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4/735

  韩绍锋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他本来想说都杀掉,可他忍住了。“先安排在岸上,天黑前,安排人员将其全部押送到登陆舰上,严加看管,如有异动,可以由看押部队自行决定处理方式。”
  参谋暗暗惊了一下,这实际上就是把俘虏的生杀大权交给了下面的部队去处理,这可不是个好办法,可是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敢提出别的意见。也许将军就是要假他人之手来发泄心中的愤怒吧。
第三十九节
扩大胜利
  陆战队的进攻速度超过了谈仁皓的估计,登陆的当天晚上,27师就打下了最重要的巴尔博亚港,并且让第一批运载着装备弹药的船只进入了港口。几个小时后,31师打下了巴拿马城的美军防御司令部。这里原本是巴拿马的总统府,宣告陆战队成功的攻占了巴拿马城。次日上午,27师的一部还打下了运河对岸的罗德曼军港。最让谈仁皓难以相信的是,韩绍锋派出的四支突击队都完成了任务。
  谈仁皓不得不承认韩绍锋的冒险行动取得了成功,四支突击队中,负责夺取南面三号与四号船闸的两支突击队的伤亡不是很大,可负责夺取北面一号与二号船闸的两支突击队几乎全部伤亡,其中夺取一号船闸的突击队只有8名官兵幸存了下来,且都是重伤员,增援部队是在美军已经杀入了营区,正在准备爆破的时候赶到的。杨成赋的部队有23人活了下来,除了两名医官之外,其他21人全部重伤,包括杨成赋在内的34名官兵阵亡。
  如果抛开个人感情,并且从总体成效上来看,突击队的损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谈仁皓不认识杨成赋,因此他也是这么认为的,用不到100人的伤亡成功的夺取了四座至关重要的船闸,保证了巴拿马运河能够正常通航,这绝对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可真正要使巴拿马运河能够使用,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运河区的战斗持续到了九月二十三日。韩绍锋也在这天得到了三个增援的陆战师,前五个陆战师全都投入了战斗。运河区的特殊地理环境给进攻的陆战队制造了不少的麻烦。美军炸毁了几乎所有的桥梁,而且埋设了大量的地雷,以阻止帝国陆战队推进。而对陆战队来说,在河流密布的地区作战是他们最拿手的,本来陆战队就是由水上向陆地进攻的部队。也正因为这里特殊的地理条件,战斗规模都不是很大,营一级的战斗都很少,几乎都是双方的连排级部队在交手。
  韩绍锋的主要任务还是尽快控制整个运河区,并且进而“解放”巴拿马。谈仁皓将舰队作战的事情丢给了郝东觉,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这就是在巴拿马重新成立一个政府,这样才能够使唐帝国的军队在巴拿马的行动有合法性,并且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
  巴拿马的前政府是比较亲唐的,主要原因就是巴拿马一直向收回运河的控制权,并且让美军撤出巴拿马。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巴拿马的亲唐政府并不看重,毕竟巴拿马距离唐帝国有半个地球那么远,而且唐帝国在美洲大陆的影响力已经严重衰退,20年的时候,唐帝国只是在中美洲的几个小国象征性的驻扎了2000人的部队,而且基本上都是用来保护唐帝国在那些国家的使馆与领事馆的。在美国看来,只要唐帝国没有重返美洲,巴拿马政府就不敢与美国敌对,运河也就不会受到威胁,至于巴拿马的那支规模不到5000人的军队,更不可能是驻扎在运河区的美军的对手。
  美国参战之后,巴拿马运河区的问题凸显了出来,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巴拿马想借此机会夺回运河区的管辖权,赶走美国人。25年初,美军进入了巴拿马城,这是在运河区内唯一一个不受美军控制的地方,也是巴拿马的首都。当时,美军得到情报,巴拿马政府已经与唐帝国私下结盟,准备出兵攻占运河区,并且炸毁运河,让美军无法利用运河。对美国而言,这是不可能接受的,也是无法容忍的,因此,美军先下手为强,在巴拿马政府没有做出任何敌对行动之前,悍然出兵攻占了巴拿马城,并且一举擒获了来不及逃跑的巴拿马总统,并且在不到十天的时间之内就迫使巴拿马政府军缴械投降,美军迅速的控制了整个巴拿马!
