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735

  在得知唐帝国的重型轰炸机是分成小批次进入之后,斯普鲁恩斯就做出了这一判断。如果这些重型轰炸机是主要打击力量的话,那就应该尽可能的组成大编队,让尽可能多的轰炸机同时在港口上空投下炸弹,覆盖更大范围的港口海域,让港口里的战舰避无可避。只要有一百多架轰炸机同时进入,同时投弹,就算港口上空塞满了气球,第21特混舰队也很难不遭受重大损失。而分成了小批次进入的重型轰炸机对舰队的威胁并不是很大,而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拖延了舰队出港的时间,在轰炸进行的时候,第21特混舰队是很难组织起来的,也就难以离开港口。那么,唐帝国的指挥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毫无疑问,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正在逼近圣地亚哥港,说不定,舰载轰炸机早就已经起飞了,而且正在飞往圣地亚哥港的途中。这些轰炸机很有可能在天亮前后到达,也许唐帝国海军的舰载轰炸机并无夜间轰炸能力,所以只能选择在天亮后轰炸港口内的战舰。想到这,斯普鲁恩斯立即就行动了起来。
  在收到了第21特混舰队的最后一封电报后,斯普鲁恩斯在六点二十六分的时候就给第21特混舰队发去了电报,除了继续命令第21特混舰队抛弃所有无法跟随舰队出港的战舰,其他战舰不管有没有补充满物资,有没有做好辅助的准备工作,都要立即出港之外,还必须得提防空中威胁,做好应付战术轰炸机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当时斯普鲁恩斯只考虑到唐帝国海军会出动舰载轰炸机打击第21特混舰队,而没有想到,第一个赶到的是没有航空作战能力的第三特混舰队。
  也正因为如此,第21特混舰队的司令官在下达了离港命令之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安排人员修复战舰上的雷达,同时让高射炮手进入阵位,而主炮炮手则在帮助救治伤员,并且参加抢修战舰的工作。结果,第21特混舰队在冲到港湾的出口处的时候,没有能够立即发现已经逼近了的舰队,仓促投入战斗,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当时第21特混舰队的指挥官知道首先到达的第三特混舰队的话,也许他还不会急着离开港口,而会让舰队在港湾比较宽阔的海域内与对手进行炮战,从而避免在狭窄的出口处遭到第三特混舰队的截击,从而全军覆没。
  六点四十分,斯普鲁恩斯收到电报,这才知道第21特混舰队遭到了唐帝国海军战列舰舰队的拦截。当斯普鲁恩斯猛的醒悟过来的时候,他首先感到的是惊讶,随即就不得不佩服对手的胆量,竟然敢让战列舰去炮击圣地亚哥的舰队!当然,斯普鲁恩斯没有忘记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提高警惕,同时准备出动轰炸机。
  到底要不要去轰炸正在圣地亚哥港外与第21特混舰队交战的第三特混舰队?斯普鲁恩斯迟疑了好一阵。此时,他所率领的舰队距离圣地亚哥港不到100海里,出动轰炸机去对付第三特混舰队是小事一桩,可是,很快斯普鲁恩斯就不这么认为了,原因很简单,既然唐帝国的战列舰舰队能够冲到圣地亚哥港的外面,那么其他几支航母舰队肯定也在附近。为什么不派遣轰炸机去对付第21特混舰队,而是要出动第三特混舰队去冒险呢?就算炮战开始的时候天才亮,可按道理说,另外几支特混舰队应该有足够的实力炸掉第21特混舰队了,根本就没有必要让第三特混舰队去与其拼刺刀。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其他的几支特混舰队正在全力搜寻大西洋舰队里的航母,而且其轰炸机是为了对付航母而准备的,而不是为了对付第21特混舰队而准备的。
  正是想到这个问题,斯普鲁恩斯在要不要出动轰炸机的问题上犹豫了,当时,他首先派出去的是侦察机,而不是轰炸机,这些侦察机的任务是在圣地亚哥附近,以及南面的牙买加海峡,以及牙买加岛附近海域寻找唐帝国的航母舰队。如果他出动了轰炸机去对付第三特混舰队,随后侦察机有所发现,而且自己也暴露了的话,那么他就将面临没有轰炸机可以去对付唐帝国的航母舰队的尴尬局面。最重要的是,斯普鲁恩斯手里只有两支特混舰队,而敌人至少有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也许还要把第三舰队算上,那就是五支航母特混舰队,这样一来,斯普鲁恩斯手里的航空打击力量本来就捉襟见肘,如果再分兵去对付第三特混舰队的话,那就更没有资本与敌人的航母舰队拼出个高下来了。
  也就是说,当时,斯普鲁恩斯把对付航母放在了首位,他与第三特混舰队的距离有100海里,这已经足够确保自己的安全,而且第三特混舰队还在与第21特混舰队作战,而斯普鲁恩斯指挥的舰队还在继续向西航行,距离还在扩大,因此不需要担心第三特混舰队的威胁,只要他首先干掉了对方的航母,解决掉第三特混舰队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可是,当初斯普鲁恩斯甚至不知道对方有几支航母特混舰队参战呢!
