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5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1/735

  龙震点了点头,立即起身告辞。“那我就不多耽搁时间了,等下去人事处报道后,我就直接去机场。”
  谈仁皓也没有多挽留,他让杜兴送龙震去了人事处签名报道。帝国海军陆战队的司令部并不在舟山,因此龙震还得尽快乘飞机去陆战队司令部。至于甘永兴会不会批准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谈仁皓并不担心。主要的问题就是,龙震必须拿出一份能够让甘永兴满意的作战报告来。而甘永兴能否感到满意,那还得看谈仁皓在解释这份作战报告的时候说些什么了。因此,谈仁皓并不担心甘永兴会驳回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因为这是唯一能够解决后勤保障问题的办法。
  次日,龙震就回到了海军司令部,他带来了十几名陆战队的军官。四天后,一份比较完善的作战计划放到了谈仁皓的办公桌上,龙震没有等海军司令部的答复,而是在当天就坐上飞机返回了前线司令部。
  谈仁皓花了一天的时间来阅读与修改这份作战计划,随后他就把作战计划送到了甘永兴那里。结果比谈仁皓预料的要好,甘永兴没有让谈仁皓来详细解释这份作战计划,在八月十二日的时候就批准了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至于甘永兴有没有请示校长的意思,谈仁皓并不知道,至少校长当时还在京城,没有回到海军司令部呢。
  攻打威克岛,对当时来说,就如同美军攻打加德纳岛一样,实际上是无关痛痒的作战行动。在帝国海军舰队云集中太平洋的时候,威克岛对美军来说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的价值了。在谈仁皓想着打下威克岛的时候,尼米兹却在想着该怎么把威克岛上的美军撤回来。至少,对当时的美军来说,几万名官兵用来加强夏威夷群岛的防御还是很有效果的。至于威克岛是否能够拖住唐帝国的战略进攻步伐,这不是尼米兹重点考虑的问题,他首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办法才能够将那几万名美军撤回来。
  大概也正是考虑到了这点,谈仁皓才没有为攻打威克岛的行动担心,在他看来,这只能算得上是进攻夏威夷群岛之前的热身行动。中太平洋上的帝国陆战队官兵沉寂了几个月,也该为接下来的行动热身了。
第十一节
军费预算
  在确定了攻打威克岛的作战行动的第二天,谈仁皓收到了廖汉翔发来的消息,第一特混舰队的检修工作已经完成,战舰的损坏情况并不严重,修理工作已经安排了下去,大概在十八日之前,第一特混舰队就能恢复战斗力。当天下午,颜国忠也打来电话,第二特混舰队的维修工作就快要结束了,将赶在中旬结束之前到达阿普拉港。这算是两条好消息了,不过,还有更多的好消息陆续送了过来。
  第三特混舰队在高雄呆了几天,新的分配情况已经确定了下来。第三批四艘“新省会”级战列舰,以及部分巡洋舰,驱逐舰将被分配给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替换那边的六艘小型航母。对颜国忠来说,这算得上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这些战舰也不会在西南太平洋活动多久,在打下了墨尔本与阿德莱德之后,这些战舰就将随同第五特混舰队一起转战南大西洋。到时候,西南太平洋战区最多只有部分巡洋舰与驱逐舰,继续确保对澳洲大陆的封锁。说白了,那时候颜国忠也不会有多少仗可打。
  澳洲那边也送来了捷报,古迅雷的突击速度再次让美军吃尽了苦头。在扫荡了悉尼周围地区之后,古迅雷突然转移到了布里斯班南部地区,按照计划,他将在八月底,或者九月初打下布里斯班,歼灭另外一股数量众多的美澳联军。只要这一仗打好了,那么美军在澳洲也就差不多完蛋了。
  可以说,各方面的情况都在好转,连陆军都送来了捷报。可攻打夏威夷群岛的行动仍然没有确定下来,甘永兴没有权力做出这么重大的决定,这必须等到聂人凤回来之后才能确定。可问题是,聂人凤现在还在京城处理那些棘手的事情,恐怕很难及时赶回来。结果,这次谈仁皓预料错了。七月十五日,就在谈仁皓带着儿子出院,准备在家里休息一天的时候,电话打到了他的家里来。
  “好的,校长,我现在就过来。”谈仁皓放下了电话,自言自语道,“真是早不回来,迟不回来,偏偏今天回来。”
  “你要去工作?”
