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735

  十二日夜,双方都在忙着调整部署,也就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古迅雷是在当天晚上收到由雷少卿发给他的电报的,得知美军已经获得了增援部队与补充的物资。结果,古迅雷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在十三日白天发动的进攻行动,让所有作战部队全部转攻为守,准备应付美军的大规模反击。也正是雷少卿送来的这封情报让古迅雷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同时让远征军的作战部队可以在十二日夜间,与十三日凌晨抓紧时间加固防线。
  十三日上午,美军在白天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艾森豪威尔毫不吝啬的将新到达的两个步兵师投入到了北部战场。这也是当时最关键的战场,如果帝国远征军再进一步,就将从东北方向上包围特瓦坎,从而使特瓦坎与外界失去联系。也就是说,如果美军不能打退当时已经控制了特瓦坎东北部公路交通线的帝国远征军的话,那么就不可能守住特瓦坎。为此,艾森豪威尔还投入了至少5个炮兵团,为其准备了十几万发炮弹。另外,当时美国陆军的前线航空兵也都集中在了这个方向上,准备为进攻部队提供航空支援。
  古迅雷也早就判断出美军的反击重点将是北部战场,因此,在收到了雷少卿的警告之后,他不但让在前线的三个师加强了防御,而且还让跟在后面的第149步兵师在后勤补给线上建立起了应付美军进攻的防线。同时,古迅雷将六个炮兵团部署在了北部战线上,他还集中了当时一半的陆军航空兵用来支援这边的防御作战。
  可想而知,当古迅雷与艾森豪威尔都将重点放在了这块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的时候,战斗会进行得多么的惨烈。因为双方都大量投入了航空兵,所以不仅仅只是在地面战场上爆发了惨烈的战斗,在战场上空,双方航空兵的对抗更是达到了墨西哥战争爆发以来的顶点。
  十三日上午,双方航空兵就出动了超过1500架次的作战飞机,其中仅投入的战斗机就达到了800架次。双方出动了600多架战斗机夺取制空权,空战的交战范围从战场上空一直蔓延到了方圆一百五十公里的范围之内,甚至在距离战场大概200公里的韦拉克鲁斯还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空战。而在上午的数次大规模空战中,美国陆航损失了80多架战机,帝国陆军航空兵也损失了60多架战机。
  下午,双方航空兵在同时加强了对地支援力量的情况下,也加强了对敌方前线机场的打击力度。虽然又爆发了几次规模不小的空战,但是战斗的焦点已经不再是战斗机之间的对抗,而是双方轰炸机对敌方机场的大规模空袭。甚至连双方的大部分战斗机都挂着炸弹执行了轰炸任务。这也是当时战场上的一个特点,因为双方都缺少前线机场,无法在前线部署更多的作战飞机,在必须要保留一部分战斗机负责夺取制空权的情况下,所能够部署的战术轰炸机就相当有限了。当需要提高轰炸强度的时候,就只能安排战斗机执行轰炸任务。另外,当时不管是美国陆航,还是帝国陆航,其装备的大部分战斗机都具有一定的对地轰炸能力。而作为次要参战力量的帝国海航所装备的战斗机的对地打击能力更是相当出色,经常充当轰炸机使用。
  地面上的战斗进行得更为激烈,特别是在由第89轻骑兵师负责防御的西北防线上,美军两个新到达的步兵师在上午借助炮兵的支援,以及航空兵的掩护,轮番发动了三次突击。可是,也同样因为帝国远征军炮兵的猛烈打击,以及帝国陆航迅速投入战斗,这三次进攻都无果而终,美军在付出了2000多人伤亡的代价后,并没有能够前进一步,仍然被第89轻骑兵师挡在了防线之外。
