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6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3/735

  这中方案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能够在大西洋舰队对登陆古巴的作战行动之前将其摧毁,从而成功掩护陆战队,避免登陆舰队遭受损失。从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来看,这无疑是最有意义的,即使因此让第三舰队承受损失,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谈仁皓在思考了很久之后,最终否决了这个提议。主要是风险太大,而且只要他的意图暴露,斯普鲁恩斯就不会轻易的上当,从而导致作战行动失败,到时候就更不可能掩护登陆作战行动了。
  剩下的只能将舰队部署到相对安全的开曼群岛附近海域,而这一方案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在大西洋舰队参战之前将其拦截下来,而是利用了登陆舰队将首先佯攻西恩富戈斯,大西洋舰队很有可能前往拦截,然后趁此机会击败大西洋舰队。也就是说,如果第三舰队的行动不及时的话,登陆舰队很有可能因此而承受损失。这也正是该方案中最大的缺点。而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就是,第三舰队可以呆在相对安全的海域活动,而且能够得到第一舰队,以及部署在牙买加,开曼群岛,乃至中美洲大陆上的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不容易遭到突然袭击。
  很明显,谈仁皓在战役部署上仍然是相当谨慎的,而这就产生了一些必然的问题,比如怎么确保登陆舰队不受到袭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舰队也必须参加到围剿大西洋舰队的行动中来。这是谈仁皓提出来的,这体现出了他在指挥舰队作战方面的灵活性,既然第三舰队无法单独完成任务,那就不应该局限于只安排一支主力舰队去对付大西洋舰队的这个范围,必要的时候,动用第一舰队来确保胜利是必然的选择。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第一舰队的活动海域将转移到牙买加岛的西部,也就是在第三舰队东面不远处。这样,两支舰队不但可以相互支援,而且第一舰队还能够继续支援陆战队攻打古巴东南部地区,同时可以出动轰炸机封锁古巴北面的佛罗里达海峡。当时,佛罗里达海峡就是最有可能的交战海域。
  从谈仁皓的战役部署来看,他明确了一个重点,那就是尽量利用登陆作战行动来迫使大西洋舰队进入战区,从而抓住机会干掉大西洋舰队。而这个作战计划有一个关键性的前提,那就是,大西洋舰队必须要主动去寻找登陆舰队,并且准备偷袭登陆舰队,不然,他的战役意图就不可能实现。
  从当时的战局来看,就算斯普鲁恩斯接到的命令是去击败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可实际上,斯普鲁恩斯绝不会贸然与谈仁皓正面交手,而是以击败唐帝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古巴的作战行动为主。这是谈仁皓做出的判断,也算是他对斯普鲁恩斯的深刻认识吧。正是根据这一判断,谈仁皓才确定了接下来的作战行动。
  如果斯普鲁恩斯要袭击登陆舰队,他就必须要让大西洋舰队进入佛罗里达海峡,或者是巴哈马群岛。而这两个地点的选择将要由斯普鲁恩斯的判断决定。如果斯普鲁恩斯相信唐帝国陆战队将在西恩富戈斯登陆,那么大西洋舰队就必须前往佛罗里达海峡,才能够出动轰炸机打击登陆舰队。相反,如果斯普鲁恩斯坚信唐帝国陆战队的登陆地点在圣地亚哥附近的话,他就会把舰队留在巴哈马群岛海域,而不是前往佛罗里达海峡。也就是说,罗云冲部署的战役欺骗工作能否起到效果,将直接影响到联合舰队与大西洋舰队之间的战斗。
  这也正是谈仁皓当时所无法肯定的,说白了,当时没有人能够肯定黄晓天提出的战役欺骗方式能够产生效果,而且在29日的时候,战役欺骗行动才刚刚开始,就算是收到了效果,也无从判断。在此情况下,谈仁皓不得不事先确定备用方案,那就是大西洋舰队没有进入佛罗里达海峡,没有进入第三舰队的打击范围的话,该怎么掩护登陆舰队!
