,双方对对手的目的也极为清楚了。当然,战争最终拼的还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工业,资源以及科技这三方面的力量。当然,这也在拼双方指挥官的能力,军队官兵的战斗力等。
  所罗门群岛战役也是断断续续,打打停停,在磨了一年多之后,终于打了个结果出来。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中,交战双方都损失惨重。唐帝国的胜利来之不易,而美军的失败也是在卓绝努力之后的失败。如果这是一场竞技的话,那么美军虽败犹荣,可这是一场战争,在战场上只有状元,没有榜眼。
  从战后公布的资料来看,在这场战役中,唐帝国海军损失大型战舰与船只(排水量1000吨以上)49艘,阵亡官兵7200余人,伤残12000余人。唐帝国海军陆战队损失舰艇72艘,阵亡官兵38000余人,伤残49000余人。航空兵损失飞机2100余架,阵亡以及失踪飞行员1800余名,伤残1100余人。另外,在整个战役期间,总计消耗弹药45万余吨,燃料3200万升,其他物资超过了25万吨。
  美军的损失与投入并不在此之下。美国海军损失大型战舰73艘,阵亡官兵16000余人,伤残24000余人。美军地面部队阵亡官兵58000余人,伤残127000余人。航空兵损失飞机3800余架,阵亡及失踪飞行员3200余人,伤残1800余人。老,在整个战役期间,总计消耗弹药38万余吨,燃料4800万升,其他作战物资40万吨以上。
  不说别的,交战双方在这场战役中消耗掉的所有作战物资(包括弹药,燃料,食品,药品,衣物,帐篷等等)如果用载重量1万吨的船只来运送的话,就需要调集至少近两百艘商船才能装满,如果把投入作战的战机,坦克,火炮,车辆,兵员等等都计算进去,交战双方至少需要动员数百艘商船进行运输!而且,这还没有算上这些商船所需要的燃料,所配备的人员,以及在运输途中可能出现的损失等!
  在当时,恐怕也就只有唐帝国与美国才承受得起这种大规模的消耗战了,而别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广袤的海洋战场上打这种动辄出动几十万兵力,持续时间一年以上的作战行动的。从战后唐帝国公布的一些数据上就能看出这场战役的规模之巨大了,在战役期间,唐帝国前线作战部队一共寄出了2100万封信件,收到了1900万封信件,光是将这些信件集中起来,都有足足近千吨重了!
  这是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消耗战,交战双方的消耗都极为巨大。与马里亚纳群岛战役不一样,上次交战双方速战速决,数个月内决出胜负,而且胜得快,败得也快,双方都很快的进行了调整。可所罗门群岛战役却是更是一场拉锯战,是通过拼消耗,拼损失,拼承受能力来决定胜负的一场战役。
  这也预示着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斗肯定会更加的激烈。比起其他的战场来讲,在这个战场上,交战双方的实力更加平衡,而且除了唐帝国与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几乎对太平洋战场没有任何影响力。这里就是唐帝国与美国的战场。
  在大陆战场上,唐帝国的实力有压倒性的优势,俄罗斯的战败只是迟早的事情。在西欧战场上,虽然法国还在坚持,但是只要俄罗斯战败,法国就不可能在陆地上挡住德国的装甲兵。而在北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海军的努力多数都是徒劳的,从24年下半年开始,美英法三国投入的新的运输船只的载重吨就已经超过了被潜艇击沉的数量,北大西洋上的海运能力已经开始恢复了。而在东地中海战场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的联合舰队难以对躲在岸基航空兵保护下的波斯舰队构成致命的威胁。在北非战场上,意西联军更难以攻破由唐帝国远征军与波斯军队组织的亚历山大防线,推进到苏伊士运河仍然遥遥无期。
