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861

  欧洲巩固滩头阵地花了整整4天的时间,而在这4天中,欧洲也加紧向马岛输送更多的部队与装备。也正是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欧洲联合部队才在滩头阵地上聚集了12000人的部队,以及他们所需要的武器装备。当然在这段时间内,欧洲军队也巩固了滩头阵地,出了空中的争夺依然激烈之外,阿根廷军队都已经退到了自己的防线上,准备着新一轮的战斗!
  此时,阿根廷军队也在距离欧洲登陆场大概5公里的地方修建好了第一道防线,同时有5万多军队在这一地区完成了集结。因为欧洲地面部队现在缺乏远程火力,所以无法对这些阿根廷的阵地进行打击。同时,因为阿根廷空军加强了空中力量,所以欧洲空军要想夺取制空权显得更为艰难了。
  这4天中,战斗主要是在空中进行的。而随着第一批J-14战斗机到达阿根廷,欧洲的空中部队也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胁!
  J-14是一款非常典型的高空高速歼击机,其原形是非常有名的Mig-31,也就是俄罗斯那种非常出名的高空高速截击机。中国空军是在台湾战争之后,才感受到要打击对方的战略性飞机缺乏力量,特别是在对付对方的空中指挥机,加油机,以及战略运输机的时候,一般的战斗机是很难起到突击作用的。所以,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突破对方的空中防线,用最快的速度打击对方的那些高价值的空中目标。因此在台湾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加快了J-14的研制进度,并且充分利用了与欧洲以及俄罗斯的军事合作关系,很快就确定了这种战斗机的性能,以及设计指标。
  接着爆发的几次战斗,都严重的暴露出了中国空军缺乏快速的空中打击能力,特别是对敌人空中防线后方的突击能力。所以,J-14的研制进度一直在加快,而在有厚实的先期研制基础的条件下,J-14也在2009年的上半年正式定型了。
  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试飞,以及电脑模拟实验之后,J-14顺利的通过了空军的审核,作为中国空军的一种特殊战机,开始装备中国解放军空军。当然,解放军空军还没有那么快能够拿到这种先进的战机,第一批出厂的战机就被送到了阿根廷来。当然,这种战机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据后来阿根廷透露,卖一架J-14的价格,都够买好几架J-10了!
  J-14采用了全钛合金结构,在主要的受热点,及机翼的前缘,进气道口,前机身的上下蒙皮都是用的钛合金材料。虽然,大量的使用钛合金,让这种战机的价格难以降下来,但是这却让J-14能够在25000米的高度达到3.3马赫的飞行速度!在实验中,其最大升限甚至达到了33000米,而在这一高度上,其最大速度能够达到3.8马赫左右!当然,这种全重超过了45吨的战斗机并不适合空中格斗,只能够充当导弹的携带战机,利用高度与速度的优势突破对方的空中防线,然后对处于对方战线后方的空中高价值目标进行打击。为了保证良好的气动性能,J-14携带的4枚导弹都是内置的,当然,要发射导弹,就必须要将速度降低到2马赫以下!而为了保证能够突破对方的空中防线,J-14最多能够携带24吨的燃料,其载油率超过了50%,其最大航程达到了7500公里,即使以3.5马赫的速度冲刺,也能够持续飞行1200公里以上,保证能够在突破对方的空中防线,完成打击任务之后,还能够用足够的速度返航。因为采用了内部携带弹药的方式,所以J-14也做了一些隐身设计,只是这种外型上的隐身是非常有限的,在技术上,还无法与美国的F/A-22相提并论。
  从综合性能上来看,J-14是非常先进的,即使只使用普通的中程空空导弹,也能够对对方的空中指挥机,加油机,运输机,以及轰炸机构成巨大的威胁。而当J-14装备上专门为其研制的远程空空导弹之后,这种能力就体现得更明显了!