  谈仁皓朝父亲点了点头。“小宝半个小时后要量下体温,你让清涟做吧,我晚上争取早点回来吃饭。”
  谈靖康没有多说什么,他也知道儿子能够在家陪他们几个小时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谈仁皓能不能在晚上赶回来吃饭,谈靖康并不抱多大的希望。
  等谈仁皓赶到司令部的时候,甘永兴与聂人凤都在等着他。校长明显比两个多月前老了许多,白发都多了一些。谈仁皓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每次见到校长,总会觉得校长又老了不少。也许,在谈仁皓的心里,校长永远是7年前,在193期学员毕业典礼上的那个样子吧。当时校长还不到60岁,而现在校长已经是个真正的老头,一个精力旺盛,身体强壮的老人。也许,这也是错觉。
  “校长才回来,中午饭等下到食堂去吃,你还没有吃午饭吧?”
  “没有,接到电话就赶来了。”谈仁皓朝校长点了点头,然后坐了下来。
  “在京城忙了几天,人都快累散架了。”聂人凤走了过来,“太多的麻烦事情了,而且还要我们提前把27年的军费预算提交上去。”
  “不是要到十一月份才提交军费预算吗?”谈仁皓有点惊讶的朝校长看了过去。
  “从今年开始,预算将提前交给内阁,明年还得在6月份提交军费预算,新的规定。”聂人凤坐了下来,“幸好我准备了一份预算大纲,在京城临时修改了一下。听说陆军方面的准备比我们还不充分,现在严定宇还在京城与首相讨论陆军军费的事情呢。”
  谈仁皓没有再问,在他看来,军费预算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战争打了好几年,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都是围绕着军费预算制订的,这也正是战争时期的一大特点。虽然,几乎每年都会出现海陆两军争夺预算的事情,可结果基本上都得到了顺利解决。总体上来讲,薛希岳首相在把握军费预算方面的尺度是相当准确的,不会让海陆两军得到所希望得到的所有预算,可也绝不会让海陆两军感到受了委屈。这大概就是政治家所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吧。到明年,也就是27年的时候,战争局势应该对帝国极为有利了,那么首相在处理军费预算方面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27年的军费预算不会太宽裕,甚至很紧张。”聂人凤的神色一点都不好看。“随着战局整体好转,帝国将逐渐转移重点。因此,首相不会给我们太多的希望,我们也别抱太大的希望。”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他意识到自己太肤浅了。这也正是谈仁皓在聂人凤等人面前的不足之处。往往,谈仁皓是站在将军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而聂人凤却会站在海军部长的角度看待问题,而海军部长不是军事职务,而是内阁职务,也就是说,聂人凤会更多的以政治家的目光来看待问题。
  军费预算本身就是制约军队的一条杠杆,同时是帝国国内工业发展的指南针。当一切都以战争为重的时候,军费开支是帝国政府最主要的开支,从22年到26年,帝国政府开支的六成是军费开支,而这五年中,帝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占到了国民总收入的六成以上。也就是说,帝国几乎那出了近四成的国家收入支持战争。在和平时期,军费开支不会超过财政开支的四成,一般会控制在国家总收入的一成到一成五之间。这还是大战之前,显然,在战争期间,军费开支成为了国家的主要支出。可随着战争局势好转,在帝国的将士还在奋战的时候,政治家却必须得考虑赢得战争之后,怎么将胜利的果实转变为实际的利益。
  很多问题是谈仁皓所想像不到的,特别是政治方面的问题。比如,谈仁皓就不明白,现在距离战争结束还很遥远,为什么首相就要考虑战争之后的事呢?如果无法赢得胜利的话,那任何对战后的计划都没有实际意义。这同样也证明,谈仁皓仍然只是一名将军,而不是一名政治家。
