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魂(校对)第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5

  “节气”级重巡洋舰的优秀表现掩盖不住其性能上的严重缺陷。特别是在初期的战斗中,多艘“节气”级重巡洋舰战沉,已经引起了帝国海军的重视,战舰上的设计缺陷也暴露了出来,随即帝国海军就开始寻求更好的重巡洋舰,更能够满足战争需要的重巡洋舰。
  当时,帝国海军对新型重巡洋舰是非常重视的(这从命名上就能看出来,“江河”以前是战列巡洋舰的名称)。残酷的战斗证明,航母在敌战机的打击下是很脆弱的,而大型防空巡洋舰的造价高昂(相对于重巡洋舰),而且任务单一(基本上不会有舰队司令官舍得拿大型防空巡洋舰去执行防空之外的其他任务),帝国海军难以承担,而且也需要一种海战多面手。特别是在对日战略大反击开始之后,帝国海军严重缺乏多用途战舰(主要是用来支援陆战队登陆的战舰),因此,帝国海军在“琉球岛登陆战役”之后就提出了新型重巡洋舰的设计建造要求。
  “江河”级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由威海造船厂承担(“节气”级也是由威海造船厂设计的,有着丰富的重巡洋舰设计与建造经验。另外,当时其他的三大造船厂都在忙着建造战列舰,航母,大型防空巡洋舰,没有能力来竞争重巡洋舰的设计工作了),22年中期,威海造船厂拿出了第一份设计方案,但是很快就被海军否决掉了。海军要的是全新的重巡洋舰,而不仅仅只是“节气”级的改进型。十月,威海造船厂拿出了第二份设计方案,这次通过了海军的验收,接着在三个月之内完成了详细设计,以及建造论证工作,随即建造订单就被送到了四大造船厂,“江河”级的建造工作在22年底就开始了(当时严格的验证工作还没有完成),并且在23年4月份,第一艘重巡洋舰就下水了。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当时帝国海军急切需要重巡洋舰。同时也足以证明,重巡洋舰在战争中的地位。虽然,重巡洋舰没有战列舰那么强大的炮火,不具备航母的能力,防空能力也比大型防空巡洋舰差多了。但是,重巡洋舰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是真正的海战多面手。最重要的是,重巡洋舰相对低廉的造价,适度的战斗力,这些都决定了重巡洋舰能够活跃于每一个战场。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海军的任务逐渐偏重登陆作战(实际上,这是二战海战的一大特点),重巡洋舰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海军对“江河”级的要求并不低。首先其主炮火力要比“节气”级更为强大(琉球岛海战中,“节气”级吃了很大的亏,而且240毫米主炮被证明是对付日本巡洋舰很有效,而200毫米主炮的威力偏低),接近“李靖”级的防空能力(这是海军重视航母的表现),以及比“节气”级更好的整体防御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性能指标,增加排水量是肯定的,只有更大的舰体才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武器。当然,增加的排水量也可以改善战舰的装甲防御。结果,“江河”级的排水量比“节气”级几乎增加了一半,直逼“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
  威海造船厂在设计的时候极为重视战舰的适航能力,采用了小长宽比舰型,以增强战舰在高速航行时的稳定性。而宽胖的舰体实际上会降低同功率下的航速,在尽量改善舰体的设计时,使用大功率动力系统成为了保证战舰航速的唯一办法。
  因为新型装甲钢已经研制成功,所以“江河”级的装甲重量并没有增加多少,其整体防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带来的好处是,战舰可以多携带2000吨的燃料与弹药,显著的提高了战舰的续航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这个在对陆支援中非常重要)。
  性能指标:标准排水量12000吨,满载排水量15000吨。尺寸:舰长150米(比“节气”级还短了5米),宽19米,吃水6米。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00000马力,最大航速33节,18节时最大续航力12000海里。武备:三座双联装240毫米主炮(后期改为三座三联装200毫米主炮),12座双联装80毫米高射炮,24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36门20毫米机关炮。后增设4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
  从其火力配制来看,主炮威力,防空火力已经不比“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差多少了。而这主要就是得益于宽舰面设计(增加了甲板面积,而这是布置更多火炮的基础)。
  从总体性能上讲,“江河”级重巡洋舰几乎算得上是一种完美的重巡洋舰。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作为舰队旗舰,所以战舰上配备有完善的指挥系统,通行系统。这还是第一种在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安装雷达的巡洋舰(“李靖”级是在建造过程中才考虑到安装雷达的),并且预留出了安装雷达的位置。这些都是“江河”级成为二战最优秀的重巡洋舰的基础。
  也正因为“江河”级出色的设计,在战争期间,帝国并不需要再建造新的重巡洋舰了。“江河”级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续到了战争结束之后。整个大战期间有38艘“江河”级重巡洋舰服役,还有4艘在战后服役。“江河”级的身影一直活跃到了战争结束后二十多年,而且还有十多艘被出售或者赠送给了其他友好国家,并且一直服役到了14世纪(唐历,公元20世纪)末。
  可以说,“江河”级是非常成功的一级重巡洋舰,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挑起了重担,是帝国海军编制里的多面手,也书写了许多传奇般的故事!
