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5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5/735

  “晚上我们准备了一桌便饭,总经理将在下午来拜访谈将军。”
  “我看没有必要了吧。”谈仁皓不想与这些看起来就沾满了铜臭味的人过于接近,“送我到海军办事处去就行了,我们已经联系过了,给我准备了住的地方。至于吃饭嘛,等事情办好了,应该由我来请你们,是不是?”
  “谈将军,你这就太客气了,而且我们已经在宾馆给你准备好了房间……”
  “去海军办事处,龚先生,你应该知道海军的规矩,现在是战争时期,还是住那边比较安全,你说是不是呢?”
  “这……”龚健迟疑了一下,这才让司机改道。“谈将军,晚上这顿饭你一定要来,我傍晚再来接你,我们总经理还准备与谈将军就这次的商谈事情先交流下意见,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快展开相关的工作。”
  谈仁皓不好再拒绝,只能说道:“好吧,那我晚上自己去就行了,等下你告诉我的副官,让他知道该怎么开车就好了。”
  “这……”
  “龚先生,我们军人有军人办事的风格,还请你多谅解。”
  “当然,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谈仁皓也懒得再与龚健罗嗦下去,他半闭着眼睛,装着在养神。龚健也没有再去烦谈仁皓,至少在这短短几分钟之内,他已经知道谈仁皓是一个不太好应付的军人了。
  很快,轿车就停在了海军接待处外面,实际上,这是海军设在哈飞的招待所,因为长期有海军军官到此来公干,所以设置招待所是有必要的。招待所的负责人早就接到了消息,给谈仁皓准备好了房间。这是最好的房间了,可却相当简陋,至少在谈仁皓看来,比起海军在几个大城市里的招待所差远了,比起那些豪华宾馆更是差远了。当时哈尔滨还算不上是大城市,而哈飞又在郊区,因此这里的条件就更为简陋。
  “谈大哥,你为什么不去宾馆住?”杜兴觉得谈仁皓有点委屈。
  “为什么要去宾馆住?”谈仁皓看了副官一眼,“你要记住一点,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这次我们是来跟哈飞谈判的,可不是来公费旅游的。”
  杜兴吐了吐舌头,他知道开始的话说错了。
  “帮我准备一套常服吧,别太隆重了,今天晚上不是什么正式场合,没必要穿得太正式。”
  杜兴将才拿出来的军礼服又收了回去,然后拿出了一套常服。因为在行李袋里装过,所以衣服已经有点褶皱了。杜兴没有多问,就决定把衣服送到洗衣房去烫熨,结果他才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洗衣房,只是提供熨斗而已。
  谈仁皓抓紧时间睡了几个小时,在路上他没有休息,而且一夜没睡,现在已经很疲惫了。等到他被外面汽车的刹车声吵醒的时候,发现已经平整如新的军装就放在床头旁边的椅背上。
  “谈大哥,好像是飞机厂的人来了,有十几个,看样子都不是普通人物。”
  谈仁皓愣了一下,然后走到了窗边,果然有十几个人走进了办事处的小花园里,都穿着标准的短唐装,一看就知道都是手工剪裁的名贵服饰。
  “你怎么知道他们就是大人物的?”谈仁皓对杜兴的眼光很是惊讶。
  “看衣着,走路的样子,还有周围人看他们的目光。”
  “你这是跟谁学的?”谈仁皓更是好奇了,就他所知,杜兴才跟他的时候,还是个愣头青,什么都不懂呢。
  杜兴尴尬的笑了一下。“还不是久而久之就练出来了。”
  “不错嘛,你小子要是在学习别的技能方面有一半的用心,那你现在就不是上尉军官了。”
  杜兴挠了下头皮,他也不想再升官了,除非谈仁皓升为了上将,他就有机会成为少校,因为现在大部分的在役上将的副官都是少校军官,聂人凤元帅的副官甚至在不久前升为了上校。虽然副官的军衔在很大的程度上只与其津贴挂钩,或者说是出去的时候好看点,但是对杜兴来说,如果他想继续留在谈仁皓身边,那他就得忍受现在的待遇。
  在谈仁皓穿好了军服的时候,走廊上也传来了脚步声。他最后一次朝着镜子里打量了一下自己,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后,这才朝门边走了过去,在谈仁皓拉开房门的时候,龚健正好准备敲门,而在他身后,是一名大概45岁的中年人。
  “这位就是谈将军吧!”那名中年人肯定是认出了谈仁皓肩膀上的中将军衔,“在下冯祥楚,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总经理!”
  “久仰冯先生大名,没有想到,冯先生如此年轻!”
