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735

  由雷德尔亲自负责的海军作战计划是最为传统的。雷德尔本人也是一个传统的海军将领。按照他的意图,要想攻打英国本土,就得首先夺取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与制空权,同时扫除英国海军在海峡中布设的上万枚水雷,组织一支强大的登陆舰队,运载着陆军的装甲集团军登上英国本土。这基本上就是仿照唐帝国海军攻打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制订的一套作战计划。要完成这个计划,德国就得首先建造上千艘的登陆舰艇。扩大海峡附近港口的容纳能力,特别是敦刻尔克,加莱,以及布洛涅这三座港口的基础设施。另外还得在前线囤积大量的作战物资,将部队集结到海峡法国一侧的前线阵地上去。组织航空兵夺取制空权。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德国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可以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并且阻止英国舰队杀入海峡的舰队。因此,雷德尔提出的不是一份战役计划,几乎就是一个德国海军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德军统帅部是不可能采纳海军的作战计划的,原因很简单,也许德国用五年的时间都无法完成战役准备工作。建造舰队需要的时间是难以估量的,就算可以从唐帝国采购战舰,可是在夺取英吉利海峡制海权之前,肯定得击败强大的英国海军。扩建港口基础设施更需要时间,光是三座港口的兴建工程就会消耗掉德国大量的资源,同时得花上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前线大规模集结部队,囤积作战物资也很不安全,英国空军不会无所作为,任凭德军进行战役准备的。还有登陆部队得依靠陆军,夺取制空权得依靠空军。等这一套准备工作做完了,恐怕唐帝国海军的远征舰队已经杀入了北大西洋,到时候要不要攻打英国本土都是个问题呢!
  德国陆军提交的作战计划是最简单的,可也是最复杂的。按照德国陆军的计划,登陆行动时不需要舰队支援,甚至不需要大型登陆舰。德军只需要征集大批民船,甚至是渔船,把陆军作战部队运送到海峡对岸去,然后由空军提供支援与掩护就足够了。当然,这是最荒谬的一套作战计划。就算把德军的装甲集团军送过去了,作战物资怎么保重?制空权怎么保证?还有,数十万军队一起登陆,如果全都用普通的民船运送的话,安全怎么保重?这么多船只怎么组织与指挥?而这些,在陆军的计划中都没有提到,因此,这套计划也很快就被德军统帅部给否决了。说直接点,陆军提出的不是作战计划,而是一次“旅行计划”。
  德国空军提交的作战计划是最大胆,也是最前卫的。其核心是通过夺取制空权来确保制海权,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是空军提出的出动空降兵攻打英国的作战行动。
  空降兵是大战之前出现的新兴兵种,自从飞机的性能提升后,空降兵就成为了各国重点建设的精锐部队之一。战前,唐帝国,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等国的陆军,或者是空军(有些国家的空降兵属于空军)都建立了自己的空降兵部队,并且提出了大量的空降兵战术。战争期间,空降兵参加了众多的战役,可实战结果却证明了一点,这种需要进行严格训练,挑选最精锐人员,并且配备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精锐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很难让人信服,其“性价比”也让各国难以承担。
  真正值得称道的空降作战战例并不多,主要是在战前,各国都将空降兵当作了战略兵种来建设,而在实战中,多次惨烈的战斗都证明,空降兵是无法承担战略重任的,最多只属于战役兵种,甚至只能在战术上发挥一定的效果。因此,几乎所有成功的空降作战战例都是战术级别的行动,特别是在俄罗斯战场上,交战双方都出动了大批空降兵执行战术与战役级别的快速突击任务,为进攻的装甲部队夺取敌防线后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摧毁敌人防区内最薄弱的环节。而在更大规模的行动,比如德军在24年攻打克里特岛,唐帝国陆军在25年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时候都出动了大批空降兵,而结果却差强人意,部队的损失远远的超过了所取得的战果。也正因为如此,各国都陆续认识到了空降兵在战场上的局限性,在使用空降兵的时候就更加小心谨慎了。
