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735

  甘永兴笑了一阵,然后也停了下来,大概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好笑的吧。
  “参谋长,我看这事很麻烦。”
  “是啊,不然校长就不会提前十多天去京城了。”甘永兴叹了口气,“你们凯旋而归,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说实话,第一舰队再次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收到你发回的捷报的时候,校长都笑开了脸,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人相信,你们能够取得胜利,而且是近乎完美的胜利。”
  “这不仅仅是第一舰队的胜利,而且我认为,陆战队的功劳远在舰队之上,如果没有陆战队的那几支突击队的话,我们恐怕现在还在太平洋上徘徊,只能够绕道麦哲伦海峡进入大西洋。”
  “这个我知道,我也看过了韩绍锋发回的电报。”甘永兴略微迟疑了一下,“他在电报中特别提到了一个叫杨成赋的少校,你认识这个人吗?”
  “我也只是听别人说起过,他应该是韩绍锋最器重的部下之一,在战争爆发前就参军了,在战斗中四次受重伤,而且获得了六枚勋章,只是让我想不通的是,他在牺牲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少校营长,按理说,他这样的战斗英雄早就应该获得晋升了。当年,他是少尉的时候,韩绍锋还只是个上尉呢,而现在韩绍锋已经是中将了,而且很快就将成为上将吧?”
  “对,韩绍锋的晋升已经确定了下来,他将是今年年底晋升的第一名陆战队上将,是颜国忠亲自点名的。”甘永兴去拿来了一份文件,“这是杨成赋的个人档案,他是归国侨民,十五岁之前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父母都是帝国公派到美国去的学者。他先进入陆军学院,毕业后在陆军干了不到半年就退役了,当时陆战队正在征召一批精通英文,而且对美国有着比较深入了解的军官,他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陆战队的。”
  谈仁皓翻开文件看了一下,这下他也明白,为什么杨成赋在陆战队干了好几年,在战场上打了好几年,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还只是个少校的原因。
  “这很不公平。”甘永兴拿出了香烟,“也许帝国该检讨一下对待归国侨民的态度了,可是我们是不可能影响到内阁的,更不可能直接向首相施加压力。”
  “可是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至少应该为这些返回帝国,为帝国而战的将士做点什么,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不比我们任何一个在帝国土生土长的军人差,甚至优秀很多,他们的功劳必须要获得承认,他们的事迹必须要被记录下来,而且他们应该获得属于他们的荣誉与尊严!”
  “这事我正在处理。”甘永兴抬起了头来,“准备从杨成赋开始,我们要让那些为帝国做出了贡献的军人都获得应有的荣誉与尊严。今年我们有三个‘皇室勋章’的名额,我已经为杨成赋申请了一枚,校长也同意了,现在主要就是政府那一关,只要首相点头,这事就确定了下来。”
  “那我们就从杨成赋开始。”
  两人的神色都坚定了起来,与那些帝国的军民一样,这些身上流着同样血脉,只是因为幼年没有在帝国成长的军人在战场上为帝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绝不应该因为他们之前在国外生活过,而否定他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宣誓保卫自己的祖国,并且在战场上履行了自己的誓言的事实。谈仁皓与甘永兴当时并不知道,正是从杨成赋这个个案开始,在今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有数万名曾经在帝国军队服役的归国侨民获得了尊重与荣誉,战后,数界帝国政府都在检讨战争期间的极端行为,并且一直在改正错误,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在战场上流过血,甚至是牺牲在了战场上的军人才得到了公平的待遇。也许,这来得晚了一些,可是对那些仍然健在的军人,或者是已经牺牲,过世了的军人而言,这一切来得并不晚。
  “这些事情,我们会处理的。”甘永兴转变了话题,“现在的重点是,我们该怎么走出下一步,这也是我让你回来,准确的说,是校长特意打电话,让我叫你回来的主要原因。”
  谈仁皓点了点头,示意参谋长继续说下去。
  “仁皓,在你看来,我们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你是说,下一次战役应该怎么打?”