  从使用上来看,J-14的用途是很单一的,而在中国的装备中,J-14的装备数量从来就没有超过100架,这也能看出其单一性所带来的局限。因为过大的重量,让其无法进行空中格斗。而它最有力的武器就是高度与速度,完全依靠高度与速度来突破对方的防线。而其30000米以上的飞行高度,3.5马赫以上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现在所有防空系统的拦截范围,即使是新式的战斗机,也能难对付这种走高走快的歼击机!当然,随着后面的发展,这种走极端的战机也逐渐发展成了一种战术轰炸机,虽然携带的弹药不可能很多,但是这种几乎无法有效拦截的战术轰炸机,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舰队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只是,现在阿根廷拿到这些战机之后,是不可能将其作为战术轰炸机使用的,仅仅将其作为一种高空歼击机,用来对付在远海活动的欧洲舰队的空中指挥机,以及加油机这类高价值的目标!
  当然,要想熟练的掌握与使用这种战机,阿根廷空军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也只是让中国的飞行员在驾驶这种战机作战。另外,因为阿根廷只采购了12架,所以J-14在战场上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只能对欧洲联合舰队起到干扰的作用,让欧洲人不能顺利的展开地面行动,而要彻底的改变战场上的局面,这还远远不够!
  在J-14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中,就有一架法国的E-2F空中指挥机成了其牺牲品。当法国人发现来袭的战机时,都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是没有任何一种战机能够飞得那么高,飞得那么快的!开始还有人认为是雷达出现了问题,但是当那架在前方支持空中战斗的E-2F被打得凌空开花的时候,法国人知道这不是雷达出现问题了,而是出现了新的对手!
  很快,法国就证实这正是中国研制的J-14歼击机!当然,法国外交部门也通过外交渠道向中国发表了抗议,因为中国是承诺过不向阿根廷出售先进武器装备的。当然,因为J-14全是依靠中国自己的技术开发出来的,所以法国的抗议也起不到多少效果。作为一种战斗机,J-14的综合性能并不是很先进,甚至不是EF2000这类战机的对手!可以说,中国这时候耍了一次文字游戏,把一种敏感的武器装备卖给了阿根廷,而给欧洲联合部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欧洲联合部队原本计划在滩头阵地巩固后开展的进攻行动,在出现了新的空中威胁的情况下,被迫取消了!因为舰队的空中指挥机已经不敢靠近马岛,以对在马岛上空作战的战机提供支持。所以,欧洲联合部队现在只能够在马岛上保持有限的空中作战力量,用来维持战场上空的制空权还算够了,但是要向对阿根廷的地面部队进行空中打击,却显得捉襟见肘。而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本来就没有多少重装备的欧洲地面部队,是很难在战斗中占据优势的!
  就在双方都准备了4天之后,空中力量对比出现改变的情况下,已经准备就绪的阿根廷地面部队,以及攻击机部队展开了疯狂的反击!
  首先发动冲击的是两个旅的地面部队。这都是阿根廷的装甲旅,装备有从中国进口的主战坦克,但是数量非常有限,因为要将这些大家伙运到马岛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多的还是69Ⅲ式水陆两栖坦克。虽然,这种坦克的火力并不很强大,而且装甲防护也不是很好,但是他们的对手,欧洲的那些地面部队就只有一些“武士”步兵战车,以及“挑战者”,“勒克莱尔”坦克。所以,阿根廷地面部队在火力与装甲上都占有优势,特别是他们装备的100多辆中国的98式主战坦克,实战已经证明这种坦克的性能非常优异,比起欧洲那些坦克并不差,甚至因为更耐用,更能适应恶劣条件下的战斗,而更受军人的欢迎!
  随着地面部队的行动,阿根廷空军也开始全力出击了。在J-14让欧洲联合舰队的空中指挥机不敢到前线来指挥战斗的情况下,阿根廷战机已经在信息取得方面占据了优势,特别是在J-14的掩护下,阿根廷的YJ-11已经能够前进到马岛西面指挥战斗了。这一来,通过在信息方面取得的优势,阿根廷空军尽量利用远战来消耗欧洲战机,而弥补了在性能上的差距。空战的优势已经逐渐向阿根廷这边转移了。
  在战场迫切的要求下,欧洲联合舰队被迫向马岛靠近,并且派遣了以意大利的“加里波第”号航母,以及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母为核心的先遣舰队,到马岛附近实行对地支援,以及协助空战的任务!