  确定是否采取备用方案的时间是在登陆前24小时,即登陆舰队由西恩富戈斯南部海域向圣地亚哥海域转移的时候。在此情况下,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都要同时向东转移。其中第一舰队首先进入向风海峡西南海域,安排侦察机重点搜索巴哈马群岛海域。同时第三舰队到达牙买加岛北部海域,除了参加搜索工作之外,还得负责为第一舰队,以及登陆舰队提供适当的掩护,在必要的时候出动轰炸机打击大西洋舰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第一舰队与第三舰队的位置对换了一下,另外第一舰队挡在了登陆舰队的前面,如果斯普鲁恩斯出动侦察机的话,那就会首先发现第一舰队,从而让斯普鲁恩斯放弃登陆舰队,选择攻击第一舰队。能否顶住美军的轰炸,同时反击成功,这就要看舰队以及航空兵的表现了。
  可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谈仁皓并不想拿第一舰队当挡箭牌,可是他没有别的选择。在他提出了这个方案后,常荐新则要求在执行备用计划的时候,让第三特混舰队参加支援陆战队登陆作战的行动,而不是与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一起行动,常荐新的理由是第三特混舰队在航空作战中没有太大的用途,而其强大的炮火可以为陆战队提供有力的支援,而他的真正目的是要确保谈仁皓的安全,确保联合舰队司令部的安全。
  很快,这套计划就被确定了下来。四人闭门会议也在这个时候结束,具体的作战计划由联合舰队司令部负责制订,而常荐新与郝东觉都将按照计划行动。这也是谈仁皓回到司令舱给严定宇安排的任务。
  30日天亮前,作战计划就发给了两支主力舰队的司令官,随即第三舰队就脱离了编队,向西北方向而去,第一舰队则继续在牙买加岛的南部海域徘徊,并且在30日下午出动轰炸机袭击了古巴东南部地区的美军军事目标。直到30日的晚上,第一舰队才开始向西北方向航行,前往新的作战海域。
  到此,战役部署基本上完成了。谈仁皓也在30日的晚上与常荐新联系了一次,确认舰队一切正常,可问题是,直到这时候,雷少卿仍然没有发来大西洋舰队的活动情报,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大西洋舰队没有返回诺福克军港,也没有出现在其他可以容纳该舰队的大型港口。也就是说,大西洋舰队确实已经南下了,可是到底在哪,以及斯普鲁恩斯到底想干什么,这是当时还无法确定的。
  到此时,谈仁皓也逐渐平静了下来,虽然他还没有多少把握能够让斯普鲁恩斯上当,但是他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出现什么情况,必须要掩护陆战队成功登上古巴,拉开向美国本土进军的序幕!