  甘永兴的神色告诉了谈仁皓,他需要的就是这个答案。
  “这么说吧,我们不可能与陆军有一样的计划,是不是?”谈仁皓靠在了沙发上,“而且,从眼前的局势来看,直接攻打美国西海岸是很不理智的,而且也是相当困难的。我在路上就收到了各方面的情况,陆战队能够以多快的速度打下瓦胡岛?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反正这肯定需要时间,而且不会是一段很短的时间。”
  “这个我与廖汉翔商量过了,他们力争在年底攻占瓦胡岛,也许会持续到明年年初,但是最迟不过明年2月份。”
  “那就算是在明年2月份打下瓦胡岛,而我们下一步就进攻美国西海岸。”谈仁皓在路上就在思考这个问题,“进攻部队必须要以瓦胡岛为基地,舰队也要以珍珠港为基地。美军肯定会破坏珍珠港,我们修复珍珠港需要多少时间?”
  “就算美军不破坏珍珠港,之前你们已经炸毁了珍珠港,我们也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够使珍珠港达到可以支持三支以上的特混舰队作战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们要到28年下半年才有可能发动攻打美国西海岸的作战行动了。而且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的作战物资,进攻部队,包括陆战队,航空兵,战略打击部队,以及陆军的参战部队都必须要在28年下半年集结完毕,情报收集工作也要在此之前完成。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甘永兴微微摇了下头,表示可能性非常渺小。
  “因此,我认为,直接攻打美国西海岸的行动并不可行。”谈仁皓喝了口咖啡,接着说道,“除此之外,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进入大西洋,威胁美国的东海岸,而这可以同时协助德国打败英国,到时候,只要我们控制了北大西洋的制海权,英国就将失去美国的支持,必然投降。意大利也肯定不会再顽抗下去,最终也只能投降。到时候,我们就只有美国这一个敌人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联合德国,波斯帝国一起攻打美国的东海岸,相对而言,这对我们是最理想的选择。”
  “那么,另外一个选择呢?”
  “墨西哥。”谈仁皓没有接着说下去,甘永兴肯定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海军总参谋长沉思了一阵,然后笑了起来。“这确实是两个选择,可我认为,也许还有第三个选择。”
  谈仁皓微微皱了下眉毛,等着参谋长继续说下去。
  “如果我们能够攻占古巴,还有巴哈马群岛,百慕大群岛,那么就能够在这里部署战略打击部队,对美国东海岸,乃至五大湖地区进行全面战略轰炸,摧毁美国的工业中心,最终击败美国。”
  “这是一种办法,可问题是,美国不是日本。”谈仁皓之前就考虑过这一点,“美国有广泛的防御纵深,在我们攻打古巴等岛屿的时候,美国就会转移其最重要的工厂,甚至现在美国就已经在做疏散工作了。到时候,就算我们能够把美国的东海岸,以及五大湖地区变成废墟,美国也不会轻易的屈服,而将退入内陆继续抵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就直接在美国东海岸登陆,这也要比在美国西海岸登陆好得多吧?”
  谈仁皓勉强笑了一下,他还没有考虑得那么长远,从根本上,他不支持登陆美国本土,那对帝国军队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
  “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们的设想而已。”甘永兴拍了下沙发的扶手,“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协助校长去说服首相,让首相放弃陆军的计划,支持我们的计划。只要首相站在我们这一边,那么我们就有很多的选择了。”
  “至少,现在我们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而且很成功,而陆军却没有任何的证明。”
  “对,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那我应该做点什么呢?”谈仁皓主动问了出来,他觉得这次要比以往更加的积极了。
  “帮助我完善海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甘永兴走到了办公桌旁,“这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校长正在京城等着我们把作战计划送去呢,没有完善的作战计划,校长也不可能说服首相。”
  谈仁皓立即跟了过去。
  “首先,你要把‘巴拿马战役’的总结战报拿出来。”甘永兴给谈仁皓部署了一项任务,“尽量写得漂亮一点,我给你安排两个文笔比较好的参谋,你写完了之后,让他们帮着润色,这份战报将直接递交给首相,也许首相没有时间详细看,可这非常重要,毕竟一份漂亮的捷报要比任何的言词都有说服力。”
  “没问题,我已经写了一份,再去修改一下,这两天就能拿出来。”
  “看来,你已经提前做了很多工作。”甘永兴立即从桌面上拿起了一份文件,“那就最好不过了,有时间的话,把这里面的文件都看一下,还有一些在档案室,尽快了解一下情况,过两天,我会再找你的。”
  谈仁皓接过了文件,他立即就与甘永兴告辞了。他感到,这次回来不会呆太久的时间,要让首相支持海军,最好,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拿出成绩来,那就需要海军在战场上更加的积极主动!