  “谈将军过奖了,冯某不过一介平民,不值得谈将军夸奖。”冯祥楚笑着与谈仁皓握了手,“如果谈将军已经准备好了的话,那我们在路上聊吧!”
  谈仁皓点了点头,跟着冯祥楚下了楼,当然,他没有忘记让杜兴也跟上来。
  冯祥楚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冯如,世界上第一个飞上了天的飞行家,至少,帝国方面是这么认为的,因为冯如仅仅只比美国的莱特兄弟早一点飞上天,而美国则坚持认为莱特兄弟才是第一个完成飞行的,而且他们手里有相关的证据,而冯如当时飞起来的时候没有证据,甚至连证人都没有几个。当然,这个争论并不重要,不管是冯如,还是莱特兄弟,他们都是飞行家的先驱,是值得尊敬的人。
  谈仁皓对冯祥楚的背景还是比较了解的,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因此,谈仁皓免不了多观察了一下冯祥楚这个中年人,很想知道,这个中年人是怎么实现他父亲所没有实现的梦想的。
第十八节
飞行家
  拉开帝国航空业冯如是一个悲剧人物,早年,他只是一家工厂的学徒,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只是在后来接触到了一些比较超前的思想,让他走上发明飞机道路的纯粹是个巧合,早在他之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发明家希望能够制造出依靠自身动力飞上天的机器,而不是气球这类依靠空气的浮力而飞上天的工具。可在内燃机出现之前,飞机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因为内燃机是第一种可以提供足够强大的功率,同时又足够轻的发动机,蒸汽机永远不可能作为飞机的动力系统。
  当时,冯如所在的工厂就是帝国第一家生产汽车用内燃机的工厂,而且在他走上发明家的道路之前,内燃机在汽车上的使用都非常罕见,甚至连“汽车”这个概念也没有完全普及,当时出现在帝国城市大街小巷里的还主要是马车。也正是在接触到了第一台内燃机后,冯如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用这种发动机让机器飞上天呢?
  经过了十多年的努力,上百次的失败,冯如最后成功了。而“飞机”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实际上就是“飞行机器”的简称而已。同样,也因为这个梦想,冯如丢掉了那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几乎变卖掉了家里所有的财物,在他的“飞天”号飞上天的时候,他甚至没有前请摄影师来纪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刻,结果,他的飞行因为没有证据,而没有得到承认。
  当时,冯祥楚只有两岁,他还有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兄长。冯祥楚是在母亲的怀抱里看着父亲飞上天的,而在他的所有回忆中,只有童年的苦难与心酸,而没有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就在数年后,冯如因为穷困潦倒而病死在了哈尔滨的一家小医院里,当时,冯祥楚还不到八岁。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得学会像大人一样的去思考问题,去面对生活,并且承担生活的压力。两年后,母亲离他而去,四年后,年仅13岁的冯祥楚失去了他的最后一个亲人,他的哥哥在战争中牺牲了。
  也就在这一年,冯祥楚拿到了不算多的抚恤金,并且进入了中学。他只花了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业。在这三年中,发生了一件将决定冯祥楚命运的事情,他在父亲的遗物中找到了一本飞行记录,上面有父亲设计的上百种飞行器,其中就包括了“飞天”号。也就是在他16岁,完成了中学的所有学业后,他考入了帝国工程大学。这所学校就在哈尔滨,而且是当时帝国国内几所开设有航空专业的大学之一,冯祥楚学的就是航空专业,而且是航空制造业。
  从此开始,冯祥楚做上了他的父亲没有能够走完的道路,25岁的时候,冯祥楚就拿到了加工制造,以及动力两项工程博士的学位。按理说,冯祥楚可以在这个时候选择进入当时已经成立了的几家飞机厂中的一家,并且很有希望在40岁之前就成为飞机总设计师,至少也是一个总工程师,开创他的辉煌事业。可冯祥楚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他利用9年间在外打工存起来的钱开办了自己的飞机公司,这也就是哈飞的前身,“飞行家公司”。
  这家公司最初的时候只有仅仅5名员工,其中还包括了冯祥楚,他即是总设计师,又是总工程师,还要负责管理加工制造的工作,也就是说,他一个人干了几乎所有的技术活,而他请来的几个员工只负责按照他的设计图纸去制造零件而已。在一年之后,冯祥楚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就飞上了天,他将这架飞机命名为“飞天”号,大概,这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吧。而当时这架飞机用是木结构,双层机翼,蒙皮式结构,只是一架最简单,最普通的飞机,最后以23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飞机收藏家,这也算是冯祥楚的第一笔收入,而他为制造这架飞机花了250多元,这也是他有纪录的唯一一笔亏本买卖。