第二十八节
滚动的铁流
  在谈仁皓策划着对付大西洋舰队的时候,登陆古巴的作战行动实际上已经全面展开了。而且,当时战场上的重点并不是舰队的行动,而是双方航空兵之间的高强度对抗。可以说,这也是双方航空兵自西南太平洋上的战争之后,第一次在战场上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斗。从27日到30日,四天时间之内,航空兵成为了战场上的真正主角。
  在这四天的空中战斗中,帝国海军与陆军航空兵一共出动了27847架次,其中轰炸任务21364架次,投下炸弹48721吨,损失作战飞机174架,损失率不到1%。这也是帝国航空兵在战争期间损失率相对较低的一场战斗。
  这四天内,美国航空兵也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根据战后获得的美军资料来看,四天之内,美军航空兵一共出动了16329架次,其中轰炸任务只有4183架次,投弹6500余吨,损失战机143架。相反,占重头的是防空作战。在整个防空作战中,美军损失了386架作战飞机。其总损失率超过了3%,接近4%,这已经是相当高的了。另外,美军还在地面上损失了682架作战飞机。也就是说,在这四天的战斗中,美军一共损失了1211架飞机。当时,美军在古巴,以及佛罗里达州一共部署作战飞机3579架,仅仅四天,就损失了三分之一。虽然随后美军从后方调遣了作战飞机部署到佛罗里达州南部地区的机场,可是仍然难以在短期内恢复元气,特别是在战斗中损失的大批飞行员是难以得到迅速补充的。
  从这些数据上就能看出,这四天的战斗有多么激烈。不说别的,双方平均一天出动上万架次的作战飞机,这就超过了很多激烈的战斗了。更何况,战斗是在相对狭小的战场上进行的,双方投入的航空兵密度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次空战。当时,除了遭到重点轰炸的古巴东南部地区之外,罗云冲甚至组织了两次对美国本土机场的大规模轰炸行动。
  第一次在28日的夜间,轰炸机群在上半夜的时候从中美洲大陆的机场转移到了牙买加岛,随即补充燃料再次起飞,在下半夜的时候轰炸了迈阿密附近的两座美军正规机场,炸毁了100多架停放在地面上的飞机,同时还炸掉了机场的宿舍区,炸死了不少的飞行员与地勤人员。
  次日美军进行了一次规模不大的报复性轰炸,罗云冲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在29日夜间把轰炸机再次转移到了牙买加岛,并且在30日上午轰炸了迈尔斯堡附近的美军机场,再次炸毁了数十架战机。
  这两次远程突击可以说是罗云冲的典型战术,相当具有代表性。当时,美军指挥官认为部署在中美洲地区的战略轰炸机无法威胁到其本土,从而疏于防范,在29日凌晨遭到轰炸的时候,那两座机场上的美军根本就没有多少防御准备,损失相当惨重。而美军的反击并没有能够破坏牙买加岛上的那几座可以支持战略轰炸机的机场,反而让美军认为对手不会集中再次袭击其本土的机场,结果罗云冲故伎重演,而且还选择了在上午的时候进行轰炸,结果在轰炸机投下炸弹的时候,机场上的美军航空兵正在进行出发的准备工作,根本就来不及进行拦截与疏散!
  这也是自轰炸了新奥尔良的拦河大坝之后,罗云冲首次派遣战略轰炸机去对付美国本土的目标。虽然轰炸的只是美军的军事目标,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罗云冲对美战略轰炸的真正开始,而且到战争结束之前,帝国航空兵的战略轰炸机成为了美国本土目标最大的威胁者,也成为了美国人最憎恨的敌人!当然,比起后来针对美国工业与民用目标的大规模战略轰炸而言,这两次轰炸对美国平民的威胁还不是很大,而且美国政府也没有宣扬,所以知道这两次轰炸的美国人并不多。