  到七点左右,第21特混舰队已经连续发来了两封电报,就在斯普鲁恩斯感到局势快要失去控制的时候,陆军航空兵在古巴的司令部发来了一封电报。这也是一封天气预报,当时,驻扎在多米尼加的美军气象站已经发现了进入加勒比海的飓风,而且测算出了飓风的运动速度与方向。现在,飓风就正好朝着斯普鲁恩斯他们这边而来!
  这封电报是阿诺德的手下发出的,而其本意是警告斯普鲁恩斯,让他不要按照原计划向西进入攻击海域,轰炸尤卡坦半岛的作战行动必须要暂时停止。在收到电报后,斯普鲁恩斯首先的反应是他不需要去执行没有任何意义的任务,可以重点对付唐帝国的舰队,接着他就想到,飓风到来之后,这场战斗多半就没得打了。
  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就在斯普鲁恩斯命令舰队转为向北全速航行,准备规避飓风的时候。已经到达了牙买加西南部海域的飓风突然转向,而且,飓风的影响范围还在迅速扩大,到七点半左右,斯普鲁恩斯的舰队到达了开曼布拉克岛附近海域,而飓风就在其南面大概200海里处,正在以130节的速度向西北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其向北运动的速度大概有60节左右。另外,舰队当时所在海域的风速已经超过了30节,而“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抗风能力不会比“湖”级好多少,在此情况下,也不可能让舰载机顺利升空。
  到此,斯普鲁恩斯也不得不向自然的力量屈服。舰队已经无法避开飓风了,而最近的港口是古巴中部的西恩富戈斯。无奈之中,斯普鲁恩斯不得不下令舰队全速向西恩富戈斯港前进,到港口内躲避飓风。至于与唐帝国舰队作战的事情,斯普鲁恩斯早就甩到一边去了,在风速超过50节之后,不但无法让舰载机起飞与着路,而且轰炸机也不可能准确的投下炸弹,甚至连正常飞行都有危险,没有人愿意与自然最狂暴的力量对抗,最理智的选择就是线避开大自然的愤怒。
  实际上,此时谈仁皓的舰队也在飓风中向东南航行,其所在的海域为牙买加西南大概240度方向,距离牙买加海岸线170海里,也就是说,谈仁皓与斯普鲁恩斯此时的距离大概只有260海里左右,最近的时候甚至不超过250海里。这个距离已经完全在侦察机的搜索范围之内,也在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内,只是因为双方都先后受到了飓风的影响,谁也没有发现对手,也没有办法去干掉对方。
  飓风不仅仅影响到了舰队,而且也影响到了美国陆军的航空兵。在凌晨的时候,美国设在好几个岛屿上的气象站都发现了气压的异常变化,随即气象侦察机就发现了进入加勒比海的飓风。凌晨大概五点左右,也就是在圣地亚哥港正在遭到轰炸的时候,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部就命令部署在古巴的重型轰炸机部队,以及战术轰炸机部队准备转移到本土的机场上去,避免遭到飓风的袭击。而当时圣地亚哥港是属于美国海军管辖的,因此陆军知道这里挨炸弹的时候已经是五点半了,而且当时陆军没有命令起飞战斗机去保护圣地亚哥港。
  到天亮前,部署在古巴的大部分美国陆航的轰炸机都已经返回了本土,或者是正在起飞,而且这些轰炸机都没有携带弹药。在六点半左右,当气象侦察机发现飓风开始向北运动,很有可能从古巴西面经过,到时候古巴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飓风的影响,连暂时没有撤退的战斗机都紧急起飞,准备规避飓风。也就是说,当第三特混舰队与第21特混舰队在圣地亚哥港外激战的时候,美国陆航已经先一步“撤退”了。
  常荐新当时并不知道飓风到来的消息,后来他才发现,旗舰上用于与第一特混舰队,以及后方基地联系的长途电台的电线被敌人的小口径炮弹给打断了,所以他一直没有收到谈仁皓与雷少卿发来的电报,而其他各战舰当时都在作战,没有哪个舰长注意去接收其他舰队的电报。等到常荐新让人修好了天线,得知飓风已经逼近的消息后,他也猛的明白了过来,难怪美军的轰炸机一直没有出现呢!