  德国空军提出出动空降兵攻打英国的计划也是漏洞百出,且带有很大的风险。结果,德军统帅部没有采纳任何一份作战计划,而是责成陆海空三军拿出一份联合作战计划出来,并且将攻打英国的时间设在了27年的年中,最迟不得超过年底。
  “德国人的胃口是不是大了一点?”谈仁皓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如果英国这么容易击溃的话,早在法国战败的时候,英国就投降了。”
  “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德国急于攻打英国,也许不仅仅是军事上的需要。”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也考虑到了。现在唐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已经取得了关键性胜利,澳洲那边的战斗也快要结束了,俄罗斯即将战败,意大利已经动摇,西班牙即将退出战争。可以说,同盟国集团已经取得了战略上的绝对优势,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最后的胜利。不管是德国,还是唐帝国,都会在这个时候考虑战后的世界格局,并且尽量多的争取利益。问题是,唐帝国几乎主导了所有方向上的战略进攻,在太平洋,俄罗斯,澳洲,甚至是北非,大西洋,这些重点战场上的主力部队无一不是唐帝国的军队。毫无疑问的,唐帝国是同盟国的中流砥柱,这将是唐帝国中兴的一场战争。可德国并不甘心做二流强国,而德国要想在战后成为与唐帝国一样的世界一流强国的话,他就必须要在战争中有所作为,必须要在战场上有所表现。最终,能够让德国尽情表现的就只有欧洲战场,准确的说,是半个欧洲战场,因为在俄罗斯战场上,德军已经成为了次要部队,唐帝国陆军主宰着俄罗斯战场上的局面。那么,德国就必须要在英国身上做文章。如果英国体面投降的话,那只能使利益平分,到时候,英国甚至为了避免让德国在欧洲坐大,而在暗中向唐帝国妥协,借助唐帝国的影响来抗衡德国。这绝不是不可能的,当初,英国独霸欧洲的时候,就是利用了唐帝国的影响力。德国人不会不考虑到这一点,而英国一直是德国的世仇,就自然不会容忍英国在战后还是欧洲强国的事情发生了。最有效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英国体面投降之前攻打英国,占领英国,那么在战后,英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与德国竞争的对手,将沦落为法国那样的二流,甚至是三流国家。
  “德国人的野心很大,可现在欧洲战场上不是由德国人自己做主的。”廖鸿鹏笑了起来,“英国这是一个焦点,另外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意大利,西班牙。如果德国处理不好这些问题,那么德国就不可能成为欧洲的新霸主。”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等着廖鸿鹏继续说下去。
第六节
国家利益
  “除了英国之外,欧洲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地中海。”廖鸿鹏点上了烟,“我们都很清楚,地中海是欧洲人的内湖,同时也是欧洲的软腹。‘谁控制了地中海,谁就控制了欧洲’,这句流传了上千年的话到现在也没有过时。对我们而言,地中海的控制权甚至要比欧洲大陆还要重要。”
  “直布罗陀海峡?”谈仁皓立即提出了一个重点。
  “对,直布罗陀海峡,还有西班牙。”廖鸿鹏笑着点了下头,“我们都很清楚,数百年前,我们的最后一支欧洲军团就是从直布罗陀要塞撤退的,从此之后,帝国在欧洲就失去了影响力。到现在为止,我们仅仅通过波斯控制着地中海的另外一个咽喉,而要真正控制地中海,我们必须得控制直布罗陀海峡,也就是直布罗陀要塞。”
  “这可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谈仁皓摸了下额头。