  当时巴拿马政府确实想跟唐帝国结盟,而交换条件是,巴拿马出兵破坏运河,而唐帝国要在战后承认巴拿马对运河拥有所有的主权。就在美军出兵占领巴拿马城,俘获巴拿马总统之前的三天,巴拿马驻唐大使秘密觐见了薛希岳。可问题是,当时唐帝国根本就没有与巴拿马签署任何秘密同盟协议,一个大使也不可能代表巴拿马与唐帝国签署军事同盟条约。
  从实际情况来看,25年初,唐帝国在太平洋战场上没有获得优势,双方还在马里亚纳群岛上拼得你死我活呢,巴拿马运河更是在万里之外,唐帝国没有任何能力去破坏运河,也不可能支援巴拿马政府军去对付驻扎在运河区的美军。甚至可以说,当时唐帝国没有任何针对巴拿马运河的作战计划,也没有这个必要性。
  美军占领巴拿马显然是没有任何合法性的,也不会有任何一个同盟国承认美军占领了巴拿马,那么巴拿马就是美国的一部分了,甚至连美国自己都没有宣布吞并巴拿马。在战争时期,这也算不了什么。当时,唐帝国对此事并不重视,只是在巴拿马大使找上门来的时候,才在同盟国内部宣布了美军攻占巴拿马的侵略性,并且接受了巴拿马大使的请求,在唐帝国设立巴拿马流亡政府。
  问题就在这里,当时的巴拿马合法政府已经在美军控制之下,而且巴拿马总统也在美国的监管之下。以巴拿马驻唐大使为首,加上一批逃出巴拿马的政府官员,政府军的军官又在唐帝国成立了一个流亡政府。唐帝国自然承认流亡政府,并且支持流亡政府。可美国却肯定会支持由其控制的民选政府。
  现在,唐帝国的军队打回了巴拿马,而且还击败了美军。虽然战斗还没有结束,但是巴拿马始终是一个被所有国家承认了的独立国家,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需要一个合法的政府。如果仅仅是安排流亡政府回到巴拿马的话,那么很难得到巴拿马平民的支持,毕竟这只是一个临时组建起来的流亡政府。如果全部使用巴拿马原政府的官员的话,又不符合唐帝国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最棘手的问题是,巴拿马的民选总统还在美国被软禁着,而巴拿马是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的元首,如果总统都不在,那还组成什么政府?因此,首先要选出来的就是巴拿马的新总统,而且是一个得到了广泛认同,广泛支持的总统。如果是在和平时期,这应该通过全民投票来选举,可是现在是战争时期,很多巴拿马人都流亡到了邻国,而且也没有条件举行全民投票选举。
  这个问题被帝国内阁踢给了海军,海军司令部又踢给了谈仁皓,让谈仁皓自己在前线想办法解决。
  “这是什么意思?”郝东觉很是不爽,“我们又不是政府官员,这是政治事物,怎么可能让军队来处理?”
  谈仁皓也觉得难以理解,可他已经大概明白了政府为什么不出面处理的原因。“先坐下,别这么激动,激动能够解决问题?”
  “仁皓,我觉得你还是别沾这码子的麻烦事。”郝东觉坐了下来,“我们不是政客,我们是军人,军人就不应该沾上政治上的事情,是不是?所以,你最好立即发电报回去,让政府派官员来解决。”
  “如果这招行得通的话,那么还需要让我们来头痛吗?”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另外,政府把这件事踢给我们来处理,首相肯定有别的意思。”
  “什么意思?”郝东觉靠在了椅子上,架起了二郎腿,“不要说首相日理万机,忙不过来,而且内阁的官员都有要务在身,所以没有办法抽调出别的人手,让你来处理这些事情,怎么说,就算让军队来处理,也轮不到你来做主。”
  “你这么想?”谈仁皓也靠在了椅子上,“这也算是个考验吧,而且首相很清楚巴拿马的重要性,特别是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性,从帝国利益的角度来看,我们肯定不希望运河再度落入美国之手,那就必须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郝东觉惊讶的看了大舅子一眼。“你是说,帝国想要吞并巴拿马?”
  “怎么可能,帝国这一百多年来,已经不再扩大疆土了,如果吞并巴拿马的话,只会让帝国多一块几万里之外的飞地,而且还将背上一块沉重的包袱。”谈仁皓端起了茶杯,“帝国的版图已经够大了,没有必要再添几万平方公里。而且,吞并巴拿马没有合法性,甚至会因此得罪一些盟友,以及那些可能是我们盟友的国家也会倒戈,因此,吞并巴拿马绝不是最合适的解决办法。”
  “那你说,什么才是最合适的办法?”郝东觉是没有多少政治头脑的。
  “东觉,你认为巴拿马运河重要吗?”