第八十五节
亡羊补牢
  首先脱离飓风影响的是跟在第一舰队后面的第三舰队的三支特混舰队,其中第四特混舰队最后一个在九点二十分左右到达了相对平静的海域,此时,飓风已经运动到了开曼群岛与古巴之间的海域,而且运动方向再次转变,几乎是直接朝着古巴的西部地区而去的,并且将在十点之前登陆古巴。
  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队在九点三十五分与九点五十分先后离开了飓风的影响区。到此,舰队与飓风的距离已经在300海里之外,而且舰队也运动到了牙买加岛南部大概240海里处,与飓风中心的距离在350海里以上,距离圣地亚哥港大概420海里。
  脱离飓风之后,谈仁皓等几位舰队司令官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立即抢修战舰上的通信设备,特别是长途通信电台。随即,航母上的官兵也开始检查航母的状态。到十点过五分,“龙感湖”号航母上的电子军官首先修好了一部长途电台,以及一部用来与舰载机联系的电台。随即,谈仁皓就收到了很多消息。
  首先发来消息的是雷少卿,谈仁皓从而知道了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击败了第21特混舰队,但是因为常荐新担心遭到美军轰炸机的打击,没有继续炮击圣地亚哥港,要求谈仁皓他们对圣地亚哥港进行补充轰炸。这份电报本来是由常荐新在九点半左右发出来的,当时他刚让人修好了受损的电台,电报没有被谈仁皓收到,反而被在科隆港的雷少卿收到了,随即雷少卿在与谈仁皓联系上之后,就转发了这封电报。
  此时,舰队里的航空参谋也陆续与之前派出去的机群联系上了。当时,大部分的侦察机都已经回到了出发时的海域,而且在向西寻找舰队。这些侦察机上的燃料几乎快要用光了,为了能够延长滞空时间,飞行员不得不以最慢的速度飞行,在与舰队联系上之后,侦察机都立即飞了过来。因为当时第三舰队在前,第一舰队在后,因此很多第一舰队的侦察机都是在看到了第三舰队的航母之后,根本就不管那么多,直接降落到了航母上。
  最严重的还是那批派往第三特混舰队上空的战斗机。这些战斗机是在六点之前起飞的,而且其携带的燃料最多只能够飞行到十点半,按照谈仁皓的安排,这些战斗机最迟在九点到九点半之前离开第三特混舰队,返回航母。结果,在十点左右,大部分的战斗机都已经回到了之前确定的会合海域,结果却没有找到航母。到航空参谋与他们联系上的时候,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战斗机因为燃料用完不得不在海面上迫降,飞行员全都逃了出来,可是这些迫降的战斗机也全都完了。另外的一半战斗机就在距离舰队不远的地方,可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根本就飞不过来,也只能尽量靠近舰队,然后迫降,飞行员也只能等着救援飞机与舰艇把他们从海里捞起来了。
  情急之中,谈仁皓首先安排的肯定是救援工作,飞行员是舰队里最为宝贵的财富,绝不能有什么闪失。可问题是,当时战斗机迫降的海域范围很大,要想找到所有迫降的飞行员,不但需要动用很多的力量,还需要时间。更麻烦的是,充当救援主力的水上飞机已经在风暴中全部损毁,只能够出动速度慢得多的驱逐舰与巡洋舰去寻找迫降飞行员,这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到后来,海航还派来了十几架远程水上巡逻机帮助舰队寻找失踪的飞行员,舰队的搜救工作持续到了当天傍晚,因为还有十几名飞行员没有找到,海航的远程水上巡逻机又在这一海域搜寻了三天。最后一名飞行员是在三天之后,也就是二十七日的下午被找到的,当时飞行员已经因为缺水而严重虚脱,如果再晚几个小时的话,恐怕找到的就只是一具漂浮在海面上的尸体了。
