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861

  “中佐大人,你看那边是什么?”正当机群高速前进的时候,一名眼尖的飞行员已经发现了希望天空中突然出现的大量“流星”。
  “大概是流星吧,没什么好希奇的!”信平嘴上说着不信,但是心里却有点担忧,按照民间的传说,流星出现的时候,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这让有点迷信的他对这次的行动的担心又加深了一点。
  而这场不在流星预报表之内的奇特“流星雨”也被处于该战区附近的很多人看到了。与以往的流星雨不一样,这次的“流星雨”是越下越多,三分钟之后,几乎将正个夜空都照亮了。
  做在“金刚”号防空驱逐舰雷达操作台前的古木俊并没有那么好的福气,他根本就没有机会到舰桥上去观看这擦痕能够“流星雨”,只能够借着更先进的方法侧另外一个方面体会着这场“流星雨”带来的滋味了。
  “报告,雷达失去作用,雷达失灵……”在几个波段中切换了一遍之后,雷达显示屏幕上的糟糕情况一点都没有改变,古木俊已经确认,雷达受到干扰了。
  “什么?雷达出故障?”舰长听到这个报告之后,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能够2000小时不出问题的雷达,怎么会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出现问题呢。
  “我们受到了干扰,干扰源在近太空,应该……应该是那些导弹!”古木擦了下额头上的汗水。他开始一直在跟踪着那些中国的中程弹道导弹,但是在雷达失去作用之前,飞行在最前面的十多枚导弹突然消失,然后雷达无法正常探测空中目标,而这时候,那场“流星雨”也出现了。只是古木没有办法看到这场奇特的“流星雨”,所以无法将它联系起来考虑。
  “八嘎!一定是支那人的那些导弹,一定是他们的导弹在搞鬼!”舰长终于反应了过来,“快启动红外探测装置,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导弹!”
  虽然“金刚”级驱逐舰是日本按照美国的“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仿造的,但是上面出了SDY-1C雷达系统是美国货之外,别的很多电子设备都是日本自行研制的,另外还加装了很多美国“伯克”级上所没有的探测设备,而这种能够探测到外太空目标的长红外系统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备用的红外探测系统被迅速启动了,但是天空中燃烧着的那么多“流星”绝对不是只绕着给人观赏的,不然这朵烟花的价格就贵得离奇了。
  “红外探测系统没办法正常工作,受到严重的背景干扰!”一名负责操作红外探测设备士官的声音比古木开始还要颤抖。
  “什么……”舰长犹豫了,一时想不到还有什么探测办法。
  而这个情况同时也被另外舰艇上的指挥官察觉了,舰队中所有的日本人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般,更像是洪水快要到达时,堤坝上的那些蚂蚁一般,绝望而又急躁。虽然日本防空导弹驱逐舰上的TMD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强大的,但是在失去了探测系统的支持后,就如同盲人手中的弓箭一样,即使威力再大,也不能威胁任何人了。
第六章
东方天空
  霍坤看着眼前的战机平显仪,感觉到自己的手上已经冒出了一层汗水,即使坐舱中的空调在全速运转,他仍然感觉到有点透不过气来。
  作为一名年龄只有二十三岁的中国人,霍坤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是一名天之娇子,是绝大部分年轻人梦想成为的飞行员,而且是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是最有可能当上王牌的防空大队的飞行员。
  在飞行员中,霍坤却并没有那么的幸运了,因为他比别人晚了一步,这让他有点狠自己怎么没有早两年从娘胎里爬出来。当霍坤从培训大队出来的时候,台海战争即将爆发,而等他熟悉了比空军学院中先进得多的Su-27战斗机的时候,台湾空军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在这之前的作战行动中,他更多的时间是在学习怎么进行大机群空战,怎么熟练大编队飞行以及怎么规避地面防空力量。而到现在,他的击坠记录还是零,是他们大队中少有的“光板”飞行员。
  而作为千百个“菜鸟”飞行员中的一名,霍坤又是相当幸运的,因为他所在的大队已经是空军中战果最多的一个大队了,甚至拿到世界范围来讲,他们大队也已经相当的出名了。可以说,台海一战不但打响了中国空军的名声,也顺带让这个产生了15名望百,3名双料王牌,并且有二战之后击坠数量最高的王牌——杜冰峰大校(才被晋升,已经是大队长)作为领头羊。而在这么一个强大的集体中,霍坤能够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经验,而其从一只雏鹰成长为羽翼丰满的雄鹰所用的时间也将更短,即使平时被那些空中“老油条”们教训得体无完肤,霍坤仍然觉得自己非常的幸运。
  最为幸运的是,霍坤一进大队,就做了杜冰峰大队长的僚机,虽然他只是三机战术中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但是能够与第一王牌杜冰峰大校搭档合作,恐怕就算那些“老油条”们也不会在意被分到个什么角色吧!