  中流砥柱-“湖”级航母。
  “长江”级航母在总体性能上的提升非常有限,而且仍然存在着太多的设计弊端,归根结底,是受到了排水量的限制。加之,帝国情报部门在21年时获得消息,美国正在设计新的航母,并且准备在“约克城”的建造完成之后开始建造新的航母(实际上,这只是美国为了用完所有的航母吨位,建造的“黄蜂”号航母)。同时,日本也在搞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实际上就是“翔鹤”级)。
  此时,帝国海军已经认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聂人凤元帅上台之后,航母被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在“长江”级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22年初,海军下达了航母的性能指标,仍然由四家造船厂拿出初始设计方案进行竞争,海军则从这些船厂的设计中挑选出最能满足需要的一个来。
  这次竞争的胜利者是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拿出的方案仍然是继续改进“长江”级,也就是“皇帝”级的第二种改进型。显然,这不可能满足海军的需要。海军要的是全新的,而且在各项性能上都能够全面满足海军的需要的航母,而绝不是一种一改再改的航母。同样的,广州造船厂提交的设计方案太超前了,存在太多的技术难题,难以迅速成军,这自然也就无法满足海军的需要(实际上,那些技术问题在战争后期就得到了解决,这也造就了帝国海军下一代航母)。
  大连造船厂的提交的设计方案并无多少创新之处,却针对海军提出的几项必须要改进的性能做出了很合理的安排,得到了海军的青睐,也赢得了竞争。而海军的要求实际上只有三个,一是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二是航母的生存能力,三是航母的适航能力。显然,航母与战列舰的性能要求是不一样的。
  最重要的就是航母的航空作战能力。实际上,“长江”级与“皇帝”级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难以搭载高性能的新式战斗机(航母的飞行甲板,以及机库的尺寸限制了新战机的使用),二是不太合理的布置降低了航空作战效率(这个影响最为严重),三是难以搭载更多的战机,以提高航空打击能力。
  这些问题中,提高飞行甲板的使用效率是最为关键的(在这方面,广州造船厂的努力可以说是最好的,结果却太超前了)。实际上,航母的载机数量已经足够了,问题是,太底的出动率限制了航母战斗力的发挥。因此,解决出动率成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可在当时的情况下,采用全直通飞行甲板,实际上是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
  大连造船厂的方案是使用更好的弹射器,并且重新布置了飞机升降机的位置,弹药升降机(弹药通道)的位置,并且优化了机库与飞行甲板上的补给点配制,以此来提高航空出动率。新航母的关键技术就在弹射器上。
  与日本的航母不一样,帝国航母都安装了弹射器,实战也证明了弹射器的价值。问题是,弹射器的效率并不高,帝国海军需要的是功率更大,且弹射速度更快的弹射器。为此,帝国海军专门拨款2500万,改进现有弹射器的性能,以及研制新型弹射器(后来的蒸汽弹射器)。这些技术在新航母上没有使用,却为今后的航母发展奠定了基础。
  航母的生存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防空火力,二是战舰在受到攻击之后的抗沉能力。
  提高防空力量的唯一办法就是配备更多的防空火炮,并且优化防空火炮的布置。这个并无太多的技术难题,主要就体现在战舰的设计功夫上。大连造船厂在新航母的设计上采用了半封闭式机库,并且在机库甲板与飞行甲板的外围设置了一层中间甲板,专门用来部署防空火炮,使航母搭载的防空火炮数量增加了不少。
  战舰的抗沉性能则主要体现在战舰的内部设计上。按照当时的情况,航母是不可能采用战列舰的防御标准的(实际上也没有必要),没办法通过增加装甲来提高防御能力。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改内部设计,做到内部最优化设计。小隔舱化设计,全新的燃料输送管道,在弹药舱与燃料库增加一定的装甲保护,采用自动喷淋灭火装置,在弹药舱安置泄压门,将电力系统(抽水机的动力源)分开布置,优化轮机舱与锅炉舱的布置。这些都是提高航母生存能力的有效办法。实际上,大连造船厂的工程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不然也难以赢得海军的合同。
  适航能力是航母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特别是在恶劣海况下能否使用战斗机,这成为了航母能否扩大作战范围的基本所在。提高适航能力一直是航母设计师的追求目标,而这也是设计上最难的地方。
  除了在改进航母的水下部分的设计之外,大连造船厂首先用上了三个新技术。一是全封闭舰艏,二是球型舰鼻,三是全动减摇副鳍。在等比例模型试验中,这三项新设计都被证明是提高航母适航能力的有效办法,而且也是代价最小的办法。
  22年年底,大连造船厂就拿出了详细设计方案,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对这种新航母的设计非常满意,只做了小范围的改动(包括将机库增高0.3米,这很重要)。随即,海军在申请到了23年的军费拨款之后,就向大连造船厂下达了订单,同时另外三家造船厂也开始建造这一种新的航母。
  “湖”级航母的首舰“兴凯湖”号的第一块钢板是在23年2月开始切割的,4月铺设第一块龙骨。整个建造进度被限制在一年之内完成,这样第一批四艘航母就可以在24年中期服役。这一时间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因为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将在42年年底服役,帝国海军可以争取到半年的领先时间!