第三节
海军的骄傲
  谈仁皓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修改好了作战计划,然后将其交给了甘永兴安排的两个文职参谋。这份作战计划将先由甘永兴过目,然后送到京城去交给聂人凤,最后由海军司令交给帝国首相薛希岳。一般情况下,首相不会过目所有的战役报告,这算是一个特例,毕竟攻打巴拿马运河的行动非常关键。
  写完了作战报告后,谈仁皓就按照甘永兴的吩咐,抓紧时间来熟悉一下现在的情况,而他最为关心的还是帝国海军舰队的变化。
  换装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下来,这是战争期间帝国海军第四次大换装,不仅海军航空兵将陆续装备最新型号的战术轰炸机,战略打击部队也将获得新型号的重型轰炸机。另外,最后两艘“湖”级航母也在两个月前交付给了海军,因为不急于让这两艘航母编入舰队,海军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测试航母的性能。其中一艘航母被暂时分配到预备役部队执行训练任务,以接替年久失修的“玄宗”号,另外一艘则被暂时用来测试各种新的设备,特别是那些才研制出来的电子设备。只要有需要,这两艘航母随时可以编入舰队,奔赴前线战场。
  由哈飞研制的新式轰炸机被命名为“猎鹰”。这是一种专门捕猎其他鸟类的猛禽。“猎鹰”的研制工作比“游隼”慢了很多,其核心,也就是动力系统与“游隼”一样,只是为了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极限输出功率受到了限制,而不像“游隼”一样,在空战的时候可以让发动机在短时间内处于极限工作状态。
  “猎鹰”是帝国海军第一种通用战术轰炸机,而且在设计上与以往的轰炸机有非常明显的差别。除了块头比较大之外,该轰炸机最大的外部特征就是采用了埋入式弹舱。之前,海军的战术轰炸机都是才用外部挂架的,鱼雷,炸弹这些都是挂在轰炸机机身,或者机翼下的挂架上,而“猎鹰”首次设置了内部弹舱。
  美国海军首先采用内部弹舱的设计方式,而内部弹舱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减小了轰炸机飞行时的阻力,使轰炸机的外部更为光滑流畅,提高了同等情况下的飞行速度,以及灵活性。另外,内置弹舱提高了弹药的安全性,经过哈飞自己的测试,轰炸机在剩下三分之一燃料的情况下,可以带弹在航母上降落,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必须在降落之前丢掉挂载的弹药,可海军会不会因此而修改作战条令,这还是个问题,毕竟带弹降落仍然是比较危险的。坏处是,弹舱的大小是固定的,改进的余地有限,今后也许无法使用威力更大的新式弹药。另外,如果弹舱门出了鼓掌的话,那么就无法将弹药投出去。还有,内置弹舱占用了飞机有限的内部空间,为了满足其他的战术性能,除了增加飞机的尺寸之外,还得压缩其他设备,尽量节约飞机的内部空间,这在设计上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正是因为这三个缺点,海军之前一直要求外挂弹药,尽量避免使用内部弹舱。早在24年的时候,沈飞在“射水鸟”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内置弹舱的轰炸机,虽然其速度比“射水鸟”提高了至少40节,而且敏捷性也有所提高,但是海军最终没有采购,原因也正是前面提到的,内置弹舱空间狭小,难以使用改进后的弹药。舱门的可靠度不高,很容易出故障。最严重的是,内置弹舱占用了飞机内部空间,其作战半径比“射水鸟”缩短了大概70海里,这是海军最无法容忍的。
  哈飞在设计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些难题,这也是“猎鹰”的研制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除了三个主要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小问题需要解决。而哈飞的那些天才设计师在解决三个主要问题方面想到的办法确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而且,设计“猎鹰”的正是“游隼”团队,超强的创造力正是该团队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