  其实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欧洲的战争部署已经被打乱了,他们已经无法集中起优势兵力对阿根廷部队发动冲击,而且舰队的行动也被限制住了。在找到对付J-14这种极端战斗机的办法之前,欧洲联合舰队是很难摆脱战场上的这种限制的。所以,此时,欧洲联合部队的指挥者内部,也产生了分歧。
  以联合舰队指挥官为首的法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的军官主张放弃第一次的登陆行动,在撤回部队的同时,对马岛上的阿根廷军队进行更猛烈的空中打击,等到阿根廷军队被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才发动新的登陆行动。这些指挥官的想法是要控制部队的伤亡,并且用尽量小的伤亡代价来赢得这场战争,因为巨大的伤亡,已经让欧洲国家支持不下去了。当然,正是因为登陆部队,限制了联合舰队的行动,让本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的联合舰队被框在了这个局限的范围之内,无法将实力完全发挥出来。但是,如果这么做的话,欧洲部队的士气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而且战争的进度将被延迟,甚至失去再次登陆马岛的机会!
  以地面部队指挥官为首的英国与德国将领则认为,应该在继续保持对马岛上阿根廷军队的打击力度,同时支持第一登陆场上欧洲部队的情况下,想办法迅速的开辟第二登陆场,从阿根廷军队身后插上一刀,以求在地面行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此时,欧洲联合部队还有1万多兵力没有投送到马岛上。所以他们还是有足够的实力在别的地方再开辟一个登陆场的。而这些军官是想在顶住伤亡的同时,迅速的赢得战争的胜利,加快战争的步伐。当然,这么做的话,确实能够牵制阿根廷的地面部队,但是却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能不能保持在两个登陆场上的制空权,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什么样的行动都无法改变战场上的局势。第二,就是欧洲联合舰队能否同时在两个登陆场上占据优势,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就只是将更多的部队陷进去,而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种在战斗决策上的分歧,让欧洲联合部队很难采取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当前的问题。随后的几天之中,欧洲联合部队仍然在登陆场上抵抗着阿根廷军队施加的巨大压力,而欧洲的战机也在与阿根廷的战机战斗着,但是却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
  在欧洲联合部队登陆马岛10天之后,欧洲人终于在决策性的问题上取得了妥协。双方都做出了让步,既在继续保持对登陆部队的支持之下,放弃开辟新的登陆场,而是将所有部队都投入到以有的登陆地点,以求在这里解决战斗!
  此时,英国的“海上移动基地”也已经恢复了动力,并且前进到了距离马岛只有450公里的海域,开始派遣战斗机对地面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这一来,欧洲联合部队已经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500架以上的战机支持。阿根廷此时却只能为马岛提供300架左右的作战飞机!而随着欧洲舰队的前出,现在已经解决了指挥空中战斗的尴尬局面,所以,在空中力量方面,欧洲人重新夺回了优势,地面上的战斗也随之发生改变了!
  因为失去了空中优势,阿根廷地面部队已经放慢了进攻速度,最后甚至放弃了进攻,退回到了自己的防线上,开始使用远程火炮对欧洲部队进行压制与反复的炮击。而欧洲地面部队因为没有强大的炮兵,而其空中力量的主要任务还是与阿根廷空军争夺制空权,所以对阿根廷炮兵的反击很微弱,甚至没有反击!但是,在彻底的取得空中优势,并且对阿根廷地面部队进行压制之前,欧洲军队是很难在战线上取得突破的。从兵力上,火力上,以及装甲力量上,欧洲登陆部队都不占优势,如果贸然的发动突击行动,那这是让自己的士兵去送死,而不可能取得任何的成果!
  而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来,阿根廷与欧洲之间的地面战斗就是一场拉锯战。在自己这方占优势的时候,尽量利用优势条件,迅速的扩大自己在地面上的行动,争取到消灭更多的对手,以及夺得更多的地盘。而当自己这边不占优势的时候,又会迅速的收缩战线,以确保自己在战斗中的成果!
  拉锯战就是消耗战,在双方信息取得方式相当的情况下,战场上的行动是不会带有多大的欺骗性的。而且马岛只是一个小群岛,并不是很大的一个战场,地面部队的行动自然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即使是空战,也因为空域过于狭小,在很多时候都是靠消耗自己来伤害对手!在这里,真切的体现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句古话!