  同时,部署在奥里萨巴的美军步兵师也对由第147步兵师负责的东北防线发动了攻击。这属于美军的次要反击方向,因此进攻部队获得的支援火力并不是很强。可也同样因为防御部队没有能够获得多少掩护火力,所以这边的战斗打得更为惨烈。美军三次进攻,三次突破了第147步兵师的防线,进入了防御阵地,双方官兵进行了三次白刃战,而在防御中充当预备队的第12坦克师三次救急,最终将美军进攻部队赶了出去。到美军结束第三次进攻的时候,已经在阵地上丢下了大概3000具官兵的事体,而第147步兵师也在战斗中阵亡了1800多名官兵,伤员更是超过了4000人,仅仅一个上午,在三次战斗中,就减员三分之一。为了补充损失,第147步兵师所有非战斗官兵都被编入了预备队,随时准备参加下一轮战斗。
  大概是因为惨痛的损失,当天下午,美军的地面进攻反而弱了一些。双方的轰炸机成了战场上的主角,而在几次强度并不大的攻防战斗中,双方又有上千名官兵阵亡。直到当天傍晚,美军才在第89轻骑兵师的防线上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在宽度不到5公里的防线上,美军投入了至少50辆坦克,以及3000多名步兵,其进攻密度达到了每公里防线10辆坦克,与600名步兵的水平。这个进攻密度是相当吓人的。另外,在整个进攻行动中,美军的远程重炮一直在压制第89轻骑兵师的防御阵地。同样的,部署在后方的帝国远征军的重炮部队也利用第89轻骑兵师的炮兵引导员提供的信息在全力打击进攻的美军部队。可以说,当时双方炮兵所起到的作用远比步兵与装甲兵更重要。可因为双方的炮兵都是靠后部署,所以都无法轰击对方的炮兵阵地。
  这场炮战持续到了晚上八点左右,最终在美军的进攻部队退却下去之后才结束。白天的战斗也在这个时候结束了。同样因为伤亡惨重,需要救治受伤的官兵,双方没有在十三日夜爆发新的战斗。而在当天晚上,战场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双方的医疗部队都在前线阵地上寻找各自的伤员,彼此间却没有发生任何战斗,大概是双方都形成了默契吧。
  利用十三日夜晚的时间,古迅雷让第147与第149步兵师对调,把损失惨重的第147步兵师换了下来。当时,他手里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师的预备队,因此古迅雷没有急着把最后一支预备队派上去。同时,他还紧急电令留图图特佩克的第17坦克师紧急开赴前线。如果第12坦克师在防御作战中损失过大的话,他就将把第17坦克师派上去,顶替第12坦克师发动进攻。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古迅雷实际上并没有放弃进攻。
  十四日白天,双方之间的战斗强度减弱了不少。艾森豪威尔在十三日投入的两支预备队损失相当惨重,难以继续进攻,而他又不敢立即从其他防线上调派部队过来加强进攻。同样的,古迅雷也因为暂时缺乏预备队,不得不放弃立即进攻的想法,希望通过防御作战消耗更多的美军有生力量,为下一次进攻提供帮助。
  这天在战场上唱主角的是墨西哥的两支军队。当时,古迅雷将图图特佩克北面,也就是朝向韦拉克鲁斯的防御任务交给了墨西哥政府军,而艾森豪威尔部署在这边的也是墨西哥叛军。因为这边的地理环境对防御与进攻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好处,所以古迅雷与艾森豪威尔都没有投入主力部队。结果,在双方的主战场上“平静”下来的时候,墨西哥的两支军队在这里爆发一场规模不算太大,可是却相当有意思的战斗。
  首先发动猛攻的是墨西哥政府军,进攻命令是由身在古铁雷斯的墨西哥总统直接下达的。在上午不到三个小时的进攻行动中,墨西哥政府军的战斗力就被彻底的暴露了出来。也许,这支部队在后方维持治安还不错,可是在真正的战场上,却没有足够的实力攻打坚固防御的阵地。到了下午,墨西哥叛军利用政府军进攻不力,军心动摇的机会发动了反击。可是这次仅仅只用了2个小时,墨西哥叛军的战斗力更迅速的暴露了出来。相对于墨西哥政府军,叛军的战斗力更为低下,在政府军的防御已经有所动摇的情况下,叛军尽然没有能够取得任何战果,而且还在2个小时的盲目进攻中损失了上万名官兵,其中有7000多名官兵是直接想政府军投降的,最大的一支投降部队是一个完整编制的步兵团!可以说,进攻部队在进攻行动中主动向防御部队投降,这也算得上是战争中的一个奇闻了吧!