  “在我提交的预算中,明年的军费开支大概是350亿,可按照首相的态度,我们要能够拿到250亿就相当不错了。”
  “那我们就得削减很多计划。”甘永兴的神色告诉别人,他也为此事感到很恼火。
  “是啊,我们得重新调整海军的计划了。”聂人凤拍了下沙发的扶手,“第四批‘新省会’级几别想了,这是首先要砍掉的,我们没有必要建造更多的战列舰,就算美国海军正在建造更多的‘依阿华’,甚至还启动了‘蒙大拿’的建造计划,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军的战列舰不会对我们构成多大的威胁,我们现在有九艘‘新省会’,另外,德国即将获得三艘战列舰,波斯帝国的第一批三艘战列舰也快要完成了,我们可以将资金用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这一点,谈仁皓与甘永兴都不反对。九艘“新省会”级足以应付明年的威胁,而且算上德国,波斯两国海军的话,实际上有15艘战列舰,这已经足够应付大部分的威胁了。
  “新设计的‘岛’级航母的建造工作至少得延迟半年,这可以为我们节约大概2亿的经费。”聂人凤朝两个学生看了过去,“明年上半的建造重点是运输船只,还有护航战舰,特别是驱逐舰。这是我们现在最缺的战舰。另外,登陆舰艇的建造工作也得加快,还有陆战队所需要的支援舰艇,包括护航航母的建造工作也要提高。至少,这可以减少我们对舰队航母,以及护航战舰的需求。相对而言,这些支援战舰更便宜。”
  这下,谈仁皓与甘永兴多无奈的笑了起来。摆明了,海军在27年的任务中心将由夺取制海权逐步转移登陆作战方面来。如果要想打到美洲大陆去的话,那就需要强大的登陆舰队,支援舰队,以及运输船队。相反,之前一直在战场上唱主角的舰队将成为配角。这是客观事实,没有人可以改变。而且,只要帝国军团再次登上美洲大陆,那么距离战争结束也就不远了。
  “航空兵的建设很重要,新式轰炸机要尽快投产,‘狼鸠’肯定无法满足今后的作战要求。另外,听说美军有很多先进战斗机服役?”
  “差不多,美军的新式战机的性能都不错,不但有先进战斗机,还有更好的战术轰炸机,以及重型轰炸机。”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减少‘金鹰’的订单,尽快让‘游隼’投产。另外,哈飞研制的新式战术轰炸机的计划要提高,可以根据实际作战需求修改。我看过哈飞的设计方案,而徐将军认为,我们没有必要再分开搞两种不同的战术轰炸机了,完全可以用一种轰炸机取代现在的两种轰炸机。如果这个办法行得通的话,那就能为我们节约不少的经费,还能够更灵活的编制舰队航空兵。”聂人凤对海军的了解远超过了谈仁皓的想像。“至于其他的方面,都得重新计划,尽量节省我们有限的经费。”
  “人员方面呢?”甘永兴提出了另外一个开支大头。
  “扩充的事情还是得继续,不过重点是陆战队,以及后勤保障部队。几个兵种司令部提交新的募兵方案我已经看过了,你有时间再仔细看一下,确定没有问题后,就按照新的方法募兵吧。”
  甘永兴点了点头,人事工作是他最头痛的。
  “哎,如果不是因为人员缺口太大的话,我们不应该降低募兵标准。”聂人凤叉起了双手,“与陆军不一样,我一直不主张过度扩大规模。数百年来,海军一直奉行精兵政策,即使是在上次大战中,我们也没有过度招募兵员,也没有降低募兵标准。扩大规模是必须的,可代价不应该是降低海军官兵的素质。”
  “那只能通过训练来加强。”
  聂人凤微微点了点头。“那就得更预备役司令部打下招呼,还得让各兵种司令部提高训练标准。”
  甘永兴记下了这点,实际上他也不太赞同降低募兵标准,可现在海军的人员缺口太大,如果不尽快招收更多的新兵的话,就无法扩大海军的规模,也就无法承担更多的任务,到时候,恐怕就不得不把更多的任务分配给陆军了。
  “主要还是军费预算的问题,我们在27年,至少得拿出100亿来供养军队。”聂人凤苦笑了一下,“陆军的人员费用支出比我们还要少,真不知道陆军用什么办法来稳定军心,或者是我们的津贴太高了?”