  一年下来,冯祥楚几乎要破产了,而这一年种,他学会了很多东西,而最重要的就是金钱的作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冯祥楚萌发了要用商业的方式来制造飞机,制造飞机不仅仅是为了实现飞行的梦想,更是为了赚钱,这样他才能制造出更好的飞机,而不是濒临破产。可以说,这一年种,他受到了教训,也同时竖立了一些在当时来说很新潮,很前卫,可也同样很重要的观念。
  万幸的是,冯祥楚所处的年代比他的父亲好多了。当时第一次全球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经济危机还没有到来,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已经初露端倪,航空战术理论逐渐出现,而且大量的投资者都相中了航空业,知道这将是自汽车之后另外一个可以赚大钱的制造产业。对冯祥楚影响最大的有一件事,以及一个人。
  这件事就是从10年开始举办的“速度大赛”,这是以飞机的飞行速度为唯一衡量标准的比赛,每年在天津举办一次,而优胜者将获得五千元的奖金,在当时,五千元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了。另外,还将获得其他人投资的机会,当然,能不能制造出可以获得比赛胜利的飞机,那也得看有没有足够的资金。
  冯祥楚在此看到了希望,他参加了第一界比赛,成绩却极为糟糕,在24名参赛者中排名第21,几乎就是垫底的,因为还有两人没有完成比赛!冯祥楚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东奔西走,找每一个亲朋好友借钱。结果,因为来不及制造新的飞机,他错过了第二年的比赛,可他没有再错过第三年的比赛。在12年的那次比赛中,冯祥楚几乎就要拿到了那五千块的奖金了,只是在最后三分之一的航程上,他的飞机出了故障,结果只拿了个第五名,可这也让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
  经济危机差点摧毁了冯祥楚的所有梦想,在全国所有人都在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冯祥楚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可他也不得不首先为自己的肚皮,以及他雇佣的那十几名工人的肚皮着想。结果,到14年,也就是经济危机最艰难的时期基本上过去的时候,冯祥楚的工厂里只有三名工人了,而他自己也变卖了最后一件像样的衣服,每天依靠两个土豆维持着生命。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也许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注定他将成为成功者,而不是失败者。
  也就在14年年底的时候,影响到冯祥楚一生的那个人出现了,这就是投资商段玉麟。段玉麟是一名真正的商人,一个能够发现机会,并且把握住机会的商人。实际上,早在12年的时候,段玉麟就看到了机会,只是在随后的经济危机中,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自己的产业上,所以没有能够跟冯祥楚联系。直到14年底,在中断了两年后,“速度大赛”准备再次举办的时候,段玉麟才想起了当年那个差点拿了第一的年轻人,然后他千方百计的找到了冯祥楚。从此开始,两人短暂的合作开始了,由段玉麟投资,冯祥楚来制造飞机。当然,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在段玉麟的眼里,他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军队的订单。因此,冯祥楚也不是段玉麟唯一的合作伙伴,在资助冯祥楚的同时,段玉麟还资助了另外几名与冯祥楚类似的年轻人。
  有了足够的资金后,冯祥楚将那些工人招了回来,还扩大了工人队伍,他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设计,并且制造出了一架崭新的飞机,并且参加了15年11月在天津举办的第四界“速度大赛”。这次,冯祥楚没有错过宝贵的机会,他的“飞天5号”单翼机赢得了大赛的胜利,并且拿到了五千块的奖金,而按照他与段玉麟的协议,这五千块将全部投入到新飞机的研制之中,也就是用来维持飞机厂的运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段玉麟与冯祥楚之间产生了矛盾。当时已经成立的沈飞提出了要购买“飞天5号”的技术,以及产权,开的价格并不低。段玉麟当然看到了机会,他自然希望在这上面狠赚一笔,可冯祥楚并不希望卖掉他的飞机。结果,两人的合作就此结束,因为是由段玉麟出资赞助的,因此“飞天5号”的产权实际上是属于段玉麟,而不是冯祥楚的,法院也做出了如此的判决。最后,冯祥楚拿着那五千块奖金,还有法院判决段玉麟支付给他的15000块补偿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旅程。当然,冯祥楚并没有想到,帝国海军第一种单翼式战斗机,“食雀鹰”的大部分基础技术就是来自于他的“飞天5号”。