  在轰炸行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的时候,韩绍锋也在抓紧时间做着登陆古巴的准备工作。如果从这次战役的角度来看,陆战队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当时,航空兵的任务只是完成前期打击,同时尽量吸引美军的注意力,让韩绍锋可以从容不迫的完成登陆准备工作,为最终登陆古巴奠定基础。这四天的时间,也是韩绍锋调兵遣将最为频繁的四天,是登陆作战前最为重要的四天。当时,韩绍锋确定的登陆时间是八月一日,虽然后来延迟了登陆时间,但是按照韩绍锋的风格,在没有延迟登陆时间之前,他必然会动用一切手段完成登陆准备工作,而不会首先考虑延迟登陆时间,而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到30日的晚上,参加登陆作战行动的部队基本上都已经部署到位了。
  第一批参加行动的四个陆战师在28日就到达了金斯敦,同时到达的还有运送这批陆战队的登陆舰队,以及运载着一批重型装备与作战物资的运输船只。在随后的三天时间里,四支运送着大量作战物资,重型装备,以及工程设备的运输船队到达了金斯敦。因为金斯敦港不足以容纳下这么多的舰船,30日的上午,登陆舰队与随同其行动的一支运输船队不得不提前离开了金斯敦港。
  因为考虑到需要尽快将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去,当时在金斯敦港的四支运输船队都没有把货物卸下来,而是由另外三支运输船队负责将更多的作战物资由巴拿马运送到金斯敦来。同时,负责在陆战队攻占了圣地亚哥港之后前去接管港口,并且修复港口基础设施的工程人员也将随后到达金斯敦,只是当时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打下圣地亚哥,所以这批工程人员并没有被立即送过来。
  支援舰队早在28日的时候就到达了战区,并且参加了对古巴的轰炸行动,而且在联合舰队削弱了打击力量之后,成为了打击古巴的主要力量之一。两支支援舰队基本上是轮番上阵,而且当时主要出动的还是护航航母上的战斗轰炸机。为了保证飞行员得到足够的休息,支援舰队只在白天参加轰炸行动,并且每名飞行员一天最多飞两次。这样一来,两支支援舰队就可以在夜间轮换,同时在夜间补充弹药物资,还可以让飞行员在夜间得到充足的休息,以确保在登陆作战开始后,能够为陆战队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援。
  这些调动与安排基本上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韩绍锋没有操多少心,而他的主要做的就是安排各支部队的任务,同时对登陆舰队进行编组。同时投送四个陆战师,在四段海滩上岸,这绝对算得上是一次规模庞大的登陆战役了,而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严重。比如该怎么分配兵力,怎么确保各部队能够准确的到达登陆地点,而不是去了别人的登陆场,还有该怎么把重型装备尽快送上海滩,好让陆战队尽快向纵深地区推进,避免在海滩上与美军的反击部队交战。还有在此期间应该怎么分配支援力量,该怎么与支援部队进行协调。
  如果说每一项战斗都是一项工程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登陆作战是规模最大的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战后很多人都在研究登陆作战的方式方法,并且总结出了很多的经验。当时,帝国陆战队在登陆作战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而韩绍锋又是最有经验的前线指挥官,参加过大大小小数十次登陆作战行动,指挥了好几次大规模登陆战役。相对于投入的作战部队而言,最为关键的还是各部队之间的协调,特别是在第一批抢滩部队上岸之后,各支援力量,后勤保障力量能否准时到达,将直接决定登陆作战的成败。
  也许,当时也只有韩绍锋有能力组织有几十万官兵参加的登陆作战行动吧。虽然登陆作战的部队就那么几万人,其他各支援部队的规模远超过了登陆部队的规模,但是这并不表示韩绍锋只需要负责那几万人的战斗。可以说,这也正是登陆作战的一大特点,用尽可能多的支援力量去支持最精锐的部队发动进攻,从而获得压倒性的火力优势,以此来击败敌人,而绝不是依靠投入的作战部队的兵力优势来击败敌人。