  当然,消耗战是谁也经受不起的,也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战争方法。但是,在这种特定的时期,战争双方都在考验着对方的忍耐能力,谁最先坚持不住,谁就将失去这场战争的胜利!而在双方各有优势的情况下,恐怕这场消耗战并不是那么容易结束的了!
  马岛的地面战争持续了20天,欧洲登陆部队虽然在后来借者空中优势,虽然扩大了一点登陆场地,但是仍然没有能够突破阿根廷的防线,更别谈威胁到斯坦利港了。更严重的是,欧洲部队的伤亡一直居高不下,20天的战斗下来,已经有3000多具裹尸袋送回了欧洲,还有上万名的欧洲士兵因为重伤而失去了战斗能力。当然,欧洲人补充部队的速度是很迅速的,但是要补充装备,却没有那么容易了!
  在前期投入200多亮坦克,以及400多辆装甲战车中,已经损失了过半。而欧洲的运输船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能够将新的装备运送到马岛上来。因为在最后地段的航线上,阿根廷潜艇的活动非常猖狂,欧洲联合舰队被迫抽调了部分反潜兵力去保护自己的后勤补给线。但是,这起到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运送装备的速度更是非常有限的!
  当然,在阿根廷方面,20天来,阵亡的官兵已经达到了12000名,而这其中,至少有20多名中国援阿军事人员在为阿根廷的战斗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装备方面,阿根廷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所有重装备的损失已经超过了1/3。因为阿根廷在马岛上的装备储备并不少,现在并没有显露出装备缺乏的现象,但是最严重的是,马岛上的阿根廷军队已经出现了弹药匮乏的现象!因为持续的,高强度的战斗,是很费弹药的!即使每天都有运输船通过欧洲潜艇的海上封锁,将弹药物资送到马岛上,但是这补给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战争消耗的速度!
  战斗持续了20天之后,双方都有点坚持不下去了。欧洲飞行员的损失已经超过了200人,这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难以弥补的损失。而阿根廷的飞行员更是损失了400多人,其中还有10多名中国的飞行员。比较起来,这时候双方都有点打不下去了。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双方都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而要想确保最后的利益,恐怕就远远不是战争手段所能够达到的了!
  这时候,以中美俄三国为首的战争干预组织,及时的对双方发出了停战的消息,希望双方能够放下武力解决矛盾的办法。而这正好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看来,要想获得利益,也许并不仅仅只需要战争的手段!
第十一章
和平手段
  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出来,未来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中国首先将重点转移到了国内建设上来,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中国为消化前段时间扩张所取得成果,这也是中国所必然要走的路。而美国也接受了中国的橄榄枝,开始修复与中国破损的关系,这无疑也在表示美国将走上国内建设的道路。当然,欧洲内部对和平的要求很非常紧迫,因为欧洲要是在发展上落后于中国与美国的话,那欧洲将失去领跑世界的地位!所以,不管从三大势力的哪一边来看,和平都成为了主流!
  正因为在这种对和平的要求下,所以欧洲与阿根廷都接受了中美俄三方发出的和平信号,放下了战争,准备用和平手段来解决双方在领土上的争端。也许,有人会说是战场上的局势发生改变,双方这才改变了策略。但是,把目光放到整个局面上来看的话,就会发现,战争局势的改变,仍然是建立在和平主流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所有大国都迫切的需要和平的话,那战争的形势能够改变吗?
  阿根廷能够将战争持续下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一直在接受中国的援助。虽然,中国都是有偿的将武器卖给阿根廷的,但是在所有的军火生产大国中,也只有中国在向阿根廷出售武器装备,而欧洲,美国,俄罗斯都对阿根廷实行了武器禁员。另外,阿根廷国内的军火生产基础非常薄弱,只能生产简单的轻武器,以及一些普通的弹药。所以,只要中国切断了对阿根廷的支持的话,那它是没办法将战争坚持下去的。
  再从战场局势的转变上来看。从欧洲展开登陆行动以来,阿根廷本来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因为欧洲联合部队的空中优势是阿根廷所不能比拟的,也是阿根廷空军难以对抗的!特别是欧洲战斗机采取了多次有效的突击,威胁到了阿根廷的空中指挥机,让其不得不向西撤退了200公里,以避免被欧洲战机击落。这使得阿根廷空军在战斗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很明显,如果这种劣势一直持续下去的话,阿根廷空军将很快失去马岛上空的制空权,也肯定会因此输掉整场战争。正是因为阿根廷得到了J-14这种“专业”化的战斗机,所以才在战斗中扳回了劣势,让欧洲联合舰队的空中指挥机也无法安全的在前线指挥战斗,让阿根廷空军能够在空战中占有一点优势,而部分弥补了数量与质量上的缺陷。而正是这种改变,让阿根廷空军没有完全垮下来,而欧洲也没有完全夺取马岛上的制空权,才让战争的平衡维持了下来!