  在这次的行动中,杜冰峰率领的这个大队的任务就是迎战为日本舰队护航的战斗机,为后面紧跟着的攻击机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出来。也许,从这次行动的作战方式上来看,很有点像二战中日本与美国航母舰队在太平洋上的那几次战斗。虽然行动的方式很相似,但是其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在交战方式上。从越南战争中,美国开始普及中程空空导弹,到海湾战争,中程空空导弹已经取代了格斗导弹作为空战核心武器的地位。随后,在另外几场强度并不高的局部战争中,中、远程空空导弹已经成为了空战中最重要的武器,其击落数量以及超过了总数量的80%。而随着导弹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空战几乎到了一击毙命的地步,一般的飞行员在双方的第一轮交战中已经成为了那些王牌战机上的击坠标志。而作为战斗机的操作员,在无人战斗机得到普及之前,他们的主要任务已经不再如同过去的那些“骑士”般的飞行员一样,需要有高超的个人技术,而是更注重整体的配合,以及对电子技术,远程空战等系统工程方面的能力了。
  其次就是在空战战场的性质上。二战中的舰队攻防战中,拦截战斗机与舰队本身的防空火力并没有多少配合,而且还是相互冲突的,其中就不有不少的拦截战斗机是被自己舰队的防空火力给打下来的。而在现代化的海战中,虽然空中力量仍然是主力,但是舰队本身的防空火力,特别是远程防空网已经与防空战斗机本身严密的结合了起来。其实这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得以实现的,但是在真正的操作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而最为主要的是,这次双方都没有航母,所有参加进攻的战斗机都是以后方的空军基地为依托的,所以,这让空战变得稍微简单了点,也更加的直接了。交战地点几乎位于双方航程的中点上,即使使用的都是重型战斗机,都有很大的航程,但是当双方交手之后,机内携带的燃料已经不会给他们太多格斗的机会,胜败也就在第一波的攻击中。而在双方战斗机之间的决斗结束之后,谁也没有多余的力量投入另外的防空战斗机,因为基地确实是太远了,基地中能够容纳的战斗机数量也是有限的。因此,这场战斗的天平已经开始向中国这一方倾斜了。
  比起地面战来,空战更加注重的是主动权,是看谁先发动攻击,而不是防御的一方占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空军更具有攻击性,本身就是攻击性为主的军种的最大原因,如果要让空军进行防御,那么吃亏的永远是没有掌握主动权的那一方。
  这场空战一开始,双方也严格的遵从了这个最基本的原理,都想抢先发动第一轮攻击。但是设想永远只是设想,要想将计划变成事实,还需要物资作为基础。而在现代化的空战中,更看重的是武器装备的质量,用只有格斗导弹的战机部队,是永远无法战胜那些拥有中、远距离空空导弹的战机的。而在双方的这一轮交手之中,这个物资基础显得更加的重要。
  作为放手的一方,日本战斗机群知道自己已经处于了天然的劣势中,所以更加渴望在空战这方面取得主动权。而这从他们派出的都是F-15J重型战斗机,以及加速前进上就能够看得出来,他们已经在尽量的争取战斗的主动权了。
  而那些负责夺取战场制空权的中国战斗机是绝对不想让日本人的努力变成现实的。这次派出的三个大队,168架Su-27战斗机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战机上13个外挂点中,除了三个副油箱与翼尖上的两个电子干扰吊舱外,别的都挂上了空空导弹。其中在机翼的2A、B两个挂架上是用三联装形式携带的6枚AA-12E导弹,进气道下的两个挂架上是AA-12,机翼最外侧的挂架下是两枚AA-11S型格斗导弹,靠着的两个挂架下就是最后的两枚AA-12了。如果不是AA-12E没了库存的话,他们肯定会把所有的AA-12都换成射程更远的AA-12E了。