  直布罗陀要塞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北面,面向地中海一侧。当初,这里只是一条伸入大海中的半岛而已,直到唐帝国在欧洲殖民,帝国海军才在这里建立起了一座可以扼守直布罗陀海峡的要塞,后来就被称为了直布罗陀要塞。而在当时,这座要塞还有一个外号,“西方的咽喉”。从这个外号上就能够看出直布罗陀要塞的重要性。谁控制了直布罗陀要塞,谁就扼住了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
  在欧洲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帝国不得不逐步撤出欧洲,放弃了欧洲的殖民地的时候,直布罗陀要塞是帝国最后放弃的一块欧洲殖民地。在撤退的时候,帝国最后一任欧洲总督给欧洲人,准确的说,是给英国与西班牙留下了一个冲突的祸根,那就是直布罗陀要塞的主权问题。
  从地理上讲,直布罗陀要塞属于西班牙,当初帝国远征军也正是从西班牙国王的手里夺取了塔里克半岛(要塞所在的半岛),并且迫使西班牙国王签订了割让半岛的条约,将这个战略要地割让给了唐帝国。因此,从根本上讲,唐帝国在决定撤出欧洲,放弃在欧洲的殖民地之后,直布罗陀要塞应该归还给西班牙。可最终,唐帝国没有将直布罗陀要塞归还给西班牙,而是将要塞的管辖权移交给了当时与唐帝国关系最好的英国。
  为了要塞的归属权,英国甚至与西班牙打了一次规模不小的战争,结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惨败,英国人保住了要塞,同时也获得了欧洲的海上霸权,从此开始,英国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海上国家,拥有了欧洲最强大的海军。而西班牙则一蹶不振,直到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的时候,西班牙还是一个半封闭的封建王国,被其他的欧洲列强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现在,我们要返回直布罗陀要塞的话,主要的不是军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廖鸿鹏在茶几上敲了两下,“西班牙想体面的退出战争,那么就得向我们示好,而他们会同意将要塞交还给帝国,继续履行《马德里条约》。英国也不例外,英国要想体面的退出战争,也得让我们看到一点好处,而归还要塞的统治权,这是最基本的。因此,我们要控制要塞并不困难,麻烦的是,德国人必然会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而且也绝不容许我们将手脚伸入他们的后院。”
  “你是说,德国准备将地中海变成他们的后院,成为第二个罗马帝国?”谈仁皓更是惊讶了,德国的领土还没有到地中海呢。
  “为什么不可能?关键问题就在意大利与西班牙。”廖鸿鹏冷笑了一下,“我敢保证,德国人做梦都在想着建立起第二个罗马帝国,成为欧洲的统治者。现在法国已经战败,俄罗斯即将战败,而且肯定会被分割。德国最头痛的两个地面对手都被打爬下了。而德国要想成为欧洲的霸主,就必须得控制南欧,控制地中海。这就需要在意大利与西班牙方面有所收获,仅仅依靠控制法国,德国是很难进入地中海的。”
  “还有北非战场。”
  “对,还有北非战场,至少现在德国人已经认识到了北非战场的重要性,不然也不会派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团到亚历山大港去报道了,可这已经太晚了一点。就算我们可以容忍德国在北非采取行动,波斯帝国也不会让德国人插手北非事务的,那里可是波斯帝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是波斯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必须要保证的利益。”
  谈仁皓微微点了下头,这到是事实。波斯帝国在北非统治了好几百年,当初甚至通过北非一路杀上了比利牛斯半岛,也才导致了西班牙有数百万的波斯教信徒。而后来波斯帝国发生数次内战,国力一蹶不振,其在北非的殖民地被欧洲人大肆掠夺。这也是波斯帝国一直与唐帝国结盟的根本原因,没有唐帝国的支持,波斯不可能夺回其北非的殖民地。
  “好了,德国人是不可能在北非获得多少利益的,因此,他们必须要控制意大利与西班牙,获得地中海的霸权地位。”
  “好吧,那么意大利与西班牙的情况呢?”谈仁皓继续问了下去。
  “西班牙已经决定要退出战争了,其秘密使者已经到了帝国京城,大概是上个月过来的吧,另外西班牙国王还分别派遣了使者去柏林,以及德黑兰,谈判工作正在分头进行。”廖鸿鹏靠在了沙发上,“就我听到的传闻,德国积极欢迎西班牙主动投降,却不同意西班牙将直布罗陀要塞移交给我们。而你也应该知道,如果我们得不到要塞的话,那么就不会在受降协议上签字,西班牙就无法退出战争。当初,德国人在日本问题上将了我们一军,现在,该我们让德国人吃点苦头了。”