  从这些情况都可以看出来,阿根廷是不敢得罪中国的,只要中国一切断对阿根廷的军售渠道,甚至只要在军售项目上稍微掐紧一点,阿根廷都无法再战斗下去了。所以,当中国向阿根廷发出和平信号,并且暗示阿根廷,只要使用和平手段的话,中国将保证阿根廷的利益,不会让阿根廷吃亏。而阿根廷也就很快的接受了中国的和平要求,表示可以通过战争之外的办法来解决领土争端的问题!
  而在欧洲方面,因为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很多参战的欧洲国家政府都受到了巨大的民意压力,很多国家甚至因为这场战争出现了政治危机,政府都快到了下台的边缘了。而从欧洲内部的矛盾来看,在经济危机之后,欧洲需要解决过高的失业率,需要解决经济不振的情况,需要解决政治矛盾,更需要协调欧盟内部各国之间的经济与政治矛盾!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做,而还将精力放在战争上,这是不是有点过头了呢?
  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讲,战争也是促进欧洲团结的因素,因为要是没有这场战争的话,恐怕欧洲国家要完成军事上的整合,可能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但是当战争过头的话,带来的不是促进,而是限制。现在很多欧洲国家的军队都出现了巨大的伤亡。而在对伤亡的这个意义上,欧洲与美国的观点比较接近,都害怕伤亡,都有点承受不了伤亡。毕竟,这不是一场关系到欧洲生死存亡的战争,只是一块海外飞地的战争。而且对英国之外的国家来讲,他们是在帮助英国作战,是在为英国人战斗,如果战争伤亡过高的话,国内的反对意见肯定非常强烈。而对于欧洲的政治体制来讲,民意就意味着政治的走向。为着欧洲统一的目的,法德这些拉动欧洲统一步伐前进的国家都不希望别的国家那些反对欧洲一体化的政党上台,所以,首先,法国与德国就打起了退堂鼓。也就在中国,美国与俄罗斯的和平请求送到法德两国首脑的手里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就首先表明应该放弃战争了!
  当然,从欧洲的实力来讲,他们还是有将战争进行下去的本钱的。虽然从战争开始到现在,欧洲各国为战争支出的经费都超过了政府开支的15%,这并没有达到欧洲国家承受战争的上限。但是,现在经济危机刚刚过去,欧洲国家都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国内建设上来,将国家建设作为重点,才是欧洲国家的首要任务!所以,这种战争开支已经让很多国家承受不了了。特别是那些与战争没有多大关系的国家,更是有点吃不消的感觉。如果战争还这么持续下去的话,恐怕因为各国内部的矛盾被激化,到时候要实现欧洲统一,就将更加困难了!
  而从外交上来看,欧洲现在是不可能不重视中国与美国,俄罗斯这三大国的关系的!在战争的问题上,欧洲与中美两国是龌龊不断,特别是在中美两国对阿根廷提供的支持上,更是感到很不满。当然,欧洲也知道,中美两国在阿根廷都有自己的利益,如果让阿根廷输掉这场战争的话,中美两国的利益就会受到伤害,所以,这两个大国也不大可能停止对阿根廷的支持。别的不说,只要中国稍微放宽一点对阿根廷的军售条件,恐怕就够欧洲受的了!而再从世界局势上来看,现在欧洲需要中美两国在印度问题上的合作,如果将这两个大国搞毛了的话,恐怕马岛的问题还没有收拾干净,印度就会成为欧洲的第二个陷阱了!当然,从经济角度上来看,随着中美两国将重点转移到了国内发展上来看,欧洲也在逐渐的修复与美国的关系,并且加强与中国的关系。而这更需要欧洲做出让步,不然在贸易与经济上遭受到的损失将更为巨大!