  郝东觉皱了下眉毛。“当然很重要,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来攻打这里?”
  “不,我是说,对帝国而言,巴拿马运河重要吗?”
  这次,郝东觉思考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我觉得不是很重要,比起马六甲海峡,关岛,以及苏伊士运河,开普敦,甚至是直布罗陀要塞而言,巴拿马运河算不上重要,至少我们的舰队很少利用这条运河。”
  “这就对了,对帝国而言,巴拿马运河确实不算是最重要的,可是对其他的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巴拿马运河却是最重要的。”谈仁皓趴到了桌子上,“因此,帝国应该不会谋求单独控制巴拿马运河,没有这个必要,也不能因此而得罪了别的国家,使更多的国家与帝国敌对。更重要的是,就算我们打赢了这场战争,就算我们能够重返美洲,我们也不可能成为美洲真正的主人,更不可能长期控制美洲大陆。那么,对帝国而言,在美洲多几个盟友,肯定要比出兵控制美洲更有利,是不是?”
  郝东觉微微点了点头,和平时期,在海外长期驻军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这不但会妨碍帝国军队的发展,让帝国不得不将更多的军费投入到海外驻军上去,而且还有可能拖垮帝国的经济,而战后,帝国肯定是以恢复经济为首要任务。更重要的是,如果在海外驻军,那么帝国就很有可能卷入地区性战争,这就将更大限度的消耗帝国的国力,让帝国衰落下去,最终导致其他的列强迅速崛起,挑战帝国,甚至是威胁到帝国的生存。这一点,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之前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可以说,帝国在第一次全球战争中表现不佳,就是因为之前大量在海外驻军,导致帝国兵力分散,国力衰退,最终被那些迅速崛起的西方列强打了个措手不及。一战后,帝国就在设法解决这个问题,逐步放弃海外领地,实际上帮助帝国在二战爆发前积聚了足够多的力量,不然,帝国在这场大战中也不会反败为胜。
  “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由该组织来管理运河,任何国家都不能单独控制运河。这既照顾了所有强国的利益与要求,而且还可以防止美国再度控制运河。到时候,就算帝国不出面,美国也不敢冒着得罪其他所有强国的危险去占领运河区吧?”
  郝东觉又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办法。把利益拿出来均分给所有战胜国,表面上,这是损失了帝国的利益,实际上,却让帝国减少了很多的麻烦,而且用其他的国家来限制美国再度崛起,可以说是借刀杀人之计了。
  “我想,这就差不多是首相为什么让我们来处理的目的了。由军队出面,要比政府出面好得多,如果我们搞砸了,政府还可以出面圆场,而且我们的行动,也可以试探其他国家的态度,到时候,政府就可以提出一个能让其他国家接受的解决方案了。”
  两人没有再说下去,毕竟这也只是谈仁皓的猜测而已。
第四十节
军管政府
  成立巴拿马临时政府的事情很快就确定了下来,这是一个由多方代表组成的政府,而且只是一个过渡政府,只负责在战争期间形势巴拿马的行政管理权,而在战争结束之后,会通过大选确定新的总统,再由总统成立政府。因此,临时政府没有总统,而且也没有成立政府军,只是成立了一支警察部队,负责维持巴拿马国内的秩序。另外,巴拿马的所有法律都暂时废止,在正式政府成立之前,一切都以唐帝国的军事法为准。
  这个临时政府主要由五方面的代表组成。一是流亡政府的官员,二是巴拿马前政府的官员,三是巴拿马“自由与解放”游击队的高层军官,四是流亡到其他国家的巴拿马工商联盟代表,最后就是巴拿马国内民众代表。这可以说是个大杂烩,谈仁皓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想出这个办法的,反正首相要的就是一个能够使巴拿马在战争结束前不会发生民乱的政府而已,而这样一个政府,也正好满足了各方的要求,使巴拿马能够平稳的度过战争时期。
  由巴拿马牵扯出来的问题比谈仁皓想像得要严重得多,实际上,这也正是唐帝国在战争后期面临的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如果是在两三百年前,也许唐帝国不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当初,唐帝国称霸整个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力量联合起来都没有唐帝国强大,因此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挑战唐帝国,可以威胁到唐帝国。可是现在,唐帝国必须得考虑这个问题,打赢了战争,不等于控制了全世界,而且唐帝国也没有这个能力再次控制全世界。
  这是一个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从几十年后的一份统计数据就能看得出来。战后的第十年,唐帝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2%,到战后的第二十年,这个比例降低到了37%,到战后的第三十年,这个比例降低到了33%。而在大战爆发之前,这个比例是31%左右。也就是说,仅仅三十年的时间,世界就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了过来,唐帝国仍然没有独霸全球的实力。
  这也正是薛希岳首先认识到的,在唐历1000年之前的时候,唐帝国的经济一直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巅峰时期,甚至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可以想像,在那个时代,唐帝国有多么的强大。可是,随着其他列强纷纷崛起,特别是众多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唐帝国的国际地位就一直在下降。虽然唐帝国一直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是唐帝国已经不可能压倒其他所有的国家,从而主宰整个世界了。当初,西方列强联合起来反对唐帝国,与唐帝国打了100多年,正是因为欧洲列强最先在经济上追了上来。后来,日本又与唐帝国打了几十年,也是因为日本进入了工业化时代,而且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鼎力支持。可以说,决定一个国家地位的就是其经济水平,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那就不可能成为足够强大的国家!