  而从这次双方的战机型号,以及所携带的武器上来看,似乎是在完成冷战时美苏从没有进行过的交手。只是这次交手双方不是美国与苏联的继承人俄罗斯了,而是日本与中国。所以,这场空战在还未爆发的时候,就吸引了全世界所有兵器迷的眼球,在他们看来,F-12与Su-27这两种代表着冷战对抗最颠峰时期最先进的战斗机,终于在冷战结束近20年之后,可以在另外一个战场上来一次正面的决斗,比出个高下来了。但是,日本使用的F-15J与中国空军的F-11从本质上来讲,已经在它们的原形上变化了很多。
  日本的F-15J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出了飞机的壳体以及动力系统外,整架飞机的电子、雷达等子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连使用的武器都是日本自己生产的,即使那些导弹的身上能够看到美系武器的影子,但是其核心技术是日本独立开发的。而中国空军的F-11虽然是从Su-27上发展而来的,外界也将这种战斗机当做了中国自己生产的Su-27,但是其电子设备也基本上换成了中国自己的产品,至少都已经对原有的设备进行了重大的改进。所以,这场空战的主力武器中,也还带着中日两国的最高航空与电子技术的因素。
  空战是在2008年4月15日的北京时间凌晨3点半开始的,下面的内容摘自霍坤空军元帅的回忆录:
  “3点10分的时候,杜大队发出了加速的命令。当时我跟在大队长后面两公里处,作为新的三机编队的掩护副僚机,负责给前面的长机以及主僚机提供掩护,并且接受他们的指挥发射导弹。我们只用了1分钟,准确的说是56秒就把速度从0.9马赫的巡航速度提高到了2.1马赫,副油箱也丢掉了。这个数字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当时感受着发动机被开到最大功率上发出的那种震动,心里才叫激动啊,因为我们能够马上与敌人战斗了,我也想象着第一颗红五星被涂到机身上的那种感觉……
  “3点15分的时候,我们接受了由后面预警机发来的目标参数。到这时候,我们仍然没有打开战机的火控雷达。当时二炮的中程导弹已经对战区上空进行了全频段干扰,不管是日本人的,还是我们的战机雷达都无法正常工作。其实我也一直在怀疑那些预警机是怎么发现目标的,当时想不清楚,都后来才知道是才装备的一种秘密武器……
  “接受目标数据大概用了2分钟,3架预警指挥机给168架战斗机提供情报支持,这个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比我们演练中用的时间都要短。当然,这些技术性的问题,作为我的爱好,我一直很关心,当时也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次的速度提高了这么多,后来才知道,是我们的‘北斗2’代指挥系统的功劳,可以说,这种新的指挥系统,是我们能够以不占优势的力量击败日本战斗机的第一个功臣……
  “3点18分,我们做好了发射导弹的准备,杜大队也发出了进攻命令。168架战斗机发射了1008枚导弹。那场景之壮观啊,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那天心里的激动。上千道闪动着红色光芒的白线冲出机群,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的醒目……
  “我们当时距离日本机群还有120公里,正好在AA-12E的最大射程上。当时我很怀疑在这种极限射程上,我们的攻击会落空,只要日本机群马上掉头,那这批导弹就算是白费了。但是杜大队的经验是不容我去怀疑的,在有他的战斗中,几乎就没有出过错!