  在鏖战了数日之后,交战双方都露出了疲态,而且缺乏预备队的问题对双方来说同样严重。补充给古迅雷的部队要在十七日才能到达,而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在十五日的时候获得另外一个师的兵力,可这也不足以让他发动一次有决定性的反击行动。因此,艾森豪威尔在十五日获得补充的部队之后,并没有立即发动进攻,而是准备在获得更多的补充兵力之后再发动反击。同样的,古迅雷没有组织新的进攻,他手里的部队根本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
  当美军的第二支运输船队在十五日到达了坦皮科的时候,古迅雷已经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无法切断墨西哥湾的海上交通线的话,艾森豪威尔就将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而帝国远征军却需要依靠横穿太平洋的航线来获得补给,也就是说,帝国远征军的补给线的长度是美军的十几倍,对进攻的一方来说,这是最为不利的。在此情况下,古迅雷要么放弃进攻,要么就想办法切断美军的海上补给线。
  实际上,早在十二日,也就是艾森豪威尔获得了第一批补给兵力与作战物资的时候,古迅雷就向韩绍锋提出,由海航出动岸基轰炸机袭击墨西哥湾航线上的美军运输船队,可是韩绍锋当时正在策划进攻牙买加的行动,而且尤卡坦半岛上的机场数量相当有限,他哪有能力去满足古迅雷的要求?无奈之下,古迅雷只有向陆军司令部,以及陆航的战略轰炸机司令部发出了请求,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帮助。
第五十八节
重点报复
  十五日上午,也就是在艾森豪威尔获得的第二批增援部队的官兵正在陆续登上坦皮科港的码头,然后乘坐运输车辆直接奔赴前线的时候,一名身份神秘的上校军官来到了古迅雷的前线指挥部。这名上校军官是从帝国本土赶来的,而他的真实身份不是陆军上校,而是帝国陆军航空兵上将。当时,帝国陆军航空兵也就只有一名上将,也就不难猜出他是谁了。
  古迅雷对罗云冲并不陌生,在罗云冲转投海军之前,古迅雷就与他有过交往了,当时两人还为陆航到底应该着重加强支援装甲突击部队进攻的战术航空作战能力,还是应该重点发展重型轰炸机,加强战略打击能力而进行过好几次争论呢。而在罗云冲转投海军之后,两人之间也经常用书信进行联系,并且继续在争论那个没有得出结论的问题。随后,在卫伯瑜倒台之后,罗云冲回到了陆军,并且出任了陆军航空兵司令。此时,他与古迅雷之间的争执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两人都已经是将领,自然也不会继续为一些小问题进行争论。当然,两人之间仍然经常联系,比如古迅雷在澳洲作战的后期,罗云冲就为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随后,古迅雷回到帝国的时候,还专门去感谢了罗云冲呢。
  让古迅雷惊讶不已的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罗云冲会亲自赶来,而他收到的消息也只是陆军司令部派了名上校军官过来协助他。最初的时候,他还不理解,一个上校军官有什么用?难道这顶得上几个师吗?如果真是这样,古迅雷手里有上百个上校军官,那不是有几百个师了?在见到了穿着普通的陆军上校军服的罗云冲之后,古迅雷顿时明白,陆军准备在墨西哥采取重大行动,而且罗云冲正是行动的策划者与组织者,他是到前线来考察情况的。也许,罗云冲没有带来多少兵力,可毫无疑问的,罗云冲的作用绝对顶得上几个师!
  “这次我以上校军官的身份过来,除了保密之外,还有为安全考虑。”罗云冲在古迅雷单独聊的时候,大概介绍了一下情况。“你向司令部反映的情况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次我就是来帮你解决麻烦的。”
  “真的?那你带了多少轰炸机过来?”古迅雷顿时兴奋了起来,他很清楚罗云冲是战略轰炸的坚定支持者,如果这次罗云冲能够给他提供几百架,甚至是上千架轰炸机的话,那么他就有足够的把握击败艾森豪威尔。可是,古迅雷转眼一想,立即觉得有点不对劲了。“可是,我们这边没有多少机场,也无法让你部署多少轰炸机,难道说,陆军司令部准备先派遣工程部队过来修建机场,然后再部署轰炸机?可是,这要花多少时间,而且眼前……”
  “老古,你这就想错了,我可没有带多少轰炸机过来,而且也不准备现在就投入多少轰炸机。”罗云冲笑着打断了古迅雷的话,实际上古迅雷比他还要小好几岁呢。“这么说吧,我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帮助你作战的。”
  “可是这有区别吗?”古迅雷有点搞不懂了。
  “当然有区别,而且有很明显的区别。”罗云冲从公文包里拿出了几份文件。“这是一些相关的情报,你先看看。”
  古迅雷疑惑着接过了文件,翻开后才发现这是美国新奥尔良港的一些基本情报。这下,他更是不解了,虽然美军利用新奥尔良港向墨西哥战场运送了不少的部队与物资,但是新奥尔良港远在千里之外,根本就不属于墨西哥战场,也不在古迅雷的打击范围之内,罗云冲给他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难不成,古迅雷还能派遣部队去占领新奥尔良吗?