  换句话说,除了大陆战场之外,最可能有变数的就是太平洋战场。而且俄罗斯什么时候战败,直接决定了唐帝国什么时候进军澳洲大陆。所罗门群岛战役只是唐帝国为进军澳洲大陆做的铺垫,这相当于是踢开了澳洲大陆外围栅栏上的大门,为进入澳洲大陆做好了准备而已。
  从战役的层面上讲,攻占所罗门群岛,实际上就为接下来进入珊瑚海奠定了进出。而珊瑚海是通往澳洲大陆东南部核心地区的必经通道。澳洲大陆是一块大陆,而不是一座岛屿,虽然唐帝国可以在大陆西面,西北,乃至北部地区登陆,可问题是,在这些地区登陆的直接后果就是不得不与美军在这块广袤的大陆上打一场旷日持久的地面战争,这更是一个大规模消耗的战场。相对而言,通过前期的努力,夺取前往澳洲大陆东南部,至少是东部地区的跳板,然后直接进攻澳洲大陆的核心地区,这更为有效,也更为便捷,能够更迅速的击败对手,获得胜利,而不是陷入到持久消耗战的泥潭中去。
  从唐帝国在所罗门群岛上的大规模投入,美国方面也能够很清楚的掌握唐帝国的战略意图,因此也就针锋相对的做了部署。当然,在进攻澳洲大陆之前,唐帝国还得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击败俄罗斯,获得大陆战争的胜利,二是控制珊瑚海,让陆战队可以顺利登上澳洲大陆。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美国也自然能够判断出这两点来,因此,为了守住澳洲大陆,美国就必须要让唐帝国无法实现这两个目的。
  战略上,向俄罗斯提供更多的支持,并且设法牵制住德国陆军是拖延大陆战争最有效的办法,在无法拖住唐帝国陆军的时候,也就只能这么干了。
  战役上,争取珊瑚海的制海权,让唐帝国海军在珊瑚海彻底失败,这是唯一能够阻挡唐帝国海军南下的办法。
  也就是所罗门群岛战役结束之后不久,美国就已经制订出了这两个方向上的计划,并且立即开始实施,为他们坚守澳洲大陆做好准备。
第十一卷
中央之岛
第一节
残破的舰队
  回到莱城之前,谈仁皓就先让原本属于第四特混舰队的那些战舰去黄晓天那里报道了。到了莱城之后,他又安排原本属于第二特混舰队的战舰在完成了补给与休整之后,去第二特混舰队的炮击编队报道。最后,他把指挥第二特混舰队的权力委托给了黄晓天(实际上是由姜仲民在负责指挥的)。
  做完这些事之后,谈仁皓才猛然发现,留在莱城港的,属于第一特混舰队的战舰就只有两艘:“尉迟恭”号与“段志玄”号巡洋舰,而其他的战舰都在此前陆续返回国内的船厂进行大修了。这两艘战舰的情况也非常的糟糕,“尉迟恭”号的九门主炮里有七门的炮管已经超过了极限寿命,而“段志玄”号的九门主炮的炮管全部报废不说,连大部分120毫米的高射炮的炮管都快要报废了。两艘战舰上也是伤痕累累,不说别的,战舰舰体上的油漆就掉了一大半,远出看去,一块灰(帝国战舰的基调色彩),一快红的,简直就跟两条破渔船差不多。
  在总结舰队情况的时候,谈仁皓的感受更是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了。在“第二次威克岛海战”之后,第一特混舰队除了损失了一艘航母之外,其实力仍然是不可低估的,可到现在,第一特混舰队连一艘完整的战舰都没有了。
  在“第二次威克岛海战”之后,第一特混舰队编制内的战舰有:“兴凯湖”号航母;“李靖”号,“尉迟恭”号,“段志玄”号,“柴绍”号,四艘大型防空巡洋舰;“泾河”号,“清城河”号,“滦河”号,“汾河”号,四艘“江河”级重巡洋舰;“大雪”号,“冬至”,“小寒”号,“大寒”号,四艘“节气”级重巡洋舰;以及十六艘“城市”级驱逐舰,舰队总共拥有战舰二十九艘。虽然从规模上来看,第一特混舰队比不上第二特混舰队,但是要比没有单独配制炮击编队的第四特混舰队强,战舰的数量也要比第三特混舰队多(总吨位要少一些)。可以说,第一特混舰队到此时仍然是帝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头号舰队,是名副其实的主力舰队。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战斗,第一特混舰队的损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兴凯湖”号航母被炸伤,从谈仁皓收到的消息来看,这艘航母能够赶在六月份第二批“湖”级航母服役的时候修复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谈仁皓手里最大的战舰也就是防空巡洋舰了。