  “发射完导弹后,我们开始减速,以减慢与日本战绩的接近速度。日本人用的AIM-120或者是AIM-2导弹的射程只有80公里,我们必须要为第一批导弹留出引导时间,并且让日本人没有多少时间引导他们的导弹。
  “数据是从后方的预警机上接受的,我们只负责中段引导工作。这段过程是很无聊的,大部分的工作都由计算机在负责,我们的任务就是盯着计算机,预防可能出现的错误。虽然大家都很小心,精神都高度集中。但是问题还是无法避免的,记得当时中队里另外一个小队就有架F-11的电子系统出了故障,最后不得不放弃了他发射的那6枚导弹的引导工作,算是浪费了6枚导弹……
  “40秒后,我们与日本机群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80公里,这时候,杜大队马上就发出了新的命令,让我们把另外的4枚AA-12都发射了出去。对于射程能够达到100公里的AA-12来说,80公里的距离已经太短了,即使那些日本的战斗机这时候掉头逃跑,也来不及了。
  “同时,我也知道,日本战斗机也发射了导弹,他们绝对不会让双方之间的距离再接近20公里,在AIM-120或者AIM-2导弹的最佳射程内发动攻击。同时,我们的引导工作也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当时的电子系统还不够先进,即使都是我们国家最好的技术,一架F-11也只能够同时引导6枚导弹,所以,第二批导弹都采用了惯性中程制导模式,我们的所有注意力都用到了对第一轮导弹的引导上……
  “再过了10秒钟,我们结束了引导工作。此时第一轮导弹距离日本机群只有20公里了,AA-12E已经能够使用自身的火控雷达进行攻击。而我们也必须得‘逃命’了,此时我们的第二批导弹距离日本机群还有60公里,日本的导弹与我们的距离肯定也差不多了。
  “整个编队转弯之花了10秒钟,这已经是很难得的成绩了,而这又让日本人的导弹接近了15公里。然后,我们开始集体加速,准备要逃过这一轮导弹攻击。当时我还没有实际的空战经验,对中、远距离空战的意识还停留在课堂的理论上,当然,我也拼命的压着油门,希望能够飞快一点,全大队的人几乎都是这么做的……
  “因为少了导弹产生的阻力,这次我们只花了45秒钟就加速到了2马赫,而当我们提高到最大速度的时候,导弹告警机已经叫了起来。在那最危险的十秒钟内,我都不知道我干了些什么,只是拼命的压着油门,跟随在大对仗的后面拼命的逃跑着。也许我算是很幸运的吧,当我们逃出了日本导弹的最大攻击距离的时候,我还能够在天空自由的飞翔,但是却有15名战友无法再继续下面的战斗了……
  “我们重新完成编队之后,在大队长的带领下,又杀了回去,这之前,已经将跳伞飞行员的坐标传给了后面的营救部队,而我们也收到了前两批导弹的攻击报告。我们的成绩非常不错,日本人的伤亡比我们大多了,仅仅能够确认被击落的日机就超过了89架……
  “虽然我们在第一轮的空战中,因为进行了两次导弹攻击,并且取得了提前进攻的优势,让我们能够以优势兵力迎战剩余的日机,但是当我们用光了所有的中程导弹之后,我们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现在每架战机只有2枚格斗导弹,而日本的F-15J是能够携带4枚格斗导弹的……
  “因为在这之前,我只在‘空军训练联队’(中国的‘TOPGUN’部队,专门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的格斗能力,但是在远程武器被大量使用,且占据了支配地位之后,空军飞行员的格斗训练量已经大大的减少,一年由20个小时减少到了10个小时)进行过10个小时的格斗训练,所以我对即将到来的残酷的格斗没有一点的心理准备。所以,我只希望日本那些F-15J将本来用于携带AIM-9导弹的挂架都装的是AIM-120,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取得胜利……
  “当我们经过一分钟的奔袭,与日本战斗机群进入目视空战的时候,我的希望也破灭了,那些按照标准配置携带导弹的F-15J的火力比我们强大得多,而且都是用的AIM-3与AIM-9X格斗导弹,比我们使用的‘霹雳’11(AA-11S的国内代号)一点都不落后。而且日本飞行员也都使用上了头盔瞄准仪,让双方之间的格斗必须要依靠飞行员的技术了……