  “你先看,我给你慢慢解释。”罗云冲也看出了古迅雷脸上的疑色。“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此时你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这个……”古迅雷迅速的看着文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就你反映的情况来看,最大的问题是美军能够源源不断的获得补给,而你获得补给的速度远不如美军,因此在兵力上将逐渐转为劣势,从而难以发动进攻吧?”
  古迅雷点了点头,目光仍然落在了文件上。
  “美军为墨西哥战场提供增援的途径只有两条,相对而言,陆路的意义不是很大,墨西哥北部地区糟糕的交通基础状况是美军无法立即解决的。因此,美军主要就是通过墨西哥湾的海上交通线为前线提供增援部队与作战物资,是不是?”
  “这是肯定的,不然我也不会要求尽快封锁这条海上交通线了。”
  “这就对了,那你认为,是封锁交通线容易,还是摧毁港口容易呢?”
  “这个……”古迅雷立即抬起了头来,“可问题是,要摧毁新奥尔良这样的城市,至少需要动用上千架次的轰炸机,投下数千吨炸弹,甚至更多。这需要多大的投入,同时需要多少机场来部署这些轰炸机,还有弹药的运输,以及所需要的时间,这完全是小题大做,如果有那么多的轰炸机,我还不如投入到正面战场上去。”
  “我可没有说要彻底摧毁新奥尔良,至少不会用炸弹来达到这个目的。”罗云冲笑了起来,“你也知道,新奥尔良是美军在墨西哥湾最主要的港口,在墨西哥湾内活动的船只中,有八成以上是部署在新奥尔良的,而且这里也是美国在墨西哥湾唯一具备有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的地方,如果美国大西洋舰队要进入墨西哥湾的话,也将以新奥尔良为活动基地。那么,只要我们摧毁了新奥尔良,使其港口陷入瘫痪状态,就可以阻止美军向墨西哥战场投送兵力,至少在短期之内,美军无法调整好运输行动,能够送到墨西哥战场的增援部队,以及作战物资将非常有限,这应该足够让你获得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了吧?”
  “这个……”古迅雷摸了下额头,“如果真能办到,那我可以保证将迅速击败美军,甚至打下墨西哥城,可问题是,你哪来的那么多轰炸机,而在不动用大量的轰炸机的情况下,你怎么才能够达到这个目的呢?”
  “这就是我的事了,你仔细看看这份文件中用红线标明的地方。”
  古迅雷又翻开了文件,这次他专门找那些用红色线条标注了的地方,这下,他有点明白罗云冲的意思了。
  “新奥尔良是一座很特别的城市,你应该看到了,这座城市实际上是在海平面之下,保护城市的是外围的堤坝,如果我们炸毁了堤坝的话,那么海水就将淹没城市八成以上的城区,包括港区,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需要使用炸弹,也可以让新奥尔良港失去使用价值。”
  “可问题是,怎么才能炸毁这些堤坝?”古迅雷迅速的翻到了文件中的某一页,“你也看到了,这些堤坝都是经过了特别加固的,而且属于重力坝,而不是应力坝,是很难摧毁的。”
  “你也知道什么是重力坝,什么是应力坝?”罗云冲惊讶的看了古迅雷一眼。
  “这上面不是明写着吗?而且从字面意义理解,重力坝应该更坚固吧?”
  “确实如此,重力坝属于最坚固的堤坝,可这也绝不是不能摧毁的。”罗云冲拿出了另外一份文件,“这是我们从英国获得的一份战报。你应该知道,25年的时候,英国出动轰炸机炸毁德国鲁尔大坝,导致德国鲁尔工业区被水淹,同时停电一个月的那次轰炸行动吧?”