  从16年开始,冯祥楚就决定单干了,此时他手里的资金是比较充裕的,而且航空兵的发展速度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另外,民用航空市场也已经兴起,可以说,航空产业就是朝阳产业,是一个前途无限的产业。当时,冯祥楚也许没有想过今后会成为帝国最有名的飞机制造商,他甚至没有想过自己设计的飞机会成为帝国海军的战机。反正,当时冯祥楚只是希望在这个新兴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不再被别的投机商所左右。
  真正给了冯祥楚机会的还是战争,大战爆发,帝国国内体制迅速转变,经济也在转型。很快,冯祥楚就看到了机会,这也证明,机会本身是不会送上门来的,只有那些有眼光的人才会抓住机会。当时,冯祥楚的飞机厂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可主要就是为其他的大飞机厂提供散件,另外还为一些富有的商人制造私家用的小型飞机。而冯祥楚看到的机会就是,帝国军队没有一种合适的重型轰炸机,而在战争中,重型轰炸机肯定会发挥无与伦比的作用。
  在迅速改组了飞机厂,并且用极低的预付金,以及许诺哈飞将扩大哈尔滨的就业率等条件,从哈尔滨市政府那里拿到了一大块荒地的使用权之后,冯祥楚参加了帝国海军的数次招标,可他设计的战机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因此没有能够被海军相中。直到在对日作战出现转机,而海军明确提出要发展重型轰炸机的时候,冯祥楚才抓住了机会。
  在“狼鸠”的招标中,冯祥楚的设计最先被否决,最后被再次启用,并且最终赢得了胜利,这算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当然,当时已经完成改组的哈飞是没有能力完成轰炸机的生产工作的,所以冯祥楚不得不与沈飞,以及后来成立的南飞分享了他的设计。当然,他没有少得到好处,沈飞为制造“狼鸠”式轰炸机,将要向他支付一大笔的产权费用。也正是用这笔钱,冯祥楚在说服了地方政府之后,哈飞迅速的发展了起来,从一家名不见经传小型私人飞机制造公司,发展成为了海军的二号战机供货商。
  借着战争期间的大批订单,以及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冯祥楚离他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也许,在最初的时候,冯祥楚都不会想到他能够取得现在的成就。当然,让他没有想到的还有很多,包括哈飞今后的发展。
  从冯祥楚的发家史上也能看得出来,他经历了很多的波折与坎坷,甚至数次面临破产的威胁,特别是在09年到14年间,冯祥楚甚至多次想过要改行转业。可他坚持了下来,而且笑到了最后。
  另外,冯祥楚与段玉麟的短暂合作,以及他在随后所表现出来的敏锐判断力,这些都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产业家,而不是一个投机商人,这也正是哈飞能够成功的基础,同时是冯祥楚本人能够成功的基础。当然,这也正是冯祥楚等一批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资本家的特点,立足于产业,而不是投机,使他们最终获得了成功。
第十九节
产业联盟
  冯祥楚是帝国的名人,还在军校的时候,谈仁皓就知道冯祥楚的事迹了,后来在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工作的那段时间,谈仁皓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一些与海军无关的资料,这其中就有冯祥楚的个人档案。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海军将哈飞选入了供货商名单,随后就与哈飞展开了合作。
  从个人感情上来讲,谈仁皓是比较佩服冯祥楚的,之前他搞不清楚冯祥楚在哈飞里的位置,主要是现在的哈飞已经不是冯祥楚创办时的那个样子了,直到这时候,谈仁皓才知道,冯祥楚是哈飞的总经理,也就是哈飞的最高管理者,至于冯祥楚是不是哈飞的当家人,也就是拥有者,董事长,那就不得而知了。
  最让谈仁皓敬佩的就是冯祥楚拒绝投机的经营理念,当初冯祥楚与段玉麟分道扬镳,正是因为段玉麟是个投机商,而冯祥楚一直抱着干实业的想法,两人的根本观点都不一样。另外,冯祥楚的坚强与坚持也是值得佩服的,在逆境中,他没有倒下,并且抓住了最宝贵的机会,最终获得了成功。第三个让谈仁皓佩服的就是冯祥楚的敏锐判断力,不说别的,当初他敢与哈尔滨地方政府签署购买土地的合同,就证明冯祥楚是个真正的商人,只是在更多的时候,别人都认为他是个飞行家而已。那块土地就是现在哈飞的厂址,因为购买时间早,所以价格非常便宜,如果等到哈飞发展起来再去购买土地的话,恐怕就要增添不少的成本了。这不但为哈飞节约了不少钱,而且在哈飞迅速扩大规模的时候,从没有出现过因为没有土地建厂房,而无法继续发展的问题。