  性能参数:标准排水量3200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尺寸:舰长265米,宽35米,吃水8.5米。飞行甲板长260米,宽33米。动力装置最大输出功率180000马力,最大航速31节,18节时的续航力达到了12000海里。武备:12座双联装120毫米高射炮,16座80毫米高射炮,24座双联装40毫米高射炮,48门20毫米机关炮。舰载机:108架(战斗机,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各36架),后期增加了12架侦察机,舰载机提高到了120架。全级一共建造24艘,成为了帝国海军在二战时最强大的航母,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
  从总体上讲,“湖”级航母的设计并没有完全满足海军的要求,但是在设计时留有大量的改进余地,因此战后,幸存下来的“湖”级航母都做了大改,安装了斜角飞行甲板,增高了机库,以满足搭载喷气式战机的要求。
  “湖”级存在的这些问题也很快得到了海军的重视。原本该级航母准备一直建造到战争结束,而正是因为这么多的问题,所以帝国海军才在战争后期下决心制造新的航母,“湖”级在建造了24艘之后就停建了。
  相对来说,“湖”级的性能实际上并不落后。整个二战期间,只有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在性能,数量上能够与“湖”级匹敌,而且“埃塞克斯”级的很多设计实际上借鉴了“湖”级。从整个战争期间的表现来看,“湖”级都无愧于帝国海军“中流砥柱”这一称号,正因为有了如此强大的航母,帝国海军才能将优势一直保持到战争后期,并且有决心发展新的航母!
  另外,“湖”级航母的一大变化是大批量生产,这也是帝国海军第一种大批量生产的航母。大批量生产的好处是,可以订购大量的部件,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流水线作业般的生产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湖”级航母能够在战争期间一共建造24艘的主要原因。
  虽然“湖”级航母没有赶上战争初期的战斗,但是其在战场上的表现是无可厚非的。在其参战之后,帝国海军的优势就无人能够动摇了,而这更成为了帝国夺取海洋控制权,击败敌人的关键性力量。
  同时期美国“埃塞克斯”级航母。标准排水量27200吨,满载排水量34880吨。尺寸:舰长265.79米,宽28.35米,平均吃水7.01米。飞行甲板长262.13米,宽29.26米。动力系统最大输出功率150000马力,最大航速32.7节,15节时续航能力15000海里。武备:第一批装备12座127毫米高平两用炮,8座40毫米高射炮,46门20毫米高射炮。后期型号逐步得到加强。舰载机:36架战斗机,18架侦察机,18架俯冲轰炸机,18架鱼雷轰炸机,1架担任联络任务的俯冲轰炸机,以及9架备用战机(战斗机,俯冲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各3架)。后期为36架战斗机,36架战斗轰炸机,15架俯冲轰炸机,15加鱼雷轰炸机,以及1架备用机,总计103架。
第一卷
帝国觉醒
第一节
海军军官
  宁波帝国海军军官学院,五百九十名穿着统一的海军军官礼服的年轻人站成了一个巨大的方阵。在他们前面,是帝国海军军官学院第一百九十二期六百名学员中的十人,他们是这六百人中的佼佼者,是这一期学员中最优秀的十人。这其中,站在顺数第三的那名身高一米八,体型挺拔,相貌坚毅的年轻人叫谈仁皓。
  一名六十岁左右的海军中将走到了谈仁皓的面前,他叫聂人凤,是帝国海军军官学院的院长,一名曾经为帝国海军征战沙场,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为帝国海军培养了上万名优秀军官的,令人尊敬,同时受到了几乎整个帝国海军军官尊重的老人,一个和蔼的老人。