  古迅雷接过了文件,同时点了点头,这件事他是不可能忘记的。
  “虽然鲁尔大坝属于应力坝,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炸毁,所以英国空军才挑这个目标下手。可是,为了炸毁这座大坝,英国人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准备工作,而且还专门为此研制了一种很独特的炸弹。”罗云冲帮古迅雷翻到了文件后面一页,“英国投降之后,我们在英国军队的弹药库里找到了两枚这种特制的炸弹,另外还获得了炸弹的设计图纸,以及使用说明书。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找到了设计这种炸弹的几名英国工程师。”
  “也就是说,陆航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对,我们本来准备将研究结果用于对美国本土的战略轰炸,美国本土也有不少的大坝,比如佛夫大坝就是与鲁尔大坝类似的应力坝。不过嘛,这次我们准备先在新奥尔良测试一下专门用来攻击大坝的炸弹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古迅雷皱了下眉毛,等着罗云冲继续说下去。
  “我们利用英国的那种特制炸弹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比如提高重量,以增加装药量与威力,改进了引信,以保证炸弹在最准确的深度上起爆,提高破坏效果,改进了投放的方式,减少了轰炸机在投弹时可能遇到的危险。”
  “等等……”古迅雷打住了罗云冲的话,“我们有足够大的轰炸机吗?”
  “这个不是问题,新式轰炸机早就已经完成了验收,第一批生产型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装备了部队,只是因为这边一直缺少机场来部署这种轰炸机,所以我们才没有派过来。现在,我们也需要一次实战行动来检验新式轰炸机的战斗性能。”罗云冲笑了起来,“至于轰炸战术嘛,我们可以参照英国人轰炸鲁尔大坝的行动。当然,我们进行过周密的计算,而且还将首先在国内进行一次秘密测试,在证明相关的战术安排,以及技术都没有问题之后,才会进行真正的实战行动。”
  “好吧,那你的轰炸机什么时候过来?如果是在几个月之后的话,我觉得还不如多给我派几支增援部队过来。”古迅雷放下了手上的文件,然后拿出了香烟,在他看来,等罗云冲把这些工作都准备好之后,第二次战役也差不多结束了。
  “这个是你最不需要担心的问题,在我出发的时候,参加这次轰炸行动的部队已经完成了模拟轰炸测试,最迟只比我晚一天出发,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天就将赶过来,就算中途遇到点麻烦,也将在后天到达,怎么样,这下你没有话可说了吧?”
  “这么快?”古迅雷这下有点不敢相信了,“难道说,你们在我发出请求之前就已经在做相关的准备工作了?”
  “当然,我是无意中听说你要增援,而陆军司令部又无法立即给你派来更多的部队,我才主动提出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的,怎么样,我够哥们吧?”
  “那是当然,我们两兄弟谁跟谁,不过嘛,等你炸掉了新奥尔良的拦河大坝之后,我们再说你够不够哥们!”古迅雷也笑了起来,“现在我有什么可以为你效劳的呢?”
  “当然有,这可是你负责的战场,我是来帮忙的,难道你让我反客为主?”罗云冲笑着摇了摇头,“你要尽快帮我找到一个有2500米跑道,同时与新奥尔良的距离不超过2500公里的机场,这个距离最好控制在2000公里之内。另外,你还得安排一支可以信任的部队接管这个机场,同时负责机场的安全工作。我的轰炸机将直接专场飞过来,中途只做两次停留。这支部队的保密性相当高,所以,我不希望有任何人知道我们的行动。”
  古迅雷微微点了点头,如果不是高保密的行动,罗云冲也不会以上校的身份前来了。“好吧,这事我立即就去安排,明天保证部署到位。别的方面,还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
  “暂时就没有了,其他的问题,我会自己处理。”罗云冲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我也要去巴拿马城一趟,与韩绍锋以及海航的指挥官联系一下,让他们配合我们的行动。这边的事情就先交给你了。”
  两人就说到这,当天晚上,罗云冲就赶到了巴拿马城,与韩绍锋商讨了秘密行动的事情。当初了对日作战的时候,罗云冲与韩绍锋就有过密切的合作,两人的关系也非常要好,韩绍锋自然是无条件的满足了罗云冲提出的所有要求,这也变相为古迅雷减少了很多麻烦。