  “政治斗争。”
  “毫无疑问,这就是政治斗争,而且是国际政治斗争。当初是德国人积极要求将‘无条件投降’写入同盟国总纲里的,而现在,他们也该尝到苦头了。”
  “那么德国人会做出让步吗?”谈仁皓对政治斗争仍然没有太大的兴趣。
  “这个不太清楚,可只要我们的态度强硬,德国就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至少现在德国还需要我们提供的援助。”廖汉翔又拿出了一根香烟,“另外,在处理西班牙与直布罗陀要塞的问题上,波斯帝国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只要我们控制了要塞,就能够阻挡德国势力从北南下进入北非,而且波斯帝国也乐意在他们与德国人之间有一个缓冲区,而不想在战后直接与德国对抗。”
  谈仁皓微微点了点头。“这么说来,只要波斯帝国稍微勒紧一点石油这根绳子,德国人就只能屈服。”
  “完全正确,德国人不屈服的话,他们恐怕连半年都坚持不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获得胜利,在战争结束后,接受成为二流国家的事实。”廖鸿鹏稍微迟疑了一下,“这也正是德国急于攻打英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英国政府向德国投降的话,那么我们要收回直布罗陀要塞的话,不但要抓紧时间,而且还将遇到更多的麻烦。”
  “看来,德国人的小算盘打得还是够精明的。”谈仁皓叹了口气,“不过,只要我们不同意,英国政府就无法与我们签订和约,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夺取直布罗陀要塞了。”
  “这只是理想情况,你想一下,如果西班牙投降,英国也宣布投降了,是德军从法国到达直布罗陀要塞花的时间多,还是我们从南大西洋出发前往直布罗陀要塞花的时间多呢?只要德军控制了直布罗陀要塞的话,那我们还能去攻打吗?”
  谈仁皓苦笑了一下,这也是事实,只要德军控制了直布罗陀要塞,帝国就只能默认这一既成事实,而且只能通过政治与外交手段解决纷争,除非帝国愿意立即跟德国打第三次全球战争,不然的话,帝国就不会在这个小问题上与德国翻脸。
  “其实,直布罗陀要塞只是小问题,在我们的海军能够从海路杀过去,或者是在北非战场上取得胜利之前,帝国不会在西班牙问题上让步,西班牙也就无法投降,德军也不可能从陆路前往直布罗陀要塞。而德国要想干掉英国,就必须要夺取制海权,就需要我们的舰队。因此,不管怎么说,最终我们获得直布罗陀要塞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廖鸿鹏说出了问题的关键,接着就跳到了下一个问题上,“相对而言,意大利的问题更复杂一些。现在意大利军队基本上已经停止了主动进攻,在南欧,北非,以及地中海,意大利军队已经好几个月没有主动挑衅了。意大利也在考虑投降的问题。”
  “德国不会出兵攻占意大利吧?”
  “这个不清楚,也许会,也许不会,主要就是看意大利选择何种方式投降。可不管怎么说,意大利要想迅速退出战争是不可能的。欧洲的局势很复杂,德国想做老大,英国不甘心在战后沦落为三流国家,俄罗斯也不想被分割,甚至连法国也不愿意成为德国的小弟,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也不会轻易的放弃其国家利益。当然,我们在欧洲战场上投入了那么多的资源与兵力,自然也不想白白付出,而没有半点收获。可以说,怎么解决好欧洲问题,直接关系到了这场战争怎么结束。”
  “还有战后的世界格局。”谈仁皓长吸了口气,“看样子,我们与德国也是面和心不和,恐怕在我们宣告胜利的那一刻,我们就将与德国卯上。”
  “问题还没有这么严重,可我们都得承认,战争结束后,我们将有一个新的对手。”廖鸿鹏耸了下肩膀,“我在欧洲呆了一年,对欧洲的复杂局面是比较清楚的。从根本上讲,所有欧洲人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分裂的欧洲将永远都只是二流国家,而不可能成为我们这样的一流强国,甚至不可能达到美国的水平。可同样的,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想成为老大,都想成为新的核心。而与我们比较而言,欧洲的民族情况更复杂,国家情况也更复杂。就算这次德国击败了欧洲所有的对手,也不过是在形式是击败了英法等国,而不可能从根本上征服别的民族,也就不可能让别的民族团结在日耳曼民族的周围,德国就不可能完成统一欧洲的重任。”