  聂人凤从身后副官的手里接过了海军少尉军官的肩章,别在了谈仁皓的肩膀上,随后,由拿起了一枚暗黄色的,由纯铜制作的海狮勋章,这是专门授予那些帝国海军军官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也是未来帝国海军栋梁之才的年轻军官的。聂人凤将勋章别在了谈仁皓的胸前,然后用力的在他的胸口上拍了拍。
  “谢谢校长!”谈仁皓如同前面两名毕业学员一样,立即平举右手,掌心朝前,中指对准了眉毛,向聂人凤敬了一个标准的海军礼。
  “少尉,好好干!”聂人凤退后半步,还了一个海军礼。
  如同过去的二十年中的的每一年一样,聂人凤会亲自向每一期学员中的前十名授衔,并且给他们佩带上海狮勋章。二十年中,聂人凤已经送出去了两百名帝国海军的精英,现在,不少人已经成为了高级军官,分别在帝国海军的各大舰队,各大基地,以及各种主力战舰上担任重要职务,其中也不缺乏年轻的准将,少将军官。而已说,聂人凤已经是桃李满天下了,而今年,他将为帝国海军送去最后一批人才,明年,他就可以离开这里,离开这座在近两百年的历史中为帝国海军培养了数万名人才的军官摇篮了!
  在聂人凤为站在最后一位的雷少卿别上了海狮勋章后,五十多名学院的高级教官(军官)为其他的五百九十名学员佩带上了肩章。
  当军乐团奏响了帝国国歌《龙旗飘扬》以及帝国海军军歌《大海》的时候,两队帝国海军仪仗队升起了腾龙旗与镇海旗,这分别是帝国的国旗与海军军旗。所有人都在这个时候面向国旗,举起了他们的右手,并且在默默的唱着帝国的国歌。当乐曲声慢慢飘散,最终消失的时候,在聂人凤的带领下,数百人同时念出了他们作为帝国军人的誓言:
  “吾等甘为皇上,为帝国,为帝国疆土,为帝国臣民,为帝国海军贡献吾之生命,鲜血,汗水……”
  操场上,庄严而又肃穆,这句由誓言见证了帝国的沧桑,见证了帝国海军的兴衰荣辱。此时此刻,每一个面对着飘扬的腾龙旗的帝国海军军人都深刻的体会到,在过去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在过去的三百多年里,有多少帝国军人,帝国海军的军人默默的念着这句誓言奔赴战场,奔赴海疆,为帝国的兴旺,为帝国的繁荣,为帝国的强大而贡献出了他们的生命,鲜血与泪水。一句誓言可以被帝国军人信守千年,同样的,这句誓言也将鞭策着这六百个帝国海军的年轻军官追随他们父辈的足迹,前往茫茫大海,前去守卫帝国的每一片疆土。
  操场上安静了下来,太阳也从西面的地平线上消失了,晚霞笼罩了大地,周围的灯光亮了起来。这将是六百名帝国年轻军官在帝国海军军官学院的最后一晚,现在,他们还是同窗好友,明天,他们就将各自奔赴自己的岗位。有的人会成为战舰上的航海长,轮机长,枪炮军官等,有的人则将成为海军舰队的参谋军官,还有的人会前往海军基地。他们都已经在前几日收到了通知书。不过,有一个人却例外。
  晚会开始的时候,谈仁皓缩到了操场的边缘。他不太喜欢这种喧闹的场合,他更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呆着。回想起这三年来的军校生涯时,谈仁皓觉得好像昨天才到学院来报道一样。三年时间一晃而过,而十七岁的少年也成长为了二十岁的年轻人。对很多人来说,二十岁也许还很年轻,不过对谈仁皓来说,他已经成熟了,三年的军校生活,让他成为了一个彻底的帝国军人,一个他之前几乎没有想到过的帝国海军军官。
  “仁皓,你又在发愣了?”雷少卿端着两杯香槟酒走了过来,“是不是因为没有能够拿到缀金的勋章,心情不好?”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缀金的海事勋章是授予成绩最好的毕业军官的,每年只有一个人有机会由校长给他佩带上这样的勋章。而这些得到了缀金海狮勋章人中,有八成以上都成为了帝国海军将领!