  正是这些综合性的因素,让阿根廷与欧洲都认识到再将战争持续下去的话,对他们双方都不会有好处,甚至会最后输掉这场战争,并且受到更大的损失!所以,当三大国联手干预战争的时候,双方是不可能不考虑停止战争,用战争之外的手段来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的!而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来,现在世界的大趋势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虽然双方都有意要停止战争,但是在战斗打到这个份上来的时候,真要让双方停止战争,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双方的第一轮谈判,是在欧洲部队登陆马岛25天之后,在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召开的。大概是中美俄三国无法就谈判地点的问题达成一致,所以才卖了联合国一个面子,将谈判地点设在了这个已经失去了作用的国际组织的地点进行。当然,美国也占了不少便宜,至少这是在美国的领土上召开的和平谈判大会!
  当然,美国人是有面子了,所以很甘心情愿的要双方在这里就达成和平协议,但是,这可能吗?这绝对不可能,一场导致双方数万名官兵丧命,消耗了双方近万亿损失的战争有这么容易就达成和平条约吗?这当然不可能,所以美国只是一相情愿,双方能够在这里达成后面的谈判方法,以及在和平条约生效之前的战场行动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双方首先需要确定的就是谈判程序,而就在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就不小,而在这里,也集中体现了阿根廷与欧洲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战场上的矛盾!
  阿根廷代表认为,现在欧洲军队在马岛上的军事实力非常有限,所以欧洲军队应该退出马岛,阿根廷将保证欧洲军队在撤退时的安全。当然,阿根廷的目的很简单,只要欧洲军队撤出了马岛,那么今后谈判时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毕竟,欧洲军队要在马岛上没有实际存在的话,今后要想再进入马岛,就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当然,欧洲的谈判代表是知道这个要求的厉害性的,自然不会答应。表示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停火谈判,然后再进行和平谈判。欧洲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可能从马岛上撤下来的。要想停止战争,就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谈,而不会在军事上做出任何的让步!
  谈判从一开始就陷入困境,这已经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了。很明显,双方都不可能在这时候做出让步,因为双方都要确保自己在战场上的优势,如果失去了战场上的优势的话,那么今后的谈判就很难得到好处。而阿根廷一上来就要欧洲军队撤出马岛的要求,其实也在大家的预料之中,只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双方的态度都非常坚硬,根本就不做任何让步。恐怕,从一开始,这场关系到世界上几个主要国家利益的谈判,就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了!
  美国的处境显得很尴尬,如果连第一轮的预备谈判都失败了的话,那美国还怎么主持后面的谈判?很明显,如果美国能够顺利的促使战争双方放弃战争的手段的话,那今后将在南美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另外也将重新获得对欧洲的干预能力,甚至让美国从新主导欧洲的未来!因此,美国是很重视这场谈判的,在双方陷入到尴尬境地的时候,美国人积极的活动了起来,希望双方先放下分歧,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但是这问题有这么好解决吗?
  在谈判开始之前,中国是极力主张谈判在上海或者北京等某个中国城市举行的,道理很简单,中国是阿根廷的盟国,而且与欧洲的关系还不错,在中国进行谈判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美俄的压制下,中国不得不做出了让步,将谈判场所选在了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当然,中国是很不满的,所以从一开始,中国的态度就很含糊,只是表示双方应该放下分歧,着重解决矛盾,而不要限制于某一处的矛盾!这些话说了等于没说,反正中国并不热心这场谈判。
  在俄罗斯方面,因为美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自然不可避免的让俄罗斯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因为俄罗斯在战争中并没有多少厉害关系,其参加谈判,也是借着自己还是一个政治与军事大国的身份参加的,而他能够施加的影响力也仅仅是让欧洲认识到俄罗斯的重要性。所以俄罗斯的态度也不是很热情。
  在失去了中国的支持下,谈判能够进行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中国也在暗中向阿根廷暗示,要阿根廷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而这也是保护中国的利益。所以这轮谈判是不会有什么收获了!
  在美国的主持下,阿根廷与欧洲的谈判代表又进行了几轮磋商,但是在这个欧洲是否应该先撤军,再谈判的问题上,双方一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谈判勉强的维持了4天,最后双方代表都失去了耐心,也就打道回国了!