  到30日晚上的时候,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都陆续到位了,韩绍锋也在这天晚上把他的指挥部转移到了一艘大型登陆舰上,这大概也是帝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特别的传统吧。其他很多国家的陆战队将领都会把指挥部设在后方的岸上基地,而帝国海军陆战队的将领却喜欢到登陆舰上去指挥战斗,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抢滩部队完成任务之后登上海滩。同样的,为此帝国海军不得不专门改建了几艘登陆舰,用来充当这些将领的旗舰。战后,帝国海军还专门建造了几艘指挥舰,其中只有两艘是提供给舰队司令官的,而其他好几艘都提供给了陆战队的司令官。
  当天晚上,登陆舰队也离开了牙买加岛海域。到此时,韩绍锋还没有收到要延迟登陆作战行动的命令,也就是说,登陆舰队有关在八月一日上午到达卡纳雷奥斯群岛南部海域,并且在次日上午的时候迅速向东南航行,在八月二日凌晨前到达圣地亚哥的登陆场附近,然后在八月二日早上八点半发动登陆作战行动。
  也就是在这天晚上十一点左右,登陆舰队正在向西北方向的预定集结海域前进的时候,韩绍锋收到了罗云冲发来的电报,登陆作战时间延迟两天,舰队返回金斯敦,等待进一步的消息。
  可想当时韩绍锋有多么的惊讶与愤怒,可他不得不立即命令舰队返航。而让罗云冲发出电报的正是谈仁皓。当时,谈仁皓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确定将美军大西洋舰队挡在战场之外,或者是将其击溃。
  谈仁皓是在30日傍晚的时候想到这个问题的,即登陆作战如果在八月一日开始,那么斯普鲁恩斯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到达佛罗里达海峡的,联合舰队也就无法提前击溃大西洋舰队。因此,谈仁皓在当天晚上八点左右给罗云冲发去了电报,让罗云冲把登陆时间延迟两天,舰队将争取在这两天之内击败美军,以确保在登陆作战的时候不受到美军大西洋舰队的威胁。
  当时,罗云冲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前期轰炸行动。而且,对西恩富戈斯的小规模轰炸,以及侦察活动在29日才开始,如果在八月一日就发动登陆作战的话,还不足以达到战役欺骗的目的。所以在收到了谈仁皓发来的电报后,罗云冲调整了战役计划,随即就给韩绍锋发去电报,要韩绍锋不要急着出发,再耐心的等两天。
  回到了金斯敦的韩绍锋很是恼怒,可他也没有办法。同样的,此时已经让舰队进入了战斗状态的谈仁皓也很是恼火,斯普鲁恩斯选择的出港时间太巧了,如果他早两天出发的话,也许海战已经结束了,如果他晚两天出发的话,就来不及阻止登陆行动。也许,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才会在最后修复的两艘航母归队之后就立即率领舰队出发吧。
  其实,到此时,谈仁皓对战局的掌握仍然相当有限,缺乏情报问题给他造成了严重的麻烦。在无法知道大西洋舰队的具体行踪的时候,谈仁皓只能够通过分析与猜测来判断斯普鲁恩斯的行踪,这根本就不足以作为舰队作战的依据,而且斯普鲁恩斯到底在干什么,想干什么都无法肯定,哪又怎么来猜测他的行踪呢?
  也许,在这个时候谈仁皓最想知道的就是斯普鲁恩斯到底想干什么,而不是正在干什么。即使与斯普鲁恩斯交手这么多次,谈仁皓仍然难以准确的判断出这个最让他头痛的对手的意图。
第二十九节
犹豫不决
  与早就决定要与对手决一雌雄的谈仁皓不一样,斯普鲁恩斯率领舰队离开诺福克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好该怎么与对手决战,而且当时也不是他要主动出击,而是接到了上层的命令,不得不率领舰队出发。可以说,在舰队离开了诺福克军港的时候,斯普鲁恩斯的手里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作战计划!