  总体上,谈仁皓仍然把冯祥楚归为商人,而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工程师。就谈仁皓所知,冯祥楚设计的最后一款飞机就是“狼鸠”,而且冯祥楚只是名义上的总设计师,实际上,当时他主要是在争取海军的订单,因此大量的设计工作是交给别的人完成的。现在,冯祥楚基本上已经不参加飞机的设计工作了,而他做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以他的经验,以及对飞机的理解,来指导别的设计师与工程师,并且把握住哈飞的发展方向。因此,在更大的程度上,冯祥楚已经是个商人了,一个以实业为基础,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的商人。
  当谈仁皓坐到了饭桌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对冯祥楚的判断有点问题,特别是在谈仁皓注意到另外几个人的时候,才真正的意识到,冯祥楚还算不上是个商人,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将飞机制造业向商业化方向推进的工程师,因为,在另外几个哈飞的高层领导中,没一个可以算得上是飞行家,甚至没有一个人真正的懂得飞机,他们全是商人,那种拿着钱去投资,然后牟取高额回报的,真正意义上的商人。
  这顿饭吃得并不舒服,不是饭菜不可口,而是太美味了,甚至让谈仁皓彻底改变了对东北菜的看法。让谈仁皓不舒服的是那几个哈飞高层在饭桌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谈仁皓数次想提出价格的问题,可结果话说到一半,就会被挡回去,或者是被打断,或者是被人转移到别的方面去。反正,在两个多小时里,谈仁皓没有能够说一句正经话,也没有听到一句正经话,这让他觉得自己宝贵的青春被消耗在了酒肉饭菜之中。
  同时,谈仁皓也注意到,冯祥楚与另外几名高层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样,最多只能算是面和心不和,有的时候甚至是在相互掐脖子了。最初,谈仁皓还觉得有点奇怪,冯祥楚是哈飞的最高管理者,另外几个人虽然也是高层,可都是冯祥楚的手下,为什么会出现内斗的情况呢?看来,这家有十几万人的工厂的内部情况也不简单。
  “谈将军奔波一天,大概也累了,我们今天就到此为止吧。”冯祥楚结束了宴席。“谈将军,就由冯某送你回去吧。”
  谈仁皓没有拒绝,他本来就是坐冯祥楚来的,现在都半夜了,叫他到哪里去找车?而海军办事处还在厂区的另外一端,走回去的话,那恐怕得走上两三个小时了。
  众人也纷纷告辞,冯祥楚留在了最后,谈仁皓则装着给副官吩咐事情。
  “谈将军,请吧。”送走了其他人后,冯祥楚这才走了过来。
  “冯先生先请。”
  两人相视一笑,然后一起离开了餐厅。
  “谈将军不介意陪冯某走一走吧?”冯祥楚没有让司机把车开来,“上了年纪,这种场合去多了,身体就变差了,经常感到胃不舒服。”
  “冯先生年轻有为,不会这么快就认老吧?”谈仁皓觉得冯祥楚的身体还是很健康的,至少要比酒桌上另外几个人看起来健康得多。
  “有的时候不认老都不行。”冯祥楚迈开了脚步,朝着厂区的另外一头走去。“谈将军这次来的目的,我早就知道了,听说海军明年的经费要削减很多?”
  谈仁皓点了点头,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哈飞这么大家厂,如果没有点内幕消息的话,那就根本不可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而内阁政府限制军费的事情是无法保密的。
  “在冯某看来,海军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战争打了5年,5年来,帝国军民上下一心,你们在前方战斗,我们在后方战斗,为的都是一个共同的目的。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每一个帝国子民都将把社稷兴衰,民族兴盛当作自己的己任,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个道理!”
  谈仁皓没有去接话,他装作在看附近的那些厂房,如同此时帝国内的其他工厂一样,哈飞的所有飞机生产车间都在24小时不停的连轴转,工人是分成两班的,每班12小时,每十天才有一天的假期。而在平时,帝国规定是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同时每十天有两天的假期。也许工人们的工资并没有增加多少,可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工人罢工的活动,正如同冯祥楚所说的一样,每一个帝国子民都在这个时候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做着贡献,这也正是帝国军队在前线能够战胜敌人的强大基础与动力。
  “价格的事情,我们也一直在考虑。”冯祥楚放慢了脚步,“实际上,现在工厂的利润已经压到零了,也许谈将军不知道,现在还有几笔应该在25年支付的款项没有到位呢。我们也能够理解海军的难处,可工厂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要给工人发放工资,就要让工人填饱肚子,如果连这个都不能保证的话,那么工人还怎么工作,工厂还能继续开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