  “在以往的空战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是双机编队,一架主机,一架僚机。而在台海战争中,杜大队首先对老旧的空战编队进行了改进,将双机发展成了三机。在进行攻击的时候,两架战斗机负责攻击,一架负责掩护;而遇到危险的时候,两架负责掩护,一架负责继续攻击。这能够让我们的攻击持续不停,同时攻击时的力量也更加强大了,防御时也能够有效的对付各个方向的威胁。从现在的空战发展来看,可以说由杜大队第一个使用的这种多机空战模式已经成为了主要的空战编队,杜大队也算是开创了一个新的空战时代……
  “在飞行学院的时候,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双机编队,我是到了大队之后,才开始熟悉这种三机编队,而当时也是我参加的第一次空战,所以我被分到了副僚机的位置,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负责掩护大队长与主僚机的后方,这让我有机会观察到整场空战,并且也收到了我的第一个格斗战果……
  “交战的空域距离日本舰队只有100公里不到,正好在他们舰队远程防空网的边上。这时候,跟在我们后方的攻击机群也在准备发射反舰导弹了,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后退,必须要将那些日本战机打回去。而日本人也绝对不想看到成千上万的导弹打向他们的舰队,所以空战进行得非常的激烈,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当时双方就如同杀红眼的仇人一样,都不会后退一步……
  “我方参加空战的有143架战斗机,出了被击落的十多架外,还有十多架因为故障退出了战斗。而日本方面参加空战的战斗机是71架,我们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火力上,双方几乎是旗鼓相当的……
  “空战开始后,杜大队就率领我们两架僚机飞在最前面,我们也是最先进入格斗的小队。而我,也是从这次的空战中知道了杜大队为什么能够成为第一王牌,为什么能够率领大家取得连续不断的胜利的原因了……
  “我们错过了第一批的20架日本战机,将它们留给了后面的队友,大队长带领我们直接杀进了,当我们与第三批的日本战斗机迎头相遇的时候,大队长带领我们开始减速,并且发动了第一次攻击……
  “我们小队的第一个目标是一架机头上涂着朵黑色樱花的F-15J,从对方的涂装上来看,应该是日本战斗机联队长的坐机。而杜大队选择这个目标,显然是擒贼先擒王,只要将他们的联队长干掉,那么日本人的士气肯定将受到严重的打击,无法安心的空战了……
  “空战从5000米的高度开始,对方显然也已经看到了杜大队坐机上的19个红五星,知道自己遇上了世界(现存)头号王牌,而他的技术也非常过硬,并没有马上就被大队长逮住尾巴。在大队长即将进入导弹5公里不可逃逸的射程时,对方做了一个漂亮的下筋斗,高度降低到了2000米,并且加速向日本舰队的方向逃跑。大队长并没有降低高度追上去,而是进行了一次漂亮的导弹跨射,即使距离远了点,但是对于‘霹雳’11能够达到20公里的射程来说,也已经足够了……
  “对方在发现已经被导弹跟上之后,开始了大过载机动,并且释放了红外干扰弹。但是在开始的机动中,它已经损失了太多的能量,并且被导弹从后上方进行攻击,如果是一般的飞行员,恐怕做再多的机动都无法逃避被击落的宿命了。但是这架F-15J在下降到20高度,并且做了一个非常危险的9G跃升加180度小半径转弯之后,成功的摆脱了导弹……
  “这时候,我们3机编队的威力就表现了出来。如果是两机编队的话,这时候是无法马上再发动一次攻击的,但是我们却能够!在那架F-15J在其僚机的保护下准备爬升积蓄能量的时候,驾驶主僚机的孙成海上尉成功的占据了一个有利位置,并且在最佳时刻发射了一枚导弹……
  “这次,那架F-15J在能量没有积蓄好时受到攻击,已经是回天无力了,导弹几乎直接钻进了发动机,爆炸的火球照亮了整片天空,上面的飞行员即使能够弹射出来,也会被横飞的破片打成蜂窝。而大队长也成功的绕到了对方僚机的后方,将那架已经惊慌失措的僚机向我这个方向赶了过来……