  “这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一个美国就已经够我们受的了,如果再多出一个统一的欧洲的话,那就更够我们受的了。”
  廖鸿鹏笑了起来。“仁皓,你说这话的时候,就特别像个政客。”
  谈仁皓愣了一下,也笑了起来。“我可不是政客,我就是个军人而已。这类浅显的道理我还是能够看懂的。”
  “谁都懂得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就不能让欧洲获得统一。”廖鸿鹏丢掉了烟头,“以前,我们用德国牵制住了英法上百年,而现在,德国却成了我们新的心腹大患,那就得用英法牵制住德国。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与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帝国要想再次成为世界霸主,成为最强大的国家,那就得把以前的敌人变成朋友。”
  “这是首相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当然,我们只是随便聊聊。你也别操心,在这种大局下,姜仲民在大西洋上是翻不起风浪的,我们的首要敌人是美国,而不是德国,在此之前,重点都将在你这一边。”
  谈仁皓惊讶的看了大舅子一眼,然后就笑了起来,说来说去,廖鸿鹏是在让他别去为竞争对手的事情担忧呢,而在此之前,谈仁皓还真没有想到姜仲民会在大西洋上有什么样的作为。
第七节
竞争对手
  在谈仁皓的提议下,一家人到舟山市区享用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吃过晚饭后,廖鸿鹏借故去看望老战友先一步离开了,杜兴也借故先返回了海军基地。谈仁皓陪着家人在市区内逛了一圈,去市区最大的商场给妻子买了几套衣服,给儿子买了一些玩具,另外还买了一些日常用品之后,一家人才回到了家里。
  “你先带小宝去睡觉吧。”谈仁皓握了下妻子的手,“你们也累了一天了,早点休息,我等下就来。”
  “谁要你等下就来了?最好睡书房,免得来打扰我跟小宝睡觉。”廖颖玉知道丈夫说什么,她怪笑了一下,就抱着儿子去了卧室。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看到杜兴正抱着几份文件跑过来。
  “这是干什么?”谈仁皓有点头痛,杜兴积极得有点过分了,肯定给他找了很多麻烦。
  “谈大哥,我也不想,这是……”杜兴把文件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我本来想去找几个朋友了解下情况的,结果遇到了参谋长,他就让我把这些东西带了回来,说是你这几天要是闲得没有事情做的话,就看看这些文件。”
  “好吧,看样子,参谋长还真是不想让我过清静日子了。”谈仁皓摇了摇头,“送到书房去,另外帮我泡杯茶。”
  杜兴也感到很内疚,这样倒霉的事情让他给遇到了,而且还让他得罪了长官。
  “对了,以后别没事就去司令部,少给我惹麻烦。”
  杜兴立即点了点头,他也不想惹麻烦啊,这是麻烦自己找上门来的,他又不敢拒绝参谋长的要求,总不能在半路上把这些文件丢到垃圾筒里去吧。
  谈仁皓在客厅里坐了一阵,他并不责怪杜兴,只是觉得参谋长太分秒必争了,本来说好了让他在家里休息几天的,现在却送来了这么多的文件,那还怎么休息?想着这些,谈仁皓也只能唏嘘,总不成去数落参谋长吧。
  等到父母,妹妹都陆续回房休息,想到廖鸿鹏也许会到他的老战友家去住,不一定要回来睡觉后,谈仁皓才离开了客厅,去了书房。一看到放在数轴上的那如同小山一般的文件夹,他就感到头痛。每次回海军司令部都不会有好事情发生,参谋长完全将他当作了免费的苦力使用,这甚至让谈仁皓都产生了“司令部综合症”,每次收到让他回司令部的消息,他都会有不好的预感,而且每次的预感都变成了事实。
  泡好的茶已经凉了,谈仁皓去换了一杯,这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看着文件堆发了半天呆,谈仁皓才反应了过来,长叹了一声后,他拿起了最上面的那份文件。这是一份与海军舰队有关的,却与他没有关系的文件,帝国海军第二舰队的作战报告。