  也许,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唐帝国可以获得独霸世界的机会,可这个时间绝不可能保持多久,事实也确实如此,而远见的政治家也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点。如果唐帝国想依靠战争的胜利再次独霸全球的话,那就只有一个结果,与全世界的所有国家,民族敌对,并且在第三次全球战争中被打爬在地上,从而彻底失去全球霸主的地位,甚至有可能因此而沦落为二流强国。薛希岳也正是考虑到了这种可能性,因此在即将获得战争胜利的时候,薛希岳首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来建立战后的世界秩序。
  对所有唐帝国的军民来说,也许他们做梦都在想着重回当年的盛世,重新成为世界霸主。可是,作为政治家,薛希岳不得不割舍掉这个情怀,他不得不更现实一点。唐帝国不可能在战后独霸世界,那么就只能退一步,可是,退步就意味着损失帝国的根本利益,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或者说是一种有效的办法来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件考验政治家的大事。
  当时,只一个办法可以避免唐帝国因为独霸全球而与整个世界敌对,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唐帝国的利益,那就是在战后成立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国际性组织,由所有国家,包括那些战败国都参与的国际性组织,由这个国际性组织来处理国际纠纷,并且化解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关键的是,这个国际性组织必须要受到唐帝国的控制,至少要偏向于唐帝国,不然,这个组织本身就会成为唐帝国的威胁。
  26年底,薛希岳就在“德黑兰会议”,即战争期间同盟国首脑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成立“国际同盟”的设想,即在战后成立一个由同盟国集团为主,广泛吸纳其他国家参与的国际性机构,并且由该机构负责处理国际事务。当时,这还只是一个设想,而且因为对该机构的职权范围,以及是否应该吸纳战败国的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因此没有被列入正式的讨论议程。
  27年处,在科伦坡召开的同盟国外长会议上,帝国外相再次提出了这个设想,并且拿出了成立该机构的正式计划。当时,反对得最多的主要就是德国,而德国所担心的是,英法这类战败国如果也参加该机构的话,那么德国就不可能在欧洲起到主导作用。在德国人看来,这是唐帝国为了牵制德国而提出的。因此,唐帝国与德国的主要分歧就集中在了是否应该吸纳战败国这一点上。
  当时,波斯帝国也对唐帝国提出成立“国际同盟”不太感兴趣,主要是波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波斯人只占全国人口的三成左右,另外还有好几个民族,比如阿拉伯人,埃及人的比例都非常大。这些民族一直在闹独立,如果成立了该机构,波斯帝国很有可能无法控制住国内的分裂势力,最终导致国家分裂。可因为唐帝国一直是波斯帝国的最大盟友,且在历史上一直反对其他民族独立。因此,波斯帝国没有直接反对。
  就这样,因为德国的强烈反对,波斯帝国的不合作态度,在这次外长会议上,同盟国集团并没有为在战后成立国际机构而达成一致意见。
  到了27年中期,同盟国集团在各条战线上都获得了重大胜利,对唐帝国而言,尽快确定在战后成立一个国际性机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当时,唐帝国与德国的矛盾已经暴露了出来,唐帝国不希望德国独霸欧洲,通过欧洲各国,各民族的矛盾,来牵制欧洲发展壮大,这是唐帝国数百年来的基本国策,可以说,在美国出现之前,这一直是唐帝国对待欧洲问题的基本政策。德国又不愿意看到唐帝国独霸全球。如果不能在战后成立一个拥有高度权威的国际性机构,以次来平衡与化解各国之间的矛盾的话,那么第三次全球战争很有可能在唐帝国与德国之间爆发!