第五十九节
秘密部队
  六月十六日晚,罗云冲的那批轰炸机就通过瓦胡岛机场到达了位于洪都拉斯圣佩德罗苏拉西部的某座大型机场。这是当时由帝国海军航空兵控制的机场之一,也是在中美洲地区少数拥有2500米跑道的大型机场之一。在罗云冲亲自出面与韩绍锋磋商之后,韩绍锋就与海航的指挥官联系,在十六日白天就将这座机场的使用权与管辖权移交给了古迅雷的陆军远征军。随后,古迅雷就安排陆航的勤务人员到机场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工作。
  率领这批轰炸机的是陆航上校飞行员吴林糠,一个拥有奇怪名字的功勋飞行员,听说,当初他父亲为了给他取这个名字,还专门找过算命先生,花了一大笔的礼金才获得了这么一个“好”名字。名字本身对吴林糠的影响并不大。他于23年,也就是在战争爆发两年之后才参军,而在参军之前,吴林糠是帝国首批民间运输机飞行员。
  当时,帝国国内仅有几条用于运送重要邮件,以及两条用于运送乘客的航线,从业是民间飞行员的数量不超过500人。战争爆发之后,这批飞行员基本上都参军服役,当时大部分的飞行员都因为年龄偏大,所以没有能够分配到战术部队去,绝大部分继续驾驶类似型号的运输机,只是在海军成立了战略打击部队,陆军航空兵成立了战略轰炸机部队之后,才有部分飞行员成为了轰炸机飞行员。吴林糠就是第一批加入陆军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民间运输机飞行员之一。
  因为没有能够加入海军的战略打击部队,吴林糠没有能够参加对日作战,从23年到25年,他主要就在大陆战场上执行作战任务,还去过欧洲战场,在对英战略轰炸中执行过50次作战任务,完成了最低作战记录之后,他返回了帝国,加入了轰炸机教导部队,成为了一名教导部队的教官,主要就是教授新飞行员怎么驾驶重型轰炸机。到27年,也就是在罗云冲已经被确认为陆航司令官之后,陆航的重点转移到了战略轰炸机部队,需要大批的轰炸机飞行员。当时,教导大队的规模扩大了很多,而且有很多海航战略打击部队的飞行员转移到了陆航,吴林糠也就在这个时候重新编入了作战部队,可他最初的任务仍然是在作战部队负责新编入飞行员的培训工作。当时,陆航的战略打击部队也没有多少具体的作战任务。
  到27年底,吴林糠参加了一次重要的筛选,即陆航尖子飞行员的选拔工作。当时谁也不知道选拔出这批飞行员的目的是什么,而吴林糠在这个时候已经有7500个小时的飞行记录,在几个战场上执行过超过250次的作战任务,投下了5000多吨炸弹,是当时陆航里幸存下来的飞行时间记录,与投弹记录最高的飞行员之一了,而且在陆航的作战机会减少的这几年里,吴林糠一直在教导大队工作,所以并没有离开过轰炸机部队。因此,吴林糠顺利入选。
  进入了尖子飞行部队之后,吴林糠才知道,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去飞行即将装备陆航战略轰炸机部队的新式轰炸机,通过他们的飞行来总结新飞机的性能,并且将经验传授给其他的飞行员,好让新式轰炸机尽快形成战斗力。除了这个主要任务之外,当时的尖子飞行员部队还是陆航唯一可以执行高难度轰炸任务的部队之一,而且,成立尖子飞行员部队的最初目的就是要陆航尽快组建一支可以用来执行特殊行动的部队。这一切的起因实际上正是帝国海陆两军共同支持的“盘古计划”。
  “盘古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制造出原子弹,可原子弹仅仅只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炸弹,而任何炸弹都需要运载工具,没有合适的运载工具,炸弹就只会威胁到自己人,而不可能打击敌人。当时,负责与“盘古计划”有很大关系的“神弓计划”(该计划的名字来源于后羿射日所用的神弓,而该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一种运载与投送原子弹的合适的手段)就曾经提出过三种投射原子弹的办法。
  这三种办法分别是用轰炸机运载投送,利用从德国获得的火箭技术,制造一种可以投送原子弹的火箭,以及利用超射程的巨型火炮来投掷原子弹。相对而言,最后一种办法是最不可行的,当时没有任何办法解决火炮发射时的巨大过载,也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基础。第二种办法也不大可行,毕竟帝国研制火箭的基础相对薄弱,如果利用德国的技术,又要受制于人,最主要的是还得投入不少的研制经费,以及不少的时间。最可行的自然是利用帝国的强项,即制造出一种能够运送原子弹的轰炸机,来完成投掷原子弹的任务。