  “李靖”号,“柴绍”号两艘大型防空巡洋舰先后受伤,回去后恐怕也要修上一两个月吧。另外八艘巡洋舰,十六艘驱逐舰也都先后负伤,就算一艘没沉,可这些战舰根本不可能在六月中旬之前完全修好,因为帝国本土没有那么多的船厂可以同时维修这么多的战舰(还有第二特混舰队,第三特混舰队,第四特混舰队那些受伤的战舰排着队在等待维修呢)。
  作为舰队司令官,在总结战役结果的时候,他必须得在报告中详细说明每艘战舰是在什么时候,在哪次战斗中,怎么受伤的,以及战舰上的官兵损失情况,战舰本身的损伤情况。这是战损统计的一部分。谈仁皓一般不会让别人来帮他做这件事情,毕竟统计战损情况是一件很困难,而且很容易让人失去控制的事情。实际上,这也不是让谈仁皓在战役结束之后才做这些事。在战舰受创之后,舰队参谋部就会先完成一份初始报告的,而他要做的就是将之前的所有初始报告总结成一份完整的战损报告。
  谈仁皓已经不记得是第多少次写这样的报告了,可与以往一样,每当他写到一艘战舰受损的情况时,他都会想起当时的场面。比如在写到“兴凯湖”号挨炸的时候,当时的情景,战舰上混乱的场面,冒起的滚滚浓烟,还有被抬出来的伤员等场面,就好像是在放电影一样,一幕幕的从他眼前闪过。他三次动笔,可三次都没有写下去。舰队司令官是海军中最受人尊敬,也是最有前途的位置,可又有谁知道,在舰队司令官这个位置上,所要承受的是比其他人更多的压力,所要负担的是更大的责任?
  埋头弄了两个多小时,谈仁皓都没有把“兴凯湖”号航母的战损报告写出来,最货他不得不直接用参谋部提交的那份初始报告。随后他就离开了住舱,到外面去透了口气。写战损报告就是让指挥官回忆一次当时的战斗场面,从好的方面来讲,这可以让指挥官在战斗结束之后更清楚的认识到在指挥中犯的错误,以及在战场判断方面的失误。可从坏的方面讲,这无形中增加了指挥官的心理负担,也许意志力脆弱一点的人在这一关面前就将被淘汰掉吧。
  “关了自己几个小时,不饿吗?”
  谈仁皓闻声转了过来,郝东觉拿着两个苹果走了过来。接过了苹果之后,谈仁皓爬在了旁边的护栏上。“你去把电报发了吧?”
  “发了,暂时没有回电,我就过来看看你的情况了。”郝东觉朝谈仁皓的住舱看了一眼,“在写报告?”
  谈仁皓点了点头,看着手里那个半红半青的苹果发呆。
  “要不要我帮你写?”郝东觉也知道谈仁皓一直不让他写战损报告,不是不相信他,而是不想让他承担压力与责任。
  “不用,我晚上再写吧。”谈仁皓掂量了两下苹果的重量,然后咬了一口,“我们到下面走走,官兵的情况怎么样?”
  “我给他们几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颜国忠还安排了一批陆战队的官兵过来接待他们,现在大部分都上岸去了。”郝东觉跟了上来,“我已经打了招呼,除了醉酒闹事,寻衅生事之外,他们可以自由活动。”
  “也该让官兵们的神经松缓一下了。”谈仁皓走下了舷梯,来到了首甲板上,他朝守在连接着码头的舷桥旁的两名陆战队官兵点了点头,然后就朝着战舰的后方走去。“收到清涟的回信了没有?”
  “收到了,我准备回去后跟她好好谈一下结婚的事情。”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知道结婚要准备些什么吗?如果有不懂的可以问我,怎么说,我也是过来人了。”
  “你也不过就一次经验而已。”郝东觉也笑了起来,“不过,我还真不知道要准备些什么。”
  “至少,你得有一对结婚戒指。”谈仁皓看了搭档一眼,“你也看到你嫂子的那对戒指了,花了我半年的津贴,买的时候那个肉痛啊,简直让我差点快跳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