  很多问题几乎是一下子涌出来的,就在谈仁皓刚刚安排好了搜救工作的时候,各战舰也陆续发来了损伤报告。护航战舰的问题还不是很大,最多就是被吹断了电线,少了几门小口径高射炮,以及某些暴露在舰体外的设备不见了,或者是出了故障什么的,反正还可以继续航行,继续作战。问题最大的还是航母。当时,第一特混舰队的三艘航母中,只有“龙感湖”号勉强可以让轰炸机起飞,其他的两艘航母的首甲板都被吹翻,还有一艘甚至连接收飞机降落的能力都没有。其他的几支特混舰队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二特混舰队只有“兴凯湖”号可以勉强接收与起飞战机,另外两艘航母都得对飞行甲板进行修理。第三舰队里只有两艘航母仍然有一点点航空作战能力,其他的七艘航母都不同程度的损毁。
  实际上,航母的这些损毁都不是很严重,最主要的就是飞行甲板在风暴中被吹翻,或者是损坏了比如弹射器,阻拦索等关键设备。这些损伤是比较容易修复的,甚至可以设法在海上修复,到了港口之后,就更容易处理。问题是,这些损伤足以使航母失去航空作战能力,也就让航母无法继续作战了。
  一场风暴就暴露出了“湖”级航母上的缺陷。实际上,当时飞行甲板强度过低的缺陷在太平洋战场上就已经暴露了出来,而且当时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的航母在进入大西洋作战之前,都在国内进行过改装,全部仿照英国海军的航母,安装了“飓风艏”(这个名字就是英国人取的)。原本以为这就能够解决问题了,可问题依然严重。这次没有出现舰首被飓风吹成麻花的事情,可是飞行甲板却普遍出了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湖”级航母采用的是支架结构的飞行甲板,即通过一些承力支架将飞行甲板连接在机库主甲板上。这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结构重量,同时减少结构的占地面积,扩大机库的容纳能力,还能够降低建造成本,加快建造速度等等。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支架结构的强度并不高,只能满足最低限度的要求,在风暴中就显得极为脆弱了。
  后来,正是谈仁皓与黄晓天的这次遭遇,让帝国海军痛下决心,采用半封闭式机库。战后,所有继续服役的“湖”级航母在进行了中期大改的时候,都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而当时即将服役的几艘“岛”级航母都在交付海军之前返回船厂,进行了同样的改进,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因此,“岛”级航母在改进之后,增加了800多吨的钢板,而为了保证航母的稳定性,减少水面以上部分的重量,不得不减少了每门高射炮的备弹水量,另外将航母上很多很少用上的设备全部取消掉,比如以往标准配备的两台起重机,在“岛”级上就只保留了一台,这样减少了大概600吨的重量,基本上保证了航母的稳定性。
  等到各特混舰队的报告都送来后,谈仁皓这才想起,常荐新要求对圣地亚哥港进行一次补充轰炸,他立即就给黄晓天发了电报,让黄晓天尽可能的组织一支轰炸机群,不要等第一舰队,立即去轰炸圣地亚哥港。当然,第一舰队也没有闲着,怎么说,还有两艘航母能够让轰炸机起飞呢。可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除了航母本身受到了损伤之外,航母上的舰载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系留在飞行甲板上的舰载机几乎全部损毁,而保存在机库里的舰载机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在狂风巨浪中,很多舰载机都因为没有牢固的固定在甲板上,结果东碰西撞,碰掉几个零件还是小事,当时“龙感湖”号航母上就有好几架飞机被撞得缺胳膊少腿的,让勤务人员都看得极为心痛,那可是价值十几万,几十万的战机啊!