  6月份的时候,薛希岳就先后出访了德国与波斯帝国,希望用他的个人影响力使这两个最重要的同盟国让步。薛希岳在柏林的收获并不大,德国首相只同意就成立“国际同盟”的事情进行谈判,而没有订下最终目的。在德黑兰,薛希岳为了获得波斯的支持,不得不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并且保证唐帝国将一如既往的反对波斯国内的分裂活动,并且将协助波斯帝国打击国内分裂主义之后,才得到了波斯帝国有限的支持。
  薛希岳回国之后不久,同盟国集团就成立“国际同盟”的谈判做出了安排,第一轮谈判订在了27年的10月份。当时,唐帝国正在准备相关的会议安排,第一轮会议就将在唐帝国的京城召开。当谈仁皓他们顺利打下了巴拿马运河的时候,薛希岳立即就看到,这是一次让其他国家同意成立“国际同盟”的机会,因为对德国来说,巴拿马运河是很重要的,对其他的很多国家而言,巴拿马运河都非常重要。因此,巴拿马运河的管辖问题成为了薛希岳手里的一张王牌。也正是如此,薛希岳才没有让政府直接出面,而是让军队去负责巴拿马的政治事务,这为他在今后的谈判中获得了更多的转圜余地。
  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问题,还使更多的国家牵扯到了这场战争中来。比如,南美洲最大国家巴西,之前就一直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现在唐帝国的军队攻占了巴拿马运河,实际上就等于是切断了美国控制南美洲的绳索,巴西的态度发生了明确的转变。与巴西一样,其他几个南美洲国家也都纷纷倒向了同盟国集团一方,而且在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问题上,都支持将其设为国际共管区。而要使巴拿马运河成为国际共管区,那就得成立一个相应的国际组织,来行使管辖权。
  随着大量中立国开始支持唐帝国的提议,并且先后表示愿意参加“国际同盟”,并且开始了参战的准备工作。德国的态度很快就软了下来,这种国际上的强大政治压力是德国人不得不重视的,如果所有的中立国都站到了唐帝国的一边去的话,唐帝国完全可以抛开德国来成立国际机构,到时候,德国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那还怎么维护国家利益呢?可德国人并不笨,如果一切都顺着唐帝国的话,那么德国在战后就只是一个二流国家,而且永远不可能主导欧洲事务,更不可能使欧洲统一在德国的旗帜之下。因此,德国人很快就提出,既然巴拿马运河成为了国际共管区,那么苏伊士运河,还有其他几个重要的海上咽喉都应该成为国际共管区,包括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等等。
  德国人确实将了薛希岳一军,如果这些地区都成为了国际共管区的话,唐帝国就不可能通过国际机构来控制全世界,而且肯定会让其他的国家迅速崛起,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民族独立的风潮。在第一轮谈判之前,唐帝国与德国的政府代表进行了好几轮秘密磋商,而最后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德国支持在成立国际共管区的基础上成立国际组织,同时国际共管区只针对人工运河,而不针对其他的天然海峡。因此,苏伊士运河也将成为国际共管区。
  这就是“联合国”的由来。“联合国”这个名字是由同盟国,以及其他第一批加入的中立国投票决定的,毕竟“国际同盟”这个名字有点老土,而且其政治含义也不太好。关于联合国的成立问题,那还是后面的事了。最终,联合国并没有成为薛希岳所设想的那种,可以由唐帝国控制,并且为唐帝国利益服务的国际性权威机构,而是随着德国的崛起,以及战后其他战败国,特别是美国的迅速复苏而成为了大国对抗的舞台,最终不可避免的失去了其权威性,成为了一个摆设性的机构。可联合国在战后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同时,联合国让唐帝国避免了成为世界的敌人,这也是不能否认的。