  最后两艘航母归建之后,斯普鲁恩斯仍然在加强舰队的训练工作。可是就在当天晚上,金上将发来了电报,要求斯普鲁恩斯必须立即率领舰队出发,最迟不得于29日中午之前离开诺福克军港,开赴战场。收到电报后,斯普鲁恩斯先是惊讶,接着就想到,这不会是金上将的命令,很有可能是总统的命令,或者是总统在受到其他将领的怂恿后下达的命令。
  当天晚上,斯普鲁恩斯下达了舰队准备出发的命令,却没有刻意加快出发准备工作的速度,而是让官兵们按照正常的规定为战舰补充燃料与弹药,并且派人去联系了转移到岸上海军航空站的航空兵,要求这些航空兵在次日下午返回舰队。也就是说,斯普鲁恩斯当时就已经决定,把时间拖到最后期限,在29日中午才率领舰队出发。
  29日上午,就在斯普鲁恩斯准备到旗舰上去的时候,金上将派来的一名军官把一封秘密作战命令送到了斯普鲁恩斯的手里。作战命令是由总统直接下达的,即大西洋舰队必须要尽一切可能阻止唐帝国海军攻打古巴,同时在其他部队的协助下击败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夺回制海权。除了这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作战命令之外,还有一封金上将的亲笔信,这封信解释了斯普鲁恩斯的疑惑,同时也是斯普鲁恩斯当时最需要的东西。
  早在七月初,也就是谈仁皓回到了舟山,罗云冲还没有到达中美洲,韩绍锋的陆战队还在牙买加岛上与美军作战的时候,美军就做出判断,如果牙买加迅速沦陷,那么唐帝国海军将在七月份,最迟不过八月份的时候攻打古巴。美国总统也就在这个时候责成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负责制订防御古巴的作战行动计划,同时让金上将负责协助马歇尔。当时,马歇尔就提出,在防御作战中,大西洋舰队必须要出动,而且其主要任务就是对付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为其他防御部队争取到击败敌登陆部队的机会。
  对于马歇尔的提议,金上将并没有反对,主要是除了大西洋舰队之外,没有别的部队可以有效的对付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可问题是,金上将并不认为大西洋舰队有能力击败唐帝国海军的两支主力舰队,因此建议马歇尔修改计划,将“击败”改为了“拖延”。也就是说,利用大西洋舰队去拖住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分散对手的力量,从而守住古巴。马歇尔采纳了金上将的建议,可问题是,这个并不表示美国总统会采同意。
  到七月下旬,美国的情报部门获得了唐帝国改组战区司令部的消息,从而判断唐帝国将在近期内攻打古巴。当时,美国总统就要让大西洋舰队出击,而金上将则以大西洋舰队没有完全修复受损战舰为由给拒绝了。到27日,也就是谈仁皓出动轰炸机袭击古巴东南部地区的美军机场的时候,美国总统再次要求大西洋舰队立即出发,而金上将则坚持要等到最后两艘航母到达,并且做好了准备之后,才能让大西洋舰队离开诺福克军港。总统不得不同意金上将的意见,同时把出发时间定为29日的中午,也就是最后两艘航母到达诺福克之后24小时。
  至于那份作战命令,并不是由金上将起草的,而是由总统手下的一个幕僚班子起草的。可以说,这是一份完全不符合现实情况的作战命令,以大西洋舰队的那点实力,别说击败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就算是去对付唐帝国海军的登陆舰队都有点吃力,哪还有能力夺回制海权呢?
  看完了金上将的信之后,斯普鲁恩斯心里也有数了。实际上,这只是总统需要的一次“反击”行动而已,而且总统需要的不是胜利,而是要证明美国海军还在行动,好让政府的宣传部门有宣扬胜利的机会。至于那些宣传人员会怎么来起草宣传文件,斯普鲁恩斯并不关心,他关心的是,大西洋舰队会不会遭到袭击,会不会出现巨大的损失,会不会因为这次的行动饿日全军覆没。
  怀着这个想法,斯普鲁恩斯自然不会太积极。舰队离开了切萨皮克湾之后,首先在外海徘徊到了天黑,而斯普鲁恩斯的理由是没有确定南下的线路。天黑后,舰队才缓缓向南航行,其巡航速度只有12节,而且每过一个小时还要做一次反潜规避机动,其平均航速甚至不到10节。也就是说,到30日天亮的时候,舰队还在南卡罗来纳州外海,距离巴哈马群岛还有足足300多海里呢!