  快要到十一点的时候,第一舰队的统计结果才出来,只有42架轰炸机,以及22架战斗机可以使用。在此之前,谈仁皓也刚收到黄晓天发来的电报,第三舰队有44架轰炸机与21架战斗机可以使用,而且黄晓天已经命令组织这些战机起飞了。谈仁皓也没有迟疑,他也立即下达了出击的命令。虽然数量少了一点,但这足够组成两支轰炸机群,而且当时舰队也不需要考虑防空,美军的轰炸机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出动的,甚至不需要安排护航战斗机,所以那些战斗机也可以挂上炸弹,去执行轰炸任务。
  十一点过十分,第三舰队的轰炸机与战斗机首先起飞,当时第三舰队里的两艘航母距离圣地亚哥大概只有400海里。五分钟后,第一舰队的战机也陆续起飞了,而“龙感湖”号航母在此时距离圣地亚哥440海里,“兴凯湖”号距离圣地亚哥430海里,这正好在“猎鹰”与“游隼”的最大作战半径上。
  在让轰炸机起飞之后,谈仁皓再次联系了常荐新,此时他已经不可能为常荐新提供防空掩护。等到常荐新回电之后,谈仁皓这才松了口气。第三特混舰队不是直接南下返航的,而是从牙买加与大开曼岛之间的开曼海峡通过,然后从牙买加岛西部海域南下返航。这条线路虽然曲折了一点,可是第三特混舰队此时就正好在飓风的影响范围之内,不大可能被美军发现与跟踪,而且飓风要在下午才会进入墨西哥湾,第三特混舰队只需要保证在天黑前不遭到打击,就能在二十五日天亮前离开危险海域了。
  这时候,谈仁皓也知道,第三特混舰队受伤的战舰正在从牙买加海峡南下,也就是朝着第一舰队这边而来。谈仁皓立即就安排了几艘驱逐舰去接应。后来,正是在“立冬”号沉没了之后,谈仁皓命令其他受损战舰前往利蒙港,而不是去更远的科隆港,不然的话,另外四艘巡洋舰很有可能在到达科隆港之前就沉没了。
  当时,搜救工作还没有完成,而且轰炸机返航时所剩燃料不会太多,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都没有立即撤退一。到十二点左右,谈仁皓联系了黄晓天,让黄晓天现行撤退,同时第一舰队里四艘无法作战的航母也将跟随黄晓天一起撤退,由谈仁皓与郝东觉带着另外两艘航母接收返航的轰炸机,同时负责搜救工作。毕竟,舰队长期在这一海域逗留不是什么好事,就算美军的轰炸机没有办法来对付他们,可这里是美军潜艇前往加勒比海南部海域的主要通道,舰队聚集在一起,很容易成为潜艇伏击的对象,而只留下两支航母战斗群,危险就自然小得多了。
  黄晓天没有拒绝这个提议,他也希望早点修复航母,下午一点前,黄晓天就带着第三舰队,以及第一舰队的四支航母战斗群先行向南返航,前往科隆。
  到下午三点多,第三特混舰队的受伤战舰与谈仁皓他没会合了。这时候,轰炸圣地亚哥的机群也已经回到了航母上,谈仁皓也没有多耽搁时间,立即就会同第三特混舰队的战舰一起返航。当然,他没有忘记把这件事告诉常荐新,好让常荐新免得担心。最后,谈仁皓把返航的消息也发给了雷少卿,这是舰队在回到科隆港之前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
  到此,战役行动结束,如果不考虑第三特混舰队那几艘受伤的战舰的话,在六月二十六日夜,第三特混舰队最后一个返回了科隆港。在返航的途中,美军潜艇数次想偷袭舰队,结果都没有获得成功,不管是谈仁皓,黄晓天,还是常荐新,都没有忽视潜艇的威胁,毕竟完成作战任务,返航的舰队是最有可能遭到潜艇偷袭的。
  与在巴哈马群岛的那次战斗不一样,这次的作战行动更为短促,而且有更多的意外情况发生,而且从总体上来说,这次作战行动已经达到了目的,下一步,就要看韩绍锋的表现了。
第八十六节
启动
  当时科隆港已经有比较晚上的修船设施,除了两座大型船坞还在建造之中外,其他的很多设备都已经到位了。另外,海军还将之前派到直布罗陀要塞的那几艘工程船,以及在珍珠港的几艘工程船都派了过来。舰队在回到了科隆港之后,都很快得到了维修。
  比起战斗损伤,风暴造成的损伤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修复。如果挨了炸弹,或者是鱼雷的话,破坏是由里到外的,维修时就要先拆除周围的很多设备。风暴造成的破坏是由外到内,因此可以直接更换受损的部件。第三舰队与第一舰队都是在二十五日回到科隆的,在经过了简单的检查后,工程师确定了各战舰的损伤情况,并且订下了维修计划。因为当时有足够多的工程与维修人员,两支舰队的维修工作最迟在月底就能完成。
  问题最严重的还是第三特混舰队那几艘战舰。谈仁皓在回到科隆港之前,就派人去联系雷少卿,让他派了四艘工程船去利蒙港。具体的维修工作是由工程人员负责的,谈仁皓并没有操心。随后,第三特混舰队的其他战舰也返回了科隆港,几艘受了轻伤的战舰都需要维修,而且都是战斗损伤,维修起来相对比较麻烦。在经过了检查后,工程师得出的结论是,第三特混舰队很有可能缺席七月分的所有作战行动。