  解决内置弹舱改进余地小的办法很有创意。设计师在弹舱内设置的是一个组合式挂架,最大标准可以同时挂上两枚500公斤的重磅炸弹,可一般情况下,俯冲轰炸机是不会挂两枚炸弹的,而且这将极大的影响到飞机的作战半径。因此,设计师在弹舱内设置了一个内置式副油箱接口,因此一般只挂一枚500公斤炸弹,然后挂一具可以容纳大概450升汽油的内置式副油箱。这一下就解决了弹舱容量与飞机携带的燃料之间的矛盾。当然,在作为鱼雷轰炸机使用的时候,因为鱼雷的长度比炸弹大得多,也重得多,就无法携带内置式油箱了,只能够通过在机翼下携带两具副油箱来提高航程。
  解决弹舱门可靠性的办法更为巧妙。以前沈飞搞的是液压机械式旋转机构,这套机构很复杂,只要有一个零件出了问题,弹舱门就打不开。哈飞的工程师直接反向思维,弹舱门不是依靠液压筒推动打开的,而是拉动,另外,再借助弹舱门自身的重量向下开启。在经过了上千次的风洞试验后,证明这套机构的可靠性在小数点三位之后,也就是鼓掌率不到万分之一,这甚至比炸弹挂架出故障的几率还要低!
  解决飞机内部容量,主要就是内部燃料携带量的问题有很多办法,比如前面提到在弹舱内携带内置式副油箱,在机翼下挂副油箱等等。可大部分情况下,轰炸机是不能挂副油箱的,毕竟轰炸机在航母上的起飞与降落重量都有限制。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飞机尺寸,以增加飞机的内部空间,而这又会增加飞机的重量,降低了飞机的速度与敏捷性,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最后,哈飞的工程师在飞机上大量使用了铝合金等轻质金属,同时在飞机的气动设计上进行了大量的风洞试验,最终设计出了最好的气动布局。
  可以说,“游隼”与“猎鹰”是一对孪生兄弟。两种战机几乎是同时开始研制的,只是因为海军对战斗机的需求更为迫切,所以哈飞先集中力量攻克了“游隼”研制中的难关,首先完成了“游隼”的设计工作,并且迅速投入了生产。这导致“猎鹰”的装备时间比“游隼”晚了近一年,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游隼”上大量的先进设计与先进设备在战斗中受到了考验,并且证明了其实用性,因此哈飞在设计“猎鹰”的时候就大量的采用了“游隼”上的成功设计经验,以及成熟的设备。一个最简单,也是最主要的部件,两种战机采用了同样的发动机,这是海军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证明了“风24”发动机的性能是足以满足海军要求的。
  从总体性能上讲,“猎鹰”是整个二战期间最优秀的舰载轰炸机之一,而且一直服役到了二战之后。直到公元20世纪60年代,海军航空兵仍然装备了上千架“猎鹰”,很多国家甚至一直使用到了公元20世纪80年代末,这也足以证明“猎鹰”的先进性了。当时,“猎鹰”是第一种速度能够达到350节(相当于每小时650公里)的舰载轰炸机,这是不挂炸弹下的测试速度,而在正常的作战状态下,如果挂的是炸弹的话,最大速度在330节左右,如果挂的是鱼雷的话,其最大速度在310节左右,这要比海军之前装备的“射水鸟”与“海雕”高出100多节,甚至比大战中期的很多战斗机还要飞得快。
  早在六月份,海军就开始测试“猎鹰”,按照计划,这种新式轰炸机在七月底就可以装备部队了,当时,第一舰队就计划第一批接收“猎鹰”,可在接到了新的任务之后,第一舰队就没有立即换装。真正第一个换装“猎鹰”的是第二舰队的第五特混舰队。
  八月初,八个中队的“猎鹰”直接从广州起飞,沿途在狮城,科伦坡,莫罗尼,德班降落补充燃料,一共持续飞行了50个小时,最终到达了开普敦,并且在到达开普敦的第三天,第一架“猎鹰”就降落到了第五特混舰队的航母上。这可以说是对“猎鹰”的第一次考验,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一种刚刚装备的轰炸机,长途飞行数千海里,中途只加油不维护,最终八个中队的“猎鹰”只有4架掉队,其他的全都到达了开普敦,并且在当天晚上完成了检修后,第二天就飞了起来。这足以证明“猎鹰”的可靠性,而这正是轰炸机最为重要的性能之一。