  当时,取代“狼鸠”的“鹏”式轰炸机的研制进度已经非常快了,而且肯定能在27年底服役。这种新式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超过了10吨,而且在运载3吨弹药的时候,最大航程达到了9000公里,其最大飞行高度超过了10000米(这几乎比当时大部分的战斗机都要飞得高),也正因为该轰炸机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所以其研制时间接近五年之久,这在战争期间已经是相当长的了。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略轰炸机,其性能普遍超越了美国陆航在25年底开始测试的B-29轰炸机。可问题是,当时“盘古计划”的进度相当缓慢,而且最关键的原子弹小型化工作进展很不顺利。在27年中,原子弹的模型实际上已经完成,甚至有基础制造出第一枚试验型原子弹,可是这种试验型号的原子弹重达50多吨,在地面运送都相当麻烦,也没有哪一种轰炸机可以运载这么重的炸弹。也就是说,如果原子弹的小型化工作无法达标的话,那么帝国还得为原子弹专门开发一种新式轰炸机。
  新式轰炸机的研制工作在27年初就已经立项,负责研制的是为陆军航空兵供货的西安飞机制造厂。当时,西飞大量借鉴了由哈飞,沈飞与南飞共同研制的“鹏”式轰炸机的设计特点,通过适当放大,设计出了一种安装有六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90吨,能够运载最多18吨炸弹的“超级”轰炸机。这种轰炸机当时被暂时命名为“凤凰”,也有人称其为“火鸟”。可是直到28年初,其设计工作都没有完成,仍然在不断的修改,制造样机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提上日程安排。
  可以说,除非帝国真有魄力为原子弹制造出独一无二的载机的话,就只能提高原子弹小型化的程度,以满足“鹏”式轰炸机的搭载能力,最终由“鹏”式轰炸机来携带这种特殊的炸弹。在27年下半年的时候,“盘古计划”的负责人也首次明确了这个目标,即不惜一切代价让原子弹做得更小一点,为此,甚至不惜推辞了原子弹的试爆时间,好让研究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原子弹小型化的技术。而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原子弹的重量控制在5吨到8吨之间,尺寸缩小到可以由不经过全面改进的“鹏”式轰炸机携带的地步。当然,到时候肯定要对轰炸机进行改进,而且肯定需要提前为此培训飞行员。
  吴林糠这批被挑选出来的飞行员,实际上就是在进行相关的训练工作。当时,除了向其他部队传授驾驶新式轰炸机的经验之外,吴林糠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亲自驾驶飞机飞上一次,而且每隔几次,轰炸机就要以满载状态起飞,并且完成一些高难度的投弹训练。当时,没有任何人有投掷原子弹的经验,甚至连科研人员都不大清楚原子弹到底有多大的威力,能够威胁到多远处的飞机,所以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来投下原子弹。在这种情况下,试验部队的飞行员也就只能尽量多的掌握各种投弹技巧,只要原子弹的威力确定下来,他们就可以迅速找出最合适的一种投弹方式,然后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最后阶段的训练工作。
  这支部队也是罗云冲在成为了陆航司令之后最为关注的一件事情,当时罗云冲实际上已经参与到了“盘古计划”与“神弓计划”之中,并且被明确告知,陆航要尽快做好执行特殊轰炸行动的准备工作。也许,当时罗云冲并不知道原子弹是什么东西,可是他也知道这道直接由首相府的机密处送来的命令的含义。
  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应该去执行原子弹投放任务的秘密轰炸机部队参加的首次作战行动不是去投掷原子弹,而是去投掷一种专门用来对付大坝的特种炸弹。也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罗云冲当时并不知道“盘古计划”,不然不会让这支极为重要的部队过早的执行作战任务,而且因此还损失了一部分飞行员。可是,当时罗云冲让部队去执行作战任务,也许正是希望通过实战行动来提高部队的水平吧。而且,在罗云冲也不了解原子弹为何物的情况下,他又怎么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投掷原子弹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