  到了30日的晚上,斯普鲁恩斯仍然没有命令舰队加速,反而命令舰队转向,朝着巴哈马群岛东北海域而去。舰队司令部的参谋军官已经在此时制订了一份不算详细的作战计划,斯普鲁恩斯没有仔细去检查这份作战计划,甚至没有看完,因为他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而且肯定与那些企盼着在战场上立功,然后获得勋章与晋升的参谋军官所制订的作战计划完全不一样。
  在岸上,斯普鲁恩斯会听从上级的命令,可是到了海上,他就很少会服从上面的命令了。在斯普鲁恩斯看来,作为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在舰队作战的时候,他没有必要服从任何人的命令,特别是那些将导致失败,让舰队遭受惨重损失,甚至是全军覆没的荒唐命令。这是斯普鲁恩斯与别的美国海军将领所不一样的地方,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解除了第五舰队司令官的职务,提前离开了第五舰队。
  斯普鲁恩斯很清楚,这次南下几乎与送死没有什么区别。暂且不考虑双方的实力,唐帝国海军下定决心攻打古巴,那么其主力舰队会袖手旁观吗?各方面的情报都证实,唐帝国海军的两支主力舰队就在古巴附近海域活动,而且随时有可能前出到巴哈马群岛南部海域,从而阻击大西洋舰队。另外,唐帝国舰队的司令官肯定会考虑到大西洋舰队的威胁,从而将歼灭大西洋舰队放在首要位置上。在此情况下,如果大西洋舰队积极南下的话,那与送死有何分别呢?
  也就是说,在离开了诺福克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就已经做好了不去参加战斗的准备工作。当时,他甚至没有考虑这么做的后果有多么严重,直到30日的时候,斯普鲁恩斯才想到,不能什么都不做,但也不能什么都按照总统的那份狗屁命令去行动。也就是说,大西洋舰队要南下,但不能积极的参加作战行动,只要到达战场就足够了,至于能否守住古巴,那不是大西洋舰队的任务,而是地面部队与岸基航空兵的任务。
  有了这个想法,就得想办法达到这个目的。因此,在30日晚上,斯普鲁恩斯命令舰队转向。当时他就判断,唐帝国海军的主力舰队不会主动前出拦截大西洋舰队,而会呆在登陆战场附近,设法阻击大西洋舰队。也就是说,在巴哈马群岛北部海域是相对安全的。可是,接下来怎么办?不可能一直留在巴哈马群岛北部海域,他肯定得靠近战场,那么,该怎么靠近战场呢?
  思考了整整一夜,斯普鲁恩斯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迂回到战场的侧面去,避开最危险的海域,从而尽量避免与对手决战。
  当时,最危险的海域肯定是佛罗里达海峡。如果大西洋舰队要去掩护古巴的话,就得进入佛罗里达海峡,因此唐帝国舰队就将主要监视佛罗里达海峡,只要大西洋舰队在那里出现,就将遭到打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唐帝国的舰队就将部署在古巴的南部海域,很有可能会有一支舰队部署在向风海峡的西南部海域。
  那么,要避开唐帝国的主力舰队,就绝不能从北面直接进入,更不能进入佛罗里达海峡。除了这两条线路之外,唯一的选择就是向多米尼加方向迂回,到达多米尼加与波多黎各之间的莫纳海峡,也就是出现在唐帝国主力舰队的东面,利用部署在海地与多米尼加的部队做掩护,同时利用波多黎各那边有限的岸基航空兵做支持,设法找到对方的主力舰队,并且发动偷袭,然后迅速撤出战场,避免遭到对方的报复性打击。
  按照撕破脸额上的这套思路,舰队将避开最危险的海域,同时只要偷袭成功,或者说是不成功,只要能够发动偷袭,他就有足够的理由向总统解释,舰队已经尽了全力,只是实力不如对手,最后无法击败对手,这个责任就不在他的身上了。
  这个方案中只有一个漏洞,那就是舰队到达作战海域的时间是八月二日夜,也就是说,在八月三日,舰队才能派出侦察机,运气好的话在八月三日就能发动偷袭了。当时斯普鲁恩斯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他看来,唐帝国海军攻打古巴的时间也许要到八月中旬,可最后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让他的偷袭行动功亏一篑。
  实际上,到这个时候,斯普鲁恩斯的指挥已经完全乱了章法,甚至没有多少合理性可言。
  首先,舰队在出发之前,根本就没有一套合理的战役计划,没有做任何战役准备,结果导致不得不在南下的途中制订作战计划,而且是仓促的情况下完成作战计划的,最终斯普鲁恩斯根本就没有采用这份作战计划。