  “哎,这能说你运气不好!”雷少卿拍了拍谈仁皓的肩膀,“不过,我相信,你是最好的,能够在经受了那么巨大的打击下还能够拿到第三名,说实话,我很羡慕你!”
  谈仁皓笑着在雷少卿的胸膛上擂了一拳。雷少卿不仅仅是他的同窗,同室校友,而且两人还是老乡,发小。三年前,两个发小一起偷偷报考了帝国海军军官学院,并且一起被录取,然后一起“离家出走”,开到了这所有着“帝国海军军官摇篮”之称的军校,并且在一个房间里度过了三年的军校生活。
  “好了,别闷闷不乐的,不然别人还都认为你失恋了呢!”雷少卿笑着把住了谈仁皓的肩膀,“听说,今天杭州护士学校的毕业生将来参加晚会,说不定,你能遇到上次那个小妞呢!”
  “谁?”谈仁皓有点不解的看了好友一眼。
  “你忘记了?那个在医院里照顾了你一个月的护士啊!”雷少卿接着解释了一句,“听说,她是护士学院的,你住院的时候,她正好在那家医院里实习,也是今年毕业。你小子就别装蒜了,你想什么我还不知道?如果不是遇到她的话,你能在医院里躺上一个月?”
  谈仁皓尴尬的笑了起来,现在他才想起,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竟然没有询问对方的姓名!
  两人一路跟认识的校友打招呼,一路朝着会场中心走去。那里是一个大的舞场,而且放着酒水与食物的餐桌就摆在舞场的旁边。帝国海军宴会都有点类欧风格,而不是帝国陆军所采用的本土风格,这与帝国海军的历史,以及帝国海军的性质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对了,你收到通知书了吗?”两人来到了餐桌旁,雷少卿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了一块蛋糕,为了准备下午的毕业典礼,他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去理发,刮胡子,以及装扮自己,连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不过,这恐怕更多的是为了晚上的活动吧。
  “没有,不过也许就这几天会到吧!”谈仁皓摇了摇头,看到今年的毕业状元范佩昆与榜眼姜仲民正在向他看来,谈仁皓就朝他们笑着点了点头。
  “不用对他们那么客气,至少,他们不会把我俩看着同一类人的!”雷少卿显然对那两人并不满。原因很简单,范佩昆与姜仲民都是帝国海军世家的子弟,而谈仁皓与雷少卿是平民出身,光是身世上的差距就足以让这两种不同的帝国海军军官分成两大派别了,而这也正是帝国海军内部的一大特点。“如果你要补报志愿的话,想好去哪了吗?”
  谈仁皓摇了摇头。在填报毕业后的去向志愿时,谈仁皓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而按照帝国海军的规矩,他还有一次机会,当然这只能够从别人剩下的职位中挑选一个,而不是根据毕业成绩来确定挑选职位的顺序。
  “要不,你跟我一起到西南舰队去吧。虽然西南舰队是一支地方舰队,但是我三叔,你也认识的,他现在就在那边当作战参谋,过去了,也有人照应,至少要比去别的地方好。”雷少卿又拿起了一块松子仁饼干,看样子,他早就饿坏了。
  “我会考虑的,只是我现在自己都不知道该去哪!”谈仁皓长叹了口气,“好了,别说这些没意思的事,你什么时候出发?”
  “明天一早,不过不需要你来送我了!”
  这时候,突然会场上热闹了起来,开始还三五成群,各自为阵的新军官们都朝会场的西面涌了过去。
  “来了,仁皓,今天晚上的主角来了!”雷少卿立即放下了手上的半截饼干,擦掉了嘴上的渣子后,也跟着人群朝那群护士跑了过去。
  谈仁皓笑着摇了摇头,在他笑去追上雷少卿的时候,一名上士军官走了过来,谈仁皓一眼就看了出来,他是校长聂人凤将军的勤务兵。
第二节
潜规则(上)
  聂人凤将军的办公室很宽敞,装修却很普通,里面的各种装饰物品无一例外的都是与军队,军人有关的。包括橱柜里的十多个奖杯,几十面奖章;挂在墙上的一把佩刀;放在门边衣帽架旁边的“太湖”号战列舰模型(聂人凤曾是该舰的舰长,后来他在担任舰队司令官的时候,这艘战舰是他的旗舰);还有进门左手边那排书架上的十多幅肖像画与照片,全是聂家十多代里涌现的帝国海军将领!
  “帝国海军少尉谈仁皓前来报道!”谈仁皓的声音不算大,不过却很洪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