  谈仁皓也没有想到,从巴拿马问题上引发了这么多的事情。至少他在当时并没有想到,战后唐帝国不会按照以往的方式来控制全世界,也许每一个唐帝国的军民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就谈仁皓而言,他当时所做的事情都只是为了战争服务,毕竟在巴拿马,需要一个可以正常行使国家权利的政府,同样的,他也需要一个这样的政府来配合帝国军队。
第四十一节
返航
  运河区的扫荡工作在九月下旬完成,谈仁皓按照规定完成了任务。美军正在向西部的山区,以及哥斯达黎加方向撤退。韩绍锋在九月底就将战线推进到了佩诺诺梅附近,再向西就是中美洲山区了,这也基本上确保了运河去的安全。运河东面的美军在九月二十四日向韩绍锋的陆战队第31师投降,大概有2万多名美军官兵放下了武器。
  在所有的战役计划中,最后完成的是扫雷行动。与战前获得的情报一样,美军在巴拿马运河里投放了大量的水雷,而且大部分都是沉底遥控水雷,这类水雷最难以扫除。在持续了近二十天的扫雷行动中,一共有6艘扫雷艇被炸沉,牺牲了100多名官兵。到十月四日,扫雷艇总算是清理完了河道里的水雷,战舰可以通过扫雷艇开辟出来的航道顺利的通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北面的利蒙湾了。
  地面上的零星战斗还在进行,战俘的收容工作也没有完成,巴拿马的警察部队是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需要由陆战队提供训练援助,很多善后工作都没有完成。谈仁皓也算是体会到了当“太上皇”的滋味,巴拿马临时政府只是他管理下的一个行政机构而已,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由他来做决定。谈仁皓没有为权力感到高兴,而是为每天都处理不完的琐碎事务而憔悴不堪。
  “老兄,你用得着这么拼命吗?”郝东觉反而轻松了很多,特别是在搬到了巴拿马城之后,他就几乎没有什么事可做。“反正这些事情你也处理不完,就别那么拼命了,听说这边的民族风情挺独特的,要不,我们明天出去……”
  “得了,你别给我添乱就好。”谈仁皓并不想浪费时间,“如果你闲得无聊的话,那就去帮我处理伤员的事情,或者回舰队去。”
  “我才不回去呢,处理伤员的事情不是由朱荣哲在负责吗?”
  谈仁皓摇了摇头。“那你就去管理俘虏吧,我怕韩绍锋会搞出问题来,上次还有人反应,几十名美军无辜失踪,明明在头一份档案里还有记录,第二份档案里就没有了这些人。”
  “你管得了一个韩绍锋,还管得了十几万陆战队员?”郝东觉叹了口气,“这事又不严重,而且韩绍锋失去了那么多的手下,也可以理解,只要我们不捅上去,就不会有人知道,听说,你把第一份战俘报告已经销毁了?”
  谈仁皓点了点头,他没有说什么。韩绍锋是个什么人,谈仁皓心里很清楚。早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时候,就有人反映韩绍锋私自处决战俘,韩绍锋还受到几次调查。现在谈仁皓已经知道,那四支突击队都是韩绍锋手下最精锐的官兵组成的,而且牺牲的那个少校是韩绍锋最器重的手下,也许韩绍锋又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吧。
  “好了,你也别抱怨。”谈仁皓放下了手上的文件,“明天,政府派来的官员就要到了,到时候,这些事情都不需要我来处理,我们一起回舰队吧。”
  郝东觉先是一喜,然后就不高兴了。“这么快回去做什么?反正我们还要等运输船队到达。”
  “运输船队也是明天到达,弹药物资都将送来。”谈仁皓站了起来,“有时间的话,我们等下去看看伤员。”
  郝东觉叹了口气,也就是说,他的快乐时光结束了。
  第二天上午,一支由十二艘驱逐舰护送,有50艘万吨轮的船队进入了巴尔博亚港,因为巴尔博亚港的容纳能力有限,护航驱逐舰都进了罗德曼军港,另外还有一批船只则只能在马拉角那边新建起来的码头旁停靠。这支船队为陆战队送来了作战物资,也为舰队送来了继续的弹药,以及一批维修设备。其中运送得最多的是食品,之前流亡到邻国去的战争难民正在陆续返回,而这些人最需要的就是食物。
  政府派来的官员是随同船队一起到达的,带头的是内相的高级助理,另外还有十多名官员。这些人就是来接替谈仁皓的,他们将负责指导巴拿马临时政府,实际上,就是来控制巴拿马临时政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