  第二舰队是在年处完成改编之后开赴南大西洋战场的,其核心是第五特混舰队,另外还有第六特混舰队,以及之前就配属与南大西洋的战区舰队。另外,为了发动南大西洋上的进攻行动,海军还向印度洋派遣了五支运输船队,一支可以投送两个陆战师的登陆舰队,并且调配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在第二舰队到达了开普敦之后,姜仲民成为了战区最高舰队司令官,负责统一指挥所有的作战舰队。翁一鸣仍然为战区司令官,主要负责策划作战行动,并且指挥陆战队,海航,以及后勤部队。这是两人的第二次合作,与上一次合作不一样,这次帝国海军是有备而来,而且其任务不是防御,而是进攻。
  第二舰队在到达了开普敦之后,没有立即北上,当时北上的条件也不成熟,主要是南大西洋的恶劣海况限制了舰队的行动。另外,运送陆战队,作战物资的船队,还有发动进攻必须的登陆舰队都没有到达。进攻前期的情报搜集工作也没有完成,很多条件都不成熟。这些都限制了姜仲民的手脚。对姜仲民来说,这也是好事,他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强化舰队的训练,特别是针对南大西洋那边独特的气候条件的训练。
  在帝国海军新组建的三支主力舰队中,第二舰队是最弱的一支,这一点连姜仲民都不否认。可同样的,第二舰队是自由度最大的一支舰队,在到达了南大西洋之后,姜仲民就成了最高舰队司令官,连海军司令部都没有给他太多的限制,翁一鸣又不负责舰队的事务。可以说,当初聂人凤做出这一安排的时候,就是要给姜仲民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姜仲民在前线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也是姜仲民的最后一次机会,谈仁皓在太平洋上的行动有目共睹,而且胜利只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姜仲民还把握不住这次的机会,那他就不可能成为谈仁皓的竞争对手。
  姜仲民很清楚这层厉害关系,校长已经跟了他太多的机会了,而他也错失了太多的机会。因此,他格外的重视这次的机会。没有了敌人的远征舰队的威胁,甚至连敌人的防御都很脆弱,这是最佳的获取战功的机会。也许当时任何一名将领在姜仲民的位置上都会有所作为,那么姜仲民就更不能出差错。
  五月初,南大西洋上的天气开始好转,多艘北上的潜艇也证明了这一点,越靠近赤道,天气状况越理想。五月四日,姜仲民率领第二舰队的两支特混舰队离开了开普敦,踏上了北征之路。而他第一个要攻打的就是之前由法国建立的,现在由英国军队控制的纳米贝要塞。
  这是一座有着300多连历史的要塞,最初的时候,只是一个由唐帝国的冒险者建立起来的,供商船停靠的避风港,后来这里还成为了海盗的窝点。而真正让纳米贝成为要塞的法国殖民者。在法国远征军击败了这里的海盗之后,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将其建立成为了法国在西南非洲最大的要塞之一,并且统治了近两百年的时间。直到法国在这次大战中战败后,英国才派遣远征军从法军手里接过了要塞的控制权,为此,双方的军队还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最终法国军队不得不向更强大的英军投降了。
  纳米贝不一座必须要夺取的要塞,姜仲民只是想在这里检验一下他的舰队的战斗力,对第五特混舰队,以及第六特混舰队而言,纳米贝确实是一个练兵的好场所。敌人的防御不算坚固,没有部署多少作战飞机,而且远离大后方。不管是轰炸机,还是战列舰,都可以将纳米贝当作一处练兵的场所。
  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五特混舰队在五月八日上午轰炸了纳米贝,连战斗机都出动了。当天下午,第六特混舰队杀到了近海,对这座面积不过两平方公里的要塞进行了反复数轮炮击,打掉了几千发炮弹,这才扬长而去。直到五天后,帝国陆战队才登上了纳米贝附近的海滩,此时守卫该要塞的英军不到500人,只做为轻微的抵抗就向帝国陆战队缴械投降了。
  在陆战队占领了纳米贝的当天,第五特混舰队的轰炸机在马塔迪上空投下了炸弹,这是姜仲民第二个“练兵”的地点。
  马塔迪在南部非洲最长的刚果河的出海口上,这里之前仍然是法国人的殖民据点,现在也是由英军控制的。轰炸持续进行了三轮,舰队里的数百架战机投下了上千枚的炸弹,还用掉了几百枚火箭弹。恐怕英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帝国舰队会如此迅速的杀过来,结果,在第六特混舰队与当天晚上逆流而上,到达了炮击阵位的时候,英国远征军已经在要塞最高的塔楼上升起了白旗,还通过国际频道发出了投降声明,主动向帝国海军投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