  谈仁皓与甘永兴都苦笑了起来,海军不仅仅是军人的津贴是陆军的数倍,而且伙食标准也远超过了陆军,这些费用加起来,自然就比陆军高多了。
  “仁皓,你有时间就协助永兴吧。”聂人凤叹了口气,“这几天我先处理手头的事情,等我们把事情忙完后,再考虑别的问题。”
  “可是……”
  甘永兴踢了谈仁皓一脚,让谈仁皓没有把后面的话说出来。
  “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事情,我会考虑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谈仁皓已经明白了甘永兴的意思,他就没有再说了。
  聂人凤看起来很疲惫,他也没有再说别的事情。在告辞离开了校长的办公室之后,谈仁皓跟在甘永兴的后面进了参谋长的办公室。开始甘永兴踢他的那脚挺重的。谈仁皓也知道,在他到来之前,参谋长肯定跟校长讨论过攻打夏威夷群岛的事情,既然校长没有立即把这次的行动提上日程安排,显然有别的,而且是很重要的原因,没有必要让谈仁皓再次提出这件事情了。
第十二节
风云莫测
  听完参谋长的讲述,谈仁皓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这与他之前所猜测的相差并不大。
  让陆海两军提前几个月上交下一年度的军费预算,能够更方便的安排政府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可这同时也是一个让聂人凤与严宇龙前往京城的借口。
  在战争爆发之前,帝国政府下一年度财政预算一般是在年底的时候提交给议会审议的,因此海陆两军要在政府做财政预算之前就把军费预算提交上去。最迟在十二月一日,政府就得将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送到议会去,然后议会将组成几个委员会,详细审核政府的财政预算,并且提出修改意见,让政府修改预算。说白了,就是政府与议会讨价还价,政府希望获得更多的财政预算,而议会却要保证每一笔财政预算都要用到实处去,而不是落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里,或者是议会里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党派以预算做为要挟,让政府在一些对他们有利的政策方面做出让步。这样的讨论工作,一般要持续一个月,有的时候会提前完成,有的时候会花更多的时间,但在一般的情况下,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都将在一月份确定下来,这样才能保证帝国政府顺畅运转。
  战争爆发后,财政预算方面的安排并没有做太多的修改,海陆两军仍然是在十一月份的时候将军费预算提交上去。而在战争期间,政府的财政预算只需要通过战时议会的一个又21名议员组成的委员会进行讨论,而且该委员会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策权。因此,政府的财政预算一般不会遇到麻烦。所以,新年度的财政预算反而更容易获得通过,往往在十二月份初,帝国政府就能够拿到新一年的财政预算了。可这同样有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海陆两军如果对所分到的军费预算都不满的话,那么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工作肯定无法及时完成。在24年,25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海陆两军都希望获得更多的军费,结果当年的财政预算工作一直拖到了十二月底才完成。而妥协后的军费预算并不可能完全到位,比如在25年,帝国海军实际得到的军费就要比预算少了大概20亿,这让聂人凤非常的恼火,结果海军不得不通过削减非战斗人员的津贴来补上这个漏洞。
  当时,薛希岳让海陆两军提前交上军费预算,也正是让海陆两军有更多的时间与政府讨价还价,尽量做好预算工作,并且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可以充分的调整海陆两军的采购计划,以及扩充计划,尽量争取将军费用到最合理的地方去。当然,相关的讨论肯定会持续好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确定军费预算的时间仍然是十二月初。因此,海陆两军就得在6月份的时候把自己的下一年度预算提交上去。26年显然来不及了,只能从27年开始,海陆两军的下一年度军费预算就得在6月份的时候提交上去。
  当时,薛希岳完全没有必要让聂人凤与严定宇在八月份就到京城去做预算报告,毕竟26年的财政预算仍然采用老方式进行。而薛希岳的真正目的就是要聂人凤与严定宇支持他的行动,即对付国内反对派的行动。