  前线的停火也持续了4天,就在双方宣布谈判破裂的时候,战争从新到来,而这次,双方似乎都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一样,展开了一轮非常猛烈的战争行动!
  双方在停火4天之后的这一轮战斗,是非常激烈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残酷的,这也是阿根廷军队首次不计代价的要将欧洲军队赶下海,而欧洲军队为了维持在马岛上的实际存在,也在拼命的战斗着!
  这场战斗持续了1周,直到下一轮由中国主持的谈判开始才结束。而在这一周之中,阿根廷出动了5万军队,对欧洲军队发动了数十次反复冲击,想要将欧洲军队从马岛上赶出去。为此,阿根廷动用了400多架战机,500多辆坦克,400多辆装甲战车,以及大量的火炮。而这在狭小的空间内,是很难以全面展开的。所以,阿根廷军队的攻击只是持续的,而并不可能发动很有力的冲击行动。当然,因为欧洲军队已经被压缩到了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所以阿根廷军队在进攻中受到的阻力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取得实际性的战斗成果!
  一周的战斗下来,阿根廷军队阵亡官兵名单上又增加了1200多人,而欧洲军队也阵亡了400多人。可以说,双方的损失都是非常巨大的,特别是在空中战斗中,双方都竭尽全力在战斗,快要把吃奶的力气都使用出来了!光是在这7天的战斗中,欧洲就损失了80多架战斗机,而阿根廷的损失更大,40多名飞行员,随同120多架战斗机,为他们的祖国做出了最后的贡献!而在这其中,至少有5位中国飞行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而在地面战场上行动的同时,阿根廷海军的潜艇部队也展开了行动,对欧洲联合舰队的后勤补给线进行了全面的攻击与骚扰。同时,也对欧洲舰队的后方进行了骚扰性攻击!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架J-14在飞到欧洲舰队上空之后,因为没有携带有效的对海打击武器,所以无法对欧洲舰队进行打击。而正是这次行动,给中国空军以提示,让中国空军发现了J-14在攻击性能上的潜力。而也是从此开始,中国空军开始改装J-14,并且研制适合J-14使用的对面打击武器,以求在未来的战斗中,将J-14作为一种战术轰炸机使用!
  可以说,双方的这一轮战斗,都是在为未来的谈判做准备,虽然战斗进行得很激烈,也很残酷,双方的损失都非常巨大,但是,这并不表示双方还有力量战斗下去。完全可以看出来,这是一次为了谈判而进行的战斗,是一次政治的副加产物。如果没有必要进行谈判的话,那么这场战斗将没有任何意义。
  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在阿欧双方的矛盾之中,欧洲军队在马岛上的实际存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双方都难以忽视的问题。而且这也是双方今后谈判的基础。只要欧洲军队在马岛上实际存在的话,那么今后自然会要求对马岛拥有主权。这就无助于解决双方领土方面的诊断。很明显,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是很难以在谈判上取得进展的。既然无法通过谈判来解决这一矛盾,那么双方就只有以战促和了!
  一周的战斗下来,谁都没有占到便宜,出了付出巨大的战斗伤亡之外,更是没有给双方带来哪怕一丁点的好处!而在通过战争手段解决问题无望的情况下,双方自然又回到了谈判上来,还是要用谈判的办法来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谈判是在中国上海召开的。这次,美国放弃了让谈判在纽约举行的要求,因为大家都有点不买美国的帐,不管是阿根廷,还是欧洲,都有点看不惯美国在战争中的两面政策。而且,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而相对来讲,中国是阿根廷的盟国,而且一直在向阿根廷提供有力的帮助,所以中国在这次谈判中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次,从一开始,中国就打破了让阿欧进行双边谈判的限制,而是提出这应该是一场多边谈判!按照中国提出的意见,因为中美两国在这场战争中都有所介入,而且战争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了两大国的利益。所以,应该由阿欧中美四方来进行一次多边谈判,以解决所有的矛盾!