  “这次,我没有手软,在大队长的坐机离开导弹攻击范围的那一瞬间,我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从导弹发射到的导弹击中目标,大概经过了十秒钟,但是我觉得好象就一瞬间一样。当我还在为按下导弹发射按钮而激动的时候,那架F-15J已经被炸掉了只翅膀,里面的飞行员也被弹射了出来,而我,也为自己的战机加上了第二颗红星……
  “当我们回过头来,赶回到主战场空域的时候,空战已经接近了尾声。显然孙成海干掉的是一架联队长的坐机,日本机群在失去了统一指挥之后,根本就无法与我们的三机编队进行对抗,被杀得落花流水。除了在最后方没敢上来参与战斗的那十多架F-15J外,我们没有放过一架F-15J,并且将这片海域的制空权捞捞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这时候,后方蹒跚着赶来的攻击机群也开始在我们的下方发射导弹,我们成功的完成了祖国交托给我们的任务……”
  虽然从这位后来成为共和国新世纪中第一位空军元帅的回忆录中,我们无法感觉到当时空战的激烈与紧张程度,但是从战后的一些统计数据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这场震惊了世界,也成为了后来数年众多军事爱好者谈论的焦点,空军研究员讨论重点的空战有多么的激烈与庞大。
  在这场空战中,只计算双方为夺取制空权而投入的战斗机数量就超过了300架,其中中国方面投入了3个大队的165架战斗机(本是168架,但是有3加因为设备故障,在半路退出了战斗),日本投入了2个战斗机联队与2个战斗机中队的160架战斗机。而从损失方面来看,日本被击落127架,重伤报废21架,几乎没有1架能够完好的回到基地。而中国也损失了32架战斗机,其中11架成功的回到了机场,只是最后失去了修复的价值。大部分被击落的日本飞行员都成功的弹射了出去,但是最后出了两人外,都成了中国的俘虏或者成了鲨鱼的点心。而中国方面,21名被击落的飞行员,只有1人因为重伤不治,其余20人最后都再次回到了战场上。
  这场空战的意义并不只是战术的,不仅仅是让中国的攻击机群能够顺利的,毫无的发动攻击。它对世界空军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三机编队的影响,有了这次用血买来的教训,日本空军(随即由空中自卫队改编而来)第一个跟随中国空军开始改变战术系统,将双机编队发展成了三机,甚至四机、五机编队。而在后面十多年中,三机编队已经成了空中格斗的绝对主力,另外也为四机,五机等更大规模空战编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空军的武器发展开始走上了一条暂时看来有用,但是却非常极端的方向。这次空战中,中日双方的战机数量几乎是持平的,而且两种战机的性能也是伯仲之间,根本就不存在硬件差距。而日本飞行员的素质也绝对不会比中国飞行员落后,即使中国有像杜冰峰这样的超级王牌,但是少数的王牌并不能够对战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结果几乎是一边倒的关键就在双方使用的武器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要具体的说,就是双方手中的“矛”的长短不一样,导致一方能够率先发动攻击,而让另外一方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最后导致了空战结果倾向了拥有更长的“矛”的那一方。而这个结果,也几乎让全世界的空军开始寻求更,长的“矛”,发展超远程空空导弹已经成了所有空军重点研究的方向。而在这之后,射程超过100公里的中程空空导弹已经非常常见,连射程在150公里以上的远程空空导弹也开始普及,而受到血的教训的日本人,还是开发射程超过300公里,甚至达到1000公里的“超级”空空导弹。只是,这并没有形成永远的潮流,当另外一次血的教训降临在这些极端的人身上的时候,才证明这条路是错误的!