  八月份,海航也开始接收“猎鹰”。当时海航的作战部队是分成了三批的,一批在前线作战,一批在后方训练,另外一批则进行休整。第一批接收“猎鹰”的正是执行训练的部队,这些部队在九月到十月间都陆续到达了前线,接替已经在前线战斗了两个月的部队,“猎鹰”也在九月底首次参加了轰炸瓦胡岛的作战行动,并且在战斗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在近一个月的战斗中,最先部署到考爱岛的三个中队的“猎鹰”一共执行了2100多架次的轰炸任务,投下了超过1500吨的炸弹,只有11架被击落,战损率不到百分之一。
  第三舰队是在九月初的时候从前线撤回来休整的,换装工作同期展开。现在,该舰队正在关岛附近活动,舰载轰炸机飞行员的休假都被取消了,全都在进行紧张的适应性训练。这也是海军换装训练中最麻烦的是一次,而且“猎鹰”是通用轰炸机,海军不得不在这个时候修改了舰载航空兵的编制,取消了“俯冲轰炸机”与“鱼雷轰炸机”中队,合编为统一的轰炸机部队,而且最终因此修改了整个航空兵的编制。
  最终,海军舰载航空兵的编制情况是。每艘航母配备一个舰载航空兵大队,每个大队下设一个战斗机中队,两个轰炸机中队,一个侦察机中队,以及一个独立的联络运输机小队。具体的准备情况是:“游隼”式战斗机36架,“猎鹰”式轰炸机72架,侦察机(很快就将全部使用“猎鹰”的侦察型号)12架,轻型运输机4架(不长期驻扎在航母上),总计124架战机,作战时的编制为120架。
  从第三舰队反映的情况来看,轰炸机飞行员对“猎鹰”是爱恨交加。对大部分飞行员来说,他们不喜欢这种通用轰炸机。俯冲轰炸机飞行员认为“猎鹰”的俯冲性能不如“射水鸟”,特别是其在低空改出俯冲的时候没有“射水鸟”那么灵活,过高的速度也是一个问题。鱼雷轰炸机飞行员认为“猎鹰”的低空飞行能力不如“海雕”,特别是在完成投弹,转向规避的时候,“猎鹰”显得有点笨拙。而根本的问题是,“猎鹰”的出现,让海军不再需要两种轰炸机,因此每个轰炸机飞行员都要具备全面的能力,即使海军暂时保留了两个中队,一般情况下仍然是一个中队执行俯冲轰炸任务,另外一个中队执行鱼雷轰炸任务,可今后这两种任务的界线肯定会消失。
  “猎鹰”的速度,坚固性,可靠性,强大的续航能力,以及巨大的载弹能力是受到了飞行员的一致肯定的,而且这也改变了轰炸机的载弹量与速度不如“游隼”的尴尬局面,从而让轰炸机飞行员找回了自信。这正是“猎鹰”受到欢迎的地方。
  第一舰队的换装工作已经安排了下去,甘永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郝东觉,而没有让谈仁皓去操心。现在第一舰队的战舰正在那霸,以及其他的帝国本土港口里维修,航空兵则都集中在了琉球岛上进行换装训练,等到谈仁皓下次出征的时候,第一舰队就将拥有更强大,更迅猛的轰炸机部队了。
第四节
承前启后
  最后服役的两艘“湖”级航母并没有勾起谈仁皓的兴趣。当初,帝国海军曾经计划建造40艘以上的“湖”级航母,甚至在“兴凯湖”号服役的时候,就已经给后面建造的44艘航母取好了名字。可实际上,帝国海军一共只建造了24艘“湖”级航母,最后一批原本计划建造6艘,却只建造了2艘。让帝国海军改变建造计划的原因是,更大,更好的“岛”级航母的出现,让“湖”级航母不再是最强大的航母了。
  如果此时战争仍然处于僵持阶段的话,帝国海军还会继续建造“湖”级航母。平心而论,“湖”级航母的性能是完全可以满足海军的需要的。在总体性能方面,“湖”级航母比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要好一点,而且造价便宜,工艺成熟,各大船厂都拥有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建造的速度也非常快。在战争的僵持阶段,海军需要的不是最好的航母,而是能够满足基本性能要求,价格便宜,且能够大批量,迅速建造的航母。可是,现在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美国海军已经无法挑战帝国海军,那么海军就不再需要继续追求数量,合理的提高质量是减少战斗损失的有效办法。也就是在26年底,海军规划27年的造舰计划的时候,将航母的建造重点由“湖”级转为了“岛”级。