  中国的这一招可以说是正中要害!在上一次的谈判中,正是因为忽视了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利益,忽视了中国以及美国对这场战争的需要。所以,即使双方没有爆发出矛盾来,最后也不可能谈出什么结果来,因为中美两国都不允许有伤害本国利益的事情发生!而现在,中国提出了这一问题,虽然有扩大谈判规模的嫌疑,但是正好适应了大家的胃口,为解决矛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当然,中国的办法也很巧妙,把美国拖了进来。因为这也是唯一解决矛盾的办法,所以美国也不好反对。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来,因为美国与阿欧双方的关系都不怎么样,而且在战争中,美国也没有对任何一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所以,在谈判中,美国的地位是很尴尬的。这一来,美国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自然有限。而正是借助了美国这张牌,中国成功的以阿根廷盟国的身份加入了谈判,并且在谈判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协调作用。这一方面凸显了中国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另外一方面,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中国的利益!
  另外,中国的提案却将俄罗斯这个有野心,也有实力的大国瞥在了一边。当然,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关系并不大,所涉及到的利益也不大。而现在的四方谈判就已经嫌谈判国有点多了,很难做到众口一致,而再将俄罗斯加进来的话,只会增加麻烦,而不会带来好处。而中国也正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才将俄罗斯凉快到了一边去。但是,正是中国的这一态度,让中俄关系出现了裂痕,而这也埋下了中俄后来的多次对抗的起因!
  在确定了谈判模式之后,四国的谈判代表很快都飞到了上海,而为了照顾俄罗斯的面子,也有一队俄罗斯的观察代表团到了上海。在中国主持人的安排下,谈判在上海顺利的举行了!
  现在阿欧双方首先需要解决的仍然是欧洲在马岛上的那些军队的问题,阿根廷仍然坚持要欧洲军队撤出马岛,这样才能够将就谈判进行下去。而欧洲还是坚决不同意撤军,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谈判。而第一场谈判,也就在这种矛盾的对抗中结束了!
  休会了两天,中国与美国的外交家都进行了非常积极的调解行动。中国在与美国磋商之后,提出了两条解决办法。
  其一,欧洲军队暂时撤出马岛,而由中国与美国军队组成的维和部队在欧洲军队的占领地区内执行控制行动,而在未来的谈判中,欧洲部队在马岛上的现实存在将作为谈判的条件之一。当然,这是美国提出来的办法,这么看来,虽然欧洲军队撤出了马岛,但是实际上,阿根廷并没有从这中间占到一点好处!
  从这中间也可以看出来,美国在这中间还是暗中向着欧洲的,以前只是限于南美国家的态度,所以才没有对欧洲提供多少支持,毕竟这种支持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但是,现在美国也不可能表现得很明确,因为战争还没有结束,如果这时候得罪了南美的这些传统盟国的话,那美国还真是不划算了!
  另外,中国提出让欧洲军队暂时撤出马岛,而关于马岛归属的问题,会将欧洲的利益考虑进去。很明显,这种考虑应该是很有限的,而这也充分的照顾了阿根廷的要求。
  从中国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是完全站在阿根廷这一边的,虽然表示将照顾欧洲的利益,但是这种保证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另外,中国也在美国提案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其实是在压制欧洲国家尽早撤军!
  而从双方的态度上都可以看出来,欧洲军队撤出马岛是必须的,不然很难在谈判的问题上取得进展。但是就在撤军的这个问题上,中美双方的态度也完全不一样。不管怎么说,在中美的压力下,欧洲是不得不撤军了,因为同时得罪中美两国的话,恐怕欧洲还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很快,欧洲几大参战国就决定按照中美提出的要求,先从马岛撤军,然后再谈判!当然,欧洲的决定也有出于内部条件的考虑。如果不撤军的话,每天上百人的伤亡是欧洲国家难以承担的,而且巨额的战争开支也更难以承担。所以,现在欧洲让一步,其实也是为自己留了退路,既然无法用强硬的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就只有让一步,以求海阔天空了!
  接着,谈判四方很快就确定了撤军的步骤。欧洲撤军是由中美两国的军事观察员监督的,而欧洲军队原先的占领区将设为缓冲区,由中美两国的军事观察员,而非军队控制。而阿根廷军队在和平谈判最后结束之前,是不能进入这一区域的!而整个撤军过程需要大概1周的时间,而在这一周之中,阿根廷方面必须要保证欧洲军队的安全,并且不得采取任何军事行动,欧洲联合部队也将放弃军事行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