  维修的事情是急不来的,谈仁皓也没有去催促工程师与维修队伍加快维修速度,毕竟战舰如果不接受最好的维修,就算是重新回到了战场,也不可能有很好的表现。帝国海军在这方面是有教训的,“玄宗”号航母就是因为几次维修不彻底,结果导致问题恶化,不得不在服役不到十年后就离开了作战部队。也正是从“玄宗”号总结出的教训,帝国海军在战争期间制订了相对严格与完善的维修条例,从而保证了其他受损战舰都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
  谈仁皓也乐得轻松几天,特别是在二十七日拿到了美军大西洋舰队的最新情报之后,他也没有什么压力了。
  进入了西恩富戈斯港的大西洋舰队的遭遇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港口是避风的地方,但是当飓风在附近登陆的时候,那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二十四日上午十点四十分左右,飓风在吉隆滩附近登陆,登陆地点距离西恩富戈斯港不到60公里,而飓风的风暴中心直径就有十几公里。当时,港口海面上的风速超过了80节,如果不是飓风在登陆后迅速减弱的话,恐怕就算是停泊在港口内的战舰都会被抛翻。当飓风过去的时候,大西洋舰队也基本上被“摧毁”了。
  帝国的情报部门在二十七日从美国海军部,以及几个重要的海军船厂获得了情报,经过综合分析后,最终判断,大西洋舰队基本上失去了作战能力,而且很有可能在七月中旬之前不可能修复。
  从当时获得的情报来看,斯普鲁恩斯手下的六艘航母全部被飓风损毁。与“湖”级航母一样,“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飞行甲板也是异常脆弱的。本来“埃塞克斯”级航母就是针对在太平洋上作战的环境而设计的,因此在最初没有采用全封闭式舰首,同样也用的是开放式机库。结果,好几艘航母在太平洋上遇到了风暴,都有所损伤。后来,美国海军从第三批开始,为航母安装了“飓风艏”,只是因为“埃塞克斯”航母当时所搭载的高射炮数量已经严重超标,甚至不得不通过减少高射炮的备弹量来减轻上部结构的重量,也就难以为航母安装半封闭式机库。换句话说,“埃塞克斯”级航母也存在着“水土不服”的现象,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就很难自保了。
  这六艘航母肯定都得进行维修,而西恩富戈斯港只是一处商用港,而且港口规模并不大,没有配套的维修设施。另外,美国海军不存在着远距离作战的问题,也就没有像帝国海军那样建造大批的工程维修船只,受损的战舰只能前往有基础设施的军港进行维修。而当时最近的军港就是圣地亚哥,只是这里已经遭到了轰炸,很多基础设施损坏,还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所以舰队是不可能返回圣地亚哥的。除此之外,就只有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以及美国东海岸的诺福克等几个军港了。暂且不说维修需要花多少时间,大西洋舰队从西恩富戈斯出发后,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到达迈阿密,而前往诺福克,需要三天半的时间。
  除了航母之外,大西洋舰队里的其他战舰也有问题,特别是驱逐舰的损失最大。比起唐帝国海军的大型驱逐舰,美国海军的驱逐舰吨位都在2500吨左右,而且在主机功率有限,且需要保持较高航速的情况下,只能采用长舰体的设计方式,这也降低了战舰的抗风浪能力。而要想提高稳定性,就必须得减轻上部结构的重量,从而使上部结构更为脆弱。当时,在西恩富戈斯港的20多艘驱逐舰中,超过一半都被损毁,其中有两艘驱逐舰还被大风给吹翻,另外一艘因为锚链断裂,结果被吹到了海滩上!因为港口水面有限,好几艘驱逐舰都是因为停泊距离过近,结果在大风中相撞!
  因为只有少数驱逐舰还能航行,当时要想让受损战舰去别的港口维修,还必须等到护航的驱逐舰到达,这又耽搁了几天的时间。到二十七日,也就是美国海军确定了维修计划的时候,大西洋舰队仍然留在西恩富戈斯港,前来为其护航的驱逐舰要在二十九日才能到达呢!
  掌握了这一情报后,谈仁皓自然宽心了很多,就算现在他没有办法去对付停在西恩富戈斯的美军舰队,而且海航的重型轰炸机群也没有办法立即出动(缺少弹药,燃料,以及备用的零部件),可是斯普鲁恩斯也不可能继续在海上活动了,迟早得返回美国本土,如果在七月中旬之前,大西洋舰队仍然无法恢复战斗力,那么美国海军就不可能在海上挡住帝国海军了。也就是说,这正是韩绍锋攻打牙买加岛的最佳时间!