  “岛”级航母绝对是一种值得期待的航母,在总体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超前技术,而且针对舰队作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很多基本设计进行了极为广泛的修改。比如,采用了斜角甲板,弹射器增加到了4部,而且预留下了改装的余地,为今后换上蒸汽弹射器打下了基础。采用半封闭式机库,侧舷升降机,大功率超高压锅炉,光学降落辅助系统,无线电导航系统,并且首次安装了炮瞄雷达。这些,都是“湖”级上所没有的。而且,这些技术都用到了战后航母的发展中来,可以说,大战后帝国建造的所有航母,除了核动力之外,几乎所有的基础技术都是由“岛”级首创,并且首先使用的。
  大量新技术带来的是高额的建造成本,如果不是海军在26年底解决了采购费用的问题的话,也许海军不会急着在27年就开工建造“岛”级航母,而会把钱集中用来建造更便宜的护航航母,以及更为重要的登陆舰,那么“岛”级航母就很可能无法在战争期间服役了。当然,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27年2月份,江南造船厂就启动了“岛”级航母的建造工程,第一块钢板正式切割,并且在当月就铺设了第一块龙骨。其他的四家船厂也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启动了建造工程。第一批采购的4艘“岛”级航母的建造工作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
  建造“岛”级航母的最大问题不是技术,在建造工程开始的时候,很多技术难关都被攻破。也不是经费,海军有足够的经费,而且合同都签了。真正的难题是当时几家船厂都没有足够多的技术工人。“岛”级的建造难度要比“湖”级高不少,如果是在和平时期的话,船厂可以组织工人进行培训,可是在战争时期,速度就是胜利,根本就不可能花时间让工人进行培训,只能够边建造,边总结,边培训。也正因为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因此第一批4艘“岛”级航母的建造进度要比计划得慢不少。
  按照海军与各大造船厂签署的合同,这4艘“岛”级航母必须要在28年2月底之前服役,计划建造周期为一年。这要比“湖”级航母八个月到十个月的建造工期多出了两到四个月。可实际上,没有一家船厂可以在28年2月底之前让航母完成建造,甚至连保证航母下水进行栖装都比较困难。
  到8月份的时候,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就发现航母的建造进度比计划得慢得多,然后就立即与造船厂取得了联系。问题也很快搞清楚了,缺乏工人,而且大量采用新技术导致建造工艺复杂,成本上升,这些都是建造进度缓慢的原因。这也不能责怪造船厂,毕竟任何一种新战舰在开始建造的时候都会遇到不少的麻烦,比如当初第一批“湖”级航母就在建造的时候出现了类似的问题。
  经过紧急磋商,海军与四家造船厂达成了协议,同意为每艘航母增加250万的采购费用,并且成立一个由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领导,由其他几十家涉及到了航母建造工作的企业,公司,研究所联合攻关一些技术难题,并且改进建造工艺,缩短建造工期。而船厂则保证尽快培训出合格的技术工人,争取按照合同上的规定,在28年2月底把航母交付给海军。
  实际上,这份补充协议仍然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十月初,四家造船厂联合向海军反映,航母的交付时间肯定得延迟3个月,而且至少是3个月。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再次进行了调查,造船厂反映的实际困难是存在的,不得不接受了造船厂的要求,将交付时间延迟到了28年5月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