  当空战刚刚结束的时候,中国的全方位,超饱和攻击也正式开始了。
第七章
饱和攻击
  海洋上的夜空是非常漂亮的,特别是在无云或者少云的夜晚,这里的星星比起大城市来,要明亮了很多。如果是飞行在数千米的高空,那景色就更为美丽,甚至能让看到的人留连忘返。而这时候的赵隼鹰却没有一点心情去看那美丽的景色,甚至连抬下头的心情都没有。
  空战已经开始了,即使他们无法从雷达屏幕上看到空战的场面,也无法从通信系统中了解到空战的情况,但是前方夜空中不时闪过的爆炸火光却燎人心神,让这些本也是战斗机飞行员的天之娇子们心里如同有只猫在抓一样。
  速度已经不能再提高了,如果他们还想回到基地的话,现在就不能开加力。他们是无法指望空中加油机为他们服务的,那些在空战中消耗了大量燃料的战斗机才是它们援助的对象。所以,赵隼鹰他们只能够按照最大的巡航速度前进,贴在海面上,在这阻力最大的低空挣扎着,希望能够更快一点。
  “全体准备攻击!1分钟后开始!”
  正在赵隼鹰有点为这次分配到的任务烦闷的时候,大队长及时的下达了攻击开始的命令。赵隼鹰不再想前方那些战斗机飞行员的坐机上又会被涂上多少颗红星,迅速的做起了发射准备来。
  目标参数是由后面的指挥机提供的,每架战机携带的4枚导弹都分到了4个目标,攻击是交叉进行,以避免任何一架战斗机无法引导后,还能够保证每个目标将受到足够多的导弹照顾。
  赵隼鹰带领的这个中队是第一批发动攻击的,他们的目标不是运输船只,而是日本护航舰队中心的那两艘防空能力最强的“金刚”级驱逐舰,以及那艘“大隅”级直升机航母。这让赵隼鹰的心理稍微平衡了点,打不了空战,至少还能够打击日本舰队,总比后面那些只能打击运输船只的好多了吧!
  作为日本上一代“九·十”舰队核心的“金刚”级驱逐舰大家已经太了解了,就不多做介绍了。而这“大隅”级直升机航母却是大有来头。日本人并不把“大隅”级称为直升机航母,而是叫着“直升机载机驱逐舰”,而将一艘满载排水量近两万吨的大型舰艇叫着驱逐舰,这本身就是一个荒谬的笑话,二战中,很多重型巡洋舰都没有这么大的排水量呢!而且作为驱逐舰,“大隅”级却没有那些相应的武备,没有反舰导弹,没有远程防空导弹,也没有鱼雷,火炮等,它依靠的只是搭载的十几架直升机。而这样的军舰,在别的海军,都已经被叫做了航母,即使是现在还无法携带固定翼战斗机,也应该算是直升机航母了。而在日本新的“十·十”舰队中,“大隅”级航母已经取代了“金刚”以及更先进的“金刚2”级驱逐舰的核心地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旗舰,担负着对整个舰队的指挥,以及舰队绝大部分的反潜作战任务。这次的战争行动也不例外,两艘“大隅”级分别成为了两支舰队的旗舰!
  赵隼鹰对这些舰艇资料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现在根本就不用思考怎么来对付这三艘最重要的舰艇,而各种发射前需要完成的工作,也让他没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
  距离日本舰队还有150公里,即使导弹以低-低-低的飞行剖面发动攻击,也已经足够了。通过传过来的战术地图,赵隼鹰熟练而又迅速的为导弹标定着攻击路线。ANSF虽然可以发射后不用管,自主攻击,但是要想在这么多大型运输船中间找到那三艘个头并不算大的护航舰艇,并且准确的发动攻击,自主攻击模式就不太实用了。所以,必须要由后方的飞行员选择好巡航线路,并且一直进行中段引导,直到导弹最后锁定了目标,他们才能够结束工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