  二十八日一大早,谈仁皓与黄晓天就一起去了巴拿马城,韩绍锋已经在头一天晚上召集陆战队,海航等部队的指挥官,开了一次登陆作战的会议,将登陆作战时间暂时确定为六月底。原本计划的登陆时间是六月十五日,也就是说,韩绍锋已经将他的作战行动推迟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之内,韩绍锋已经将需要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而且韩绍锋也得知美军大西洋舰队失去了活动能力,这样一来,就算谈仁皓与黄晓天的舰队要到七月初才能够投入战斗,韩绍锋也不会再次推迟登陆作战的时间,他完全可以依靠登陆舰队里的支援舰队来掩护陆战队上岸,完成登陆作战行动。
  “我们必须要利用美国海军失去活动能力这个机会。”这次,韩绍锋的态度很坚决,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情报是比较可信的,而且这两天,会有其他的谍报人员前去证实,我也安排了侦察机,大概今天就能拿到准确的侦察报告。只要确定大西洋舰队要返回美国本土进行维修,那么,我就立即启动登陆作战行动,最迟不过30日让陆战队登上牙买加岛。”
  黄晓天低着头抽烟,没有去搭话,谈仁皓则在看着韩绍锋制订的作战计划。到此时,两人也知道无法让韩绍锋再次让步了,谈仁皓也不是要找出其中的漏洞,只是想知道韩绍锋准备怎么攻打牙买加岛,以及舰队能否帮上忙。
  韩绍锋的这份作战计划是比较完善的,他多了半个月的准备时间,也就多了半个月的时间来完善与修改作战计划。这次,韩绍锋准备首先投入两个陆战师,并且留下三个陆战师完成地面进攻。也就是说,韩绍锋投入的地面部队有五个陆战师,近9万人马,而当时韩绍锋掌握的情报是,牙买加岛上的美军地面部队不会超过三个陆军师,也就是5万人。当然,真正的主力还不是陆战队,而是韩绍锋准备投入的支援部队。
  当时,韩绍锋已经聚集一支帝国海军最为强大的支援舰队,他将原本计划用来攻打古巴的所有支援舰船都集中了起来,并且编成了两个支援舰队。其中,第1支援舰队拥有22艘护航航母,37艘火力支援船,其瞬间弹药投送能力超过了1250吨。第2支援舰队拥有23艘护航航母,34艘火力支援船,其瞬间弹药投送能力超过了1200吨。这两支支援舰队的实力旗鼓相当,而且当时护航航母上携带的战斗机已经可以在夜间对付地面固定目标了。因此,两支支援舰队可以轮番上阵,一支掩护陆战队,一支去补充弹药等作战物资,就能够保证持续不断的为陆战队提供支援火力!
  有了这么强大的支援力量,韩绍锋没有为陆战队额外配备炮兵部队,这也主要是为了减轻后勤保障的压力,以及减少需要运送的部队数量。而且,牙买加岛的最窄处不到50公里,如果火力支援船抵近海岸的话,其炮火完全可以覆盖整个岛屿,对作战飞机而言,这更不是问题了。在此情况下,只要陆战队与支援部队之间的联络与配合没有问题,甚至不需要出动地面炮兵部队。
  韩绍锋将整个战役时间压缩在了半个月之内,肯定是想赶在美国大西洋舰队恢复战斗力之前完成这次作战行动,然后以牙买加为跳板进攻古巴。到时候,就算是大西洋舰队恢复了战斗力,随着牙买加岛已经在帝国海军的控制之中,也不敢贸然进入加勒比海,甚至不敢进入墨西哥湾,陆战队进攻古巴的难度就自然小了很多。
  大体上看完了这份战役计划后,谈仁皓不得不承认,韩绍锋的准备工作基本上已经到位了,只要美军大西洋舰队不来干扰,根本就不需要谈仁皓与黄晓天出手,韩绍锋有足够的实力打下牙买加。按照以往在太平洋上的岛屿进攻作战来看,也许战役时间要不了15天,只要韩绍锋投入的部队足够精锐,10天之内,牙买加岛就将被陆战队控制。
  “看来,这次我们的担心是有点多余了。”谈仁皓放下了手上的文件,“老韩,我们也只是想帮点忙,不是说来给你添麻烦的。”
  “对,既然大西洋舰队已经不敢与我们正面交手了,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继续以海战为重,制海权已经在我们的掌握之中,现在也应该由陆战队来打主力了。”黄晓天立即附和了一句。
  “这样最好,其实嘛,也没有什么好麻烦的。”看得出来,韩绍锋也松了口气。“这些你们两支舰队的情况也不大理想,所以我在修改作战计划的时候,没有把你们考虑进去。当时,如果舰队能够在下个月月初恢复战斗力,而牙买加岛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的话,那你们就过来参加战斗,毕竟主力舰队的支援力量是其他任何舰队都比不上的。”
  “那就这么办。”谈仁皓站了起来,“我们也不多耽搁你的宝贵时间了,我们这就回科隆,督促战舰维修的事情,争取尽快恢复战斗力,然后协助陆战队进攻牙买加岛。说不定,到时候我们还能够提前攻打古巴呢!”