  “说白了,现在首相对国内的反对派很是恼火。可问题是,首相要想对付反对派,至少需要两个强大力量的支持。”
  “除了军队,那肯定是最高法院。”
  “准确的说,是最高法院后面的皇帝。”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然后点了点头。帝国皇帝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不是帝国元首,只具有有限的象征意义,这是帝国与其他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最大区别。在别的国家,比如日本,英国,天皇与国王都是国家的最高元首,而且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相反,在唐帝国,皇帝不过就是摆在神坛上的一尊雕像而已。自从张绍廷首相执政以来,皇帝的地位一直在降低,恐怕这也是为了避免皇帝干政,以及破坏帝国的政治制度的必要措施吧。
  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首相甚至不再向皇帝直接负责了,监督首相的机构是议会与最高法院,首相才是帝国的元首,超越了政治首脑的范围。在制约首相的两套机构中,议会的作用最大,而且议会代表的是帝国百姓,议员也是从帝国百姓中选举出来的,而代表贵族的上议院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了一些无聊贵族聊天的地方。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至少是由皇帝象征性任命的,因此,从表面上看,最高法院代表的就是帝国皇帝。
  在和平时期,制约首相权力的主要就是议会,一个强大的,由多党派党魁领导的议会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任何一名首相在施政的时候肯定得考虑议会的制约力。可在战争时期,议会本身没有实权,制约首相的就是最高法院,只有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才有弹劾首相的权力。这也算是帝国平战两套政治体制的特点吧,这不但保证在战争时期,帝国首相有足够的权力来调动帝国的战争潜力,率领帝国走向胜利。同时,还能够保证在帝国首相无法继续执政,以及无法率领帝国走向胜利的时候,会有一套健全的制度来弹劾首相,并且确立新的帝国最高统帅。
  表面上,帝国的所有军人都是向帝国,向皇帝宣誓效忠的。可实际上,帝国军人都是向帝国的法律,向帝国的宪法宣誓效忠的。这就决定了,帝国军人并不是向首相效忠,首相可以调动军队,但却无法命令军队去破坏帝国的宪法。因此,在最高法院决定要弹劾首相的时候,帝国军队就将由最高法院控制,而不是由首相控制。所有军人都明白这个道理,谈仁皓也明白。因此,薛希岳首相要对付国内的反对派,那他就得在获得军队支持的同时,也获得最高法院的支持,也就是帝国皇帝的支持。
  能够罢免,以及任命最高法官的只有帝国皇帝。帝国皇帝一次性最多只能罢免两名最高法院,而且还必须得到另外七名最高法官中的五张赞成票。说白了,这套体制本身就是避免皇帝夺权,同时也避免任何人控制最高法院,从而在战争期间让帝国陷入瘫痪状态。要同时获得皇帝,以及五名大法官的支持,这显然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首相肯定在设法获得最高法院的支持,通过他才提出的几条法案。”甘永兴对国内局势的了解就要比谈仁皓深刻得多了。“而最高法院只有四名大法官表示将支持这几条法案,另外有三名大法官明确表示反对,最后两人还没有表态。”
  “那么,首相就得至少说服其中一人。”
  “或者是罢免掉两名法官,安排支持他的法官进入最高法院。”
  谈仁皓点了点头,这有点像是在玩一种赌博游戏。
  “皇上的意思还没有完全明确,可只要首相提出罢免法官的要求,皇上应该不会拒绝。”
  “可首相无法获得五名法官的支持。”
  “那就要看罢免的是谁了。”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他还真没有想到这有什么关系。
  “如果罢免的是反对派的话,这肯定很难通过,可如果法案本身久拖不绝,那么中立的两名大法官肯定会有所选择,就算只有一人支持首相,那么法案都将获得通过。所以反对派会支持罢免中立的法官,希望由另外两名反队首相的法官进入最高法院。”
  “可首相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对,所以首相会尽量安排一名支持他的法官进入最高法院,这样,首相就能够获得5名大法官的支持,而他提出的法案就不会受到影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