  其次,斯普鲁恩斯与他的幕僚班子完全脱节,参谋军官并没有按照他的意图去制订作战计划,而斯普鲁恩斯也没有把他的真正目的告诉给参谋军官,因此舰队司令部根本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了斯普鲁恩斯一个人在指挥舰队作战,显然,这是极端严重的,任何人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指挥一支庞大的舰队行动。
  第三,斯普鲁恩斯的战役意图模糊不清,没有果断的做出决策,从而导致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可以说,这三点都证明当时不但斯普鲁恩斯本人的思路极为混乱,整个大西洋舰队的情况也极为混乱。另外,这些现象的根源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斯普鲁恩斯,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美国总统的胡乱敢于而导致的。同时,也是因为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得对美国极为不利,所以美军的指挥系统才出现了这么多的混乱情况。
  比如,如果美军希望在古巴外挡住唐帝国的进攻步伐的话,就应该在七月初的时候让斯普鲁恩斯着手制订作战计划,而当时因为没有人肯定大西洋舰队能在什么时候恢复战斗力,结果也就没有人让斯普鲁恩斯着手准备,最终导致大西洋舰队仓促上阵。另外,美国总统在下达了命令后,根本就没有给斯普鲁恩斯任何准备的时间,大西洋舰队不得不盲目的加入了作战行动,在此情况下,就自然不可能产生多大的作用了。
  可以说,随着唐帝国军队步步逼近美国本土,而且进攻实力增强了不少,美军的压力也增加了不少。在此情况下,美军内部出现严重混乱的情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一情况不但出现在海军,出现在加勒比海战场上,也同样出现在了墨西哥战场上。而这也正是美国最终战败的征兆,是美国输掉这场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之一。
第三十节
行踪暴露
  在斯普鲁恩斯踌躇不前的时候,负责直接指挥古巴防御作战的布雷德利上将也非常的犹豫不决。到八月一日的时候,唐帝国海军的进攻征兆已经越来越明显了,特别是在得知唐帝国的登陆舰队已经云集金斯敦之后,布雷德利立即向马歇尔汇报,并且判断唐帝国海军陆战队将在八月五日之前的任何一天登陆古巴。
  当时,美军面临着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难以准确判断对手的登陆地点。就如同罗云冲与谈仁皓他们之前所分析的一样,圣地亚哥与西恩富戈斯是最有可能的登陆场,而且当时的战役欺骗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在面对大量的战场情报的时候,美军的情报人员,以及决策者也很难判断出唐帝国陆战队将在哪里登陆。
  当日,马歇尔就给布雷德利发来了电报,要求布雷德利尽可能的保留一支强大的机动预备队,同时减少在海岸防线上的兵力。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防御手段,即不与敌人争夺海滩阵地,而是在确定了对手的登陆方向之后,迅速投入大批预备队,将敌人的登陆部队赶下大海,从而击败敌人的登陆作战。
  布雷德利当时也只能采用这个办法,可有一个问题是他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圣地亚哥与西恩富戈斯之间的距离。这两座港口的直线距离只有530公里,可实际的公路历程却超过了850公里,而任何一支地面部队一天也就最多运动250公里到300公里,也就是说,就算把机动部队部署在公路的中间点,也需要一天半的时间才能够赶到战场,而敌人的登陆部队在一天半之内完全可以巩固滩头阵地,甚至已经开始向纵深地区推进了。如果考虑到对方的空中优势的话,那么任何一支机动部队都不可能及时的发动反击,也不可能赶在对方扩大登陆场纵深之前就将敌人击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3/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