  “这自然再好不过,当然有了舰队的支持,我们这次更是十拿十稳了!”
  两人与韩绍锋告辞后就回了科隆,客套话说了,可是两人心里都清楚,韩绍锋并不想让谈仁皓与黄晓天插上一手,毕竟谈仁皓与黄晓天是舰队上将,其职权在韩绍锋之上,如果让舰队参加战斗的话,那韩绍锋还得照顾到舰队的情况,这就添了麻烦。相反,由韩绍锋单干,那问题就要简单得多了。
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一节
启程回国
  可以说,“圣地亚哥海战”是加勒比海地区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是中美洲地区战争的转折点。随着美国大西洋舰队失去了活动能力,战局已经向唐帝国这边倾斜,不管是韩绍锋即将进军大安德烈斯群岛,还是在墨西哥与美军鏖战的古迅雷,随着战局的转变,两人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相对而言,这次双方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对峙只持续了数个月,比起当初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的对峙要短暂得多。这是美国总体国力下滑的表现,唐帝国战争实力上升的反映,同时也是战争双方综合实力的明显反映。战争已经打到了美国的家门口,就算美军的后勤补给线路缩短了数千公里,甚至是上万公里,可是在失去了所有的盟友,并且显露出了疲态之后,美国是不可能利用这点战术上的优势扭转整体战局上的劣势的。
  在这几个月的僵持中,体现出了美军战斗力总体下滑的明显趋势,特别是官兵素质的下降,成为了影响美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美国海军受到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大的,如果是在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海军完全有能力利用大西洋舰队发动一次战略反击,挫败唐帝国海军的战略进攻。另外,美国陆军官兵素质的问题也在某些方面暴露了出来,比如陆军航空兵在损失了大批飞行员之后得不到迅速的补充,导致飞行员队伍的素质普遍降低,很难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与唐帝国陆军航空兵,以及海军航空兵抗衡。美军地面部队的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与毅力,可是却缺少灵活的战术头脑,在几次大规模反击中,美军的战术都是失败的,并且遭受了惨重的伤亡。虽然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陆军最优秀的将领,在很大的程度上保证了墨西哥战场的稳定,但是他并不可能将指挥细化到战术层面,也就不可能改变美军缺乏有效战术的客观事实。
  同样的,在这几个月里,唐帝国海陆两军在总体实力上的上升也是比较明显的,相反,海陆两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有点不尽人意,而这也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是漫长的后勤补给线削弱了前线进攻部队的实力,这一点,对陆军远征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影响最大。可以说,古迅雷迟迟无法在墨西哥战场上打开局面,韩绍锋一再推迟进攻大安德烈斯群岛的行动,都主要是受到了后勤保障能力的限制。另外,海军大幅度削减28年下半年的战舰建造规模,新增大批运输船只与登陆舰艇的建造订单,也与这个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大量新式装备的列装,部队需要时间去熟悉,还需要通过实战来总结由新装备带来的新战术。这一点对舰队的影响是极为明显的,仅仅在使用“侦察鹰”的方法上,以及由此产生的战术变革,就让几位舰队司令官伤透了脑筋。最后,帝国海陆两军之间的矛盾,两大战区之间的隔阂,没有相互协调的作战行动,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各部队的作战行动。特别是古迅雷与韩绍锋这两人之间几乎就没有合作,几乎是在各打各的,导致美军可以调遣部队,分头应付两支军队的进攻,如果当时两人能够协调一致的进攻,那么美军的抵抗肯定要减弱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